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与控制_第1页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_第2页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_第3页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_第4页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7/6,1,第七章传染病预防与控制,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娄峰2018/7/6,2,人类的历史就是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2018/7/6,3,第一节 概述,传染病概念 由特异病原体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致的疾病。病原体通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地发生传播,感染易感者。,2018/7/6,4,一、古老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结核病 霍 乱 疟 疾,2018/7/6,5,结核病 全球约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200万新发病例,结核杆菌,2018/7/6,6,2004年全球新发肺结核病例890万人,死于肺结核的人数高达170万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每年新发现145万患者,死亡13万人,2018/7/6,7,霍 乱 全球1961年至今报告病例350万以上20世纪90年代起出现了O139我国疫情反弹O139爆发,霍乱弧菌,2018/7/6,8,疟 疾 全球至1994年有100个国家受威胁WHO估计 病例数可能高达3-5亿,疟原虫,2018/7/6,9,我国2003年1-6月报告9206例病死率0.27%法定报告传染病中 报告数 第九位 病死率 第十位,2018/7/6,10,二、新发传染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疯牛病(新型克雅氏病)SARS 人感染禽流感,2018/7/6,11,全球4,000万AIDS/ HIV2,180万人死亡每年 新感染者530万 300万人死亡我国感染者约万病人约万,HIV,2018/7/6,12,中国自1985年出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至2011年9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2.9万例,其中病人16.4万例,死亡8.6万例。 2010年底,全球约有340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2011年11月底,中国有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约78万人,目前还有大约56%的感染者尚未发现。,2018/7/6,13,儿童AIDS,2018/7/6,14,河南省某村艾滋病病人-2003,2018/7/6,15,疯牛病 人疯牛病起源于英国可能与接触或摄入感染有牛海绵状脑病的牛肉有关,2018/7/6,16,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2018/7/6,17,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病原体(pathogen) 是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类微生物和寄生虫宿主(host) 在自然条件下被传染性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2018/7/6,18,病原体 细菌 破伤风病毒 脊髓灰质炎立克次体 恙虫热支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衣原体 沙眼螺旋体 梅毒霉菌和寄生虫 脚气 血吸虫病,2018/7/6,19,破伤风杆菌,脊髓灰质炎病毒,2018/7/6,20,恙虫热立克次体,解脲支原体,2018/7/6,21,苍白密螺旋体,沙眼衣原体包涵体,2018/7/6,22,血吸虫,真菌,2018/7/6,23,1、特性传染力 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致病力 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毒力 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2018/7/6,24,2、变异性耐药性变异 结核杆菌抗原性变异 甲型流感 毒力变异 狂犬病病毒,2018/7/6,25,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2018/7/6,26,传染源,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易感者,传播途径,携带者,患者,获得免疫者,死亡,传染病流行图,病人动物,2018/7/6,27,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018/7/6,28,一 传染源,定义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分类病人 霍乱病原携带者 乙肝受感染的动物 鼠疫,2018/7/6,29,1、病人 特征 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 具有利于病原体排出的临床症状,2018/7/6,30,分期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2018/7/6,31,(1)潜伏期 定义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2018/7/6,32,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 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2018/7/6,33,(2)临床症状期 出现疾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3)恢复期 此时疾病的传染性逐步消失,有些病人已不再作为传染源,2018/7/6,34,传 染 期定义:感染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流行病学意义: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2018/7/6,35,2、病原携带者 定义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分类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伤寒Mary,2018/7/6,36,3、受感染的动物,人畜共患疾病 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即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并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 炭疽病、鼻疽病、猪丹毒、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口蹄疫 、狂犬病、疯牛病 、钩端螺旋体病,2018/7/6,37,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原体在自然界中的动物间传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传给人所致的疾病。具有严格的地方性特点。 鹦鹉热、鼠疫、莱姆病、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 西尼罗热,2018/7/6,38,二 传播途径,定义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2018/7/6,39,分类空气传播 流感、肺结核经水传播 霍乱、血吸虫食物传播 痢疾、伤寒 接触传播 淋病、疥疮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疟疾、西尼罗热土壤传播 炭疽、破伤风 医源性传播 丙肝、艾滋病 垂直传播 风疹、梅毒 多途径传播 土拉菌病,2018/7/6,40,1、空气传播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飞沫传播 飞沫核传播 尘埃传播,2018/7/6,41,经飞沫传播 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 流感病毒,2018/7/6,42,经飞沫核传播 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由于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称为飞沫核。结核杆菌,2018/7/6,43,经尘埃传播 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炭疽杆菌芽孢,2018/7/6,44,特征传播途径易实现,易爆发流行冬春季高发少年儿童多见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2018/7/6,45,2、经水传播 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饮用水污染传播疫水接触传播,沙门氏菌污染饮用水,2018/7/6,46,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差异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长期不断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2018/7/6,47,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 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2018/7/6,48,人们接触血吸虫疫水,2018/7/6,49,3、经食物传播特征吃污染食物者发病,不食者不发病一次性大量污染,可形成爆发停止供应该食物后,爆发即可平息潜伏期较短,2018/7/6,50,4、经接触传播直接接触 病原体从传染源直接传播至易感者合适的侵入门户。