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英语语用失误调查及培养语用能力的实例研究江门一中 苏倩文 【摘要】 语用失 误是指由于不能 认识到不同语言间的语用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障碍。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高中英 语教学的现状和中学生 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指出其 过于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而忽视语用能力的弊端,并就如何在教学 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初步的解决策略,最后通过测试对这些策略的成效进行总结。【关键词】 语用失误;高中英语教学;语用能力一、引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因此,对于中国众多英语学习者而言,能够很好地掌握英语这门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语言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很多与英语本族语者交流的场合下,许多学习者甚至那些在英语语言测试中表现良好的人都被许多问题困扰着。在所有这些问题中,语用失误是主要的一个。 “语用失误”最初由 Jenny Thomas 提出,其内涵是“不能通过听到的话语来理解其含义” 。换而言之,语用失误是指由于不能够认识到不同语言间的语用差异而导致交际障碍,因此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目前,语用失误这一问题在我国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群体中尤为明显。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它的颁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一矛盾,但由于侧重于传授语言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教师在课堂上忽视语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又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学陷入了学用脱节的尴尬境地。本文试图通过对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对语用失误的具体表现进行归类,提出和实施初步的解决对策,然后进行后测,最后对解决对策的成效进行总结。二、文献综述:语用失误的界定William C. Morris(1938)在符号理论基础 (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 一书中首次提出,语用学主要探讨的问题为“符号(语言)与使用者(译者)之间关系” 。D.H.Hymes(1970)提出,语言学习的根本目标是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而 Bashman(1990)则明确指出,交际能力由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语篇能力(textual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组成。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 Jenny Thomas(1983)是语用失误方面的先驱,她在跨文化语用失误中首次提出“语用失误” (Pragmatic Failure)的概念和定义,并把其分为 “语用语言失误”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 “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所说的目的语不符合以该目的语为母语者的语言习惯,错误地把某一表达套用到目的语中;“社交语用失误”指因为不了解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因此在语言形式的选择上导致失误,它与交际双方的身份、语域和话语熟悉程度有关。2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失误。1984 年,黄次栋在语用学和语用失误中首次提出“语用错误” (pragmatic error)一词。他认为,学习一门语言,除了掌握它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注重在各种非语言语境在中语言形式的不用运用。因此,言语行为的语用知识应该在语境中教授给学生。这篇文章标志着国内在“语用失误”方面研究的开始。然后,何自然和阎庄以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为题作了一次调查。它以 Thomas 的理论为框架,分析了语用语言学和社交语言学两方面的跨文化语用差异。调查的结果反应,缺乏语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知识是导致中国学生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因此,他们认为应该在课堂上以一定的方式给学生讲解跨文化语用知识。王得杏(1990)的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一文介绍了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他指出,语用失误与文化和语言传统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文化差异是导致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王认为“语用失误”指“跨文化语言交际行为的中断” ,而要克服“语用失误” ,必须提高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知道何为不成功的交际,二是能找出失误之处和补救方法。