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_第1页
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_第2页
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_第3页
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_第4页
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人口数量不断递增,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大幅提高。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口已达到 2 亿,已经开始慢慢步入老年化社会。伴随人口老龄化而来的,不仅仅是老年人物质生活问题,还包括精神上的各种问题。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老人们能否“颐养天年” ,不仅仅在于物质生活是否充裕、养老环境是否舒适,更在于精神层次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能否“老有所乐” 。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精神需求能否满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和谐。近年来,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大量出现的大背景之下老年人精神赡养方面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本论文基于此现状,希望通过对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深入系统研究来解决精神赡养问题,针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现状,并根据具体事例情况,提出一些改善和提升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从老年人精神赡养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内容出发,概括了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定义,发现了中国老年人在精神赡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城市老年人个人心理问题、选择独居、婚姻生活不幸福、缺少子女关心、社会养老组织不健全、社会存在漠视老年人的现象的问题;及农村老年人个人心理问题、物质保障水平低,精神压力大、健康状况差、精神需求保障不够的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从个人、家庭、社区、政府以及社会等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词:精神赡养;精神慰藉;社区养老2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constantly increasing aging population, the proportion of aging population is also greatly increased. According to sixth national census figures show that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has reached 200 million, has begun to slowly stepped into an aging society. With an age population, is not only the old problem of material life, also includes the mental problems. No matter in urban or rural, old people can “salary men“, not only with the material life is abundant, pension environment is comfortable, more is the level of spiritual needs can be satisfied, can be “old-ageds providing“. As a special group, the elderly can satisfy the spiritual deman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of the elderly and social harmony to social harmony.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a rapidly age population and the one-child families have emerged under the big background of the elderly spiritual support aspects of the problem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hope through to the problem of the elderly spiritual support system of in-depth research for the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 of spiritual support, in view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elderly spiritual support, an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examples,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and promote the elderly spiritual support and advice. This paper, from the elderly spiritual support research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and content, summed up the definition of the elderly spiritual support, found some problems of the Chinese elderly in terms of spiritual support, including urban elderly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living alone, unhappy marriage life, the lack of child care, imperfect social pension organizations, and the phenomenon of social existence pattern of the elderly problems; And low level of rural elderly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o as to ensure the material, mental pressure big, poor health, spiritual needs, the lack of security. Based on the problems have been found, from individuals, families, communities,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o seek to solve the problem.Key works :Spiritual support;Spiritual comfort;Community endowment3目录第一章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21.3 研究内容 .2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4.1 国外研究现状 .21.4.2 国内研究现状 .3第二章 理论综述 .52.1.