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_第1页
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_第2页
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_第3页
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_第4页
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III 摘 要 本设计说明书是关于螺旋折流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主要是进行了换热器的工艺计算、换热器的结构和强度设计。 设计的前半部分是工艺计算部分, 主要是根据给定的设计条件估算换热面积,从而进行换热器的选型,校核传热系数,计算出实际的换热面积,最后进行压力降和壁温的计算。设计的后半部分则是关于结构和强度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已经选定的换热器型式进行设备内各零部件(如接管、折流板、定距管、管箱等)的设计,包括:材料的选择、具体尺寸确定、确定具体位置、管板厚度的计算、管箱和封头厚度的计算、开孔补强计算等。最后设计结果可通过图纸表现出来。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螺旋折流板式换热器,管板,折流板,螺旋角 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IV Abstract The design manual is about the helical baffles heat exchanger, which included technology calculate of heat exchanger, the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of heat exchanger. The first part of design is the technology calculation process. Mainly,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calculate i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design conditions to estimate the heat exchanger area, and then, select a suitable heat exchanger to check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just for the actual heat transfer area .Meanwhile the process above still include the pressure drop and wall temperature calculation . The second half of the design is about the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of the design. This part is just on the selected type of heat exchanger to design the heat exchangers components and parts ,such as vesting ,baffled plates, the distance control tube, tube boxes. This part of design mainly include: the choice of materials, identify specific size, identify specific location, the thickness calculation of tube sheet, the thickness calculation of channel box and floating head, the opening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etc. In the end, the final design results through draws to display. Key words: Shell-Tube heat exchanger, helical baffles heat exchanger, tube sheet, baffle plate, spiral angle 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V 目 录 第一章 换热器概述 . 1 1.1 换热器的应用. 1 1.2 换热器的主要分类. 1 1.3 管壳式换热器特殊结构. 6 第二章 研究意义与结构选型 . 7 2.1 研究意义. 7 2.2 换热器结垢现象. 7 2.3 换热器的结构选型. 8 第三章 工艺计算 . 10 3.1 设计条件. 10 3.2 核算换热器传热面积. 10 3.3 压力降的计算. 16 3.4 换热器壁温计算. 18 第四章 换热器结构设计与强度计算 . 20 4.1 壳体与管箱厚度的确定. 20 4.2 开孔补强计算. 23 4.3 水压试验. 25 4.4 换热管. 25 4.5 管板设计. 28 4.6 螺旋折流板. 32 4.7 拉杆与定距管. 39 4.8 防冲板. 40 4.9 保温层. 40 4.10 封头. 41 第五章 换热器的清洗 . 43 5.1 清洗技术. 43 5.2 沉淀物分析与清洗方法的选择. 43 参 考 文 献 . 46 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VI 致 谢 . 48 声 明 . 49 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VII 前 言 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处理问题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换热器是广大化工厂的典型设备,主要用于两种介质之间的换热,设计的原始资料及数据均来源于网络和相关标准,并且依照当今工厂中正在运行的换热设备为参考。 这次设计中的主要内容为换热器的工艺计算、换热器的结构与强度设计。其中,工艺计算主要是确定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换热器的选型、压降计算、壁温计算等;而结构与强度设计则主要包括:管板厚度计算、换热管的分布、折流板的选型、管箱及封头的计算、开孔补强计算以及各种零部件的材料选择等。在设计过程中,我尽量根据较新的国家标准,做到既满足设计要求,又使结构优化,降低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力争使产品符合生产实际需要,适合市场激烈的竞争。同时为了使本次设计能够进行顺利,我在设计前参阅了许多有关书籍和英文文献,并做了一定的摘要。 因为换热器设计是属于压力容器设计范畴,与我所学的课程有紧密的联系,所以这次设计对我的设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它不仅使我贯通几年里所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还培养和提高我群体合作、相互配合的工作能力。换热器在设计过程中为技术分析与产品开发可以为设计者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还能激发设计者的创新意识。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在自己的脑海中巩固,这是我选择这个课题的初衷,而事实上我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一定存在许多疏漏和不够合理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特此致谢! 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1 第一章 换热器概述 过程设备在生产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在化工、炼油、轻工、交通、食品、制药、冶金、纺织、城建、海洋工程等传统部门所必需的关键设备,而换热设备则是广泛使用的一种通用的过程设备。在化工厂中,换热设备的投资约占总投资的 10%20%;在炼油厂,约占总投资的35%40%。 