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课件_第1页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课件_第2页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课件_第3页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课件_第4页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一、概述酒精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成瘾物质,酒中毒(alcoholism)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酒精不仅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导致躯体多系统的并发症,而且还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如与饮酒有关的犯罪、交通肇事等。,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对4省12个地区进行了包括酒滥用在内的精神障碍流行学调查。结果表明,与饮酒有关的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仍处于低水平,慢性酒中毒患病率仅为0016%。而近1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酒生产量及消耗量也随着增加,酒消耗量以每年13的惊人速度在增长。1993年由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牵头,国内5家单位对国内5大城市饮酒的流行学调查结果表明:普通人群(18岁以上)男、女和总饮酒率分别为873、315和611,人均年饮酒量为362 L纯酒精,男性饮酒量为女性的177倍,男性、女性和酒依赖总时点患病率分别为6197、0044和3183。,日常生活中,酒中毒经常发生。急性酒中毒成为急诊科经常处理的急症之一,而慢性酒中毒可以因酒精毒性作用、代谢异常等因素而导致很多系统的并发症。一般来说,慢性酒中毒患者常以躯体并发症或精神异常的形式就医。酒精是一种亲神经物质,过量饮酒可导致躯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损害,特别是对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更明显。酒中毒可导致胃肠道疾病、胰腺炎、肝硬化、营养不良等多种躯体疾病。而一次相对大量饮酒即可导致精神异常,如果长期反复大量饮酒,则会引起脑功能减退和各种精神障碍,甚至导致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遗传因素家系研究表明,酒中毒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酒中毒发生率在一级亲属中比一般人群高34倍,而单卵双生子的酒中毒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68倍。寄养子研究显示,嗜酒者的子女被非嗜酒者收养后,发生酒中毒的危险性依然明显增高,这种遗传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其他药物依赖的遗传。他们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不完全表达,而且还与环境因素有关。此外,有很多研究发现酒精对大脑损害的敏感性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神经心理测验研究表明,有些酒中毒患者有明显的大脑萎缩和脑功能异常;而另有一些酒中毒者,尽管饮酒时间和饮酒量相近,却无明显的大脑萎缩和脑功能异常,临床上异常表现也不明显。,酒精对大脑不同部位损害的敏感性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学者认为,酒精神经毒性和硫胺(vitamin B1)缺乏对脑不同部位的损害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它与遗传易感性有关。一般来说,酒精神经毒性既损害大脑皮层又损害基底节;而硫胺缺乏却对基底节、间脑、脑干上端和乳头体等部位损害较重,而且乳头体明显萎缩还是硫胺缺乏的特异性标志。同时硫胺缺乏也会导致大脑代谢、大脑功能和大脑结构的异常。对酒精神经毒性具有高度易感性的人倾向出现大脑萎缩和认知功能障碍;而对硫胺缺乏具有高度易感性的个体,则容易发展成韦尼克柯萨可夫综合征(Wernicke-Korsakov syndrome)。还有少数个体对酒精神经毒性和硫胺缺乏具有双重易感性,酒精对这一人群的危害就会更大。,(二)酒精神经毒性作用来自人类和动物实验的研究资料,有很多证据表明酒精本身对人类大脑有直接神经毒性作用。