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d”》相比于《GB 3836.2-1983》,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调整:

  1. 适用范围和分类细化:2000版标准对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分类和设备的使用条件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增加了对不同气体组别和危险区域的具体要求,使得适用范围更加明确和广泛。

  2. 技术要求提升:新版标准提高了对隔爆型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材料、结构强度、外壳防护等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确保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安全性能和长期稳定性。同时,对防爆结合面的处理、紧固件的使用、以及外壳耐压试验条件等提出了更严格的规定。

  3. 测试方法和认证程序:2000版标准详细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测试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温度试验、机械强度试验、外壳防护等级验证等,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此外,对于认证流程和合格评定也做了相应调整,增强了认证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4. 标准国际化接轨:新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相关标准,特别是在基本概念、安全原则和技术细节上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或接近,有利于促进国内外产品的互认与交流。

  5. 术语和定义更新:为了与国际标准和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保持同步,2000版标准对一些关键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和增补,使得标准内容更加准确和规范。

  6. 增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考虑:虽然不是直接变更内容,但新版标准在制定时考虑了环境保护因素,鼓励采用环保材料和设计,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尊重。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3836.2-2010
  • 2000-01-03 颁布
  • 2000-08-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d”_第1页
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d”_第2页
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d”_第3页
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d”_第4页
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d”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d”-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目次前言前言第一篇总则范围引用标准定义类别和温度组别第二篇结构要求隔爆接合面接合面操纵杆轴转轴和轴承透明件呼吸装置和排液装置紧固件外壳机械强度电缆和导线的引入及连接标志第三篇检查和试验概述型式试验出厂试验附录 标准的附录 隔爆外壳的非金属部件附录 标准的附录 呼吸装置和排水装置附录 标准的附录 类电气设备的补充规定附录 提示的附录 隔爆型电缆引入装置和衬垫的补充要求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出版物 第 版和其补充件 对标准进行修订的 在一般要素技术要素和补充要素等技术内容方面均与 标准等效 以便尽快适应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本标准在 第 版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标准的附录 附录 和一个提示的附录 附录 附录 的内容是考虑我国煤矿井下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具体情况 对 类电气设备外壳材料电缆引入方式接线盒中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以及螺纹隔爆接合面的防松脱措施等方面保留了中的有关内容 这些规定比 更严格和具体 附录 中关于隔爆型电缆引入装置的补充规定等效采用了欧洲标准 附录 这些规定经实践证明对保证隔爆型电缆引入装置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 新修订草案中也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关于隔爆衬垫的内容是在 