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及练习含答案_第1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及练习含答案_第2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及练习含答案_第3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及练习含答案_第4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及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重、难点、考点】一、记叙文阅读三大题型及答题技巧归纳(一) 、信息筛选类题型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记叙文标题、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题型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白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来叙述,做到:准确、清楚、简洁) 、抓段落中心句题型 3、本文(文中某段)主要运用哪种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注意:记叙文文中议论是由某件事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其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所写事物的意义。题型 4、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首先要分析文章的结构)题型 5、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答案一般在原文语句附近(用文中句子或关键词语)(二) 、审美鉴赏类对应解题技巧:题型 1、本文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的作用:A、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B、总结文章的内容、点明主旨。C、形式新颖,吸引读者。D、反映作者情感的变化。题型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好处、妙处)?此题一般有固定的套路:1、动词生动表现人(物)的特点, (或传神刻画了事物 的情状) ,表现了人(物) 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 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 样的场景) ,反映了人物的心情。题型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的画线句子进行赏析;请说出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此题有两种答题模式:1、分析句子里面词语的表达效果;(题型 2)2、分析该句的修辞+修辞作用。 (见修辞的解答)题型 4:某段在文中的有何作用?答题技巧:在文章开头:1、引出下文;2、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3、照应文章标题;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5、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 ,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文章中间: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 ,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文章结尾:1、总结全文;2、解释全文主旨;3、照应前文;4、照应文章标题;5、引人深思。题型 5、请分析文中 xx 的形象。 (文中的 xx 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技巧:提取关键词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题型 6、 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技巧:先分析描写方法,然后分析其作用:1、人物描写:表现了人物 xx 的特点,突出人物 xx 的性格(心理、品质) ;2、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 xx 的气氛,表现了 xx 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题型 7、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技巧: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对比:xx 和 xx 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物(事物) 的特点伏笔:对将要出现的 xx 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紧密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三) 、深层理解类对应解题技巧:题型 1、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技巧: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字面上的意思即本意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的寓意得出深层含义。题型 2、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技巧:找到词语在原文的位置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词语所包含的寓意。题型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技巧:1、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达;2、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题型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技巧:开放性题目。 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有具体的事例说明,表述合理即可。【典型例题】二、各区县初三一模记叙文真题丢帽记余光中去年底在中文大学演讲结束后离场,准备上车,天寒风气,需要戴帽,遍寻周遭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事后几位朋友回到现场寻找,都不见帽子影子。我存 和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苦思最后看见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无果,谆谆嘱托友人,如果寻获,务必寄我。半个月的等待后,真相揭晓,那项可怜的帽子,终于是丢定了。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 那顶帽子不是我买来的, 他人送的, 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我存整理时所发现,不忍径弃,就说动我且戴起来。果然正合我头,而且款式潇洒,毛色可亲,就一直戴下去了。那顶帽子呈扁楔形,前低后高,戴在头上,由后脑斜压在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大致上可称贝瑞软帽(beret) ,常覆在法国人头顶。至于毛色,则圆顶部分呈浅陶土色,看来温暖体贴。四周部分则前窄后宽,织成细密的十字花纹,为淡米黄色。戴在我的头上,倜傥,有欧洲名士的超逸,不只一次赢得研究所女弟子的青睐。