当酒精进入神经细胞膜类脂层时,就开始起破坏性作用,可以使神经细胞脱水、变性、坏死、缺失,使神经细胞胞体萎缩、树突减少,从而导致大脑萎缩。,长期慢性酒中毒可导致痴呆的发生,虽然其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因素就是酒精神经毒性作用和硫胺缺乏。酒精神经毒性和硫胺缺乏均可以降低神经元活动,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再摄取。二者还可以导致基底节神经核损伤,使某些神经递质合成减少,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慢性酒中毒患者及柯萨可夫综合征患者的记忆障碍可能与乙酰胆碱减少有关;当乙酰胆碱减少明显时,还会发展成痴呆。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用酒喂养大鼠28周,迷宫试验证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并具有大脑胆碱耗尽的征象。将胆碱丰富的神经组织液注入脑皮层和海马区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其改善程度与胆碱功能恢复有密切关系。,(三)中枢神经递质酒依赖的形成与5-羟色胺、多巴胺以及阿片肽系统等中枢神经递质改变关系比较密切。5-羟色胺功能低下可能是酒依赖形成的原因之一。酗酒者脑脊液中5-羟色胺代谢产物处于低浓度水平。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发现,酒依赖者脑内5-羟色胺转运体(5-HT transport,简称5-HTT)数量要比正常对照组减少30。高耗酒量鼠脑部伏隔核中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要低于对照组的低耗酒量鼠,嗜酒鼠脑内中缝核5-羟色胺能神经元数量也明显低于非嗜酒鼠。当高饮酒量的动物被给予5-羟色胺消耗抑制剂时,延长5-羟色胺在大脑中的活性后,它们的饮酒量也随之下降。,多巴胺是伏隔核(NAc)区域的主要神经递质。伏隔核被认为是酒精刺激大脑的主要区域。在动物实验中,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使伏隔核处多巴胺水平下降,饮酒行为减少;给予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使边缘系统及皮层多巴胺水平上升,饮酒行为增多。酒精具有刺激、兴奋多巴胺系统的作用,多巴胺系统兴奋能引起奖赏效应。,“阿片肽缺乏假说”,即酒依赖形成的机制可能与阿片肽缺乏有关。内源性阿片系统主要包括-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有研究发现,长期戒断达十年以上的嗜酒者与对照组相比,仍有较低的血浆-内啡肽水平。此外酒依赖高危人群(有明显的酒依赖家族史)血浆-内啡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人群(家族史阴性)。因而有学者认为阿片肽的缺乏可能是酒中毒的原因,而不是结果。饮酒能刺激下丘脑、垂体以及伏隔核释放-内啡肽,-内啡肽能刺激伏隔核区奖赏系统,产生饮酒欲望,使饮酒量增加。,(四)神经内分泌HPA轴是机体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之一。酒对HPA轴的直接作用是强化作用,一次性饮酒或长期饮酒都会导致HPA轴功能亢进,促进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后叶加压素,导致血循环中皮质醇浓度维持在高水平,而这在女性身上作用更明显。但是,一次饮酒会使HPA轴产生对再次饮酒的缓慢、持久的耐受现象;长期大量饮酒就会使酒对HPA轴的刺激因耐受作用而减弱。有研究发现长期饮酒能使脑内皮质醇受体的蛋白合成减少,此时对其他应激反应也被抑制。这种致敏和耐受现象可能强化饮酒行为,加速酒依赖的形成。,(五)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家庭、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民族文化习俗等因素均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北美和大部分欧洲国家慢性酒中毒患病率较高。在我国,某些少数民族或某些地区,由于有其特有的饮酒文化、习俗和饮酒好客的习惯,慢性酒中毒患病率也较高。地处寒冷、潮湿的人群以及从事重体力劳动者慢性酒中毒患病率也较高。具有酒依赖家族史、家庭成员饮酒的相互影响,均是酒依赖高发的危险因素。社会压力大,某些人经常通过饮酒来缓解应激造成的紧张和焦虑,容易使饮酒行为不断强化,形成酒依赖。另外,各种酒的产量剧增以及与酒有关的各种宣传也是容易导致酒中毒发生的社会因素。,三、代谢与营养酒中毒可引起躯体很多系统代谢与生化方面的变化。饮酒后几分钟内,酒精就能通过胃黏膜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很快分布全身。