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话教育—学生品德教育_第1页
七嘴八舌话教育—学生品德教育_第2页
七嘴八舌话教育—学生品德教育_第3页
七嘴八舌话教育—学生品德教育_第4页
七嘴八舌话教育—学生品德教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嘴八舌”话“教育” -班级管理之困惑作者姓名:葛先林工作单位:重庆市丰都县双路镇中心小学校几位教师在闲聊中发出一片感叹:“现在的学生真难教!”究其原因是:星期五,XX 中学班主任发现本班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不乐意参加早操,从学生身体发育及健康着想。教师找出关于锻炼对身体有益的理论与佐证,苦口婆心的对全体孩子进行劝勉教育。然而刚强调一天接着就有几名男孩子连续几天不做早操,经调查是班里一名男孩子带头的。于是某天班主任不动声色抓个现行,责令其把早操补上。而领头的男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其于孩子均以此为榜样僵持着,年轻气盛的班主任血气上升,责令这几名孩子做俯卧撑。经教育其他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甘愿领法,带头的孩子瞧这架势也只好做了,可他动作不标准,且故意拖延时间。盛怒之下的班主任在他的背上踩了一下,并呵斥到:“做下去一点。 ”受罚后的孩子们刚到教室,带头的孩子就咬牙切齿的咕隆:“什么东西,老子要让你好看!”一日无事。第二周星期一,该生称背部疼痛难忍不到校,家长带其到县医院检查,结果是啥也没有。但家长仍带着孩子到学校,要求老师拿五千元。经讨价还价,班主任赔礼道歉后还拿了三千元。可家长和学生仍不放手:“这事还没完!”又以到市医院检查出“脊柱撕裂”为借口,讹更多的钱。可其邻居说这孩子在家活蹦乱跳不像有事的人,让其拿医院检查单子,一会说忘了带,一会说弄丢了。没法班主任只好让其医治,凭医药单子拿钱。后经旁人证实这孩子曾在其他学校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也是教师拿钱后才解决了。这是个案吗?不。近段时间网上流传几张游园活动中,学生为教师打伞的照片。此起彼伏的嘘声、一片哗然, “父母都没有享受到儿女的贴心,你老师算老几!” “我是公主、是皇帝,只有你们想尽办法伺候我们的,哪有我们为你们做事的?”而有关教育部门为息事宁人,责令当事人与单位发表声明给予道歉。还有许多的事例,举不胜举。且不论孰是孰非,单看这现象让人深深地迷惑。这是教育的怪圈,还是道德的沦丧?教育到底该走向何方?为什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教育现状 令人堪忧近几十年的教育改革已初见成效。尤其体现在以人为本与培养民主、和谐、自尊、自强、自立的品质上。新老更替的教师群体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育理念、方法停滞不前,可看到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我不禁想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孩子们的进步是如此之大,可突显的问题层出不穷,是个人原因吗?不。首先教育改革提倡对待学生“以人为本” ,可对教师呢?仍已教学成绩高低论功行赏,且区域工资差距之大,难以想象。同一级别,在某些地方七、八千甚至上万元月,偏僻地方一、二千元月。这么大的工作压力与工资落差,让现行教师如何抉择?应试教育,落人口实;素质教育,缺积极性;得过且过,人人诛之。其次,近年国民经济飞跃增长,外出务工人员待遇明显提高。闲钱多了,聊的、玩的更加先进,思想也开放了。想到自己小时候并没读多少书,可照常打工挣高工资,而那些读书有出息的人只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单位里拿着二、三千元月的死工资过日子,一年到头慢悠悠的重复着昨日的故事,年薪还不如打工者二、三个月的收入。 “读书无用论”在家长的心中、口中占据主导地位。随之而来的“尊师重教”思想早已不复存在, “欺师族” “藐师族”逐渐产生,信任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而学生,虽有了个性,敢于创新、讲真话。可因是生长在温室中的花朵,没经历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洗礼,缺乏学习的动力。原本茁壮成长的小苗因施肥过多而一棵接着一棵,慢慢的逆向生长,最终难以真正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教育走向 扑朔迷离有人提出课堂即“教堂” ,教师就是“传道士” ,每天不厌其烦的传经颂道,而学生做错事后,只需到教师那表示忏悔就行了,是否真心悔过在于学生本人,这也是当代大部分人对于“人权”的理解;也有人提出课堂即“法庭” ,班主任就是法官,班里大事小情均需班主任进行调查、审问、裁决,而学生只是陪审团或当事人,家长是审议厅,故而教师的裁决还得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也有人提出课堂即“监狱” ,教师充当“狱警”的角色,而学生就是囚犯。 “狱警”指向什么方向“囚犯”就向什么方向进军, “刑满释放”后就是清一色的“方脑袋”“机器人” 。无创意的人群早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绝大多数人认为学校即“家” ,教师就是孩子们的父母。教育孩子就应该像父母那样疼爱有加,哪怕犯再大的错也只是稍加批评指正,点到为止、一笔带过。笔者曾亲眼目睹一件事:一次朋友聚会,有一家老少均到场了,其中六十多岁的奶奶一直陪在孙女左右。那小女孩在朋友家上蹿下跳,在人群中东躲西藏,虽惹了一些小麻烦。可鉴于是好友,大家均不好出言制止。直到她在奶奶要坐下瞬间出其不意的抽掉凳子,致使六十多岁的奶奶摔了个仰面朝天,半天爬不起来,历经沧桑的眼中蓄满泪水那是疼到心里去呀!旁边的人看不过发话了“老人摔成这样了,还是该教育一下孩子!”可孩子的父母却一言不发,老人站起来默默的离开了聚会,而孩子的父亲老人的儿子却甩出这样一句话:“这么大岁数,跟孩子一般见识!”这就是现代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且还是本科生呢!有的孩子虽在家中过分调皮捣蛋,父母也有责罚的时候,但在学校却要求老师不能打、不能骂,只能说服教育。教罚之度 难以把握作为一群未成年人,虽明白美丑与对错,但其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心智不成熟,认知易反复。或许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在他们眼中并不是多大的事,如作业不完成、打人(并没受伤) 、骂人一味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你说上句他早知下句,且明知故犯现象非常严重。遇到这样的孩子,如何?用自身魅力感化他,一位还没完全感化,下一位又犯了,层出不穷的问题接踵而至,而你已分身乏术。与之而来的家长、同事因迟迟未见成效而遐想联翩。更严重的是领导、舆论的压力。事非经历,焉知艰难,然教育时机并非随时即可,谁能给予教育工作者足够时间去酝酿、去漫漫消化解决?多年执教经验告诉我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好班规,与生达成协议违反了再依律惩处,也不失一个好计谋。然而,班规并非真正法律,遇到屡教屡犯者,仍头痛不已。生以如何吃好、玩好为目的,而师以让生如何学好为目的。时间是有限的,再怎么提倡乐学,仍占用其玩耍时间。两者之矛盾亘古不变,或许有生认为乐学好,但也有异议者,诸事不能照拂周全。无论是“传道士” “法官”还是“狱警” “家长” ,均让教育工作者无所适从。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为什么教师中的个别现象竟导致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否定?随着网络传递高速化,各种信息迅速扩散,各行各业正在接受新的挑战与监督。如何甄别其信息真假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难题。国民素质亟待提高,网络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