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气污染问题的演变及其教训——对固定污染发生源治理的历史省察_第1页
日本大气污染问题的演变及其教训——对固定污染发生源治理的历史省察_第2页
日本大气污染问题的演变及其教训——对固定污染发生源治理的历史省察_第3页
日本大气污染问题的演变及其教训——对固定污染发生源治理的历史省察_第4页
日本大气污染问题的演变及其教训——对固定污染发生源治理的历史省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莩东 拜右 年第期 环境史 日本大气污染问题的演变及其教训 对固定污染发生源治理的历史省察 傅拮 寺西俊一著 傅拮译 摘 要本文聚焦于日本的固定污染发生源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对其治理举措进行了历史性考察。明 治时期以后随着近代工业化的急速进展日本四大矿山的“烟害”、煤尘和煤烟问题出现随后又转化为 “工厂公害”、“化学公害”和“城市公害”。在二战之后高度经济成长期,伴随着石油的大量燃烧,硫氧化物 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限制硫氧化物污染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原料和燃料低硫化”、“排烟时脱 硫”、“促进能源节约和向污染低的产业结构转型”,等等,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中, 日本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日本 高度经济成长期 大气污染 固定污染发生源 硫氧化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一、始于二战之前的日本大气污染四大矿山的“烟害”和煤尘、煤烟问题 世纪年代初在日本出版的国语辞典里还没有收人“公害”一词。(”由此可见,在当时的 日本,“公害”一词还几乎不为一般人所知。但是,此后不久,“公害”很快就成为全国上下几乎无人不 晓的名词。 但是,公害问题的发生并非开始于年代。进入明治时期以后,随着近代工业化的急速推进,日 本发生了许多公害问题。这些问题急剧恶化,使日本国民饱受其害,在环境史上留下了苦涩的一页。 二战之前的足尾、别子、立和小坂这四大矿山,在其开发之初,便出现了严重的矿毒和烟害问题,即 当时已广为人知的“损害公众利益的危害”。这些公害问题(当时被称为“矿害”),虽然日趋激化、波 及范围广、危害程度深,但因明治政府对矿山业实施保护政策而没有受到及时重视。相反,却把饱受公 害之苦的农民掀起的抗议矿毒和烟害运动视为“对国家的背叛乃至敌对”行为,并进行残酷的政治打 压。明治时期四大矿山的公害问题,可以说是在国家推动近代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历史性悲剧的象征。 在此后的大正时期和昭和初期,日本迎来了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经过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所谓“战争景气”,制造业中重化学工业的比例迅速提高(为了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同 类现象相区别,可称之为“第一次重化学工业化”)。同时,日本也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城市化社 会”转型(为了与二战后的同类转型相区别,可称之为“第一次城市化”)。在这样的时代变化背景下, 作者简介 傅拮,日本一桥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博士生;寺西俊一,日本一桥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 明治维新之前发生了具有前近代意义的公害问题。例如,矿山开发带来的舍毒废水未经处理就流入河川,对农 业和渔业产生了危害。可参考寺西俊一日本 公害问题公害对策阴亨若干 省察一, 教训 一,小岛丽逸、藤崎成昭编嗣凳 缳境一柬丁 了, 蛏骏, 缝济研究所,年,第页。 明治时期矿山业中发生的矿毒和烟害问题逐渐转化为制造业中产生的“工厂公害”问题。