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心理健康教育--胸怀 毅力 理智 谈军人如何正确面对家庭实际困难_第1页
部队心理健康教育--胸怀 毅力 理智 谈军人如何正确面对家庭实际困难_第2页
部队心理健康教育--胸怀 毅力 理智 谈军人如何正确面对家庭实际困难_第3页
部队心理健康教育--胸怀 毅力 理智 谈军人如何正确面对家庭实际困难_第4页
部队心理健康教育--胸怀 毅力 理智 谈军人如何正确面对家庭实际困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队心理健康教育胸怀 毅力 理智 谈军人如何正确面对家庭实际困难“家” ,对于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远离父母亲人,履行神圣使命的军人来说,是一个温馨宁静的港湾,它不仅给予我们人间亲情和爱抚,还给予我们鼓励和鞭策。古往今来,有的人因为有了美满的爱情,激发出了更旺盛的创作激情;有的人因为有了幸福的家庭,事业上走向了更大的成功。生活永远包含着人世间的酸、甜、苦、涩,家庭实际困难和问题必然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作为革命军人,在对待家庭遇到实际困难和问题上,应该要有服从大局、勇于奉献的宽阔胸怀。然而,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长河里,婚恋家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军人也不例外,在服役期间,我们每个人的家庭都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导致家庭出现这样那样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因素各不相同,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是指由于恶劣的气候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困难。包括干旱、洪水、地震、海啸、台风、冰雹等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等。二是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宗教道德、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包括下岗失业、暴力事件、经济财产纠纷等。三是家人因素,是指由于体力、智力、意志以及某些生理心理缺陷所带来的问题。如:家人患病造成生活困难,提出某些不合理要求等。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大多数官兵认识端正,处理得比较好。但也有个别同志却因此影响了的工作,有的还给部队建设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古人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军人家庭如何面对无可回避的“不如意”?每每谈及这个话题,常常会联想到“诗人将军”张爱萍的两件往事:将军晚年思念亡母,怅然而叹:“幼时家贫,母亲竟没留下一张照片!”于是,请人按大姐模样画了张像,挂在床头,聊解思念之苦。 “文革”期间,将军落难,有一天被拉出去批斗,虑及可能遭关押,刚出家门又折回,从腕上褪下手表,交给夫人:“留给阿胜吧!”阿胜是将军次子,那时还是一名列兵。一幅画像,一块手表,折射出军人家庭 AB 面:一面是苦涩,一面是甜蜜。最近,有位军嫂因为儿子高考的事情“不如意” ,先是愤怒地立下“家规”:“子孙后代永不参军!”很快,又郑重地为“不当”言论公开道歉:“对不起,我错了,请大家原谅!”网友有人称赞她的血性,也有人纠结她的强势维权。我们热切盼望事情圆满解决,各方都能少一些遗憾。其实,一条家规,一则道歉,又何尝不在折射军人家庭 AB 面呢!一面是委屈,一面是责任。军人家庭,究竟有多少 xx 面?无法计算,也无法精确回答。战争有多残酷,就有多少个 xx 面;奉献有多少种可能,就有多少个 xx 面;牺牲有多少次近在眼前,就有多少个 xx 面。譬如,一面是伤痛,一面是幸福;一面是永别,一面是新生;一面是哭泣,一面是笑脸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残酷现实,军人和他们的家人承受过很多经历过很多。一位军人送别身患绝症的母亲后,慨然长叹:“家有一个军人,全家都像当兵!”令人庆幸和欣慰的是,这几年,伴随一系列新政策出台,军人家庭逐渐少了些遗憾和“不如意” 。随军门槛降低,军人妻子正在告别“文化层次低、职业技能少”的传统印象,硕士军嫂、博士军嫂不再稀奇。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落实,越来越多的军娃靠自身努力和政策倾斜,走进了重点中学、考上了名牌大学。变化,当然还有很多。不变的是,军人之美,依然美在牺牲奉献,美在追求崇高。军人家庭之美,美在默默相守,美在平常日月。大学有言:“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德,一国兴德。 ”社会正在关注和解决军人家庭的“不如意” ,越来越多的军人家庭也能够坦然面对那些客观存在的现实矛盾,并尽可能用生活的艺术化解至少是淡化那些“不如意” 。军人家庭 xx 面不一定非让别人来懂不可,但作为军人一定要懂得:为了更多人的甜蜜,我们吞咽那份苦涩,甘之若饴;为了肩头那份责任,我们忍受委屈,绝不轻言放弃;为了更多人的幸福,我们把伤痛压在心底独自品尝时,就像抚摸一块结痂的旧疤痕。家庭困难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如何对待它,却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作为革命军人,在对待家庭困难这个问题上,应该顾大局、讲奉献。这既是实践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行动,也是军人的职业特点提出的必然要求。军人的职业就意味着牺牲。这种牺牲,不仅表现在战时,也表现在平时;不仅表现在训练执勤的紧张和生活环境的艰苦上,也表现在家庭遇到的实际困难上。和平建设时期,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合家团聚,而军人为了保卫祖国,与家人天各一方,分居两地,碰到的挠头事就自然会多一些,有些可能一时还没法解决。看待这个问题,不能围着个人小家庭打圈圈,站立点应高一些。一家不“圆”是为了万家“圆” 。