精神赡养的定义 .52.2.精神赡养的内容 .52.3.精神赡养的特征 .62.3.1 高层次性 .62.3.2 不确定性 .62.3.3 相对独立性 .62.3.4 不可替代性 .6第三章 城市及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存在的问题 .73.1.城市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 .73.1.1 老年人个人心理问题 .73.1.2 选择独居 .73.1.3 婚姻生活不幸福 .73.1.4 缺少子女关心 .83.1.5 社会养老组织不健全 .83.1.6 社会对老年人的漠视 .93.2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 .93.2.1 老年人个人心理问题 .93.2.2 物质保障水平低,精神压力大 .93.2.3 健康状况差 .943.2.4 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保障不够 .10第四章 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成因 .114.1 个人因素 .114.2 家庭因素 .114.3 社会因素 .124.4 政府因素 .13第五章 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解决对策 .145.1 自我调节 .145.1.1 自身爱好培养 .145.1.2 自身能力认可 .145.1.3 自身精神慰藉 .145.2 家庭支持 .145.2.1 配偶的陪伴 .145.2.2 子女的关爱 .155.2.3 亲友的照顾 .155.3 社会 .155.3.1 建立社区养老模式 .155.3.2 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 .165.3.3 建立尊老爱老社会风尚 .165.4 政府 .165.4.1 政策支持 .165.4.2 人才资金支持 .165.4.3 法律支持 .17第六章 结 论 .18参考文献 .19谢 辞 .20附录一 中文译文附录二 外文资料原文1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2013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2 亿人,老龄化已汹涌而来, “中国式养老”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时代困局。为破解养老难题,在过去的 2013 年,有关部门已经做了不少努力: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 ,蕴含着爱老敬老意义的重阳节被提升到法定层面;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 240 元提高到 280 元然而,和老人们的养老需求相比,和老人们面临的困境相比,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医学统计来说,人在 60 岁以后步入老龄,得病率、慢性疾病发病率占 60%到 70%。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我们国家来说可以叫未富先老,怎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很严峻的问题。养老不光是期望寿命的提高,还应该期待健康寿命的提高。老年并不遥远,它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中国是“百善孝为先”的国家,但对父母的孝顺,不应仅体现在金钱方面,抚养老人的理念,要从对物质需要的满足进而关注精神的追求,需要更多的心理抚慰。两会中提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来的,不仅仅是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的问题,还包括精神上的各种问题。其养老问题所涉及的层面很多,最重要的一是社会层面,二是家庭层面。社会层面要为“养老”提供和谐解决之道,家庭层面更要注重和谐相处、孝老善亲。这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存和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十八大报告及政府两会报告,都提出了,强化农业农村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农民的精神关注和投入很少,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几乎没什么文件或规定,对基础设施薄弱的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关注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切实将农村养老精神赡养问题同城市养老精神赡养问题一同放到养老问题的坐标轴上,制定出一套适合提升农村及城市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政策和方案,使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不管随迁还是独守,老人都能“颐养天年” ;都能满足精神层次的需求;都能“老有所乐” 。21.2 研究意义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研究还比较少,大多还停留在物质赡养和社会呼吁的层面上,且没有将精神需求与精神供给相结合,应从老年人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现实出发,寻求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解决对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多数老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人口流动越来越大,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子女前往异地求学、工作、定居后,老人是随迁还是独守,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独守,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 ,是不少“空巢老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少了子女在身边照料,生活上不方便,情感上更是难享天伦之乐;随迁,面对文化差异,老人的精神生活同样堪忧。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精神需求能否满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和谐对社会的和谐。1.3 研究内容为破解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从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现状出发,包括城市老年人个人心理问题、选择独居、婚姻生活不幸福、缺少子女关心、社会养老组织不健全、社会存在模式老年人的现象的问题;及农村老年人个人心理问题、物质保障水平低,精神压力大、健康状况差、精神需求保障不够的问题。