而这一时期, 在日本化工业独立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了被称作“化学公害”的问题,这就揭开了战后日本化工业相继 发生重大公害污染事件的序幕。 该时期日本公害问题的主要特征是“城市公害”的发生,特别是当时被煤烟污染问题所困扰的大阪 甚至被称为“烟之都”。市区里煤尘大量降落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受害状况极其严重。据大阪市 立卫生试验所的调查,从年到年,大阪旧城区一年降落的煤尘量约为每平方英里吨, 年到年上升为约吨,仅仅十余年的时间就增加了大约吨。其降落的煤尘量,虽不及 当时世界闻名的钢铁城市 兹堡,却远胜于被剧烈的烟雾问题所困扰的伦敦。煤尘的大量降落致使城市 居民到了夏季也不能开窗,贫民阶层生活环境更为恶劣,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 面对如此严重的煤烟危害,开始出现要求解决问题的呼声。年,“大阪城市协会”建立以此 为基础于年成立了“煤烟防止调查委员会”。以大阪府和大阪市的行政当局和工厂主、卫生与燃料 部门的专家为中心的、官民一体的防止煤烟排放的运动开始了。不过,受害最深的居民们并未参与到这 一运动中。因此,该运动变成了仅仅关注燃烧方法改良的运动,并逐渐呈现出萎缩的态势。在向战时 经济快速过渡的过程中,最终改变了性质成为“产业合理化运动”的一环。需要说明的是,“烟之都” 大阪的情况仅仅是战前日本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一个缩影,在首都圈的东京、横滨和川崎等也同样出 现了严重的煤尘和煤烟问题。 二战失败使日本的采矿业陷入停顿,煤尘和煤烟问题一度得到缓和。但战后复兴期的到来又使其死 灰复燃。例如,山口县宇部市的市议会在年审议了该市因燃烧劣质煤而造成的煤尘问题。据检测, 从年到年,宇部市每个月的平均煤尘降落量为每平方公里吨。当地的报纸报道说: “宇部煤尘世界第一”。为了治理严重的煤尘,宇部市于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由企业、行政、学术 等各界有识之士和市民组成的“字部市煤尘对策委员会”,这就是所谓的“宇部模式”的母体。在 “中原妇人会”的努力下,户烟市(现北九州市的户炯区)议会在年讨论了由日本发电(此后改为 九州电力)中原发电所造成的煤尘问题,迫使陔发电所装设集尘机。此外,在年至年的冬 天,东京都心部和副都心部的高层建筑区的暖气锅炉排放黑烟,致使当地在白昼也“看不见太阳”。【】 ( )可以说战后东京的大气污染就起始于这种高楼暖气的黑炯问题。对此,东京都在年制定了 “烟尘防止条例”。 综上所述从战前到战后复兴期的日本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四大矿山的“烟害”问题和城市的煤 尘、煤烟问题。 关于这一时期的公害问题及其行政应对,可参考小田康德近代日本 公害明题一史的形成遏程 研究一 (世界思想社,年)的详细论述 ( 可参考藤原九十郎都市 煤虐 防止日题,大大阪第卷第号,第页(小山仁示编戟前昭和 期大阪 公害同题资料, 木, 丁害房,年,第页),年。 ( 可参考藤原九十郎都市 空中净化阔题,都市罔题第卷第号,年,第页。藤原在该论文 中指出作为经济损失,大阪市每个月用在清洗衣物方面的费用是奈良市的三倍 ( 当时人们认为,煤烟是在煤炭没有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果完全燃烧的话,煤烟就会减少,煤炭消费也 会相应减少。因此,当时,着力于如何使煤炭得到完全燃烧,改进燃烧方法和培养技术人员(即现在所谓的锅炉技 工)。详情可参考小田康德,同前书,年,第章:曾经担任大阪市立卫生试验所所长的藤原九十郎主张不但要促 进煤炭完全燃烧还提倡使用重油来防止产生煤烟 可参考藤原九十郎,同前书,年,第页。 ( 关于昭和时代初期东京的煤烟问题,可参考东京都公害研究所编 公害 柬京都,柬京都底辍室,年,第 页。 庄司光和宫本宪一以宇部市的煤烟问题为例,认为通过企业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煤烟的产生。参考 庄司光和宫本宪一恐弓 墨公害 ,岩波新吉,年,第页。宇部市在年度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颁发的“全球强奖”、 一 表 战后日本原油输入量的变化情况 年度 原油输入() 输入增加率 年度 原油输入() 输入增加率 】 】 根据通商产业大臣官房调查统计部编昭和年石油统计年报制作而成。 