间接接触 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2018/7/6,51,5、经节肢动物传播是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而造成的感染机械携带 通过接触、反吐或随粪便排出病原体污染生物性传播 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后,在其肠腔或体腔内经过发育、繁殖后,才能感染易感者,2018/7/6,52,特征地区性 西尼罗热职业性 森林脑炎季节性 疟疾 一般人与人之间不相互传播,2018/7/6,53,6、经土壤传播 指易感人群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 破伤风、炭疽,2018/7/6,54,土壤污染 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 埋葬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条件 病原体存活力 土壤污染程度 人的接触机会,2018/7/6,55,7、医源性传播 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严格地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传播。,2018/7/6,56,方式,输血、生物制品或药物受污染引起,器械、针头、采血器等被污染或消毒不严引起,2018/7/6,57,8、围产期传播定义 在围产期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也称垂直传播或母婴传播。方式经胎盘传播 上行性感染 分娩时传播,2018/7/6,58,HIV母婴传播率全球 15%-25%我国高流行区 30%,2018/7/6,59,9、 多途径传播 定义 许多传染病可通过一种以上途径传播,以哪一种途径传播取决于环境和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2018/7/6,60,三 人群易感性,定义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免疫屏障,2018/7/6,61,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生儿增加 易感人口迁入 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免疫人口死亡,2018/7/6,62,降低的因素 计划免疫 传染病流行 隐性感染,2018/7/6,63,四、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理因素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栖息习性,2018/7/6,64,2、社会因素 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 城市化和人口爆炸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 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 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恶化,2018/7/6,65,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传染过程及感染谱,2018/7/6,66,疫源地 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源向其周围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疫点 疫区,2018/7/6,67,形成条件 传染源存在病原体能够继续传播,2018/7/6,68,消灭条件传染源被移走或消除了携带状态进行了终末消毒经过最长潜伏期,易感者中没有新的感染发生,2018/7/6,69,流行过程 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连接。,2018/7/6,70,流行环节,2018/7/6,71,传染过程及感染谱,传染过程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2018/7/6,72,感染谱 指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 以隐性感染为主以显性感染为主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2018/7/6,73,隐性感染,轻型感染,重症感染,死亡,无症状与体征,有症状与体征的疾病,2018/7/6,74,感染谱的分类,2018/7/6,75,冰山现象,冰山现象:在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中有临床症状的病人只是整个感染者中的极小一部分,而大部分感染者是以隐性存在的,是看不见的。这种现象叫冰山现象。,2018/7/6,76,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策略措施,2018/7/6,77,一、策 略,预防为主 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人群免疫 改善卫生条件,2018/7/6,78,加强传染病的监测 常规报告 甲、乙、丙三类共39种哨点监测艾滋病、流感监测哨点慢性病监测哨点,2018/7/6,79,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1980年消灭天花1988年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 2001年发起终止结核病活动,天花病人,脊髓灰质炎病人,2018/7/6,80,二、措 施,传染病报告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多种措施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2018/7/6,81,1、传染病报告 报告种类 甲、乙、丙三类,共39种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 卫生防疫人员,2018/7/6,82,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2018/7/6,83,乙类传染病(26种,新加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杆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018/7/6,84,2018/7/6,85,丙类传染病(11种,新加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018/7/6,86,网络直报甲类和乙类(非典、艾滋病、肺炭疽、脊灰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 城镇2小时 农村6小时乙类(乙类的病人和疑似病人,及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 城镇6小时 农村12小时丙类 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2018/7/6,8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 报卡类别: 1、 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患者姓名*: (患儿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 性别*: 男 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 年龄单位: 岁 月 天)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病人属于*: 本县区 本市其他县区 本省其它地市 外省 港澳台 外籍现住址(详填)*: 省 市 县(区) 乡(镇、街道) 村 (门牌号)患者职业*: 幼托儿童 散居儿童 学生(大中小学)教师 保育员及保姆 餐饮食品业 商业服务 工人 医务人员 民工 农民 牧民 渔(船)民 干部 职员 离退人员 家务及待业 其他( )不详,2018/7/6,88,病例分类*:(1)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 病原携带者 (2) 急性 慢性(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填写)发病日期*: 年 月 日(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诊断日期*: 年 月 日 死亡日期 : 年 月 日甲类传染病*: 鼠疫 霍乱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 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 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 伤寒(伤寒、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期、期、期、胎传、隐性)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2018/7/6,89,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订正病名: 退卡原因: 报告单位: 联系电话:报告医生: 填卡日期*: 年 月 日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