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学_第1页
中医骨伤学_第2页
中医骨伤学_第3页
中医骨伤学_第4页
中医骨伤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骨伤学,目录,发展史,1,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2,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3,骨折,4,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正确包扎。,第一章:发展史,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5、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7、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第二章 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第二章 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第二章 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的病因: 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形伤肿”“气伤痛”“气滞则血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肝主筋”“肾主骨,生髓”“脾主肌肉四肢”“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一、检查方法(问诊、望诊、闻诊、切诊)(视、触、动、量),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一)、症状体征(望诊)1、损伤的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2、骨病的症状体征 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二)、骨与关节检查法1、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时 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级:肌肉收缩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肌张力,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二)、骨与关节检查法2.临床检查方法(闻诊、切诊) 用途:摸压痛、摸畸形、摸肤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摸肿块。 手法: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3.关节活动范围测量(量) 中立位0法、邻肢夹角法,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二、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内治、外治法) 1、内治法分期: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 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 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 总之,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益血、强壮筋骨为主。,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2、用药用方上部犀角地黄汤、中部桃仁承气汤、下部抵当汤。头面部用通窍活血、清上瘀血汤;四肢损伤用桃红四物汤;胸胁部损伤可复元活血汤;腹部尊尚用膈下逐瘀汤;腰及小腹用少腹逐瘀汤、大成汤、桃核承气汤;全身多处损伤用血府逐瘀汤或身痛逐瘀汤加味。,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2、用药用方 归尾兼生地,槟榔赤芍宜; 四味堪为主,加减任选移。 乳香并麦药,骨碎以补之; 头上加羌活,防风白芷随; 胸中加枳壳,枳实又云皮; 脘下用桔梗,菖蒲厚朴治; 背上用乌药,灵仙妙可施; 两手要续断,五加连桂枝; 两胁柴胡进,胆草紫荆医; 大茴与故纸,杜仲入腰肢; 小茴与木香,肚痛不须疑; 大便如阻隔,大黄枳实推; 小便如阻塞,车前木通提; 假使实见肿,泽兰效最奇。 倘然伤一腿,牛膝木瓜知。 全身有丹方,饮酒贵满卮; 苎麻烧存性,桃仁可累累; 红花少不得,血竭也难离。,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二)、手法 1.正骨手法:拔伸(欲合先离,离而复合)、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分骨、折顶、回旋、蹬顶、杠杆。2.理筋手法的功效: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解除痉挛,理顺筋络、通利关节,松解粘连、通利关节,通经活络、祛风散寒。,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三)、夹板固定(重点)1、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 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 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2、夹板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 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 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 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2)禁忌症: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2)禁忌症: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3)夹板材料:可塑性、韧性、弹性、吸附性与通透性、质地宜轻、能被X线穿透,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4、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如患者持续疼痛,则应解除夹板进行检查,防止压迫性溃疡发生。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保持1cm的正常移动度定期进行X线检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练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定,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四)骨牵引: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系利用骨圆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三、创伤急救1、现场急救五大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2、急救的原则: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3、创伤救护的步骤: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并积极预防和治疗休克等并发症。急救基本技术:心肺复苏术,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包扎,固定,搬运。,第四章 骨折,1、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2、病因病机:1)外在因素:直接暴力(骨折多在在同一平面), 间接暴力(一般发生在骨力学结构的薄弱处,分传达暴力和扭转暴力等,骨折多在不同平面)、肌肉牵拉,累计应力。2)内在因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骼的解剖结构特点,骨骼本身的病变。,第四章 骨折,3、骨折移位: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短缩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第四章 骨折,4、骨折的分类1)根据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闭合骨折、开放骨折。2)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单纯骨折、复杂骨折(合并神经、重要血管或脏器损伤)、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3)根据骨折线形态分类:横断骨折、斜行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儿童,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折和破裂,骨折处有成角、弯曲畸形,与青嫩的树枝被折时的情况相似)、嵌插骨折(常见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裂缝骨折(颅骨、肩胛骨)、骨骺分离、压缩骨折(脊柱、跟骨)。,第四章 骨折,4)根据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分类:稳定骨折、不稳定骨折: 稳定骨折:复位后经过适当固定不容易发生再移位者,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横断骨折、压缩骨折等。 不稳定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等。,第四章 骨折,5)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分类:新鲜骨折(2-3周内)、陈旧性骨折(2-3周以上)6)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分类:外伤性骨折、病理性骨折(骨折前骨折部位有病变: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8)骨折移位的分类: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第四章 骨折,5、骨折的诊断要点:1)病史:有外伤史。2)临床症状:局部可见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3)体征:局部压痛,纵轴叩击痛,畸形,骨擦音及异常活动是骨折特有的体征。4)辅助检查:X线检查。CT、MRI检查。,第四章 骨折,6、骨折的局部情况:1)一般情况: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2)骨折特征:畸形 骨擦音 异常活动(只要一种出现),第四章 骨折,7、骨折的合并伤和并发症:外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重要血管损伤、缺血性肌挛缩、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及结石、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整复不良或骨干骨折成角畸形愈合,以致关节面不平整或关节面压力状况改变,可引起关节软骨面损伤,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第四章 骨折,8、骨折并发症中的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病原因和好发部位:是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产生的严重后果,上肢多见于肱骨髁上骨折或前臂双骨折,下肢多见于股骨髁上或胫骨上端骨折。,第四章 骨折,9、骨折并发症之周围神经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可合并桡神经、正中神经损伤; 腓骨小头上端骨折可合并腓总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出现腕下垂;尺神经损伤出现爪形手;正中神经损伤拇指不能对掌;腓总神经损伤出现足下垂)。,第四章 骨折,10、骨折并发症之损伤性骨化的好发部位:关节内或关节附近骨折脱位。11、骨折的愈合过程(瘀去、新生、骨合):三期:血肿机化期(骨折后3周内)、原始骨痂形成期(后4-8周)和骨痂改造塑形期(8周以后),第四章 骨折,12、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与骨性愈合标准:1)临床愈合标准:(第2、4项的测定须慎重,防止发生变形或再骨折)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第四章 骨折,2)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 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 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13、影响骨折愈合的局部因素:骨折断面的接触;断端的血运;损伤的程度;感染的影响;治疗方法的影响(固定和运动) 影响骨折愈合的整体因素:年龄、健康情况。,第四章 骨折,14、骨折的复位标准: 解剖复位:骨折的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