二、战后高度经济成长期的日本大气污染 关于石油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 )问题 进入高度经济成长期后日本大气污染的重心 逐渐转向“白炯”(亚硫酸气体)问题。这也是发电 和工业燃料在世纪年代以后从煤炭转向 油 的一种反映。 众所周知年代以后全世界普遍出现了石油 取代煤炭的趋势。而其背景在于石油的供给增大和 价格降低。伊朗从年开始的石油开采权争端使 该国石油开采量降至以前的。因此,依靠国际 石油资本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地石油 开采量迅速增加。年伊朗的石油暴动结束后, 图 战后日本一次能源供给的变化情况 根据资源能源厅长官官房综合政策课综合能源 统计平成年度版制作而成。 石油产量恢复,大量石油涌人世界市场,导致国际石油价格跌落,石油必须按墨西哥湾统一价格( )来定价的制度崩溃。加之,油轮大型化带来的运送成本大幅降低,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加速了燃 料从煤炭向石油的转换。在日本,年的原油输入量是万千升,年达到 万千升, 年又激增至万千升(可参照表)。另外,从煤炭向石油的转换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即推 动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高度发展的、以石油化学为中心的重化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因此,本节将简 单回顾一下这种由重化工业部门的飞速发展而引发的大气污染问题的新的状况。 图呈现的是日本从年到年石油危机出现时一次能源供应的变化情况。年以前, “煤炭、焦炭等”类的供应量占能源供应总量的以上,但此后“原油、石油产品合计”类的供应量 超过了“煤炭、焦炭等”类的供应量。而且与此相对应,日本大气污染的类型也发生相应变化,从四大 矿山的烟害和煤炭燃烧造成的煤尘、煤烟等问题变为由石油燃烧造成的硫氧化物( )问题。 从年代后半期(昭和年代)到年代后半期(昭和年代)日本主要城市煤尘降落量的变 化可参看图。如图所示,尽管不同城市在达到高峰值时的时间和变化幅度有所不同,但出现了一个明 显趋势,那就是煤尘降落量大概在年(昭和年)一年(昭和年)的分界点后呈现出整 体减少或者维持原有水平的状态。图显示的是日本主要城市硫氧化物( )浓度(年平均值)的变 一 厚生省公雷部弱 图战后日本主要城市煤尘降落量的变化 转引自公害白皮书昭和年版(大藏 省印刷局第页)。 图 战后日本主要城市硫氧化物()浓度 (年平均值)的变化 转引自公害白皮书昭和年版(大藏省印 刷局,第页) 化。形成对照的是,年以后硫氧化物的浓度开始急剧上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高度经济成长期的大气污染并非只发生在原有的工业地带和城市。为适应从战 后复兴开始的新经济发展需要,日本提出并大力推动了以既有的四大工业带(京滨工业带、中京工业 带、阪神工业带、北九州工业带)为核心,以“太平洋条形地带构想”为基础的建设“新产业城市”的 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即主要由石化产业造成的“联合企业公害”发生了, 最早出现的典型案例就是“四日市公害”。 年城市居民的哮喘病在四市石化联合企业带流行开来。这种“四日市哮喘”被列为象征战 后日本大气污染问题的四大公害病之一。四日市污染引发危害最早表现为年的“臭鱼”问题,唧三 重县为此专门设立了“伊势湾污水调查对策推进协议会”。经过年和年的调查发现,“臭鱼” 问题是由诸如石油加工厂等石化系统的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的。在年成立的第一联合企业(盐滨联 合企业)的周边地区,噪音、煤尘、恶臭、刺鼻等问题接连发生。当地的三滨小学、盐滨中学和原四日 市商业学校等都因恶臭而妨碍了上课,即便在夏日教室也不能开窗。年,四日市行政当局设立了 “四日市市公害对策委员会”,委托三重县立大学医学系的吉田克己教授和名古屋大学医学系的水野宏助 教授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调查。根据该项调查,该市煤尘降落量为月均每平方公里吨左右(最严重 的地方达到了每平方公里吨),比当时的名古屋市和神户市还要严重。 燃油造成的硫氧化物排人大气,就会造成污染。受此污染影响最大的当属矶津地区。该地区每天的 二氧化硫( )浓度为 ,远远超过了川崎市()和名古屋市()。