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L报告--影响体温变化因素的研究_第1页
DCL报告--影响体温变化因素的研究_第2页
DCL报告--影响体温变化因素的研究_第3页
DCL报告--影响体温变化因素的研究_第4页
DCL报告--影响体温变化因素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体温变化因素的研究摘要:体温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指标之一,也是临床治疗中重要的参考指标,影响着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体温的变动受时间,饮食,运动,情绪变化,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就一日体温变化规律与影响体温变化的因素展开相关研究。通关过研究相关文献,我们制定了七个实验,通过相关实验我们发现了一天中体温变化规律以及时间,饮食,运动,情绪变化,药物对人体体温的影响在人体一日体温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人体在一天中,在清晨刚醒时最低,从 79 时急剧上升,以后则缓慢上升,至 1719 时达最高值,继而下降,至 2324 时达稳定值。正常人上、下午温度相比较,一般下午比上午高,但也有下午比上午体温低者。在性别因素引起的体温的差异的实验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男性比女性的体温略微偏高。在运动对人体体温的影响这一实验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运动过程中骨骼肌大量放热,引起体温升高,但是,由于运动过程中由于出汗的缘故,使得汗液蒸发带走大量的热,往往导致体表温度降低。在饮食对人体体温的影响这一实验中,我们发现,进食后人体体温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暂时性的升高。在情绪变化对人体体温的影响这一实验中,我们发现,一般来说,强烈的情绪波动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跳加快。从而引起体温升高。在药物对人体体温的影响的实验中,我们仅对对乙酰氨基酚这种退烧药对人体体温影响作了粗略的研究,发现它在人发烧时有较明显的退烧作用,而在人体无发烧症状时,对体温无明显影响。关键词:体温 饮食 运动 情绪变化 药物 AbstractBody temperatur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dex, but also one of the most basic physiological indexes in clinical treatment. Body temperature changes with time, diet, exercise, mood changes, drugs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other factors. This paper is studied the law of temperature changes in one day and relate factors on temperature changes.We researched som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then we formulated seven experiment, through the seven experiments we found the rule of temperature change in a day time, and diet, exercise, mood changes, the influence of drugs on the body temperatureIn the experiment of human body temperature variation law of one day, we discovered the human temperature is the lowest in early morning. From seven to nine, it has risen sharply, when then slowly rise up to the peak during 17 to 19, during 23 to 24, it become stable. Usually, compare to the temperature in afternoon, the temperature in the morning is lower, while someones temperature in the morning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fternoon.In the experiments of the influence of sexual factor on the temperature, we conclude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males is on the high side than that of females slightly.In the experiments of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the temperature, we concluded that the movement of skeletal muscle causes the body temperature rise, however, because of sweating, evaporating take away a lot of hot,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body always drop.In the experiments of the influence of diet factor on the temperature, we found that the human body temperature will be temporary rise after eating in a period. In the experiments of the influence of motional factor on the temperature, we found that, in general, the strong emotional volatility will make human body metabolism and the heart beat faster, which cause temperature to rise.In the experi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drug factor on the body temperature, we just roughly study the influence of acetaminophen on human body temperature. We found it can make a person cooled down obviously who is in fever, and i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body temperature who has no fever symptoms.Keywords: body temperature mood diet movement drug绪论众所周知,人体为恒温动物,其体温保持在 37左右。