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中体现的我国的气候差异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古诗词中,与气象气候有关的占了一定比例。地理教师如能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古词来说明气候的差异与变化,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气候的南北差异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前两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诗中第一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可以看出,北方冬季风来得早且来得急,北方冬长夏短。八月(阳历 9 月份)北方就处于冬季风的控制之下,所以雨季也很快结束,雨带被冬季风推到南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显然是一次快行冷锋过境形成的天气特征。北方冬季长而严寒,南方的情况如何呢?白居易的早冬里说:“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意思是说:江南的十月(阳历 11 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样可爱。寒霜未冻死小草,太阳晒干了大地。可见江南是长夏短冬、冬季较暖的气候特征。苏轼在宝鸡前往四川的路上作有石鼻城,其中有“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的句子。竹子是亚热带地区的典型植被,气候寒冷的北方是难以见到的。这也反映出同一时期气候的南北差异。这种差异在初唐诗人张敬忠边词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这种差异在初唐诗人张敬忠边词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诗中写道:“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这里所说的“五原”,据有关学者考证,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五原的春天比长安来得迟,二月(阳历 3 月)那里的垂柳尚未展叶;五原县“河畔冰开日”,长安的花却已经落了。由两地物候对比可以看出,两地气候因为两地纬度位置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体现了由赤道至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二、气候的东西差异王之涣凉州词的最后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几乎妇孺皆知。这里所说的“ 春风”应理解为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因为玉门关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海洋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过于干旱,因此杨柳难以生长。这反映了我国自东向西由于降水的减少造成自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特点。现代著名诗人邓拓有“一入川西面目新,平原冬望绿如春”的诗句,反映出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四川盆地因四面环山,特别是北有高大的秦岭和大巴山之阻,使得冬季风和寒潮难以影响到该地,该地 1 月份均温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 34 度,即使是冬季也温暖如春。气候影响到农业生产,所以出现“平原冬望绿如春” 之景。三、气候的垂直差异气候的垂直差异在古诗中不少反映。如唐朝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中的诗句:“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序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均说明山上与山下的气候差异。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这里的“ 天山”指的是祁连山,山顶常年积雪,全年皆冬,但山坡上由于气温明显高于山顶,且有一定的地形雨,因而有不少郁郁葱葱的森林。这些诗句对讲解自然地理现象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有很大的帮助。四、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差异唐朝刘元载的早梅中有诗云:“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诗人借梅花来表现出山南温暖,而山北寒冷。这是北半球温带山区的普遍规律。因为一方面,北半球山脉的南坡为向阳坡,而山北为背阳坡,造成同一海拔高度上南坡阳光照射明显好于北坡,气温高于北坡。另一方面,我国东部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东部绝大部分地区深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不同于夏季风,它来势强劲,一次寒潮常常可以扫过几百万平方千米,甚至上千万平方千米的面积。但是,冷空气气冷而重,因而所能到达的高度非常有限,且在南下的过程中,边流动边分散,越向南方,厚度就越来越薄,一些较高的山脉常常成了它过不去的“坎” ,必先要停留一段时间,或等到新的冷空气加入后,方可越过或绕过山脉继续南下。越过山脉后的冷空气势力大大减弱,且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明显。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大部分山脉同一海拔高度上南坡气温明显高于北坡。五、气候的古今差异据有关资料显示:近 5000 年来我国气候经历了 4 个冷暖交替的时期,其中,第三次的温暖时期是在 7 世纪9 世纪的隋唐时期。公元 650 年、669 年和 678 年,当时长安(今西安)无冰雪,梅、柑橘都能长生。8 世纪,梅树生长于皇宫。 9 世纪初,西安还能种梅树。10 世纪12 世纪为第三次寒冷时期。公元111 年太湖全都冻结。杭州当时降雪时期被推迟到 4 月上旬。唐朝诗人张籍所作成都曲诗云:“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热。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诗中所说的“锦江” 是成都市的一条河。荔枝是一种典型的亚热带水果,其对寒冷气候的抗御能力很差。据研究,在越冬期间,荔枝最多只能抗御-4 的低温。而今天四川盆地的荔枝栽培地区主要在川南长江和金沙江河谷相连的一些县。