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分析与介绍PPT演示课件_第1页
艾滋病分析与介绍PPT演示课件_第2页
艾滋病分析与介绍PPT演示课件_第3页
艾滋病分析与介绍PPT演示课件_第4页
艾滋病分析与介绍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滋病,.,概 述,艾滋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 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概 述,传播途径: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发病机制:侵犯、破坏CD4+T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损害,最终并发严重机会感染和肿瘤临床特点:发病缓慢,多系统损害,病死率高,.,病原学,.,病 原 学,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1, HIV-2,.,.,病 原 学,HIV结构示意图,包膜蛋白,跨膜蛋白,逆转录酶,核心蛋白,蛋白酶,外 膜,P17蛋白,.,HIV-1全长9181 bp两端为长末端重复序列(LTR)中间有9个开放性读框,HIV基因组,六个调控基因:反式激活基因(tat)病毒蛋白调节因子(rev)病毒感染因子(vif)负调节子(nef)病毒蛋白R基因(vpr)U基因和X基因(vpu, vpx),三个结构基因 :群抗原基因( gag)多聚酶基因( pol)包膜蛋白基因(env),.,HIV型别及亚型,M群,O群,N群,ABCDEFGHIJK,亚型,HIV-1型,HIV-2型,ABCDEF,亚型,.,HIV外界抵抗力,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室温下液体环境中存活15天,被污染的物品至少3天内有传染性以下消毒剂37处理10分钟可灭活:75%酒精、0.2%次氯酸钠及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0.3%过氧化氢医疗用具、注射器经高温消毒、煮沸或蒸气消毒后完全可以达到消毒目的,.,流行病学,.,全球流行现状,The GlobEpidemical HIV/AIDS,.,.,19902007全球HIV流行情况,.,全球HIV流行情况,.,亚洲各国HIV流行情况,.,流 行 病 学,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传入期:1985 1988 扩散期:1989 1993增长期:1994 ,.,中国艾滋病病流行情况,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2350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2838例,死亡报告22205人。,.,.,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传染源,AIDS病人和携带者是传染源病人包括轻症、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严重的艾滋病病人,以急性感染期传染性最大病原携带者不仅数量多,而且很难限制其活动,加上本病潜伏期长,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血液、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等)、器官组织中都含有大量的病毒,.,HIV in Body Fluids,.,传播途径,性接触 同性恋 异性恋经血传播母-婴传播其他,.,性接触传播,目前全球的主要传播方式(75%) 我国(54) HIV的性传播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性伴数、性伴的感染阶段、STD和生殖器部的损害程度、性交方式及保护措施等。,.,.,经血途径,输血及血制品采、供(9.3%) 不洁注射(我国静脉注射吸毒约38.1) 器官移植 医务人员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 其他意外事故,.,母婴传播,传播概率 15% 50%,.,握手拥抱同桌、同座吃饭同车同办公室同池游泳,以下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高危人群和高危行为,男同性恋性乱者 娼妓与嫖客静脉药瘾者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一夜情静脉吸毒使用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卖血,.,发 病 机 制 与 病 理,.,HIV动态感染过程,吸附脱衣壳逆转录环化前病毒,整合转录, 翻译核心颗粒装配出芽,.,HIV侵犯各种表达CD4分子的细胞,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郎罕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神经胶质神经元细胞,.,HIV免疫病理,靶细胞(CD4+T细胞)的免疫损伤机制至少有3种:细胞毒效应:受细胞毒性T细胞(CTL)攻击细胞凋亡:感染的靶细胞表面表达CD95L(fas抗原),和配体结合后引起靶细胞凋亡ADCC效应(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感染的靶细胞表面表达gp120蛋白,引发机体ADCC免疫反应,.,HIV自然史与临床症状、免疫功能和病毒复制关系,.,病理解剖,组织炎症少,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多。,.,临床表现,.,临床分期,潜伏期:2 10年期 急性感染(primary infection)期 无症状感染(asymptomatic infection )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综合征(Persistent Generalized Lymphondenpathy PGL)期艾滋病(AIDS),.,1. 急性期,感染HIV后24周,出现上感样表现, 13周后缓解。CD4+T细胞减少,CD4+/CD8+ 比值倒置可检出HIV RNA和P24抗原感染后36月,逐渐出现HIV抗体,期间为“窗口期”随后血浆病毒载量明显下降,CD4+细胞数量回升(但仍低于感染前水平),而后呈进行性减少,.,2. 无症状感染期,多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血浆病毒载量稳定在较低水平(波动很少超过1个对数值或10倍)CD4+细胞数呈进行性减少(降低速度为50100个/L年)平均持续8年(数月数年)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PGL)除腹股沟部位外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1厘米,无压痛,无粘连;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除外其他病因。,.,3. 