但实际上,乙醇几乎都在肝内代谢。乙醇脱氢酶将乙醇转变成乙醛,乙醛脱氢酶又使之转变成乙酸,最终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乙醛在体内大量蓄积能使机体出现“酒精红晕”反应,表现为血管扩张、面红发热、心动过速、头痛、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不愉快体验。有些人乙醛脱氢酶缺乏,饮酒后更容易出现“酒精红晕”反应,甚至出现酒精过敏现象。患有肝病的患者对酒精代谢能力下降,他们更容易出现类似的“酒精红晕”反应。,慢性酒中毒患者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常出现的营养缺乏主要包括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维生素缺乏最多见的是硫胺(维生素B1);其次为叶酸、烟酸和维生素B12;少见的是维生素A、D、E、K。有学者对无家可归的酒中毒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均有硫胺摄入不足,有硫胺缺乏者占15,处于边缘状态者占21。并发肝病的酒中毒患者容易发生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蛋白质缺乏一般是血清白蛋白减少。缺乏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锌、硒、铜、镁、磷,其中锌缺乏较多见。,四、临床类型及临床表现(一)急性酒中毒1.普通性醉酒(common drunkenness)。又称单纯性醉酒或生理性醉酒,是由一次大量饮酒引起的急性酒中毒。先是自制能力差,兴奋、话多、言行轻佻、不加考虑等类似轻躁狂的兴奋期症状,随后可出现言语凌乱、步态不稳、困倦嗜睡等麻痹期症状。可伴有轻度意识障碍,但记忆力和定向力多保持完整。多数经数小时或睡眠后恢复正常。,2.病理性醉酒(pathological drunkenness)。这是个体特异性体质引起的对酒精过敏反应。发生于极少数人,以往从不饮酒,一次少量饮酒就出现较深的意识障碍,多伴有紧张惊恐、片断的幻觉和被害妄想,常突然产生目的不明的攻击、伤人等行为,受害人多为其亲友或陌生人。病理性醉酒发生突然,持续时间不长,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多以深睡告终。醒后患者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或只能忆及片断情节。,3.复杂性醉酒(complex drunkenness)。这是介于普通性醉酒和病理性醉酒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一般患者均有脑器质性疾病或躯体疾病,如癫痫、颅脑外伤、脑血管病、肝病等。在此基础上,对酒精耐受力下降,当饮酒量超过以往的醉酒量时,便发生急性中毒反应,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常伴有错觉、幻觉、被害妄想,可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发作常持续数小时,醒后对事件经过可存在部分回忆,而不是完全遗忘。,二)慢性酒中毒1.酒依赖(alcohol dependence)。俗称“酒瘾”,是由于长期反复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其特征有:(1)对饮酒的渴求、强迫饮酒、无法控制;(2)固定的饮酒模式,定时饮酒;(3)饮酒高于一切,不顾事业、家庭和社交活动;(4)耐受性逐渐增加,饮酒量增多,但酒依赖后期耐受性会下降,每次饮酒量减少,可饮酒频数增多;(5)反复出现戒断症状,当患者减少饮酒量或延长饮酒间隔、血浆酒精浓度下降明显时,就出现手、足和四肢震颤,出汗、恶心、呕吐等戒断症状,若及时饮酒,此戒断症状迅速消失,此现象常发生于早晨,称之为“晨饮”;(6)戒断后重饮,很难保持长期戒酒,如戒酒后重新饮酒,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再现原来的依赖状态。,2.震颤谵妄(delirium tremens)。在慢性酒中毒、长期酒依赖的基础上,突然停饮或减少饮酒量时,引发的一种历时短暂并有躯体症状的急性意识模糊状态。经典的“三联征”包括伴有生动幻觉或错觉的谵妄、全身肌肉震颤和行为紊乱。幻觉以恐怖性幻视为多见,如看到大小不同的动物、丑陋的面孔等。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昼轻夜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如不积极治疗,死亡率可达2550。震颤谵妄持续时间不等,一般35天。病情恢复后,对病中情形可有不同程度遗忘。,3.酒中毒性幻觉症(alcoholic halluc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