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学位培养方案汇总_第1页
学术学位培养方案汇总_第2页
学术学位培养方案汇总_第3页
学术学位培养方案汇总_第4页
学术学位培养方案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 年)青岛大学研究生院编制I目 录目 录 .I青岛大学关于修 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1文学院:(0501)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8外语学院:(050204)德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4(050205)日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1(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8音乐学院:(1301)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8美术学院:(1304)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64(1305L1)设计艺术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2数学科学学院:(0701)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84物理科学学院:(0702)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97机电工程学院:(0802)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05(080702)热能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12自动化工程学院:(071101)系统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18(0808)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4(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9(071101)系统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36(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42信息工程学院:(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47(0835)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54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60(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67II(070302)分析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74(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80(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87(0830)环 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94纺织学院:(0821)纺织科学与工 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师范学院:(0401)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11(0602)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16(050201)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23法学院:(0301)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30(030207)国际关系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45(030202)中外政治制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50经济学院:(0201)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55(0202)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62商学院:(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71(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75(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80(1202)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86(1204)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95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04(030505)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09医学院:(1001) 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14(1002)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322(1009)特种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40(1011)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47(071003)生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54(071006)神经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60(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65III(0710)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71(1001)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80(1002)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91(1003)口腔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24(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34(1007)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42(1009)特种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55(1011)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62(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71(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781青岛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青大研字 2015 6 号为进一步做好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一、基本原则(一)培养方案的修订应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应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写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2014 版)和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强化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充分体现我校学科特色和优势,应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教育成果和经验,创新培养模式,突出培养特色,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二)培养方案应包括:培养目标、修业年限、研究方向、培养方式、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必修环节、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工作、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毕业和学位授予等内容。方案内容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三)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或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按一级学科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仅有二级学科博士或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培养方案的修订按二级学科进行,鼓励根据实际情况在一级学科范围内跨二级学科统筹考虑。一级学科内的各学科专业要统筹考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突出基础性和宽广性。两个以上单位分别招收和培养同一专业研究生,由牵头单位组织共同修订培养方案。(四)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数量不宜过多。研究方向要面向国家、地方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设置,要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要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要凝炼团队式研究方向。(五)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以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全面提高素质为目的,课程体系的制定必须在国内、外各选三所高校进行对标参考,应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留有足够空间。原则上各学科均要开设一定比例的双语课程或全英文课程,要求国家重点学科不少于二门、省级重点学科不少于一门。允许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对本学科允许跨学科选修的课程要在培养方案中作出明确说明。鼓励将在线开放等形式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引进或开设网络视频公开课,对通过网络平台学习课程、完成作业,并最终取得电子证书的学生,可免修相应课程。(六)培养方案内确定的课程,须编写课程简介与课程教学大纲。2(七)培养方案由学科负责人组织修订,由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研究并指导完成,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通过,研究生院备案后实施。(八)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的主要依据。培养方案一般每三年修订一次,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特殊情况需要修订的,按正常修订流程执行。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培养目标根据国家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写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培养目标要求,各学科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阐明对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二)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 3 年,允许修业年限为 2-6 年。(三)研究方向学科应考虑本学科自身的特点一般设置 26 个研究方向,一级学科一般不少于 4 个研究方向。设置研究方向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2.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相关的研究成果;3.能开出本研究方向的主要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4.有本研究方向培养硕士所需要的经费、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及其它物质条件。原有硕士点的研究方向若需要调整应符合上述条件,并须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后报研究生院备案。(四)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2.导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研究生的学术兴趣、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硕士研究生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3.重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增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通过高质量课程学习强化研究生的科学方法训练和学术素养培养,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4.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性科研训练,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五)学分要求3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一般以课内 18 学时为 1 学分,实验类课程 36 学时为 1 学分;一门课程一般不超过 3 学分;包括必修环节学分在内,人文社科类学科总学分不低于 40 学分,理工医类学科总学分不低于 36 学分。(六)课程设置1.课程设置的原则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要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进一步理清研究生应掌握的知识基础,注重课程体系结构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科学确定有关课程,避免单纯因人设课。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原则上在一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课程学习原则上在第一年内完成。2.课程分类及学分分布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程指获取学位所必修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课程。学位课程为必修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其中专业学位课包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专业基础课一般按一级学科进行设置,专业课一般按二级学科设置。专业学位课的设置要反映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状况,吸收最新科技成果,体现学校学科特色。非学位课程指各学科或研究方向拓宽知识面,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的课程。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各学科要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开设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课程,要增加跨学科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学术实践类课程、研讨类课程和前沿课程,开设不少于 4 门的 0.51 学分短而精的课程和模块化课程,给研究生留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公共学位课 7 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1 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医科) 1 学分第一外国语 4 学分专业学位课 1217 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 6 学分专业课 611 学分非学位课程 1317 学分其中: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负责制订。3.必修环节必修环节是指获取学位所必修的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社会实践、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等,计入总学分。4实践活动 2 学分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管理实践、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等,课内外时数以 120小时为宜。各学科要对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实践的形式、内容、时间和考核办法,提出具体要求。实践活动填写青岛大学研究生实践活动报告书。 学术活动 2 学分各学科专业要为硕士研究生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开展学科前沿讲座、开设文献阅读课等。要求每名硕士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不少于 10 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 2 次,至少撰写专业文献综述 1 篇。达到此要求方可获得相应学分。学术规范课、职业伦理课 不少于 1 学分(七)必读书目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列出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重点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专业文献和专业学术期刊(不少于 20 种)。(八)个人培养计划每个硕士研究生都须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及学位论文工作的要求等。培养计划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 6 周内制定,并报研究生院备案。(九)中期筛选研究生培养实行中期筛选制度,具体要求见青岛大学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行中期筛选的暂行办法。(十)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培养方案应对其做出明确的要求与具体的安排。硕士研究生从事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工作应不少于一年。1.论文开题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在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题目。硕士研究生最迟在第三学期末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通过者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并由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评审。硕士研究生开题评议小组成员 3-5 名,均应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开题报告包含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不得少于8000 字。2.论文工作中期检查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的半年左右进行中期检查。3.论文评阅及答辩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要求具体见青岛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5(十一)科研活动为保证硕士学位的授予质量,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应以第一作者且青岛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1 篇与本人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国家及省级重点学科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考虑到学科特点,允许学科提出与以上要求相当或高于以上要求的其它可以反映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成果形式代替,但须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十二)毕业和学位授予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到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和发表文章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学位论文答辩,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青岛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有关规定,经学校审核通过,授予相应硕士学位。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一)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各学科应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具体培养目标。(二)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 3 年,允许修业年限为 3-6 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不少于 4 年。(三)研究方向设置研究方向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与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2.有坚实的科研基础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3.能开出本研究方向的学位课程与前沿课程;4.有本研究方向培养博士所需要的经费、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及其它物质条件。博士点的研究方向若需要调整应符合上述条件,并须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后报研究生院备案。培养方式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推行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2.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为主,课程学习为辅。(五)课程设置及学分1.课程设置的原则6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要紧跟学科前沿,充分体现相应的深度和内涵。课程学习最长不得超过一年。2.课程分类及学分分布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程为必修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