1.1 换热器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 , 换热器的主要作用是将能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是流体温度达到工艺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流程上的需要。此外,换热器也是回收余热、废热特别是低位热能的有效装置。例如,高温炉气(约1500)的余热,通过余热锅炉可生产压力蒸汽,作为供汽、供热等的辅助能源,从而提高热能的总利用率,降低燃料消耗,提高工业生产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利用、开发和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对换热器的要求也日益加强。换热器的设计、制造、结构改进及传热效率的研究十分活跃,一些新型高效换热器相继面世。 1.2 换热器的主要分类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用途、工作条件和物料特性的不同,出现了不同形式和结构的换热器。 1.2.1 换热器的分类及特点 按照传热方式的不同,换热器可分为三类: 1.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又称混合式换热器,它是利用冷、热流体直接接触与混合的作用进行热量的交换。这类换热器的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常做成塔状,但仅适用于工艺上允许两种流体混合的场合。 2.蓄热式换热器 在这类换热器中,热量传递是通过格子砖或填料等蓄热体来完成的。首先让热流体通过,把热量积蓄在蓄热体中,然后再让冷流体通过,把热量带走。由于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2 两种流体交变转换输入,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小部分流体相互掺和的现象,造成流体的“污染” 。 蓄热式换热器结构紧凑、价格便宜,单位体积传热面比较大,故较适合用于气 -气热交换的场合。 3.间壁式换热器 这是工业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类换热器。冷、热流体被一固体壁面隔开,通过壁面进行传热。按照传热面的形状与结构特点它又可分为: ( 1) 管式换热器:如套管式、螺旋管式、管壳式、热管式等; ( 2) 板面式换热器:如板式、螺旋板式、板壳式等; ( 3) 扩展表面式换热器:如板翅式、管翅式、强化的传热管等。 1.2.2 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及特点 由于设计题目是新型在线式清洁换热器的结构设计,而螺旋折流板式换热器又属于管壳式换热器,故特此介绍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类型以及结构特点。 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主要是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其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放置了由许多管子组成的管束,管子的两端固定在管板上,管子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平行。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了增加壳程流体的速度以改善传热,在壳体内安装了折流板。折流板可以提高壳程流体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增强流体湍流程度。 流体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每通过壳体一次就称为一个壳程,而图1-1 所示为最简单的单壳程单管程换热器。为提高管内流体速度,可在两端管箱内设置隔板,将全部管子均分为若干组。这样流体每次只通过部分管子,因而在管束中往返多次,这称为多管程;同样。为提高管外流速,也可以在壳体内安装纵向挡板,迫使流体多次通过壳体空间,称为多壳程。多管程与多壳程可以配合使用。这种换热器的结构不算复杂,造价不高,可选用多种结构材料,管内清洗方便,适应性强,处理量较大,高温高压条件下也能应用,但传热效率、结构的紧凑性、单位传热面的金属消耗量等方面尚有待改善。 由于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因之换热器的壳体与管束的温度也不同。如果两流体温度相差较大,换热器内将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导致管子弯曲、断裂或从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3 管板上拉脱。因此,当管束与壳体温度差超过 50时,需采取适当补偿措施,以消除或减少热应力。根据所采用的补偿措施,管壳式换热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图 1-1 管壳式换热器 ( 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其结构如图 1-2 所示。换热器的管端以焊接或胀接的方法固定在两块管板上,而管板则以焊接的方法与壳体相连。与其它型式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结构简单,当壳体直径相同时,可安排更多的管子,也便于分程,同时制造成本较低。由于不存在弯管部分,管内不易积聚污垢,即使产生污垢也便于清洗。如果管子发生泄漏或损坏,也便于进行堵管或换管,但无法在管子的外表面进行机械清洗,且难以检查,不适宜处理脏的或有腐蚀性的介质。更主要的缺点是当壳体与管子的壁温或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时,在壳体与管中将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因此为了减少温差应力,通常需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利用膨胀节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较大变形的能力来降低管束与壳体中的温差应力。 ( 2) 浮头式换热器:其结构如图 1-3 所示。管子一端固定在一块固定管板上,管板夹持在壳体法兰与管箱法兰之间,用螺栓连接;管子另一端固定在浮头管板上,浮头管板夹持在用螺柱连接的浮头盖与钩圈之间,形成可在壳体内自由移动的浮头,故当管束与壳体受热伸长时,两者互不牵制,因而不会产生温差应力。浮头部分是由浮头管板,钩圈与浮头端盖组成的可拆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4 联接,因此可以容易抽出管束,故管内管外都能进行清洗,也便于检修。由上述特点可知,浮头式换热器多用于温度波动和温差大的场合,尽管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相比其结构更复杂、造价更高。 图 1-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图 1-3 浮头式换热器 ( 3) U 型管式换热器:其结构可参见图 1-4。一束管子被弯制成不同曲率半径的 U 型管,其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组成管束,从而省去了一块管板与一个管箱。因为管束与壳体是分离的,在受热膨胀时,彼此间不受约束,新型在线清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5 故消除了温差应力。其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管束可以在壳体中抽出,管外清洗方便,但管内清洗困难,故最好让不易结垢的物料从管内通过。由于弯管的外侧管壁较薄以及管束的中央部分存在较大的空隙,故 U 型管换热器具有承压能力差、传热能力不佳的缺点。 图 1-4 U 型管式换热器 ( 4) 双重管式换热器:将一组管子插入另一组相应的管子中而构成的换热器。管程流体( B 流体)从管箱进口管流入,通过内插管到达外套管的底部,然后返回,通过内插管和外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最后从管箱出口管流出。其特点是内插管与外套管之间没有约束,可自由伸缩。因此,它适用于温差很大的两流体换热,但管程流体的阻力较大,设备造价较高。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