洪岗在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中指出,语言能力处于较高层次的与处于较低层次的学习者在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的数量几乎一样,因此,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是不完全对等的。他总结,要提高语用能力必须教授语用知识(否则语用能力将会维持现状)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已经有一些学者作了关于语用失误方面的研究,但是,笔者发现这些研究大部分是针对高校第二外语英语学习者(ESL)或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失误现象进行调查的,鲜有针对高中学生的语用失误现象进行研究的,而针对语用失误现象提出教学对策并分析其成效的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高一年与高二级学生进行语用能力的调查,分析目前高中学生语用能力的现状,并针对其语用失误的情况提出初步的教学策略;经过一学期的实施,再对原高一学生进行后测,从而对教学策略的成效进行总结。三、前测:中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3.1调查目的国内已存在的关于语用失误的研究大部分都针对高校英语学习者或者从广义上探讨它对教学的启示。笔者试图对我国高中学生的语用失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和实施初步的教学对策,并通过后测对这些对策的成效进行总结。为了对学生的语用能力情况有所了解,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对教学策略的成效进行总结,笔者对所在学校的两个年级(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问卷问题选项设计为了考查以下几方面: 获得语言系统的知识后,是否能自然而然地会运用语言; 语言能力强的学生是否语用能力就一定强(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是否完全成正比) ; 中国学生的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2调查对象及材料3本次问卷调查进行的时间分别为 2007 年 1 月 8 日(前测)和 2008 年 9 月 2 日(后测) 。参加前测得对象选择了省重点中学江门一中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各 222 和 186 名学生,而这些学生都是经过入学考试和分科考试后平行分班的,因此既保证其掌握了相当程度的语言知识,又保证其语言能力没有太大的区别。之所以选择在两个不同的年级进行调查,是为了进一步验证洪岗在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991)提出的语言能力强的不一定语用能力就强的结论。本调查的前测问卷参考语用学概论 (何自然,1988)中的语用能力调查材料,后测问卷参考语用学:现象与分析 (冉永平,2006)中的语用能力调查问卷。两次问卷分别由 20 题单项选择题构成,每题后有一个信心调查度量选择(由 0 至 3 分为四个等级) ,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每小题所描述的情境,把做题时的语言因素排除在外,笔者把题干用中、英两种语言来描述。题目的内容包括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前者测试学生对语言形式显示的语用含义的理解和自由运用或理解他人用意的能力,后者测试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的语言习惯和特点的感知、认同能力及在不同的社交场合用得体、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行为表现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两类问题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社交语用问题有时也可看作是社会语言学问题,两者很难划一条绝对分明的界线。为了使问卷更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和文化习惯,笔者将其交由来自英国的外籍教师 Claire Ramsay 和 Antonia Paterson 进行修改后发给学生作答。3.3调查方法进行语用调查,语料的真实性极为重要,因此收集语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虽然观察法是被众多语言学家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在中国采取这种方法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一、英语在中国是外国语而不是第二语言,因此很难收集到真实的语料;二、用录音形式采集语料的观察法,难以考查说话双方的关系、年龄、话题等影响语言形式的因素。考虑到以上原因,本文采取答卷形式,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先填写个人信息,包括所在年级、性别和平时考试测验的平均分范围等;第二部分为正式答卷,让学生根据所设定的情境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作答。用这种问卷形式,可以把影响说话者的因素加以控制,在统计分析时提高准确率。此外,在每小题后有一个信心调查度量,可以清晰看到学生在选择时的心态(有必要时可以把某些乱选项排除在讨论之外) ,进一步提高了调查的准确率。本次研究要进行两次调查,包括前测和后测,分别在 2007 年 1 月 8 日和 2008 年 9 月2 日,参加调查的学生在前测进行时为高一和高二年级的上学期,而参加后测的为升上高二年级(原高一年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前测的目的在于比较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学生的语用能力区别。高二年级的语言能力比高一年级强,因此通过对比来探讨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否成正比关系;后测的目的在于讨论经过了一学年语用能力训练的原高一年级学生的语用能力变化情况,从而对这种教学策略的成效进行总结。