根据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成因中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政府因素,这四大因素。为解决精神赡养的现状,提出了自我调节、家庭支持、社会关注、政府重视这四方面的具体对策。并将对策具体细分为自身爱好培养、自身能力认可、自身精神慰藉、配偶的陪伴、子女的关爱、亲友的照顾、建立社区养老模式、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建立尊老爱老社会风尚、政策支持、人才资金支持、法律支持。1.4国内外研究现状1.4.1国外研究现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充分体现着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要。马斯洛将五种需求分为两级,此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级别的需要,这些需要经过外部因素就能够满足;而尊敬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级需求,他们是经过内部条件才能满足的,并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段,一个人也许有几种需求,但每一时段总有一种需求是占支配地位且对行为3起决定作用的。任何一种需求都不会由于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减。各层次的需求相互依赖并且重叠着,高端的需求发展后,低端的需求仍然存在,仅仅是对行为影响的大大的减小了。马斯洛的理论说,激励的经过是动态的、逐渐的、有前因后果的。在这一过程中,一套不停转变的需要控制着人们的行为,这类等级关系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是想通的。社交需要和尊敬需求如许的中层需求尤为如此,其分布次序因人而异。然而马斯洛也明确指出,人们经常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是最难以满足的。从需求理论能够看出,不同人、不同时间、面临不同处境是有不同的需求的,对需求的期待程度也不同。1.4.2 国内研究现状穆光宗的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中指出精神赡养分三个维度:品格恭敬、成绩安心和感情慰藉,即自尊心的需要、期盼的需要和亲情的需要。穆光宗学者说,精神赡养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是阶段性的。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了解精神赡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它的兑现是建立在底层需求的满足之上。精神赡养既有分离于物质供养的一边, 也有与物质赡养相交的一边,其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老人本位”到“代际同等”,从“简单满足情感需求”到“统筹激起生命潜能”。最终,穆光宗提议的“积极精神赡养”的命题,其指出积极的精神赡养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老年人,更好地顺应老年生活,并有助于缔造老年价值。积极的精神赡养包括了晚辈精神上的给予和祖辈精神上的自强。穆光宗在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中指出,老年人受生理机制减退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多都有其特别的心理特质和心理期待,在精神上有较强的需要,大概有这么几种范例:成就型老年人往往对自己过去的成就引以为傲,他们乐意与年轻人谈自己辉煌的往事,需求得到他们情感上的支持,也希望年轻人尊重自己。知足型老年人能理智地接收和顺应人生步入老年的变化,顺其自然,乐于享受家庭的乐趣和儿女的孝心。好胜型老年人依然认为自己还能够继续为社会贡献,依旧用忙碌的生活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承认。孤独型老年人或因为子女身在远方,或是因为老伴离去,或因为体弱多病,对生活缺乏兴趣,感到孤单,常常触景生情,多愁善感,所以特别需要陪伴,特别需要子女的爱护和关心。不管属于哪种类型的老年人生理和心理普遍都比较脆弱,都需要亲人、朋友、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爱护。4高李鹏在老年知识分子精神慰藉问题研究中指出可以经过个人的自我调适、 家庭的精神慰藉、单位做好离退休员工的拜访慰问工作、社区的纽带作用、及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共同增进健康老龄化的发展。王泽淮在老年人精神赡养方法探微中指出帮助老年人提高精神赡养的方法:一是鼓励老人潜力的开发,提供给老人自决的机会;二是做个好的倾听者;三是帮助老年人回忆旧事;四是刺激老人的感官,延缓感觉器官的退化;五是结识“忘年交”,推迟其心理老化;六是开办“时间银行”,开展有偿助老活动。5第二章 理论综述2.1.精神赡养的定义精神赡养,也就是精神慰藉,便是指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尽可能的给予慰藉和满足。我国许多学者普遍认为,精神赡养包含三个维度需求和三个层面,三个维度需求是指自尊的需求、期待的需求和亲情的需求,与此对应的“ 满足”是人格的尊重、成就的安心和情感的慰藉。 “人格的尊重”满足的是老年的自尊需求,自尊需求的具体含义是, 老年人有自主决策和得到尊重的权利,自尊的满足是老年人基本的精神需求;“成就的安心”满足的是老年人天然的对子女期待的需求,指的是子女要通过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婚姻和家庭来满足父母的期待心理;“情感的慰藉”满足的是老年人对家庭亲情、对天伦之乐的需求,子女的一句问候,一句关怀而温馨的话语,都会带给老年人情感上的慰藉。2.2.精神赡养的内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内容所涉及的就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对自尊的需求、对期待的需求以及对于亲情的需求。首先,对于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需要让老年人拥有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也就是精神赡养中对自尊的需求。这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的最基本需求。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老年人的人格和尊严体现在社会成员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照顾。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也是社会的建设者,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者和承继者,他们对社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应该在年老后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关怀。其次,在精神赡养中,老年人还需要获得情感的慰藉和心理的安慰,这种心理安慰和情感上的慰藉并不一定借助物质载体而是更多的通过与老年人语言和情感上的交流以及日常生活上的关怀来实现的。无论是家庭成员还是其他社会成员都应该经常、主动地采取直接或者间接地方式与老年人进行情感的交流。这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再次,老年人有发挥余热、承担适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