试论叙事学中的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_第1页
试论叙事学中的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_第2页
试论叙事学中的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_第3页
试论叙事学中的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_第4页
试论叙事学中的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院专业选修课课程论文课程名称:西方叙事文学研究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论文题目:试论叙事学中的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试论叙事学中的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摘要】:叙述学中的视角问题在叙述过程中占据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叙述学中比较重要的研究对象。叙述视角主要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分别以旁观者和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它们各有优劣,我将分别来表述和对比,以区别和统筹两种视角的运用,便明确我们对叙述视角的认知。【关键词】:叙述视角 全知视角 有限视角 对比 转换叙事学也叫叙述学,是研究叙事作品的科学,是关于叙述文本的理论,它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在传统小说理论注重人物、社会、主题的条件下,叙事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更加关注小说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更关注小说的共性特征。一、叙述视角视角是指视线与所呈现画面之间的垂直方向所成的角度,在叙事学中指叙述者站在何种角度来进行叙事。在叙事文学作品中,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是一种最本质的关系,视角往简单的来讲,就是什么样的人从什么角度讲故事,讲故事的人,可以是“他”和“她” ,也可以是“我” ,目前也就这两种了;而讲故事的角度就是看你所知道故事的情节的比例了,是全知道、还是只知道部分。当叙事者大于故事中的人物时,我们将其定义为全知性视角,或被称为上帝视角,顾名思义,叙述者就像上帝一样,往往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知晓故事情节所有的发展,比故事中的人物知道得更多、更全,不但知道故事的全部,而且知道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包括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在古典主义的叙述中往往能看到这样的叙述方式。当叙事者大于或等于故事中的人物时,我们将其定义为有限视角,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往往是参与者,仅仅知晓单个人物知道的情况,可以向我们描写人物所看到、所听到的东西,这种情形在文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现代。二、全知视角全知视角的特点,就在于“全知” ,大都使用第三人称或者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观众的立场来叙述,最大优点是叙述者能够灵活自如地周游于被叙述对象之间,拥有更大的叙述空间,叙述也更显客观和有序,叙述者知晓所有故事情节的发展以便更好的进行叙述。 范进中举 、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香菱学诗等中国古代小说一般都是全知视角的叙述方式,到了近代以后中国作家才有意识地使用了叙事视角的技巧,在小说的艺术形式上产生了重大变革。三、有限视角有限视角的重点就在于它的“有限” ,大都使用第一人称,从故事中一个人物的角度来进行讲述,只限于写一个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是以比全知视角更接近于实际生活;只用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使作品的感情更加真挚,使故事显得真实,好像某人正在给你讲故事,大大缩短了读者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具有较强的逼真性,剩下的属于他人的所见所闻,也能引起作品很强的悬念感;同时也更连贯、富于条理,因为所有事件的发生,所有的人物都是用一个价值标准去看待、衡量的。而在有限视角中叙述者的选择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角色选择具有不同的特点:选择主要人物作为叙述视角,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感受和丰富的情感,让笔下的“景语”都具有“情语”的色彩。主要出现在意识流小说或现代小说中,比较注重心理描写的小说,自传体小说是其最典型的形式。角色选择还可以造成很多特殊的效果。如日本小说家夏目漱石在小说我是猫中, “猫”作为主要人物,以一只猫的视角, “猫眼看世界” ,能将一切叙述得更具情感,表达了不一样的心理的变化。选择次要人物作为叙述视角,往往具有多重功能,能达到不同于主要人物叙述的效果。次要人物既是事件的参与者,又是观察者,还是思考体验者,有着多重功能,这样小说是比较多的。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叔叔于勒无疑是其中的主角,但他仅仅只露了一面,父亲、母亲也都是主要人物,但“我”是一个介乎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我”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 “我”也是有态度的,是小说的参与者。在小说结尾, “我”因着儿童的纯真感情,承认了“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用“我”纯真的行动,给他 10 个铜子的小费。 “我”是唯一一个见证了父母变化,亲眼看到了落魄的叔叔的人,以这样视角进行叙述,使文章更具讽刺性, “我”的视角比其他任何人具有了更多的功能。四、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的对比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更有优劣,为了更好的进行比较,我将以“瞎子摸象”的故事为例加以说明。1、全知视角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心地善良,很乐意帮助别人,对臣民们也是如此。 有一次,几个瞎子相携来到王宫求见国王。国王问他们说:“有什么事我可以帮你们的吗?”瞎子们答道:“感谢国王陛下的仁慈。我们天生就什么也看不见,听人家说,大象是一种个头巨大的动物,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很是好奇,求陛下让我们亲手摸一摸象,也好知道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国王欣然应允,就命令手下的大臣说:“你去牵一头大象来让这几个瞎子摸一摸,也好了结了他们的心愿。 ”大臣遵命去了。 不一会儿,大臣便牵着大象回来了, “象来了,象来了,你们快过来摸吧!”于是,几个盲人高高兴兴地各自向大象走了过去。大象实在太大了,他们几个人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齿,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触到了大象的腿,还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他们都以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仔仔细细地摸索和思量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都摸得差不多了。国王问道:“现在你们明白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了吗?”瞎子们齐声回答:“明白了!”国王说:“那你们都说说看。 ” 摸到象鼻子的人说:“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根管子。 ”摸到象耳朵的人忙说:“不对不对,大象又宽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 ”摸到象牙的人驳斥说:“哪里,大象像一根大萝卜!”摸到象身的人也说:“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一样嘛。 ”摸到象腿的人也发表意见道:“我认为大象就像一根柱子。”最后,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条斯理地说:“你们都错了!依我看,大象又细又长,活像一条绳子。 ”瞎子们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一定没错,就这样吵个没完。 我们认识事物,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来多方面去考察,才能得到最全面的了解。如果只知道个局部就以为自己已经全明白了,从而片面地看待事物,就不免会闹出瞎子摸象这样的笑话。2、有限视角(1)以主要人物作为叙述视角我是一个印度百姓,家里有五个哥哥,我们的眼睛天生就什么也看不见。听说有一种动物叫做大象,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也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我真的很好奇,想去摸一摸大象到底长什么样子。据说我们的国王很善良,很乐意帮助他的臣民,于是我们就决定去求见国王,希望他能帮助我们。国王答应了要帮我们满足愿望,他让人去牵了一只大象过来,我真的很高兴,他真是一个仁慈的,善于帮助别人的好国王。象牵来了,我们高高兴兴的向大象走去。大哥第一个去摸,他说:“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根管子。 ”我就默默在想,大象到底有多长呢。二哥第二个摸,他慌忙的说:“不对不对,大象又宽又大又扁,像一把扇。 ”三哥又立马驳斥道:“哪里,大象像一根大萝卜!”四哥也很快加入了辩驳中:“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一样嘛。 ”五哥也发表意见道:“我认为大象就像一根柱子。 ”到底大象像什么呢,几个哥哥都把我说糊涂了,我决定自己好好的去摸摸。果然,他们都在乱说嘛,大象明明大象又细又长,活像一条绳子。他们说的都是错的,我一定要好好的跟他们说说,让他们能真正的认识大象。(2)次要人物作为第一人称视角我是印度的一位国王,有一天,几个瞎子相携来到王宫求见我,我暗想他们会有什么事儿要求我帮忙呢,带着好奇,我问他们说:“有什么事我可以帮你们的吗?”喔,原来是想摸摸大象的样子啊,这不难。于是我欣然应允了,就近命令手下的大臣说:“你去牵一头大象来让这几个瞎子摸一摸,也好了结了他们的心愿。 ”不一会儿,大臣便牵着大象回来了。我看到几个盲人高高兴兴地各自向大象走了过去。大象实在太大了,他们几个人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齿,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触到了大象的腿,还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过了好一会儿,我见他们都摸得差不多了。就问道:“现在你们明白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了吗?”在他们齐声回答后,我就让他们都说说看自己摸到的大象。 摸到象鼻子的人说:“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根管子。 ”摸到象耳朵的人忙说:“不对不对,大象又宽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 ”摸到象牙的人驳斥说:“哪里,大象像一根大萝卜!”摸到象身的人也说:“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一样嘛。 ”摸到象腿的人也发表意见道:“我认为大象就像一根柱子。”最后,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条斯理地说:“你们都错了!依我看,大象又细又长,活像一条绳子。 ”瞎子们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一定没错,就这样吵个没完。 这个事情让我感悟了很多,我明白了:我们认识事物,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来多方面去考察,才能得到最全面的了解。如果只知道个局部就以为自己已经全明白了,从而片面地看待事物,就不免会闹出瞎子摸象这样的笑话。以上的例子能比较具体的对比两种叙述视角的区别:首先,全知视角能比较全面的描述这个故事,有所感悟,但感悟不够深,不容易让人记忆深刻。在有限视角中,以主要人物进行叙述更具主观化,会从自己的主观世界来认知,代入感较强;以次要人物进行叙述,能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看到主角看不到的东西,且感悟较强,较为深刻。五、 叙事视角的转换在一部作品中,单单只是一种叙述方式会比较单调,多种叙事视角的转化,往往是小说故事逻辑的必然结果,能更充分的进行表达。中国小说主要是从社会学等外围视角切入,这与中国“文以载道”的传统,即重思想层面的探究而轻艺术层面的审美欣赏,密不可分。中国小说理论历来注重对文本意义的追问,注重价值判断,缺乏对文本形式的细致把握、精细分析。当代小说的创作深受叙事理论变化发展的影响,作者比较注重叙述视角的转换了。我认为王安忆的长恨歌算是一部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穿插进行的小说。以一个女人和多个男人的情感迁移,搭建了故事的结构框架,弄堂、鸽群、闺阁、流言、王琦瑶,起起伏伏,共同组成了上海的全风貌,构建不一样的长恨歌。我们看到了王琦瑶轰轰烈烈的一生,我们知晓她所经历的一切,明白她所有的情感变化。王琦瑶用极优美和哀伤的身姿,复活了一个逝去时代的城市记忆,装点了我们对一个大都市的印象。在叙述王琦瑶的时候,王琦瑶只知道她所知道的,可以靠着揣测、想象来推理她所不知道的;在叙述严家表弟时,他也只知道他所经历的,听说的,在这是一个有限的视角,分别在主要人物和各次要人物之间进行叙述视角的转换。然而在王琦瑶之外,我们也知道她所不知道的谋害,她预料外的程先生的死这是一个全知的视角,我们知晓所有的一切,不单单是王琦瑶的开始与结局,还有王琦瑶所不知道的程先生的、蒋丽莉的所有的开始与结局。我们在看到老腊克想要谋财害命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