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民增收内外动力机制研究_第1页
建立农民增收内外动力机制研究_第2页
建立农民增收内外动力机制研究_第3页
建立农民增收内外动力机制研究_第4页
建立农民增收内外动力机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农民收入的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紧密联系。农民收入的有效增长是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根本保证,也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条件。农民增收是一个涉及全面的问题,其增长动力不足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基于重庆市铜梁区 1978-2014 年的农民收入数据,全面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动力不足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如何建立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动力机制。关键词:铜梁区;农民收入;增长动力;机制研究2建立农民增收内外动力机制研究基于铜梁区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重大决策。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农民自身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可见,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提高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到国民经济是否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增收面临各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制约。为全面了解全市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铜梁区 19782014 年农民收入为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本文,以期在领导决策时提供参考。一、农民收入的内涵农民收入即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是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农民收入,既包括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又包括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工资收入、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转移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款等借贷性收入。计算公式为:农民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上交承包费用。农民人均纯收入就是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按人口平均后的收入。二、铜梁区 19782014 年农民收入介绍(一)农民收入构成要素分析3按照农民收入(2013 年改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划分,农民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2013 年改为经营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部分构成。 1、加大劳务输出,工资性收入增加。改革开放初期,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很小。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及在本地从事非农务工,工资收入快速增加。1978 年工资收入 15.15 元,在农民纯收入中占12.9%;2014 年工资收入 4934.00 元,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占 39.6%,年均增长17.4%。2、发展非农产业,经营性收入增加。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大力发展一产业,家庭经营收入占主导地位,在农民收入中占比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积极发展非农产业,家庭经营收入增加。由于农民从事非农务工快速增加,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民纯收入占比下降。1978 年家庭经营收入 92.17 元,在农民纯收入中占 78.4%;2014 年家庭经营收入 3817.60 元,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占30.7%,年均增长 10.9%。3、推进土地流转,财产性收入增加。改革开放初期,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财产收入较少。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大量离开农村从事非农务工,将承包的土地流转给规模户经营,财产性收入迅速增加。1978 年财产性收入 1.71元,在农民纯收入中占 1.5%;2014 年财产性收入 364.10 元,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占 2.9%,年均增长 16.1%。4、落实惠农政策,转移性收入增加。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不断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不断完善,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逐渐减弱。为了稳定农业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油菜、玉米、水稻、蔬菜等种粮补贴及退耕还林补贴等。各级政府积极落实中央和市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1978 年转移收入8.50 元,在农民纯收入中占 7.2%;2014 年转移收入 3336.20 元,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占 26.8%,年均增长 18.0%。(二)19782014 年农民收入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农村经济有了新的发展。19561978 年,农村实行集体经济,农民收入总体平稳。1978 年以来,4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根据铜梁区统计局住户调查资料显示,改革开放 37 年来,铜梁区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特别是 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增速较快。2014 年,铜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2.00 元,是 1978 年的 105.9 倍,年均增长 13.8%。改革开放 37 年来,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但每个阶段的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把 37 年的农民收入分为 6 个阶段进行分析。1、低收入水平快速增长阶段(19781984 年) 。这一时期,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快速增加。1984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08.76 元,比 1978 年增加 191.21 元,年均增长 17.5%。这一时期收入绝对值较小,农民收入增长处于低收入水平快速增长阶段(见图 1) 。图 1:19781984 年铜梁农民收入增长示意图单位:元、%2、收入平稳较快增长阶段(19851992 年) 。这一时期,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业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不断调整,加上非农产业发展迅速,农民收入特别是家庭经营收入快速增长。1992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866.84 元,比 1985 年增加 488.91 元,年均增长 12.6%(见图 2)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050100150200250300350农 民 人 均 收 入增 长 率 (% )5图 2:19851992 年铜梁农民收入增长示意图单位:元、%3、收入高速增长阶段(19931997 年) 。这一时期,邓小平到深圳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后,在党的十四大指引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大,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分别向二、三产业转移,加上国家两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农村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农民收入呈现高速增长势头。1994 年,农民收入突破千元大头,199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1908.14 元,比 1993 年增加 929.97 元,年均增长 18.2%(见图 3) 。图 3:19931997 年铜梁农民收入增长示意图单位:元、%4、收入缓慢增长阶段(19982003 年) 。