但是,恒温并不代表体温一直恒定不变,事实上,正常的人体体温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在 37上下波动。并且不同人之间由于身体状况差异,彼此体温也会略有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一天之内,体温也会有所变化。我们小组就影响体温变化的因素一天内人体体温变化规律年龄和性别因素引起的体温差异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和实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第一章 人体体温原理及体温测量方法第二章 人体一日体温变化趋势第四章 年龄和性别因素引起的体温的差异第五章 运动对人体体温的影响第六章 饮食对人体体温的影响第七章 情绪变化对人体体温的影响第八章药物对人体体温的影响第一章 人体体温原理体内肌肉运动、食物吸收以及其他维持基本代谢率的生命活动都会产生热量,因此机体都具有一定的体温。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低等动物对体温的调节能力比较原始,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冷血动物” (poikilothermic animal) ,又称“变温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可通过下丘脑的调控维持较为恒定的体温,称之为“恒温动物” (homeothermic animal) 。(一)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Core Temperature and Shell Temperature )我们通常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 。体核温度指心、肺、脑、腹腔内脏等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比较稳定,昼夜变化幅度在0.6之内。由于体内各器官的代谢水平不同,它们的温度略有差别。安静时,肝脏代谢活动活跃,温度最高,其次是脑、心脏和消化腺;运动时,骨骼肌的温度最高。由于血液的不断循环,深部各器官的温度会经常趋于一致,因此体核血液的温度可以代表内脏器官温度的平均值。因为体核温度及体核血液温度不易测试,临床上通常用腋窝温度(axillary temperature) 、口腔温度(oral temperature)和直肠温度(rectal temperature)来代表体温。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 36.937.9,比较接近体核温度。口腔温度的正常值为36.737.7,因其测量比较方便,且所测温度比较准确,是常用的体温测量方法,但对于哭闹的小儿和躁狂的病人不宜采用。腋窝是临床上采用比较广泛的测温部位,但腋窝皮肤表面温度较低,必须使上臂紧贴胸廓,使腋窝密闭形成人工体腔,机体内部的热量才能逐渐传导过来,且测量时必须保证足够的测量时间,一般在 10 分钟左右,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 36.037.4。食管中央部分的温度与右心的温度大致相等,鼓膜温度变化与下丘脑温度变化一致,且它们体温调节反应的时间和变迁过程也很一致,因此在实验研究中常将食管温度作为体核温度的指标,将鼓膜温度作为脑组织温度的指标。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是指人体外周组织即表层的温度,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部位的温度。体表温度不稳定,且各部位之间的差异大。特别是皮肤温度(skin temperature) ,一般比体核温度低几度,受环境和衣着等情况的影响,波动的幅度较大,体表各部位皮肤的温度差也大。皮肤温度受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厚度的影响,也受局部血流量的影响。在环境温度为 23时测定,足部皮肤温度为 27,手皮肤温度为 30,躯干为 32,额部为 3334,四肢末梢皮肤温度最低,越近躯干、头部,皮肤温度最高。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体核与体表温度的相对比例可出现较大的变动,在较冷的环境中,体核温度分布区域较小,主要集中在头部和胸腹内脏,在体表与体核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温度梯度;在炎热的环境中,体核温度可扩展到四肢(见图7-3) 。图 1-1(二)体温的正常变动(Arrangement of Body Temperature)恒温动物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受昼夜、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但变化幅度小,一般不超过 1。人体温度的相对恒定,有赖于机体的产热过程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 (三)机体的产热过程及其调节: 1、主要的产热器官 安静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占全身总产热量的 20%左右。呼吸、循环以及脑和脊髓活动的产热量则占 30%,肝、肠、肾及其它组织产热量占 50%。 内脏器官中以肝的产热量最大,因它是体内代谢最旺盛的器官。运动或劳动时,骨骼肌成为最主要的产热器官,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要占总产热量的 90%以上。 2、产热过程的调节 产热的过程实际上是物质代谢的过程,是体内物质化学分解的结果。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将反射地加强产热过程。如人体在 12的凉水中浸浴 20 分钟,氧耗量可增加 1-2 倍。