由此可以推测,成都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暖和,适宜荔枝生长。北宋诗人苏轼有“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的诗句。意思是说四川的荔枝多出于嘉州,而往北到眉山就屈指可数了。四川眉山以北 60 千米的地方。眉山都难见到荔枝,位置更北的成都就更见不到荔枝了。由此可以看出宋代的气候较唐代有变化。上图中显示,宋代正好处于比较寒冷的时期,气温比温暖的唐朝时期低,比现在也低。宋代诗人陆游不知道气候的这种时间上的变化,认为张籍并未到过成都,成都曲这首诗只是他杜撰出来的。理由是苏轼的诗句:“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他知道苏轼是四川人,诗中说成都之南的眉山没有荔枝应当是真实的。那么,张籍的诗就是想当然了。知识广博而又治学严谨的竺可桢经研究发现,诗人白居易在四川的忠州作过不少咏荔枝的诗。其中种荔枝写道:“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他认为,忠州与成都位于 31N附近,当时白居易能够“自向庭中种荔枝”,那么,张籍在成都看到“ 新雨山头荔枝熟”是完全可能的。六、气候的四季变化古诗词中描写春天的诗篇所占比例最高。例如,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岛。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非常准确地反映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十分短暂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写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前一句非常生动地描绘出梅雨季节里阴雨连绵、雨声蛙声连成一片的自然景象。诗中的“家家”“处处”反映出梅雨范围之广。每年梅雨的情况不一,出现的时间和长短有时相差很大。梅雨期最长年份可达两个月,而有些年份则可能没有,形成空梅。南宋诗人曾畿在三衢道中中写道:“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说说大概就是这种情况。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夏季是同纬度地区除沙漠以外最炎热的地方。这在古代不少诗句中都有所体现,如“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这几句诗不仅写出了夏热,同时也道出了夏季昼长夜短的规律。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唐朝王毂在 苦热行中把炎夏比作“洪炉”等等。最直白的要数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的句子:“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从这些句子里不难看出,我国东部夏季是何等炎热,还可以看出南北普遍高温的规律。从有些诗句里还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容易形成干旱灾害。能反映我国秋天天气特征的诗句也不少。唐朝刘禹锡的望洞庭写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此外,他在秋词里有这样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王勃有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诗词写的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多“秋高气爽 ”的天气特征。进入秋季后,北方广大地区雨季基本结束。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一次次南侵的干冷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国上空的暖湿空气向南退去。天空中的云雾减少。与此同时,我国地面主要受冷高压的控制,地面热低压逐渐消失。而高空副热带高压的南撤一般缓于地面高压系统南移,这使高低空同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仅不利于云雨的形成,而且大气中的尘埃也被下沉气流带了下来,正所谓秋高气爽、天朗气清。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不仅夏热,而且冬天气温特别低。因为气温低,降水在很多情况下会以降雪的形式出现。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白居易夜雪中这样描述:“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首诗作于公元 816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西电集团医院招聘(5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东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第一批招聘一般岗位7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通辽市招募企业储备人才37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上海奉贤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招聘143名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灯具配附件:触点项目合作计划书
- 小学安全员培训课件
- 小学安全全员培训方案课件
- 小学安全专题培训心得课件
- Human-VEGFC-mRNA-生命科学试剂-MCE
- HIV-1-protease-IN-15-生命科学试剂-MCE
- 喀斯特地貌(全套课件)
- 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 3 Fascinating Parks 单词表
- 《上海市奉贤区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工作调查报告》4300字
- 水中总氯的测定方法确认实验报告(HJ586)
- GB/T 15566.8-2007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8部分:宾馆和饭店
-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汉语专题》章节自测参考答案
- 老舍《我的母亲》 中职课件
- 教科版二年级(上)科学1.5各种各样的天气(课件)
- 分段函数-完整版获奖课件
- 信访人的权利、义务和禁止行为告知书
- 2022年发展对象个人汇报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