内容基础上参照工业实践经验编写的供设计隔爆衬垫时参考本标准在技术要素方面与 相比 主要变动的内容有螺纹隔爆接合面扣数电缆或导线引入装置要求和爆炸试验 减少的内容有片型防爆结构电机插销 灯具等专用规定 增加的内容有隔爆外壳非金属部件的试验要求在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总标题下包括以下若干部分第 部分即 通用要求第 部分 即 隔爆型第 部分 即 增安型第 部分即 本质安全型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 标准本标准的附录 附录 附录 为标准的附录附录 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 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等单位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马经纲 李双会王文召 张长顺桑高元项云林 王平堂本标准于 年 月首次发布 年 月第一次修订本标准委托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前言国际电工委员会 关于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或协议都是由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对于该专题特别感兴趣的各国家委员会在该技术委员会中都有代表参加 因此关于该专题的决议和协议都尽可能反映国际间的一致意见这些决议和协议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推荐形式并且得到了各国委员会的接受为了促进国际间的统一国际电工委员会表示希望各国家委员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的推荐标准作为本国的标准 的推荐标准与各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如有差别 均应在各国家标准中尽可能加以详细说明本标准由 技术委员会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分技术委员会 隔爆外壳制定本标准是 出版物第 版 它代替 年颁布的第 版和 年颁布的 号修改本标准的内容是以下述文件为基础的六个月法投票报告中办 中办本标准投票的详细情况可查阅上表所列的投票报告本标准是涉及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的一组出版物之一出版物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已出版的各部分如下通用要求附录 评定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的试验方法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电路的火花试验设备点燃温度的试验方法 和充砂型电气设备 及补充充油型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危险场所分类本质安全型及其关联电气设备的结构和试验按照气体和蒸汽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对气体或蒸汽与空气混合物的分级正压保护的房屋和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电气安装防爆电气设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 部分 隔爆型代替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批准 实施第一篇总则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隔爆型的结构要求检查和试验隔爆型除须符合本标准外还须符合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部分通用要求的有关规定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隔爆外壳及其外壳部件 对于非金属材料的补充要求见附录本标准适用的爆炸性气体环境温度为 电气设备运行的环境温度为当环境温度低于 时 由于低温可能会产生较高的爆炸压力和外壳材料脆裂 需要采用较高强度的外壳 当环境温度超过 时 由于高温会引起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减小 需要采用接合面间隙较小的外壳本标准只涉及隔爆型而不涉及采用其他防爆措施防止爆炸危险的型式 那些内容在 标准的各个单独标准中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部分通用要求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部分增安型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测定方法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方法测量固体电气绝缘材料暴露在引燃源后燃烧性能的试验方法采用说明标准名称为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部分电气设备隔爆外壳的结构和试验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附录 