从对三 滨小学名儿童的调查结果来看,八成以上的儿童发生了刺鼻、头痛、喉咙痛、眼痛和呕吐等身体异 关于“四日市公害”的概况,可参考庄司光和宫本宪一,同前书,年;都留重人编现代资本主羲 公 害,岩波害店,年;小野英二原点四日市公害年 记碌,劲草言房,年;大气环境学会史料整理研 究委员会日本 大氖污染 蜃史, 于 叉株式会社,年等。 用品红甲醛水溶液法( )计算的结果是,这一数字与人体所能感知的极为接近。 可参考大气环境学会史料整理研究委员会,同前书,年,第页。 一 常症状。通过对发生此类身体异常的地区和污染物降落量的相关关系的凋查研究,发现二氧化硫(,) 与过敏性疾病之间具有不容忽视的关联。另外,在第一联合企业(盐滨联合企业)投产运营后的第二 年,盐滨和矶津地)(的居民尤其是儿童和中老年人巾,支气管哮喘等慢性肺梗塞的患病率就开始迅速增 高 这种状况不只局限于四日市联合企、 带,在北几州工业带、大牟山工业带、水岛联合企业带、尼崎 工业带、大阪两淀川工业带、中京联合企业带、京叶联合企、 带、京滨联合企业带等日本儿乎所有的重 要带都发生了类似情况。从年代后期至年代以后主要以这些工业带为对象的、要求进行损 害赔偿和禁止污染源排放的一系列的“大气污染公害诉讼”登台了。 三、针对固定污染源的大气污染对策及其评价以限制硫氧化物( )的举措为重点 硫氧化物是这一时期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日本政府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那么,具体是 哪些措施?而今天该如何评价?本节将聚焦丁此进行一历史省察。 针对大气污染,日本 存年就制定了专门法规关于限制煤炯排放等问题的法规(煤娴限 制法)一 存此法规中,“煤炯”(煤、其他粉尘和、)、硫化氢和氨等对人体有害的特定物质第一次成 为法律限制的对象该法规还根据每个核定的大气污染地 的不同情况和“煤烟发生设施”的不同种类 制定出不同的排收标准,要求装昔“煤娴发生设施”必须“事前申报”,都道府县知事(以及政令指定 城市市长)以勒令那些“煤炯”排放超标企业进行结构改革。不过,该法规设立的实际限制标准极为 宽松 就二氧化硫(,)的排放标准而言,宽松到了将硫磺含量达到的重油的燃烧气体不经 处理就排放 米也足以达标的程度 这比年住友金属矿山为解决别子烟害问题而设立的标准还要 宽松 因此,该法规对当时南硫氧化物排放造成的严重大气污染的治理基本上毫无效果可高。 表显示的是东京、横滨、川崎、大阪、四等城市存年至年的二氧化硫(!)浓度 (年平均值)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年煤炯限制法开始实施,但此后的大气污染状况却 丝毫没彳丁改善。年,人气污染防止法出台,翌年,日本首次制定出二氧化硫(!)的环境标准 值,即“每小时的年均值不得超过”(从公布的影响人类健康的安全值来看,这也是极 为宽松的)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后半期,日本几乎所有的雨要城市郜不能达标。 年,日本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旧), 年修汀了大气污染防止法, 煤炯限制法 随之作废存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止法中,原来 针对各个“煤炯发生设施”的排放浓度分别予以限制 的“个别限制”方式被所渭的“值限制” 方式所 取代。 “值限制”足根据“煤炯发生设施”的排放 口(即烟 )的高度来决定排放许可量的方法。每个 “煤娴发生设施”每小时的硫氧化物( )排放许町 量()可以按以下公式来汁箅: !。在 此公式巾,为硫氧化物的排放许可量,为根据地 域差别确定的常数值,是修正后的排放口(有效 表 年以后本重要城市二氧化硫() 浓度(年均值 )的变化 位: 横 】 川崎 “ 】 ( ( 】 ) ) ( 由 害白 书大藏古印别局,昭和年、 年、年版制作而成 这个“煤烟限制法”曾在厚生省于年提出的 生活环境污染防止基;住法案 中出现,但是由于通产省的反 对其立法工作暂时中断 可参考大气环境学会史料整理研究委员会,同前书,年,第页 年均值是对各测定局测定数值进行单纯平均计算的结果 四日市的数值比其他城市略低是由于“年均值”这种 计算方法引起的 正如“黑川调查团”在年提供的 四日市地区大气污染特别调查报告书 中指出的那样,四日 市在地理、气候和城市构造等方面具有特殊性,高浓度污染虽然只在局部地区发生,但危害程度却非常大。 除了大气污染防止法 之外还同时制定了 限制噪音法 出现在年的大气污染防止法的第奈中一后又出现在年 大气污染防止法修正后的第条中 详情可参考“防止大气污染概要”( ,查阅日:年月日) 烟囱)高度(烟囱的实际高度烟雾上升高度)。