四、调查结果分析大多数高一年级的学生用了 30 分钟的时间完成调查问卷,而高二级学生用了 27 分钟4的时间完成。对学生交上来的问卷采用了 SPSS 统计软件以等距抽样的形式在高一、高二各班问卷中抽取 35 份进行统计,结果分析如下:4.1 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对比分析表 1 调查结果总表N Min Max Sum MeanA1 35 6 15 414 11.35A2 35 7 16 423 12.09A3 35 5 14 408 10.92A4 35 5 16 416 11.68Avg.A 140 5.75 15.52 415.25 11.51B1 35 5 17 424 12.62B2 35 6 13 409 11.06B3 35 7 14 419 11.73B4 35 6 15 415 11.59Avg.B 140 6 14.75 416.75 11.75A=高一年级 B=高二年级问卷的 20 个问题中,高一年级学生的平均失误率为 11.51 个,占总数的 57.55%,错误数总计最少为 5 个,最多为 16 个;高二年级学生的平均失误率为 11.75 个,占总数的58.75%,错误数总计最少为 5 个,最多为 17 个。由此不难看出,高二年级学生的平均失误率还比高一年级高出 0.24 个,而错误数总计最少和最多相比,两个年级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可得出结论:虽然高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强于高一年级,但是在语用能力上却并没有显出优势。另外,笔者在 280 份问卷中随机抽出 90 份,根据学生第一部分填写的平时考试成绩范围分类统计其平均正确率如下:表 2 考试测验成绩与平均正确率010050成绩(分)/正确率(%)71.8%90-10068.1%80-9068.7%70-8071.3%60-7067.3%60 以下考试成绩范围平均正确率5表 2 再次向我们说明,语言能力强(表现为考试测验成绩高)的学生在语用能力上并没有体现出任何优势。虽然以上调查结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它们再次论证了洪岗(1991)提出的语言能力强的不一定语用能力就强;二、否定了“只要教语言系统知识,语言运用便自然而然地会了”这一观点。4.2 中学生语用失误的表现形式下面选取高一年级的 140 份问卷进行细项分析:表 3 细项错误分析选项题号A B C D 正确选项 正确率1 104 27 6 3 C 4%2 24 3 111 2 C 72%3 46 35 44 15 A 33%4 95 39 4 2 B 28%5 39 7 81 13 C 58%6 122 5 12 1 A 87%7 0 16 84 40 C 60%8 102 0 0 38 A 73%9 110 4 2 24 A 79%10 13 45 47 35 A 9%11 9 122 3 6 B 87%12 71 56 12 1 A 51%13 5 0 0 135 D 96%14 48 3 44 45 C 31%15 99 7 26 8 A 71%16 22 27 29 62 A 16%17 58 22 14 46 A 41%18 64 13 29 34 C 21%19 87 5 12 36 A 62%20 66 31 32 11 A 47%表 4 代表性项目错误分析交际功能 题号 正确率拒绝 13 96%第一部分电话用语 11 87%第二部分 命令 9 79%6致谢 2,19 67%指示 6,17 64%表达关心 4,15 50%赞扬 8,12,18 48%请求 5,7,16,20 45%固定用法 3 33%问候 14 31%第三部分道歉应答 1,10 7%从表 3 可以看出各题的正误情况,其中第 6,11 和 13 题的正确率较高,而第 1,10和 16 题的正确率较低。把所有题目归类并按正确率的高低重新排列后可以看到,学生在第13 和 11 题中使用拒绝和电话用语的正确率较高(平均在 80%以上) ,第 9,2,19,6 和 17题中的命令、致谢和指示方面的语用能力次之(正确率平均在 60%至 80%之间) ,而其余题目表现出的语用能力则相对较差,如:表达关心,赞扬,请求和问候,在对道歉的应答甚至低至 4%。下面具体分析一下测试中出现的语用错误的具体形式:4.2.1 违反英语使用习惯而误用表达方式以第 1 题为例,一位外国女士不慎踩了一个中国青年的脚,她道歉说“Im terribly sorry.”140 名学生中有 104 人选择“It doesnt matter.”作为回答,而选择正确选项“Thats all right.”的仅有 6 人。事实上,选项的四种表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如何正确使用却是一个难点。其实选项“It doesnt matter.” 和“Never mind.”虽然都可以回应别人的道歉,但是含有让别人不要在意,安慰对方之意, 含有“I dont care.”的含义。这些选项的用法在第2,4,5 题表达致谢、关心和请求中也有考查,而这些题目的正确率都不超过 80%。还有一些特定的语言形式,如 第 17 题中对“Hang on!”的理解也是一个难点,正确率居然在一半以下。结果再次证明,这些表达的使用确实是学生的薄弱之处。4.2.2不了解文化背景差异而导致负向迁移母语是影响外语学习者正确选用语言形式的另一重要原因,母语的介入和本族语文化的影响可以导致语言产生负向迁移。例如,中国学生由于从小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认为在接受赞扬时必须保持谦虚的态度,因此在第 8 题马小姐受到赞扬“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的语境下,有 27%的学生选择了“Oh, no. Far from that. I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又如第 19 题中,跨国公司的秘书小李受到赞扬“Thanks a lot. Thats a great help.”时,有26%的学生选择了以“Oh, its nothing.”作为回答。虽然这些回答严格遵守了中国人的谦逊原则,但是这样的回答却让听话者感到自己的判断能力受到怀疑。4.2.3不符合会话的合作原则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P. Grice)在逻辑与会话中提出会话中的“合作原则” ,其中包括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如第 12 题所设置的情境中,Smith 老师的中国学生李华在他作完演讲后上前说话,有 40%的学生选择了 B 选项“Dr. Smith, youve made a wonderful lecture.”