确定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的试验方法的号补充件塑料 硬质材料摆锤式冲击强度试验的测定方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其数值和通用规程的特殊要求一般用途米制螺纹公差 第 部分原则和基本数据一般用途米制螺纹公差 第 部分结构螺纹的偏差塑料以小塑料试样的形式与小火焰接触燃烧特性的确定橡胶 硫化橡胶液体效应的测定渗透性烧结金属材料密度含油量与开口孔的测定渗透性烧结金属材料气泡试验孔隙大小的测定渗透性烧结金属材料流体渗透率的测定塑料实验室光源曝照法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隔爆外壳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型式 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 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 多种气体或蒸汽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注 隔爆外壳的防爆型式通常称为隔爆型 用字母 表示容积外壳的内部总容积 若外壳和内装部件在使用中不可分开时 其容积是指净容积隔爆接合面隔爆外壳不同部件相对应的表面配合在一起 或外壳连接处且火焰或燃烧生成物可能会由此从外壳内部传到外壳外部的部位火焰通路长度接合面宽度从隔爆外壳内部通过接合面到隔爆外壳外部的最短通路长度注 该定义不适用于螺纹接合面间隙直径间隙隔爆接合面相对应表面之间的距离 对于圆筒形表面 该间隙是直径间隙 两直径之差转轴用于传递旋转运动的圆形截面零件操纵杆 轴用于传递旋转直线或二者合成运动的圆形截面零件压力重叠点燃外壳内某一空腔或间隔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而引起与之相通的其他空腔或间隔内的被预压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点燃时呈现的状态类别和温度组别在 中规定的类别和温度组别适用于隔爆型 类电气设备分为 和 级第二篇结构要求隔爆接合面接合面通用要求无论是长期关闭或是经常打开的外壳 其所有接合面均应符合表 表 及下列要求注允许采用其他形式接合面 如曲路接合面见图 或锯齿接合面见图 但这些接合面的结构和试验要求不在本标准中规定 检验这些接合面需要进行大量的爆炸试验其安全系数由检验单位来决定接合面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 但通常不允许使用漆或类似材料涂覆除非已证明该材料和涂覆工艺不会影响隔爆性能非螺纹接合面接合面宽度对圆筒形金属部件 例如 压入容积不大于 的金属隔爆外壳壁的衬套 如果设计结构符合下列要求 接合面宽度可缩短到不依靠过盈配合来防止部件在进行第 章的型式试验时产生位移在最不利的过盈配合公差时 该结构能符合 中的冲击试验要求过盈配合部件的直径不得大于如果接合面包含锥形表面接合面宽度和垂直于接合面表面的间隙都应符合表 表 中规定的相应尺寸 整个锥形部件的间隙应均匀 对于 电气设备外壳锥度不得大于表面粗糙度接合面表面平均粗糙度 不超过间隙除了快开门或盖的情况平面接合面之间不应存在有意造成的间隙倘若接合面之间有间隙无论何处均不得大于表 表 所规定的相应最大值对于 类电气设备 应能直接或间接检查经常打开的门或盖的平面接合面间隙 见图止口接合面在确定止口接合面宽度时应符合下列情况圆筒部分和平面部分都计算在内时 应采用下列附加条件 见图只对只对只考虑圆筒部分见图 图 时平面部分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于 类 和 平面部分不必满足间隙要求对于 平面部分的间隙不应超过表 对圆筒部分所规定的最大间隙如果在平面部分安装有衬垫 见图 那么应在压缩衬垫之后测量平面部分的间隙 在压缩衬垫前后均应保持圆筒部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 但是如果 电气设备使用金属或金属包覆的可压缩衬垫见图 那么应在衬垫压缩之后测量平面部分的每一个表面与密封衬垫之间的间隙平面接合面用于含有乙炔爆炸性环境的 设备 只有符合表 注 的条件才允许采用平面接合面注 为了防止由于内部脏物或粉尘沉积特别是乙炔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碳通过接合面喷出而点燃周围环境爆炸性混合物要采取适当措施例如设置衬垫 按 采用拐角接合面或曲路接合面偏转挡板或屏蔽等接合面上的孔或螺孔如果接合面被紧固螺栓孔或类似物的孔分隔 则图 图 和图 所示的距离 之最小值应符合下列规定当 时当 时当 时距离 应按如下规定考虑平面接合面当孔位于外壳的外侧时应测量每个孔与外壳的内侧之间的距离 当孔位于外壳的内侧时 应测量每个孔与外壳的外侧之间的距离 见图 图 和图止口接合面当 且圆筒部分的间隙对于 类和 不大于 对于 不大于 对于不大于 时距离 是圆筒部分宽度 和平面部分宽度 的总和 见图 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则距离 只是平面部分的宽度螺纹接合面对于 类 和 外壳螺纹接合面的最小啮合扣数为 扣当容积大于 时最小啮合轴向长度为 当容积不大于 时最小轴向啮合长度为类设备还应符合附录 中的补充规定采用说明标准无此补充规定的内容标准无附录 的内容对于 外壳螺纹接合面应符合表 的规定注 表 中的值可以用于 类 和 外壳衬垫和 形环如果采用可压缩材料的衬垫 例如用 防护等级来防止潮气 粉尘浸入或阻止液体渗入 则该衬垫只应作为隔爆接合面的一个辅助件而不能包括在隔爆接合面内 见图 图 衬垫之外隔爆接合面的有效参数满足表 表 的要求 