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气越寒,尤其风大,帽内就越加温暖,仿彿父亲的手掌正护在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毕竟,同样的这一顶温暖曾经覆盖着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有幸集双亲之爱,才有今日之我。当年父亲爱我,应该不逊于母亲。但小时我不常在他身边,始终呵护着我庇佑着我的,甚至在抗战沦陷区逃难,生死同命的,是母亲。肌肤之亲,操作之劳,用心之苦,凡她力之所及,哪一件没有为我做过?反之,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厉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 ,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 。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啦,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各忙各的。父子之间的交集少了。自中年起他就因关节病苦于脚痛,时发时歇,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许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有我存悉心照顾。身为他亲生的独子,我却未能经常省视侍疾,想到五十年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时的泪眼,谆谆叮嘱:“爸爸你要好好照顾” ,实在愧疚无已。父亲和母亲鹣鲽情深,是我前半生的幸福所赖。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以遣忧,只有一架古董收音乐喋喋为伴。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亡妻和历历的或是渺渺的往事。除了独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更从未握他的手或紧紧拥抱他的病躯。 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长戴的帽子,无异于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而孺慕耿耿 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想必他深心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帽子,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幻觉依靠这灵媒之介,犹可贯通阴阳,串联两代,一时还不至迳将上一个戴帽人完全淡忘。这一份与父共戴帽的心情,说得高些,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不幸,连最后的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寒流来时,风势助威又在这天寒风气之时,我,倍加畏冷。对不起,父亲。对不起,母亲。对不起,往日的一切【注释】“我存” ,是作者对自己妻子的称呼。孺慕耿耿, “孺幕”是敬仰、爱慕的意思:“耿耿”是心中不安宁的意思。全词是说:存于心中,无法忘却的敬仰之情。21.第段横线上应填入的关联词依次为 A、只是 也是 而是 B、其实 不是 也是C、其实 却是 也不是 D、但是 也不是 而是22.具体说说第段加点词“终于”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23.第, “我遗憾更多” ,作者有哪些遗憾?(1) (2) 24.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1) (2) 25.联系全文,说说第段中, “感恩”和“赎罪”的原因各是什么?落棋有声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通过民意测验、调查座谈,集中在大黄和小李两个人名下。要说工作能力、群众关系,两位各有千秋,不分上下。这可把干部科汪科长难住了。几经斟酌,决定不下来,他打算听听新厂长的意见,厂长略一沉思,问道:“还能告诉我一些题外的细节吗?”“关于他俩?”科长疑惑了。他理了理额前的乱发,突然想了起来:“哦,这两位都是象棋高手,大黄连续三年蝉联全厂冠军;小李呢,虽没有大黄稳定,但去年也得了第三名”厂长颇感兴趣地站起身来:“好哇,我找他俩赛几盘!”原来厂长也是个棋迷。为了知己知彼,厂长亲自找不少工人了解情况,最后正式下了战表。昨晚与大黄下了三局棋。大黄一向出手稳健,素有“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美誉,但昨天他下得不很顺手, 接连三局都握手言和。厂长拱拱手,说:“真太过意不去,让你连让三局。 ”今天上场的是小李,棋友们给他的外号是“程咬金” ,据说他既有开局的“三斧头” ,在遇到逆境时,又常常会像“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一样,走出一些出 q( )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不胜防。两局下来,厂长就被他凌厉的攻势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老兄,十步之内,解决战斗。 ”“唔?”厂长不买帐, “要是赢不了呢?”“这辈子不下棋!”“一言为定?” “当然!”厂长毕竟还有两下子,他在太阳穴上抹了点儿清凉油,抖擞精神,沉着应战,几起几落,终于和了这一局他笑吟吟地开始收摊,小李猛然抓住他的手:“慢,再来一盘。 ”“不是说这辈子不下棋了么?”厂长用含笑的眼睛端详着小李,意味深长地问。小李不服气地说:“不行!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厂长朗声大笑:“你睡着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把小李送出门外,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21、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出 q( )不意22、 (中国)象棋、围棋在我国都源远流长,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由此也产生了不少与下棋有关的成语,请举出两个这样的成语来:(2 分)(1) _ (2) _23、本文对人物的描写颇为成功,请根据文章完成下表。 (例子只举一个,摘录原文语句)(8 分)描写方法 例子 作用小李不服气地说:“不行!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动作2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文章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文的下棋埋下伏笔。B、第二段所说的“题外的细节”不包括第一段中所说的“工作能力”和“群众关系” 。C、作者在刻画大黄和小李这两个人物时运用了对比。D、作者描写大黄和小李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厂长的形象。25、根据文意,说说题目“落棋有声”有什么含义?(3 分)【即时训练】母亲的星空张翔 (1)子安是我的朋友,住在我家隔壁的一栋平房里。自从八年前,他离家出走之后,谁也没有见过他。但是上个月,他却意外地回来了。(2)子安是一个倔犟的孩子,上高中的时候他成绩一直很好,但是高三的时候,却想与其他人一样,出去打工挣钱,去闯荡,报答养育他的母亲。他从小丧父,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养大,他很心疼母亲。(3)子安的高考成绩令大家都大失所望,他原本是冲击名牌大学的尖子生,但是最后只考上了一所二本大学。母亲给了他充分的安慰,让他要么去上那所大学,要么留下来复读第二年再考。但是,他却坚决地说:“妈,我不想上了,让我出去打工吧。 ”(4)母亲大惊失色,怀疑儿子已经被外面的世界所迷惑,而故意制造高考失分的。一场巨大的家庭矛盾爆发了,母子俩发生了一场从未有过的争吵。母亲说,你要么好好学习,要么就别回这个家。最后,子安( )离家出走了。 他走的时候甚至大吼了一声:“我再也不回这个家了。 ”果然,他几年没有回来,母亲找了好几年,一点消息都没有。(5)直到昨天,他回来了,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也悄然来到了我的面前。我问他,你怎么这么久都没有回来?他说,其实早先想回来的,但是一直下不了决心,直到前天遇到了一件事情,才下决心回来了。