这一时期,受资金、技术、劳动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050100150200250300350农 民 人 均 收 入增 长 率 (%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050100150200250300350农 民 人 均 收 入增 长 率 (% )6力素质制约,乡镇企业发展受挫,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加上农产品价格走低,农民增收乏力。同时,重庆直辖为农民增收带来了发展机遇,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民收入缓慢增长。1998 年,农民收入突破两千元大头,2003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2867.00 元,比 1998 年增加 833.62 元,年均增长7.1%(见图 4) 。图 4:19982003 年铜梁农民收入增长示意图单位:元、%5、收入高水平快速增长阶段(20042008 年) 。这一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央先后出台多个一号文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一系列惠农政策得以落实,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08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5387.92 元,比 2004 年增加2116.92 元,年均增长 13.3%(见图 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050010001500200025003000农 民 人 均 收 入增 长 率 (%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050010001500200025003000农 民 人 均 收 入增 长 率 (% )7图 5:20042008 年铜梁农民收入增长示意图单位:元、%6、收入跨越式增长阶段(20092014 年) 。这一时期,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铜梁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发展非农产业,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支持农民创办微型企业,农民收入跨越式增长。2012 年,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2014 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452.00 元,比 2009 年增加6498.00 元,年均增长 15.9%(见图 6) 。图 6:20092014 年铜梁农民收入增长示意图单位:元、%(三)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与全国及部分省市比较近几年,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铜梁区农民就业方式发生了改变,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工资性收入比重上升,家庭经营净收入比重下降,财产性收入比重上升,转移性收入比重下降。这表明铜梁农民收入呈多元化发展。1、与全国和东南沿海部分省市及重庆市比较。从收入总量看,2013 年铜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11331 元(老口径) ,比全国和重庆市分别多 2435.10 元、2999.00 元。从收入结构看,铜梁区 2013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四个构成部分比重与重庆市 2013 年纯收入四个组成部分比重较接近。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高于全国水平,低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的水平,与重庆接近;家庭经营收入占比低于全国水平,高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的水平,与重庆接近;财产性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050010001500200025003000农 民 人 均 收 入增 长 率 (% )8收入占比高于全国、江苏和重庆水平,低于上海、广东水平,与浙江持平;转移性收入占比与全国、江苏、浙江、广东接近,低于上海、重庆市水平(见表1) 。这说明铜梁农民收入呈现来源多样化、增收渠道多元化特征。表 1:2013 年分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构成单位:%指 标 铜梁区 全国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广东省 重庆市工资性收入 50.6 45.3 62.5 56 57.2 60.7 49.1家庭经营纯收入 36.2 42.6 5.4 31.3 29.5 22.2 37.6财产性收入 4.5 3.3 7.4 4.2 4.5 8.9 2.8.转移性收入 8.7 8.8 24.7 8.5 8.8 8.2 10.5备注:全国、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重庆市 2013 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构成比重参考2014 中国住户调查年鉴 。2、与重庆市 7 个区域中心城市比较。从收入总量看,2014 年铜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452.00 元,比璧山少 355.00 元,分别比江津、永川、合川、万州、涪陵、黔江多 134.00 元、46.00 元、553.00 元、2890.00 元、2488.00 元、4574.00 元。从收入结构看,铜梁区 2014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个构成部分比重与万州区接近。其中工资性收入高于江津、合川、涪陵和黔江,低于永川和璧山,与万州接近;经营性收入高于江津、永川和璧山,低于合川、万州和涪陵,与黔江接近;财产性收入高于江津、永川和黔江,低于璧山、合川、万州,与涪陵接近;转移性收入高于永川、璧山和万州,低于江津、合川和黔江,与涪陵接近(见表 2) 。这说明铜梁在发展区域经济时,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同时反映出铜梁农村经济发展稳定,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的特征。表 2:2014 年重庆 7 个中心城市农民可支配收入构成单位:%指 标 铜梁区 江津区 永川区 璧山区 合川区 万州区 涪陵区 黔江区工资性收入 39.6 34.2 50.6 61.7 29.7 41.9 30.2 28.9经营性收入 30.7 28.9 26.7 20.6 37.2 31.8 40.5 29.9财产性收入 2.9 2.6 1.9 4.5 3.5 3.4 3.0 2.0转移性收入 26.8 34.3 20.8 13.2 29.6 22.9 26.3 39.2备注:2014 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将家庭经营纯收入改为经营净收入(新9口径) ,外出务工收入汇总到转移净收入。三、农民收入增长动力不足的原因目前,铜梁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仍有许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制约农民增收,导致增长动力不足。(一)制约农民增收的外部因素1、农产品价格拉动收入增长减弱。近 5 年来,农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在2012 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粮食价格从 2012 年后开始大幅下跌,部分地区已跌破最低收购价。加上近几年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下降,价格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正在减弱(见表 3) 。表 3:20102014 年铜梁区粮食和劳动力平均价格单位:元/公斤、元/天品种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水稻 1.99 2.37 2.74 2.49 2.34小麦 1.95 2.17 2.57 2.49 2.34玉米 1.96 2.22 2.52 2.33 2.35劳动力 80.00 90.00 100.00 120.00 150.00备注:粮食平均价格来源于区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的农本调查电话询价表,劳动力价格来源于区人社局就业局的调查数据。2、政策让农民直接增收空间有限。近十年来,为了扶持农业发展,国家出台了农资综合直补及粮食直补、购置和更新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鼓励农业生产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涉农补贴资金总量有限,每年按全区土地面积计算的补贴资金低于 100.00 元/亩,按当年农业人口计算的补贴资金低于 50.00 元/人,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让农民直接增收的空间十分有限(见表 4) 。 表 4:铜梁区 20092014 年惠农补贴资金单位:万元、元/亩、元/人年 份 土地综合直补 及粮食直补 良种补 贴 其他农业补贴 面积平均补贴 购置和更新农机具补贴 家电下乡补贴 扶贫补 贴 人均补 贴2009 3977.91 864.54 1812.00 69.57 547.79 611.52 0 17.312010 4301.02 865.13 655.93 60.87 1100.36 1329.85 160.39 38.57102011 5056.06 806.35 361.00 65.06 906.52 1714.50 523.25 48.062012 6532.36 1071.06 537.48 85.11 563.11 832.00 644.22 32.412013 6472.80 1153.12 227.85 82.11 697.27 0 241.1 15.072014 6405.80 800.01 743.53 83.11 723.46 0 407.00 18.25备注:惠农补贴数据来源于区财政局,耕地面积为 2008 年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人口为当年农业人口。3、农资价格上涨制约了农民增收。近几年来,由于石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