根据政令,值在不同的地区被设定为不同的数值。 通过降低这个数值可以强化限制的程度。 为何要采用这种“值限制”方法呢?因为,如果仍坚持原有的办法,即使每个“煤烟发生设施” 的排放浓度都达到限制标准,但如果“煤烟发生设施”过度集中,就会在局部地区造成高浓度污染,而 四日市联合企业带就是这种在局部地区出现高浓度污染的典型。因此,当时的考虑是要减轻日趋严重的 大气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就不仅要限制各个“煤烟发生设施”的排放浓度,更重要的是根据地形和风向 等地理和气候条件限制大气污染物的“着地浓度”。 但是当时并未考虑怎样减少污染物的总量,而实际采用的是存在很大弊端的“稀释扩散”理论。 这种“稀释扩散”理论的弊端在于,“有效烟囱”的高度()在“值限制”方式中具有决定意义。 也就是说即使相当严格地设定值,但只要增加了“有效烟囱”()的高度,更大的污染物排放量 ()也会被容许。实际上,“值限制”方法被采用后,重化工业联合企业带在受到相对严格的值限 定的同时开始加大向“高炯囱化”的投资(可参照表),造成高达米甚至米的高大烟囱林立 的特异景象。这种增加烟囱高度的做法,不仅使根据区域限定值的方法失去意义,更重要的是,造成 了硫氧化物( )在更大范围污染大气的严重后果。其实,在当时的欧洲和北美地区,已经出现了硫 氧化物高空排放造成酸雨危害扩大的问题。因此,只要当时对此稍微留意,就会清楚“高烟囱化”的局 限性及其导致的消极后果。 当时采取限制主要大气污染物硫氧化物( )排放的措施,不管是对单个“煤烟发生设施” 的排放浓度进行限制,还是其后的“值限制”,基本上都停留在“浓度限制”这一层面,具有很大的 局限性。对此,一些针对如何减少硫氧化物( )排放总量的方案开始出现。其一为“原料和燃料低 硫化”,意在减少所用原料或者燃料中的硫磺成分,也被称为“入口对策”。其二为“排烟脱硫”,旨在 向大气排放时除去硫氧化物( ),也被称为“出口对策”。其 是“促进能源节约和向污染低的产业 结构转型”这是更具根本性的措施。 首先在落实“原料和燃料低硫化”方案时,日本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进口原油低硫化;火 表 日本输入原油中硫磺平均含量的变化 输入餐(干) 平均硫磺含有率() 年度 硫磺量合计(千) 精制刚 非精制用 精制用 非精制用 一 印 】 根据内外石油资料(年、年版,石油联盟)制作而成。 以年为例,根据值日本全国被划分为个区域,在至的范围内,每个区域都设定了相应的 值。东京特别区、横滨、川崎、名古屋、四日市、大阪、娇市、神户、尼崎的值被设定为,青森、盛冈等个 区域的值被设定为。 一 力发电厂使用低硫重油;推广使用重油脱硫技术等。关于措施,继年出台了二氧化硫() 的相关环境标准后,“综合能源调查会”的“低硫化对策部会”(当时为通商产业大臣的咨询机构)还对 供应低硫燃料的方案进行审议并提出报告。表中呈现的是从年至年日本输入原油中硫磺平 均含量的变化 从中可以发现,年以后输入的原油具有“低硫化”特点,特别是“非精制用”(即燃料用)原 油在年之后迅速“低硫化”。日本在年再次对大气污染防止法进行根本性修订(之 前在年和年也进行了重要修订),在全世界首次采用了对硫氧化物( )进行“总量限制”。 “总量限制”指的是,依照环境标准值计算出指定区域容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通过强化对个体排放源 的限制使该区域的排放总量低于计算出的容许排放总量。对那些通过实施以前的污染防止方式(“个别 限制”和“值限制”)但硫氧化物( )排放仍不能达标的区域,在国家标准出来后,由其都道府县 知事(以及政令制订城市的市长)按法律规定计算出该区域容许排放总量,并制定执行把排放总量减少 到容许总量之下的具体计划。年后,指定需要进行“总量限制”的区域逐渐扩大到全国范围。这 一措施在日本实现硫氧化物( )大幅减少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措施的实施始于年横滨市与电源开发股份公司签订的公害防止协定。 根据这一协定, 电源开发股份公司向横滨市承诺在矶子煤炭火力发电站改用低硫重油作为补充燃料。这一措施对暂时、 局部降低污染浓度极为有效,也为其他地方自治体所采用。 在措施方面第一个重油直接脱硫装置于年月在千叶制油所装设并投入运行,翌年又开 发了间接脱硫装置。年月,在四日市联合企业带设厂的大协石油建成了新型重油脱硫装置,从 硫磺含量达的原油中大量制造出含硫量为的低硫重油(生产能力为吨天)。