(6)事情发生在前天,当时,他在西北一座城市的火车站。刚刚失去了自己的工作,所以他要去更北的一座城市,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他已经不记得漂泊过多少座城市了,他一直没有像样的本领,没有过硬的文凭,只好一直流浪。(7)漂泊了八年之后,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冲动的少年,他常常为自己年少时的轻率而后悔,但是他很倔犟,既然说过不回家,那么无论生活是多么困苦,自己是多么思乡,他都不愿意回头。他总想混出个样子来,向母亲证明自己的抉择是正确的,自己有能力像个男子汉,去承担自己的人生。可是,他知道,自己错了,错得一塌糊涂。他常常为此而难过,但是回头的路已经太遥远。(8)那天,北方的天空,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小雪,火车准时抵达,他检票进站了。火车是过路车,停靠的时间只有区区五分钟,人们像潮水一样向站台上拥去。(9)他的前面是一对母子,一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身上背着包,手里拖着皮箱,后面跟着一个农村妇女模样的女人,她拖着一个大大的包袱,很吃力的样子。是一个送孩子上学的母亲。(10)上火车的时候,完全失去了秩序,人们一道往火车门里挤。那个小伙子艰难地背着包,举着皮箱。挤上了火车。但是他的母亲却没有挤上去。小伙子放下皮箱,向母亲挥手示意,可以将包袱递上去。 那个瘦小的女人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弯下腰一把将包袱背了起来。这个时候,忽然“叭”的一声,包袱的绳子断了,包袱掉在了地上,外面的裹布散了开来。包袱里的水果、衣服等各种东西散了一地,有一只苹果滚进了铁轨里,带走女人满眼的惋惜(11)这时,人们已经挤上了火车。火车马上要开了,女人这才回过神来,马上拾起东西,重新包裹上。慌乱的打包让包裹变大了不少,然后她很快发现绳子太短了(12)这可怎么办?乘务员,儿子 ,旁人,大家看着都为她焦急。(13)就在这个时候,那个女人忽然站起身来,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吃惊的事情。她居然解下了自己的腰带,弯下腰将包袱死死地绑住,然后红着脸,一手提着裤子,一手将包袱塞上了火车(14)门终于可以关了,火车也开动了。就在车门要关的时候,那个男孩已经泪流满面,而站台上,母亲拼命地向他挥着手,随着列车的加速,身影越来越模糊。(15)说到这里,子安的眼眶红了,他说:“当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只想下火车,马上回家。因为那个女人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放弃尊严的所为,让我忽然明白了,无论如何,母亲都是爱我的,她终会原谅我,因为母亲的爱是最无私最宽容的。 ”(16)正如他所说,他回来了,母亲没有指责,只在泪水不住地流下时,重复着一句话:“回来就好!回来就好!”(17)我曾听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有两样事物是每一个人都必须仰视的,一是星空,一是母爱。22、第(2)段说“子安是个倔犟的孩子” ,根据下文内容,概述他倔犟的具体表现:(4 分)(1) ,(2) 。23、根据上下文意思,给第(4)段中的画线句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 (3 分)A、竟然 B、毅然 C、果然 D、决然24、对第 9 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 分)A、对儿子的描写是从反面衬托母亲的辛劳。B、对母亲的描写是为下文“散包袱、裹包袱、解腰带”的情节设置伏笔。C、第 9 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D、 “是一个送孩子上学的母亲。 ”一句是个多余的交代。25、第 16 段画线句中标点符号“!”如改为“” ,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具体说明。(3 分)26、文末“仰视”的含有 之意。文中的两位母亲让我们“仰视” 的原因分别是 , (6 分)家庭作业(一)母爱的颜色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 5 岁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的成功人士。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再后来,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他们母子俩身上,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 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的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街道清扫马路,就把儿子丢给热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爷爷奶奶们也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和他拉上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直到有一日,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才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绿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因为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 “我在想,即使将来真的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的活着。 ”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泪噙满了眼眶。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可能地赋予小男孩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 第段中第一句话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此句刻画了“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 请简要分析第段中“妈妈是绿色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 第段中说“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 , “我们”为什么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5 品读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题目“母爱的颜色”中“颜色”的理解。6 既然“母爱,本无所谓颜色”那么作者为什么又以“母爱的颜色”为题?(二)别踩疼了雪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一场雪的降临。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也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就是她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也没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了;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雪花在天空舞蹈!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1 阅读全文,说说女儿为什么要到北方去看雪? 2 品味语言。分别品味第段和第段划横线句子加点的词“踩疼”不同的表达效果。选文第段划线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3 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三)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