艾滋病期,CD4+细胞计数10%; 慢性咳嗽或腹泻4W 间歇或持续发热4W 全身淋巴结肿大 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 口咽念珠菌病 全身瘙痒性皮炎,.,临床诊断,下列情况应疑诊艾滋病难治性肺部感染或进展迅速的活动型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中、青年滞呆症;卡波济肉瘤,.,临床诊断,有流行病学史,HIV抗体阳性,加以下任何一项可诊断艾滋病原因不明持续发热1月,T38慢性腹泻1月, 3次/日6个月体重下降10 以上反复发生的口腔念珠菌感染反复发作的单纯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肺孢子虫肺炎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活动性结核或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诊断,有流行病学史,HIV抗体阳性,加以下任何一项可诊断艾滋病深部真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占位病变中青年人出现痴呆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虫脑病青霉菌感染反复发生的败血症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肌肉瘤、淋巴瘤,.,鉴 别 诊 断,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 继发性CD4 T淋巴细胞减少症。,.,预 后,.,影响预后的因素,感染的HIV型别及亚型:HIV-1较HIV-2临床进展快并发的机会性感染:同时合并卡波济肉瘤及肺孢菌肺炎者病死率最高;合并丙型肝炎者预后差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治疗改变了艾滋病进程 未治疗者的四种结局: 典型、快速进展型、长期无进展型、长期存活型,.,HIV感染的四种转归,典型 (70%80%):510年进展为艾滋病快速进展型(10%15%):23年长期存活型 (极少):进展到艾滋病期后能稳定较长一段时间 长期无进展型 (500/mm3,病毒载量50个/mm3,以后每年增加50100个/mm3;病毒载量降低90%以上部分有效:未达到充分的病毒抑制,但CD4+T细胞数动态上升,.,何时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感染者使用的不是最佳治疗方案HAART治疗一段时间,病毒载量回升到400拷贝/ml;或CD4+细胞数量继续下降;或患者临床进展HAART治疗开始以来,血浆病毒持续高水平严重的毒副作用难以坚持治疗,.,免疫重建,即以医疗手段使受损的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具体措施: 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或基因重组IL-2、IL-7 丙种球蛋白 胸腺激素或移植,或T细胞体外扩增后回输 降低HIV毒力(基因修饰改变病毒或细胞受体结构) 疫苗刺激免疫应答 中药治疗,.,免疫重建综合征,定义:因免疫恢复或重建,导致炎症反应增强,由此暴露隐伏感染,引起相应的疾病临床表现:如发热、淋巴结肿大、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潜在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结核病 处理:对症处理,重点是发现和治疗可能出现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卡氏肺孢菌肺炎:戊烷脒、复方新诺明其他真菌感染(念珠菌/隐球菌):多烯类、吡咯类(咪唑类/三唑类)、棘白霉素类(卡泊芬净)、氟胞嘧啶、中草药类病毒感染(HSV/CMV/EBV):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弓形虫病:螺旋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隐孢子虫病:螺旋霉素结核菌感染: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链霉素或乙胺丁醇联合鸟型分枝杆菌感染:氨苯砜、阿奇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卡波济肉瘤:长春新硷、博来霉素和阿霉素联合(可再加干扰素),.,预防性治疗,预防结核:HIV感染而结核菌素皮试阳性,服INH四周预防卡氏肺孢菌肺炎: CD4+细胞200个/mm3,采用戊烷脒雾化、或口服复方新诺明被污染针头刺伤或实验室意外:24小时内服双汰芝或司他夫定(d4T)+去羟肌苷(DDI)(疗程46周),.,职业暴露的预防暴露定义:是指与感染HIV者的血液、组织或其他体液的接触,接触破损皮肤(例如针头刺伤或锐剩物体割伤)、粘膜、非完整的皮肤(如暴露的皮肤有皲裂、擦伤或皮炎),或皮肤虽完整但接触时间较长即数分钟或更长)、接触面积较大。 在研究室或卫生机构任何直接接触(即没用手套等防护措施)HIV 浓缩物,可考虑为“暴露”预防措施 24小时内服双汰芝或司他夫定(d4T)+去羟肌苷(DDI)(疗程46周),.,预 防,.,预 防,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中长期目标 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到2002年阻断艾滋病病毒经采供血途径的传播,遏制艾滋病病毒在吸毒人群中迅速蔓延的势头;力争把性病的年发病率增长幅度控制在15%以内。到2010年,实现性病发病率稳中有降;把我国艾滋病人数控制在150万人以内。,.,预 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管理传染源,关爱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日 每年12月1日 Live, let live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管理传染源,报传染病卡(按乙类传染病报卡)高危人群普查治疗病人检测无症状HIV感染者,.,切断传播途径,广泛宣传和普及HIV/AIDS的常识,.,切断传播途径,针对性传播途径 避免性乱,健康的性观念 A B C Abstinence Be faithful Condom,.,切断传播途径,管理性工作者-使用安全套,.,切断传播途径,针对经血传播远离毒品注意个人卫生控制输(受)血传播控制医源性传播,.,切断传播途径,远离毒品 禁毒 美沙酮替代 清洁针筒替换,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牙具不共用刮面刀,.,切断传播途径,控制输(受)血传播 建立安全的供血系统 供血员的筛选 医生和病人要认识到输血及血制品的风险 严格掌握受血标准,.,切断传播途径,控制医源性传播,.,切断传播途径,阻断母婴传播产前处理短期使用ARV( EFV+3TC+AZT ) 产前3个月起服用AZT 产前顿服奈韦拉平(NVP)200mg产后处理: 新生儿72小时内一次口服 NVP 2mg/kg 替代喂养医学随访,.,保护易感人群,疫 苗,.,小 结,艾滋病是慢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犯人体免疫系统,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晚期导致机会感染和机会肿瘤。目前,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艾滋病病情的发展。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艾滋病仍然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病例讨论,男性,45岁,长途汽车司机,因反复咳嗽,食欲下降、消瘦一月,发热一周入院。于某医院就诊,血常规白细胞总数WBC13.4109 / L,中型分叶核比例(N%)89.5%,X线胸片检查提示“肺炎”,经“先锋霉素”抗感染治疗后,病情无好转,体重下降5Kg。一年前曾患肺结核,1月前发现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并逐渐增多,无输血和血制品史。体检:体温36,脉搏100次/分,血压 118/72mmHg,体重 44Kg,身高 165厘米。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口腔黏膜、上颚、舌黏膜见大片白色凝脂样斑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