本要求不适用于导线和电缆引入装置及灯具透明部件的密封衬垫如果衬垫是金属或是金属包覆的符合 规定的可压缩不燃材料则绝缘套管的接合面和透明部件的接合面可以安装衬垫 这种衬垫起防爆作用 是 要求的例外情况衬垫设计参考尺寸见附录胶粘接合面采用胶粘或密封材料时 其设计的外壳强度不得取决于胶粘材料或密封材料的粘接强度从容积 的隔爆外壳内部到外部通过胶粘接合面的最短通路当 时 不小于当 时 不小于当 时 不小于如果部件被直接胶粘到外壳壁内构成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 或被胶粘到金属框架内构成一个部件 在其更换时不损坏胶粘部分 则胶粘接合面不必符合 的要求操纵杆轴当操纵杆或轴穿过隔爆外壳壁时 应符合下列要求靠外壳壁支撑的操纵杆或轴 其接合面宽度应不小于表 表 规定的最小接合面宽度如果操纵杆或轴的直径超过了表 表 规定的最小接合面宽度 其接合面宽度应不小于操纵杆或轴的直径 但不必大于操纵杆或轴与穿过外壳壁孔配合的直径间隙应不超过表 表 规定的最大间隙值若在正常使用中直径间隙可能因磨损而增大时 则应采取措施如设置可更换的衬套来避免间隙无限增大 在特殊情况下 应加设一个正常使用中不易磨损的封盖转轴和轴承凡是转轴穿过隔爆外壳壁的地方均应设置隔爆轴承盖 该轴承盖应设计成不能因轴承的磨损或偏心而受到磨损轴承盖可以是圆筒式 见图 曲路式 见图 或浮动式 见图火焰通路长度和直径间隙应根据下述各条要求按表 表 取相应数值旋转电机转轴的最小单边间隙 见图 对 类 类和 应不小于 对 应不小于滑动轴承带有滑动轴承的隔爆轴承盖的火焰通路长度 当转轴直径不大于 时应不小于转轴直径当转轴直径大于 时 应不小于如果在带有滑动轴承的旋转电机上采用圆筒式或曲路式轴承盖 并且定转子间的单边间隙大于轴承盖所允许的单边间隙位移时 则轴承盖应由无火花材料如黄铜制成见图 和图 该要求不适用于浮动式轴承盖旋转电机不允许采用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装有滚动轴承的转轴轴承盖其最大单边间隙计算值 见图 不得超过表 表 中轴承盖的允许最大间隙的三分之二轴承盖在确定带有油封槽的轴承盖的火焰通路长度时 其油封槽部分不应计算在内 轴承盖末端长度应不小于表 表 中规定的相应值 见图直径间隙不应超过表 表 中规定的相应数值但不应小于透明件除本标准的要求外 透明件 如观察窗和灯具的透明罩 应承受 中的有关试验材料透明件可采用玻璃或其他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且能有效承受设备额定条件下的最高温度的材料制成透明件的安装用来固定透明件的密封材料 胶粘材料或衬垫应满足第 和 条的规定透明件应按下述方法之一进行安装透明件可以直接密封在外壳内 与它形成一个整体透明件可以用或不用衬垫直接紧固在外壳内透明件可以密封或胶粘在一个框架上 框架紧固在外壳内这样使观察窗可作为一个整体部分进行更换而不需要在现场进行密封处理应采取预防措施使安装的透明件不会产生不适当的内部机械应力呼吸装置和排液装置如果因技术上的原因而需要呼吸装置和排液装置那么它的结构不应在使用中失去安全性 例如由于粉尘或涂料的堆积 不应采用故意增大接合面间隙的方法作为呼吸和排液措施见附录构成通道的开孔尺寸与那些用试验 如本标准中所规定的证明已是隔爆的尺寸相比还应有一定的安全裕度如果装置是可拆卸的结构 则应设计成在缩小或增大构成通道的开孔后 都不能使部件重新装配的结构紧固件当采用可拆卸螺钉或螺栓紧固隔爆外壳的任何部件时 这些螺钉或螺栓孔不应穿透外壳壁 孔周围的金属厚度应不小于孔径的三分之一且至少为当螺钉或螺栓没有垫圈而完全拧入孔内时 螺钉或螺栓尾部与螺孔的底部之间应留有螺纹裕量若为了制造方便而钻孔穿透外壳壁时 该孔应用接合面符合表 要求的螺塞将其堵住 螺塞应按所述的方法固定永久固定在外壳上的螺钉或螺栓应可靠地焊接或铆接 或是采用某些等效方法固定一般情况下应采取防止紧固件因振动而松脱的措施类外壳用来把门盖和堵板紧固在外壳上的紧固件应符合 中特殊紧固件的要求外壳机械强度隔爆外壳应能承受第三篇所规定的内部试验压力而不发生损坏或引起外壳结构强度降低或接合面处间隙产生永久性增大使其超过表 表 中的规定间隙值的变形类设备的外壳材质还应符合附录 中的补充规定采用说明标准无附录 规定的内容当两个或多个隔爆外壳组合在一起时本标准的规定既适用于每个单独外壳 也适用于它们之间的隔板及穿过隔板的接线端子或操纵杆当外壳是由两个或多个连通空腔组成 或是被设备内部的部件隔开时 则可能产生压力重叠见的定义 这将会造成压力急剧上升并且会超过预计的最大压力 为此应尽可能使外壳内部的形状能消除压力重叠现象 如果不可能避免压力重叠现象则应提高外壳的机械强度当某种液体产生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高于隔爆外壳的设计能力时 隔爆外壳内不应使用该液体电缆和导线的引入及连接电缆和导线可按下述两种方法之一进行连接间接引入 用接线盒或插接装置连接的方式直接引入 用接入主外壳内的连接方式类设备采用直接引入方法时应符合附录 的补充规定无论采用哪种引入方式均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受拖拉或扭转时损坏接线端子用导管引入的设备 应设置有螺纹啮合扣数至少为 扣的螺纹接头间接引入如果接线盒是隔爆型的 则应符合 的要求 如果是其他防爆型式则应符合相应防爆型式的要求 此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外部导线和电缆与主隔爆外壳内部电路之间应经过绝缘套管连接 该绝缘套管应符合第 章的规定并固定在分隔两腔的间隔板上可以用带有密封压盖的导线代替绝缘套管该密封压盖不得改变外壳的隔爆性能如果插头和插座分开时不会改变外壳的隔爆性能 则允许采用该种结构的插接装置作为间接引入插接装置隔爆外壳的接合面宽度和间隙应按触头分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