随后重油脱硫 装置迅速普及到全国(参看表)。重油中的含硫量由年前的,降到年的, 年进一步降至。 其次“排烟脱硫”方案的实施是从年开 始正式进行设备投资的。从表巾可以看到从 年至年日本为防止硫氧化物排放而进行 的公害防止装置的生产额情况。其中,年排烟 脱硫装置的生产额一举提高到前一年度的倍。 由此可见采用“总量限制”方法的大气污染防 止法年修订版在日本大气污染治理中具有划 时代意义 第“促进能源节约和向污染低的产业结构转 型”方案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年代的世界经济遭到两次石油危机的重创,日本 经济受伤尤甚,不得不急切地寻找对策。如上所述, 根据年的大气污染防止法的修正而实行的 “总量限制”方案,正是与这种寻求石油危机对策的 时代相重合 在这种条件下,与其说是“公害对策” 表与硫氧化物( )相关的防止公害装置的生产额 (单位:百万日元) 年度 重油脱硫 排烟脱硫 高层烟囱 】 根据昭和年度关于防止公害装置的实际生 产成绩() (日本生产机械工业会)制作而成。 ( 关于该协定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大气环境学会史料整理研究委员会,同前书,年,第页。 可参考大气环境学会史料整理研究委员会,同前书,年,第页。 “石灰一石膏排气脱硫技术”在日本排 烟脱硫的装置中被普遍采用。可参考同书第页。 可参考伊藤康缳境规制 技街退步一年代以降 硫黄酸化物对策二阴守为日本 经验,一檑研究 第卷第号(通卷号),年,第页。该论文详细论述了进行脱硫装置开发的背景。 不如说是“节能政策”在年代斤期受到了更多重 视,成为优先考虑的问题 、日本政聃 年度柞 出了对节能投资项目的大幅特别亡惠减税制度(特别 补偿制度等),此后又多次对其适用范罔进行扩充。 另一方面,尽管有这样的优惠政策,大量消费石油 的重化工业还是沦为了“结构性萧条行、 。年 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本身的转型也始加速。当 时出台的针对石油危机的举措在降低日本经济对石 油依赖的同时,也很幸运地对大幅减少石油燃烧产 生的硫氧化物排放量起到了积极作 。 以上略述的项举措分别对减少硫氧化物排放 量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森幽恒幸(国立环境研 究所)曾经对“日本大气污染的经验”作过深入分 析,参看图 图显示日本硫氧化物的实际排放总量在 年代中期达到了顶峰(约万吨),以年秋 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和年采用“总量限制”为分 界线,此后开始呈现出迅速下降的趋势。到年 代,降低至约万吨,年代继续下降,到 年代以后降至约万吨,只有高峰期的。对减 少硫氧化物贡献最大的是“更换燃料”(相当于前述 的“原料和燃料低硫化”)(约为),其次是“节 省能源”(约为),再次是“产业结构转型”(约 为)(这两种相当于前述的“促进节约能源和向 污染低的产业结构转型”),最后是“排炯脱硫”(约 为)。这虽然只是一个估算结果但也可以认 图造成硫氧化物( )排放减少的原因分析 日本大气污杂经验检讨委员会编日本的大气污 亲经验(公害健康损害补偿预防协会,年)。 全国二氧化硫( )浓度(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根据环境省平成年度关于大气污染 (年)制作而成。 为,关于日本在年代后如何实现大幅度减少硫氧化物排放这一问题,它给出了一个准确的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排炯脱硫”是一种“管道末端处理型”( )的治理方 法,虽然在设备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但实际效果却比预期的要小得多。相反,作为根本性的举措,采用 “清洁能源”( )和“清洁生产”( )以及“清洁产业”( ) 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通过采取上述举措,本从年代后半期开始,硫氧化物排放引起的大气污染得到了明显 改善。图反映了日本从年至年全同二氧化硫浓度的变化情况。 