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教学_第1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学_第2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学_第3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学_第4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 1诗中主人公形象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诗经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2诗人自身形象(1)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诗人自身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塑造的是一个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自身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饮酒中塑造了一个归隐田园的诗人自身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诗人自身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这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表达了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进而凸显了他们矢志报国的爱国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自身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杜甫的兵车行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塑造了一个反对征伐的诗人自身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鉴赏人物形象设问示例: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诗句)”勾勒出怎样的形象?答题步骤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概括出形象的特征。这一步最重要。结合诗词主旨,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包括蕴含的诗人情感)。(有时两步可以省略不写)答题范式: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或事件)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公式】 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唐叔良溪居(明)张羽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注】灺(xi):灯烛灰,此指香灰。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在溪上野居的闲散淡泊的世外隐士的形象。首联通过唐叔良精致、开阔的居所来反映其隐士的身份,颔联居中所望之景反映主人疏懒、淡泊的心境,颈联写唐氏行医济世、诗书自遣的隐居生活,尾联赞唐氏与世无争高洁的情操,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考题直击访隐者 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问: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参考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形象。,考点巩固练习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菩萨蛮温庭筠【注】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注】温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江淮间。,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首句中的“小山”指的是“小山眉”,唐代女子好画“小山眉”,过了一夜眉黛深浅不匀,如山峰重叠之状。B. 词的第二句分别用“云”“雪”比喻香腮和鬓发,并以“欲度”状写鬓发的态势,把两种静态的物象贯串起来,将美人的绰约韵致写得栩栩如生。C. 三、四两句的动作描写既照应了前两句中眉残鬓乱的肖像描写,又通过“懒”字和“迟”字,写出了主人公慵懒无绪之心情。D. 末两句写思妇所着之衣服,暗示了女主人公生活条件之优裕,也表现出她与爱人双飞双宿的喜悦与满足。E. 本词主要采用了反衬、比兴等表现手法,借美人自喻身世,收到了言约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答案BD(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解析B. 词的第二句分别用“云”“雪”比喻鬓发和香腮。D. 生活条件之优裕正反衬出内心之空虚寂寞,而成双的鹧鸪也反衬出女主人公的孤寂可怜。,2. 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与背景材料进行赏析。(6分)参考答案词中刻画了一个因无人赏爱而感到寂寞孤独、娇柔慵懒、自怜自赏的闺中思妇的形象。词的前四句写思妇的容貌:脸蛋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眉毛细长而弯曲,可见少妇容颜之美;“懒”字与“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打扮毫无兴致,表现出她无人赏爱的苦闷。后四句写妆成后照镜自赏,无意中看到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鹧鸪,以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出她的孤独寂寞。思妇形象是作者怀才不遇生活的真实写照,既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之心,也抒发了自己内心无人赏识的孤独寂寞之情。,考题直击访隐者 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问: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参考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形象。,答题模式一、修辞手法设问示例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析。答题步骤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答题范式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内容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考题直击一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参考答案】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考题直击二(2008四川卷延考区)野夕答孙郎擢 【何逊】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参考答案】表现出诗人因“幽居”、“无宾客”而“乏欢趣”的心情。诗人末句中用“流水”来比喻朋友间的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问: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热身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清明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问: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答题模式二、描写手法设问示例1这首诗的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答题步骤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再进行作用分析。答题范式(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考题直击一秋 思 【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参考答案:这一细节描写很成功,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传神地写出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这个细节能让读者体味诗人浓浓的乡思之情。,考题直击二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问: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全诗通过蜂、雀、花、叶等侧面描写素蝶的活动(或: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答题模式三、抒情方式设问示例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答题步骤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答题范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考题直击一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答案解析: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考题直击二(2010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答案解析: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问: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题模式四:思想感情,设问示例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某种情绪,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答题步骤先明确这首诗的情感基调(乐或哀);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精当地概括出具体的感情。答题范式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可以是人物、事件、景物,但内容概括要简洁)/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公式】 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此公式适用于对已知情感的分析),考题直击一:(2010北京卷)古 风(其三十九) 【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参考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问: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考题直击二:(2011年陕西卷)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答题模式五、观点品评,设问示例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答题步骤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读诗和某人的评价;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答题范式(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考题直击一子夜吴歌 秋歌-李 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答案解析: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2011年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四库全书,【答案】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答题模式六、比较鉴赏,设问示例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答题步骤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答题范式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考题直击禾熟-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病牛 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答案解析: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考题直击二:(2010天津卷)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答案解析:思念故乡之情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问: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答题模式七:意象赏析设问示例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或含义/象征意义)。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答题步骤找准意象(诗人选取的景物),然后加以描述;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答题范式本诗选取(描写)意象(景物),渲染(营造)的氛围,(用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公式】 意象列举+特点概括+情感描述,考题直击鹧鸪天 宋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参考答案】诗人用杜鹃的意象, 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 ,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答题模式八:意境品味设问示例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概括意境特点(概括特点时注意用术语);解说相关诗句(不能搞成文言文翻译),描述画面景色;分析意境的作用和蕴含的诗人的情感。答题范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解说诗句内容),营造了一种意境(运用术语),表现了诗人的感情。【公式】 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意境特点)融入的感情。,考题直击一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清莹的秋露打湿了庭中的桂花;在这万籁俱寂之夜,无数游子望月思乡。宁静而又伤感的画面(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表达了诗人望月思家的乡愁。,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模式九、字词推敲设问示例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答题步骤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答题范式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考题直击一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答案解析:“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问:颔联与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考题直击二:(2010重庆卷)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麐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答案解析:“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问: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答题模式十、诗眼赏析设问示例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答题步骤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答题范式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考题直击一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答案解析: “空” 在诗中的意思是白白地,形象地写出了“楼上人”盼归无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 也传达出那人苦盼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