我们抛家别亲,是为了祖国的安全,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好地进行和平劳动,这种牺牲奉献是值得的,是我们革命军人光荣和自豪之所在。困难面前见精神,多想想我军的宗旨,多想想革命军人的职责,就能自觉摆正“小家”与“大家”的位置,处理好家庭困难与安心服役的关系。这方面,被誉为“秦川牛”的李润虎就是个突出的代表。李润虎的家乡是一个贫脊的山区,他一直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长期患偏头痛的妻子,拖着瘦弱的身体耕种一家 5 口人的责任田。父亲患有 3 种疾病,仅 1986 年 4 次住院就花掉 6000 多元。家里的房子破烂不堪,年年打算修,年年修不起;下雨天,怕房子塌了伤着人,就把小女儿托付在亲戚家住。李润虎靠一人工资养全家,常以举债度日,仅 1984 年的年历上,就记了 14 行借钱的数字。含辛茹苦的妻子有时支撑不住放声痛哭,久病的父亲怕拖累家人曾试图服安眠药自杀。李润虎遭遇的家庭困难,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但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战胜困难,执著追求,埋头苦干,在军械修理工这个岗位上创造了许多革新成果,成为全师同行业士兵中技术最好、贡献最大的人,先后 30 多次立功受奖,被师以上单位授予“优秀志愿兵” 、 “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这是多么可贵的负重奉献!多么可贵的”秦川牛”精神!部队中许许多多象李润虎这样的同志,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要有克服困稚的信心。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是紧密相联的。从全局上着,家庭困难的解决,有赖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搞上去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了,才会从根本上为我们解决家庭困难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步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军人家庭也随之“水涨船高”,过去困扰许多同志的家庭生活难题也因此而解决或逐步得到缓解。在部队工作时间长一点的同志都知道,以前家庭生活贫困的多,有的甚至是“地瓜青菜半年粮”,不少战士不得不把每月六七元的津贴费积攒下来,寄给家里帮助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而现在大多数同志都不会为家庭成员的吃饭问题犯愁了,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所描绘的梁三喜怀揣“欠帐单”的现象,在我们周围越来越少了。党和政府对军人的物质利益和家庭困难历来十分关心。这些年来,国家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仍多次为军队干部和志愿兵提高工资待遇,特别是 1993 年底实行军队工资制度改革增长的幅度更大一些。许多地方政府逐步为义务兵提高了优抚金。在军人的直系亲属就业、看病治疗等问题上也制定了一些特殊政策,有的地区由地方财政拨款为驻守在边防海岛的军人盖起了家属楼;有的建立军人家属服务中心;有的成立助耕队帮助军属抢种抢收。发生自然灾害,地方政府总是对军属的生活给予特殊关照,等等。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前程似锦。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包括我们军人家庭的生活水平将进一步得到改善,社会保障系统会不断健全,对军属的优抚政策也将不断完善,我们的许多家庭困难也会遂步得到解决。把个人家庭困难的解决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途联系起来,就能增强克服家庭困难的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训练、执勤等各项工作中去。那种一遇到家庭困难就颓废泄气、意志消沉的作法,是与革命军人应有的精神状态格格不入的。要积极地做好“安抚”工作。基层干部战士与家人分居两地,干部、志愿兵每年休一次假,战士在服役期间也只能探家一两次。就是休假探家,在家的时间也很短皙,平时主要靠书信与家庭联系。这种情况说明,军人遇到的许多家庭困难,大多不可能由本人直接去处理,而主要是依靠家庭成员去解决。因此,一旦家中有了困难,要注意做好对家人的安慰工作、思想工作。许多同志的经验证明,它是解决家庭困难的一剂“良方” 。切不可以为这是“耍嘴皮子、磨笔杆了”,不解决实际问题。家里有了难处,既需要我们拿出具体办法,更需要我们精神上的安慰。这种时候,家信要写得及时一些、稍勤一些,针对家庭不同成员,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安慰、劝说、鼓励、引导。常常有这样的现象:父母有了疾病,听到远方儿子几句孝敬的话,病情就会好一大半;兄弟姐妹升学就业遇到挫折,读到你鼓励的信,又坚定了继续进取的信心;妻子在瞻养老人、抚养孩子、承担繁重家务而心力憔悴、思想苦闷时,丈夫暖心、体贴的话,又使她振作了精神,坚定了生活的信心。对戍边卫国的军人来说,“家书抵万金”;同样,家中亲人收到我们的去信,也能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你能说这与解决困难无关吗?有时候,家里亲人可能向我们诉诉委屈,有一些埋怨之辞,这是遇到困难压力时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切不可“针尖对麦芒”,一味地指责、批评,而应“冷处理”,多一些劝慰,这样就能很快溶化他们心中的“冰雪” 。在我们部队中,战友之间有思想互助的好传统,在做好家人克服困难的思想工作方面,我们每个同志也应成为称职的“指导员” 。要想方设法帮助家庭解决具体困难。家庭遇到困难特别是一些突发的事情,光着急上火无济于事,应通过各种渠道弄清情况,尽可能地想办法去解决。办法总比难题多,集体的智谋总比个人的办法多。比如:家里盖房修房、农忙“双抢”或爱人生孩子,在与完成连队重要任务不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调整休假探家时间,以便回家帮一把;家庭种植方面出现技术上的难题,可以向部队中的“小能人”请教,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