这时产热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骨骼肌和肝脏中代谢过程的加强,反之,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代谢率就会下降。 在寒冷刺激下,肌肉产热量的增加主要来自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加强。这时肌肉的活动方式有两种: 许多肌肉群不协调的收缩,称为寒战(发抖) ,同时伴有竖毛肌收缩。最强的寒战可使体内产热增加 4 倍。 通过随意运动。在人体感觉寒冷时经常进行踏步或做体操等动作,以增加体热的产生。 (二)机体的散热过程及其调节 1、散热的方式和途径 体内各组织产生的热量,通过血液循环均匀地分布在体内,血液流经皮肤血管时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因此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散热的途径主要以皮肤为主,小部分由呼吸道蒸发散热。少量的热量用来加温吸入的冷气或冷饮、冷食;随尿和粪的排泄而散放。 经皮肤直接散热的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四种。 (1)辐射: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皮肤不断辐射出波长很长的红 外线,通过空气层而被周围较冷的物体吸收。 环境温度越低,人体由辐射散放的热就越多,安静状态时以此方式散热占机体总散热量的 60%左右。环境温度若高于皮肤温度,人体将吸收周围高热物体的辐射能而提高自身的温度。环境的湿度很大时,辐射散热的效率略有降低。 (2)传导:指人体与温度低的物体直接接触时,热经过冷物体散发于体外的一种散热方式。 因传导而散热的速度,取决于皮肤与环境间的温度以及二者的接触面的大小。人在空气中活动,由于空气的导热性差,加之人体与固体环境的接触面也有限,所以传导散热量是 4 条散热方式中最不重要的一条。在特殊情况下,传导散热才有意义。 (3)对流:指体热借助于空气的流动而散热于体外的一种散热方式。因此,对流散热取决于空气流动速度的快慢。 这是人体在冷环境中散热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散发相当大的一部分热量。由于空气的比热低,紧贴人体皮肤的空气后很快变温,温热空气的重较轻于是上升,并为冷空气所补充。温冷空气不断流动,从而产生对流,使皮肤与其附近的空气间存在温差,这样对流也就可以不断进行,有效地使人体表面不断散热。人在有风的地方或冷水中对流速度增加,散热也增加。显然,当气温和周围物体的温度都接近于体温时,则不发生对流。 (4)蒸发:指热通过体内水分转化为气体对散发于周围环境的过程。人体皮肤不断排出的汗液,每蒸发 1g 汗液皮肤可以散放 0.58 千卡的热量。人体皮肤蒸发散热,通常有两种方式: 是从皮肤角质层渗出的水分,称为不知觉蒸发(也称不显汗,其实这不是汗液),在较低环境温度中(29)以下,人体安静时的皮肤水分蒸发,大都是这种,正常在 24 小时内的不知觉蒸发,约为 600-700ml 水,体温每升高 1不显汗可增加 15%左右。与汗腺活动无关,不受本温调节中枢控制。 是由汗腺所分泌的汗液,称为知觉发汗(明显汗) ,人在高温环境中(30以上)或在劳动、运动及情绪激动时的发汗、就属此类。 2、汗液的分泌过程: 汗液的成分主要是 H2O,约占汗液重量的 98%-99,比重介于 1.002-1.003,PH4.2-7.5 之间。固体物最多的是 NaCl,平均约为 300mg/100ml,其它为少量的尿素、乳酸、脂肪酸等。因此发汗除散热外,还具有排泄功能。 汗的分泌可由两种情况所引起: 热刺激:无论是外界气温高,或是体内产热增加,都可促进发汗。这一情况下,发汗的区域分布很广,包括全身各部位皮肤,而以前额、颈部、躯干的前后面、腰部、手背和前臂等部位为最多。 精神紧张,此时也促进汗液分泌。发汗部位以手掌、足跖、腋下三处最多,其它部位就很少。 3、血液循环和呼吸在散热过程中的作用 血液循环在散热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血液循环保持体温恒定也起着较大作用,因为血液不断循环流动,身体各部位的温度才能保持均匀,身体内部的热量才能传递到体表。另一方面,皮肤的蒸发散热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皮肤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呼吸机能在热代谢过程中也起作用,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或体内产热加强时,都能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频率加速,借呼出气体而散热。 (四)体温的调节机理 体温的相对恒定,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体温调节中枢对产热和散热两过程不断进行精确的调节。调节体温的中枢,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很多部位,从脊髓到大脑皮层几乎都有与体温调节有关的中枢。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中枢性温觉感受神经元起调定点的作用。其功能恰似身体的恒温器。正常人体温度调定点为 37左右,当高于或低于时,下丘脑便开始活动。 冲动的来源:来自位于皮肤、内脏粘膜表面的温度交感器。也来自血液温度变化的直接刺激。 从而发出信息,一方面控制产热器官,如肝、骨骼肌等的活动。另一方面控制散热装置、如汗腺、皮肤血管等的活动。 以实现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的平衡,使机体深部温度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 举例:外界温度降低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热中枢运动 N 和交感 N 系统引起肌肉紧张、肾上腺髓质、甲状腺分泌加强加强肝糖元分解、加强组织的氧化过程产生大量热能体温升高 1、产热中枢与散热中枢的关系: 相互作用 ,密切联系。当产热中枢兴奋时,将通过相互诱导使散热中枢抑制,体温升。当体温升高后,又刺激散热中枢,产热中枢抑制,保持体温恒定。 2、通过大脑皮质建立的条件反射 在正常情况下,体温调节中枢是受大脑皮质制约的,寒冷或温热的刺激都可建立条件反射 。1 腋窝测温法 由于腋窝测温安全、方便且患者易于接受,故目前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测温部位。其最大优点是简单,能连续测温。缺点是测温时间较长,准确性不高。腋下测温时间各教科书规定一致,均为 10 min,而且很多学者在研究颈下、背部、腹部、腹股沟、肘部、直肠等部位温度与腋窝温度的差异关系时,腋下测温时间也是以 10 min 为标准。比较了腋下 5、7、10 min 的测温结果,提出 7min 为腋下测温的最适时间。随机对照实验却发现,腋下测温 5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