在此使用恭维语显得不恰当,因为在西方人的眼中,学术报告讲求的是实在,而不需要用 wonderful 来形容。又如在第 13 题中,当别人提供你7不喜欢的食物时,C 选项明显不符合说话人的真实状况。因此,这些违反了质量准则。 又如在第 7 题中小李走进办公室,打算找导师 Smith 先生修改申请书,有 40 位学生选择了答案 D“I am sorry to interrupt you. You see Ive never written a letter in English before, so Ive probably made lots of problems.”此选项包含了超出需要的信息,因此违反了数量准则。4.2.4不符合礼貌原则但是,为了维护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 ,有时候说话人会有意地违反 “合作原则” ,从而在会话中导致表面上的 “不合作现象” 。 “礼貌原则”包括六个方面:策略、慷慨、赞扬、谦虚、赞同、同情。第 14 题中,魏东早上遇到英语老师并打称呼,有 48 人选择了“Hi, Dr Johns.”。但是, Hi 和 Hello 一般对朋友适用,在此用于长辈有所不妥,因此违反了礼貌原则。但是,如果过于礼貌又显得不够得体,如第 20 题中选“Excuse me, 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和“Would you please take me to the airport?”的学生一共有63 人,占了总数的 45%。其实,对出租车司机只需要说 “Airport, please!”就可以了。五、课堂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措施与对策5.1制约中学生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以上关于中学生语用失误的调查和分析说明,虽然学生可以用英语进行对话、也可以写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或结构,但是还缺乏在特定的语境下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的能力。影响学生这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多方面的:一、缺乏真实性与代表性的教材:长期以来,很多英语教材都是以语法教授为目标,因而课文与练习都以此为中心,缺乏真实性。虽然现行高中教材 NSEFC 取材广泛,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但是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还必须教授语用知识,而这是现行教材中所缺乏的;二、缺少真实的语境:何自然教授认为,脱离语境学习英语是中国长期以来教授外语的最大弊端。由于缺少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国英语学习者只能孤立地记忆单词和掌握语法规则,使得他们在考试中得心应手的同时,却不会在实际交际中正确选用语言形式,结果常常母语母语负面迁移的现象;三、终结性评价占主导地位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对英语学习者水平的评价主要以终结性测试为主,不论是中学阶段的测验和入学考试,还是具有选拔性质的高考,甚至高校的英语四、六级考试,都过多地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而忽略了语用技能。5.2培养中学生语用能力的教学策略由此可见,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应该避免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而应该加强对语用能力的培养。对此,笔者对采取了以下具体的措施:5.2.1 把历史文化知识与当今时事热点融入外语教学有意识地把每个单元的主题扩展,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地融入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并了解母语和目标语国家之间的文化语言差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以第一模块第 4 单元 Earthquakes 为例。本单元的话题是 “地震” ,因此在介绍美国历8史上著名的旧金山地震以外,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描述自然现象和认识新闻报道的主体部分;同时,教师可以联系发生在我国 2008 年的汶川特大地震,设置一个中美两国学生对话相互了解地震详细情况的情景,让学生在灵活运用中掌握语言知识。另外,课后可让学生在理解新闻报道组成部分的基础上,结合高考基础写作的题型进行写作训练:【写作内容】2008 年 5 月 12 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8.0 级大地震,请根据下面的表格写一篇简单报道:事件 Wenchuan Earthquake波及范围 陕 西 、 甘 肃 、 宁 夏 、 浙 江 、 湖 北 、 广 东 等 十 多 个 省余震 178 次具体人数 6 万人死亡,约 35 万人受伤, 2.3 万人失踪经济损失 或达 1500 亿元接受捐款 约 246 亿元【写作要求】1. 必须使用 5 个句子介绍全部所给内容;2. 将 5 个句子组成连贯的短文。除此之外,本单元涉及的语用功能为表达谢意,因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述受到赞扬时的回应方式,并借此机会向学生教授语用知识。5.2.2 将语用知识与语言形式的教学相结合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习惯把语言形式与交际功能等同起来,而语言形式,包括词汇意义和句法结构等,在外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比例。但是,传统的外语教学采用从形式到形式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其功能和作用。例如,在第三模块第 2 单元 Healthy eating 中讲解语用功能“建议和劝告”与“同意和不同意”时,教师应该向学生详细说明其中某些表达的特定使用场合,如“Rubbish/ Nonsense!”等,以免学生在错误场合下使用而造成不得体甚至违反会话的礼貌原则。