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感染(PPT 精品)_第1页
纵隔感染(PPT 精品)_第2页
纵隔感染(PPT 精品)_第3页
纵隔感染(PPT 精品)_第4页
纵隔感染(PPT 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纵隔感染,合肥三院胸心外科岳庆峰,定义,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呈矢状位,位于胸腔正中偏左,上窄下宽,前短后长 纵隔不是器官,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纵隔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正常情况下,纵隔位置较固定。一侧发生气胸时,纵隔向对侧移位。,解剖4分法,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划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临床三分法,临床上多采用三分法,即以气管和支气管的前壁以及心包后壁为界分为前纵隔和后纵隔又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病史采集,按病因分类,纵隔感染可分为自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自发性纵隔感染:常为纵隔内淋巴结的化脓性感染或寒性脓肿溃破所致。继发性纵隔感染:胸部开放性创伤或贯穿伤引起的化脓性感染;纵隔内器官破裂导致继发感染;颈部和腹膜后间隙感染蔓延致纵隔。,按病理和病程,纵隔感染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类:慢性纵隔感染:一般由炎性肉芽肿所致,如结核或霉菌感染;急性纵隔感染,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起病急,形成纵隔蜂窝组织炎,为继发于器官破裂、心脏手术后或颈部感染的扩展。,症状,常表现为颈根部红肿、疼痛、高热、寒战、乏力或有胸骨浮动、胸骨切口有气液溢出及颈部或前胸部广泛皮下气肿等,物理检查,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面色、全身系统检查。专科检查:颈部:颈动脉、颈静脉、气管;胸壁:伤口、皮下气肿;心、肺、肝、脾。,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小便、大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影像学检查:胸部平片;胸部CT;胸部B超,诊断要点,病史:有纵隔、食管手术、食管镜检或纵隔穿透伤史,可有颈部、肺、胸膜腔或心包感染病史。表现为颈部或胸骨后疼痛、高热、寒战。体征:颈胸部皮下气肿、压痛、胸骨正中切口皮下水肿,或胸骨裂开等。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增高。影像学检查:胸部平片可见上纵隔阴影弥漫性增宽,双侧纵隔边缘呈垂直状增宽,向上可超过肺尖,炎症扩散时可有双侧胸腔积液,亦可引起纵隔胸膜粘连增厚。CT扫描检查可见纵隔内有液体。,鉴别诊断,胸腔感染。急性心包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纵隔肿瘤。,治疗原则,全身治疗: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多次输入新鲜血或血浆。因纵隔脓肿压追或胸骨裂开造成呼吸困难者,应作气管切开及辅助呼吸。局部治疗:纵隔感染已形成脓肿者应尽早切开或拆开原切口,彻底引流。前肿隔脓肿应作胸骨上横切口。后纵隔脓肿应用颈段食管暴露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应早期彻底清创,再用钢丝固定,由胸骨上窝置管持续滴注抗生素溶液灌洗,胸骨后与心包置放引流管引流。,疗效标准,治愈:脓肿清除,症状及体征消失,伤口愈合。好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