四、对硫氧化物( )排放的限制及其相关政策结合几个重要的政治经济背景进行讨论 战后日本面对高度经济成长期的严重大气污染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但是,这些政策的执行 并非一帆风顺遇到了来自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多种阻力和抵制 在日本高度经济发展时期,特别是世纪年代后半期到年代初期,席卷全国的、以反对公 害为宗旨的市民运动和支持这一运动的社会舆论以及对此进行积极推动、公正报道的新闻界都发挥了重 ()所谓一般局(一般环境大气测定局)是指,对一般环境下大气污染状况进行日常性监测的测定局;所谓自排局 (汽车尾气测定局)是指,对因汽车行驶等造成的大气污染状况进行日常性监测的测定局 一 要的作用,这是限制污染物排放取得成果的最重要政治经济背景。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谈到一个典型 事例。冈遭到当地居民从年到年的 决抵制,跨越三岛市、沼津市、清水町三地的石化联合 企业带建设汁划最终被放弃。 这一事件对年代后半期席卷全国的抵制公害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 时的日本政府也不得不给予足够重视,并于年设它了“公害对策联络会议”,年在同会设立 了“产业公害对策特别委员会”,年制定丁公 对策基本法。但是,此公害对策基本法在 实施公害对策的同时,加入了以经济发展和企、,利益优先为基础的“与经济相协调”的条目公害不 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愈加严重。公害反对运动干相天的舆论不但没有沉寂下来,反而在全国各地愈演 愈烈。年月,日本召开“临时国会”(当时被称为“公害国会”),修改了公害对策基本 法,删除了“与经济相协调”的条目,还集 ,审议并通过了有关公害问题的部法案。在这一过程 中,日本新闻界(全同新闻和地方新闻)发挥了很大作用。因此,限制硫氧化物( )排放以及相关 政策的台,可以认为是反对公害的市民运动和社会舆论相结合的结果 、 第二个重要的政治经济背景是,具有革新性的地方自治体(当时被称为“革新自治体”)借反对公 害的市民运动和社会舆论高涨之势在年代肝半期到年代前期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对日本大气污染 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革新自治体”的出现与年发足的、蜷川虎知事领导下的京都府府政革新有所不同,它发端 于飞鸟一雄存年出任横滨市市长。飞鸟田市长领导的横滨市政府在年与电源开发股份公司 签署了公害防止协定,这存本足第一个。存治理污染中发挥“地方自治体主导权”方面,横滨市 扮演了公害行政先锋的角色。年任东京都知事的美浓部亮吉领导的东京都政、年出任大阪 府知事的黑田了一领导的大阪府政与同年出任川崎市市长的伊藤郎领导的川崎市政等都成了“革新 自治体”的代表:存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方面,这些“革新自治体”先于中央政府,通过了地方自治 体层面的条例和纲要等,推出了独自的公害对策 特别是年制定的东京都防止公害条例,体现 了就算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也是极为先进的理念和措施。发挥“地方自治体主导权”是战后日本公害行政 演进史中的一大特色,它充分发挥 地方自治制度在推进公害对策和环境保护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 作。 第 个不容忽视的政治经济背景是,从年代后半期开始提起了一系列公害诉讼,到年代初期 原告方纷纷获得胜、斥。这些判决存公害防止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战后口本 现过“四大公害裁判”,分别是年月新泻水俣病第一次诉讼、年月四日 市公害第一次诉讼、年月痛痛病第一次诉 和年月熊本水俣病第一次诉讼。在这些公害 诉讼的审理和判决过程中,逐步确定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法律原则,存日本,这些法律原则具有非常重要 的政治经济意义。例如,就大气污染的危害而言,通过年月网日市的公害判决,以流行病学知 识为基础,确认在硫氧化物污染 身体健康损害之间存在 果关系;根据“关联共同性”的原则,作为 被告的联合企业带巾的企业群体(复数的同定污染源)被判具有“共同违法行为”:预测污染物对居民 健康的危害被视为企、 必须高度重见和履行的义务,如果忽视这些义务就等同于过失行为,就会被法庭 判定必须进行损害赔偿。另外虽然没有受到直接指控,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