此外,教师还应该把一些课本以外的常用表达形式介绍给学生,如 I cant agree more 等,那么学生在听到赞扬 I cant praise this film too highly 时,就不会再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了。另外,本单元的语言重点为情态动词,如果教师在讲解时能够强调这些情态动词在用法上的细微区别,学生也不会再出现对的士司机说“Would you please take me to the airport?”的错误用法。综上所述,如果教师在语言形式的教授中能够强调其语用功能,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那么语言形式的教学将事半功倍。5.2.3 创设语境,将语言形式和功能与课堂活动结合语境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何,1997) ,它包括语言语境、社交语境和认知语境,而话语的含义就是由语境决定的。中国的外语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尽量创设一些模拟真实的语境, 。例如第二模块第 2 单元,该单元以“奥运”为主题,因此教师可以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创设一系列语境,如:一位中国志愿者陪同前来参观奥运的美国朋友,由电话预约到机场接送,从前往国家运动场鸟巢到观看比赛,从赛后用餐到回酒店休息等,给学生提供使用日常话语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参与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实际运用语言的场景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9动,如话剧表演,演讲,英语角,模拟英语会话场景等,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英语的特点,领会英语运用与汉语的异同。5.2.4 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除了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以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其他形式来培养他们的语用技能,如观看电影,阅读文学作品,开展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讲座,利用外籍教师开展英语角等。六、后测结果与分析6.1 后测为了对所实施的教学对策的成效进行评估,笔者在 2008 年 9 月 2 日对参加前测的高一年级的 222 名学生进行后测。问卷的设计是参考语用学:现象与分析中的语用能力调查问卷(冉永平,2006) ,并经过外籍教师 Claire Ramsay 和 Antonia Paterson 修改的。表 5 细项错误分析选项题号A B C 正确选项 正确率1 136 3 1 A 97%2 8 122 10 B 87%3 88 18 34 A 63%4 75 29 36 C 26%5 49 17 61 A 35%6 52 41 47 C 34%7 60 16 64 A 43%8 32 102 6 B 73%9 110 8 22 A 79%10 0 135 5 B 96%11 140 0 0 A 100%12 1 2 137 C 98%13 12 0 128 C 91%14 96 37 7 A 69%15 109 7 26 A 78%16 34 37 69 B 26%17 25 52 63 C 45%18 84 33 23 A 60%19 3 125 12 B 89%20 20 17 103 C 74%表 6 代表性项目错误分析10交际功能 题号 正确率电话用语 12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黑龙江省总工会选聘直属企业总经理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平凉华亭市山寨回族乡招聘行政村村文书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招聘管理人员1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六盘水攀登开发投资贸易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招聘1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晋江产业集团及下属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湖南长沙长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招聘7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泰源粮油购销公司招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笔试总及考察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农牧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第十师北屯市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才(2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广西河池市计量测试研究所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广东房屋租赁合同范本官方版
- 2025定制衣柜安装承揽合同范本
- 2025年MicroLED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彩虹》课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煤矿安全规程》新旧对照专题培训
- 水下激光探测-洞察及研究
- 7.2 量身高(课件)-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 DB44∕T 2499-2024 海堤生态化建设技术导则
- GWZBQ-10(6)G 型微机高压启动器保护装置产品使用说明书
- 腰椎管狭窄症病例讨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