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肠道路病毒和肝炎病毒PPT演示课件_第1页
呼吸道病毒,肠道路病毒和肝炎病毒PPT演示课件_第2页
呼吸道病毒,肠道路病毒和肝炎病毒PPT演示课件_第3页
呼吸道病毒,肠道路病毒和肝炎病毒PPT演示课件_第4页
呼吸道病毒,肠道路病毒和肝炎病毒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本章节(呼吸道病毒)重点:1.流感病毒的分型、分亚型的依据,抗原性及变异与流行的关系2.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及所致疾病,3.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分型、抵抗力、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呼吸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引起呼吸道或其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对人致病的主要有: 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一、流感病毒,(1)形态与结构 有包膜的RNA球形或丝状病毒内层: 核蛋白+单股RNA呈螺旋对称,为病毒核心中层:基质蛋白(M蛋白),维持病毒形态,调控RNA多聚酶活性外层:脂质双层膜其上镶嵌有: 血凝素(HA):与病毒吸附穿入 神经氨酸酶(NA):有利病毒释放扩散,1. 生物学特性,(2)分型与变异,根据核蛋白和M蛋白抗原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甲型病毒:根据其HA和NA抗原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HA或NA抗原变异频繁,至今已经历多次重大变异。,抗原漂移:自然或人工诱发抗原的量变,小变异,引起中小型流行。 抗原转变: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为质变,变异幅度大,引起大流行。 (3)培养特性与抵抗力 鸡胚和细胞培养 不耐热56oC30分钟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甲醛、酸敏感。,2.致病性与免疫性,3. 防治原则,免聚集,要通风;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接种灭活疫苗或亚单位HA/NA疫苗,流感的病原体,引起上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病毒不入血,其毒素样物质入血产生流感症状,病后可产生中种抗体,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性,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呼吸道局部SIgA在预防和阻止疾病发生中引重要作用,二、麻疹病毒,56oC30分钟灭活,对紫外线、干燥、化学消毒剂敏感,1.生物学特性 单链RNA包膜球形病毒,包膜上具有: 血凝素:与病毒吸附有关 融合因子(F蛋白):促进病毒与宿主细胞,细胞之间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嗜酸性包涵体 :位于 胞核和胞装内,2. 致病性免疫性,麻疹病原体,多发生于儿童,潜伏期(1014天)和急性期患者为传染源。 鼻咽和眼分泌物排出,经飞沫或污染物传播 *病毒在呼吸道、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增殖、病毒入血形成病毒血症,出现临床一系列病症。,*多数患者口腔粘膜处出现灰白色外为红晕的柯氏斑,为早期临床诊断依据之一 *病毒随血入淋巴组织、单核吞嗜细胞,再进一步增殖后入血,然后侵犯全身皮肤、粘膜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细胞病变,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病情逐好转。 病后可获终身免疫,3、防治原则: 疫苗接种:8月、7岁 减毒活疫苗 紧急预防:丙球、胎盘球蛋白 一般防治:紫草、葛根,三、腮腺炎病毒,56oC30分钟灭活,对紫外线、脂溶剂敏感,1.生物学特性 单链负RNA包膜球形病毒,包膜上具有: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与病毒吸附有关 融合因子(F蛋白):促进病毒与宿主细胞,细胞之间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嗜酸性包涵体 :位于 胞核和胞装内,2. 致病性免疫性,麻疹病原体,经飞沫或接触传播,侵犯唾液腺(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病程持续12周。 病毒可扩散至胰腺、睾丸、卵巢,引起相应炎症,严重者并发病毒性脑炎。 *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多数患者无需作实验室检查,根据症状即可作出明确诊断。 *腮腺炎预防以隔离患者、防止传播和接种疫苗为主。 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的减毒活疫苗组成的三联疫苗(MMR)纳入国家计划免疫项目,四、冠状病毒 引起成人、少年或较大儿童患普通性感冒或咽喉炎。 2002-2003年冬春季,全球暴发的SARS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SARS传染源:患者,病毒经飞沫及粪-口途径传播。 病后免疫力不强 无有效预防疫苗和特异治疗药,SARS预防主要是隔离病人,严格消毒,支持疗法,激素、抗病毒和抗生素使用。,本章节(肠道病毒)重点,1.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2.脊灰炎病毒的分型、致病性、免疫性、特异性预防方法。3.肠道病毒其他的常见种类和所致疾病。,肠道病毒,共同特性:小型、球形、无包膜、单链RNA病毒耐酸、耐乙醚粪口传播多为隐性感染感染后,机体内SIgA中和抗体对同型病毒产生免疫,一、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原体传染源:患者、带毒者病毒感染后多局限于肠道,少数患者可形成毒血症。抵抗力较强,在污水、粪便、饮食冰箱内可存活数周/数月。56oC30分钟灭活,对高锰酸钾、碘酒、甲醛、双氧水漂白粉敏感。,口 肠道 血液 全身淋巴组织/非神经组织细胞 偶尔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细胞)发热、咽痛、腹部不适;发热、头痛、肌痛;全身症状加重;肌体肌肉弛缓性麻痹,重者肢体瘫痪、残废、个别延髓麻痹可导致死亡。,预防: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5岁以下儿童)被动免疫:与患儿有密切接触易感者,使用 丙种球蛋白,2.柯萨奇病毒 成人和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多数为该病毒(B型)感染所致。3.轮状病毒 婴幼儿急性腹泻(急性肠炎),多在秋冬季流行,母体乳汁中的sIgA对轮状病毒有拮抗作用。4. 肠道腺病毒 婴幼儿病毒性腹泻,四季均可发病,以夏季为多。,呼吸道病毒复习题1名词解释抗原漂移、抗原转变2简答题(1)流感病毒的保护性抗体是由什么结构引起的?(2)流感病毒变异的基础和类型是什么?3问答题(1)阐述引起甲流感暴发流行的原因和规律(2)阐述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的致病性和特异性预防。,肠道病毒复习题1问答题(1)肠道病毒致病有哪些特点?引起哪些疾病?(2)脊髓灰质炎的预防如何进行?(3)人类肠道病毒包括哪些病毒?(4)柯萨奇病毒可引起什么疾病?,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二讲徐大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十二讲 肝炎病毒,本章节重点:1.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抵抗力、传播途径、致病机理。2.乙型肝炎病毒三种抗原成分。3.三种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检测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4.人类肝炎病毒的类型及传播途径;5.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免疫性;6.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治原则。,肝炎病毒,1、靶细胞:肝细胞2、引起病毒性肝炎:3、主要病毒种类:HAV、HBV、HCV、HDV、HEV 一、甲型肝炎病毒,1.球形、无包膜、单链RNA2.电镜下可见空心(衣壳)和实心(核衣壳)颗粒3.对乙醚、60oC1小时,酸有较强抗力。4、100oC5分钟、3%8%甲酸、50%90%乙醇、氯处理、紫外线敏感。,(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主要引起甲型肝炎 传染性:潜伏期末、急性期、血清转氨酶升高前56天的血液和粪便中有大量病毒,具有传染性。 发病23周后产生抗体,血和粪便中病毒逐消失。 人体对HAV易感,多为隐性感染,成年人体内带有相应抗体而不易发病。,传播方式:主要由粪便污染手、水源、食品等经口感染,造成散发和暴发流行。致病性:病毒在肠粘膜、局部淋巴结组织增殖。经血流至肝细胞内增殖而致病,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发热、皮肤和巩膜黄染、肝肿大压痛等。2 4周可恢复,预后好,不会转为慢性肝炎。,免疫性:病后产生相应抗体,对HAV感染有保护作用。血清学诊断: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HAV的IgM具早期诊断意义 (三)防治原则 两管、食品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 灭活或减毒疫苗特异性预防。,二、乙型肝炎病毒,(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1)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双层衣壳外衣壳:相当于病毒包膜,嵌有表面抗原(HBsAg)内衣壳:含有核心抗原(HBcAg)和eAg,Dane颗粒是完整病毒颗粒,具有传染性(2)小球形颗粒:为病毒合成过程中过剩的外衣壳组成,含HBsAg,为不完整病毒颗粒,无传染性,血清中最常见。(3)管形颗粒:由小球形颗粒串联而成,长100700nm,为不完整病毒颗粒,2.抗原成分 (1)HBsAg: 存在于上述三种颗粒中,其与HBV侵入肝细胞有关,为HBV感染的标志之一。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s,此抗体出现表明机体对HBV有免疫力,可抵御再感染。,(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 存在Dane颗粒内衣壳及受染肝细胞核内。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为非保护性抗体。抗-HBc IgG在血中持续时间长,多见于急性患者恢复期、慢性感染或曾感染过HBV血清中。抗-HBc IgM的存在表示HBV处于复制阶段。 。,(3)HBeAg: 该抗原的消长与病毒和DNA多聚酶的消长基本一致,可作为HBV复制,血液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指标。该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e,该抗体有一定的防御作用。(4)前S抗原:存在于HBV外衣壳中,与HBV-DNA的消长一致,可作为HBV复制、血液有传染性的标志。,3、抵抗力 该病毒抵抗力较强,对干燥、紫外线、70%乙醇不敏感。 高压蒸气消毒、0.5%过氧乙酸、3%漂白粉、5%次氯酸钠可灭活病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主要引起乙型肝炎传染性:潜伏期末、急性期和慢性活动期的血液均有传染性,经血、性接触、胎盘、产道和乳汁传播。,致病性:病毒在经血流至肝细胞内增殖,可使机体免疫应答低下;病毒抗原变异逃避机体免疫作用;诱导肝细胞表面抗原发生改变,引起机体对肝细胞产生免疫病理反应,导致肝细胞破坏。 病毒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与病毒数量、毒力和机体的免疫能力相关,可出现临床症状不同的病变。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引起重症肝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免疫性:病后对同型病毒产生相应抗体,干扰素、NK细胞、Tc细胞对胞内HBV感染起重要作用。(三)微生物学检查 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HBV的抗原抗体系统(二对半)具有诊断及乙肝病程的临床分析有意义 。,乙肝抗原与抗体的检测(二对半) HBsAg阳性:质HBV感染和HBV携带者 抗-HBs阳性:乙肝康复或接种疫苗,用保护作用 HBeAg阳性:患者血液有感染性(强的传染性) 抗-HBe阳性:急性肝炎趋恢复,乙肝抗原与抗体的检测(二对半) 抗-HBc阳性:IgG:HBV既往感染 IgM:HBV急性或近期感染 HBcAg:位于蛋白质衣壳内层,在血液中测不到,只能在肝脏组织中检测到。 “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 “小三阳”:HBsAg,抗-HBe阳性,抗-HBc+/-,(四)防治原则 严格筛选供血者 严格消毒 隔离病人、隔断母婴传播 人群普查 高危人群自动免疫 广谱抗病毒药、中草药、干扰素等,三、丙型肝炎病毒,HCV为球形、RNA和有包膜病毒 对氯仿、紫外线敏感,1/1000甲醛、加热100oC 5分钟、20%次氯酸可使其灭活。,经血传播,也可经胎盘传播 病症与乙肝相似,无黄疸,易转为慢性肝炎 ELISA检测抗-HCV HCV免疫性不强 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防治措施:加强对供血者和血制品进行监测。,四、丁型肝炎病毒,HDV为一种缺陷性病毒,需HBV辅助才能复制。 球形、核心含HDV-RNA和HDV抗原,其外包绕一层由HBsAg组成的衣壳 经血、密切接触、胎盘传播 必须同时或先有HBV感染才能引起HDV感染经血传播,也可经胎盘传播,HDV和HBV同时感染可表现为自限性,而HDV重叠感染已被HBV感染的肝细胞,肝细胞损害加重,可发展为重症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ELISA检测HDV抗原、抗-HCV或PCR方法检测HDV-RNA。 预防方法与乙肝类同,五、戍型肝炎(HEV),HEV为一种RNA、球形、无包膜病毒 在液氮中可长期保存,对氯仿、紫外线敏感,加热100oC 5分钟、20%次氯酸可使其灭活。 经粪口传播,潜伏期末和急性病人粪便中大量排毒,为主要传染源,可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