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的中医诊疗策略ppt课件_第1页
口腔溃疡的中医诊疗策略ppt课件_第2页
口腔溃疡的中医诊疗策略ppt课件_第3页
口腔溃疡的中医诊疗策略ppt课件_第4页
口腔溃疡的中医诊疗策略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溃疡的中医诊疗策略11诊 断1治疗方法23内容提要疗效评价41一、诊断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年)、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年)。疾病诊断1n 主要症状: 口腔溃疡,自发疼痛,激惹疼痛。n 次要症状: 心烦失眠,口热口干,尿黄便干,或大便粘滞不爽。n 诊查(望诊): 口腔粘膜溃疡局部红肿,溃疡表面渗出或有假膜形成,边缘整齐,基底平坦,形态不一。疾病诊断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影响患者进食、说话,且易反复发作。根据病史、症状及诊查所见可诊断。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口腔粘膜病学 第三版(陈谦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 临床诊疗指南 -口腔医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疾病诊断1临床表现n 口腔黏膜溃疡呈单个或数个反复发作,间歇期不规律;n 溃疡发生部位多见于非角化黏膜;n 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略凹陷,周围有充血红晕,表面有黄色假膜;n 轻型溃疡: 直径约 2-5mm;n 口炎型(疱疹样)溃疡: 直径稍小,可出现十余个至数十个散在分布的小溃疡;n 重型(腺周口疮)溃疡: 可深达黏膜下层,常单发,直径大于 5mm,愈合后常留有瘢痕;n 溃疡疼痛明显。病史规律n 复发性:至少 2次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史n 自限性n 周期性疾病诊断1n 胃火炽盛证: 溃疡形状不规则,基底色黄平坦,周围充血发红水肿,口渴思冷,大便干结;口热口臭,牙龈红肿出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洪或弦数。n 心脾积热证: 溃疡大小不等,圆或椭圆形,可由小米粒到绿豆或黄豆大小,溃疡数目不多,可融合成片,周围可红肿高起,中央凹陷。局部灼热疼痛,口渴;心烦失眠,焦虑不安,便干尿赤。舌质舌尖偏红而干,苔黄腻,脉弦细数。n 脾虚湿热证: 口疮常见于口唇、舌下及咽部,其滋水淋淋,反复发作;口苦咽痛,腹泻肠鸣,乏力,纳呆,胃脘堵闷,知饥不食,食则腹胀。舌质红,舌体胖,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濡细。证候诊断1n 阴虚火旺证: 溃疡大小不等,多为米粒大小,渗出少,基底平,数目少 1-3个,色淡稍红,周围微红,易反复发作,心烦口渴,不欲多饮,手足心热,盗汗,心悸、失眠,便干;面色潮红,唇红干。舌质偏红,苔薄黄而干,脉沉细数。n 心脾两虚证: 溃疡数目少,食少纳呆,周围轻度水肿,疮色暗红或暗淡呈灰白色,发作时间较长,愈合缓慢,大便溏或先便后溏;神疲懒言,心悸怔忡,面色无华,口淡乏味。舌淡胖嫩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缓弱。证候诊断1鉴别诊断n 感染性溃疡l 口腔单纯性疱疹l 口腔结核l 梅毒n 恶性溃疡l 口腔癌性溃疡l 淋巴瘤l 慢性白血病n 免疫性 /血管炎性溃疡l 重型阿弗他溃疡l 坏死性涎腺组织化生l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l 天疱疮 /瘢痕性类天疱疮n 系统疾病相关性溃疡l 血小板较少性紫癜l 白塞氏病l 克罗恩病张媛媛 ,林梅 .慢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和临床鉴别诊断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14,31:50-52.1二、治疗方法1胃火炽盛证n 治法:清胃降火,通腑泄热。n 选方 :清胃散加减。n 药物: 升麻、黄连、丹皮、当归、生地、川牛膝、生石膏、大黄、蒲公英、地丁等。n 中成药: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片(丸)等。心脾积热证n 治法:清心泻脾,导热下行。n 选方 :导赤散合泻黄散加减。n 药物: 生地、通草、山栀子、石膏、生甘草、黄连、淡竹叶、蒲公英、防风、藿香等。n 中成药:导赤丸等。脾虚湿热证n 治法:健脾益气,清化湿热。n 选 方:甘草泻心汤加减。n 药物: 生甘草、太子参、黄连、黄芩、清半夏、生姜、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苦参、升麻、白芷等。选方用药1阴虚火旺证n 治法:滋阴清热,降火敛疮。n 选 方:知柏地黄丸加减。n 用药: 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赤芍、茯苓、石斛、知母、黄柏、女贞子、墨旱莲、地骨皮、白及等。n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口炎清颗粒等。心脾两虚证n 治法:补益心脾,收肌敛疮。n 选 方:归脾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n 用药: 党参、白术、黄芪、当归、茯神、远志、酸枣仁、龙眼肉、甘草、升麻、柴胡等。n 属气阴两虚证者,用益胃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门冬、天门冬、玉竹、生地、百合、石斛、白及等。n 中成药:人参归脾汤、补中益气汤。选方用药1n 针灸: 可选廉泉、合谷、曲池、通里、神门、少冲、足三里等穴针刺,每次 2至 3穴,交替使用,中等强度刺激,留针 5至 10分钟。n 耳穴: 可选用口、舌、神门、胃、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脾、心等穴,每次可选数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日稍加力按摩 3次,每次 10分钟,每 3次轮换穴位 1次,双耳交替使用。针灸疗法1n 局部用药:n 酌情使用锡类散、养阴升肌散、冰硼散、口腔溃疡散、西瓜霜等外喷溃疡面,每日 2-3次。n 黄柏、五倍子、青黛、儿茶、冰片研末涂敷或喷洒患处,每日 2-3次。n 穴位贴敷:n 用吴茱萸研粉,适量加鸡蛋清或醋调成稠膏状,双侧足底心涌泉穴,固定,每晚睡前一次,翌日晨起去除。特色疗法1n 口腔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建议使用含有清热解毒,敛疮生肌中草药牙膏刷牙,每日两次。n 饮食调理: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清淡饮食为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或不吃辛辣油炸之物,戒烟忌酒。n 情志调摄: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健康指导1三、疗效评价1n 参照 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年)中复发性口疮的标准、中华口腔医学会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评价试行诊疗标准制定。评价标准1n 症状疗效判定标准l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积分减少 95%。l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积分减少 70%。l 有效:症状、体征减轻,积分减少 30%。l 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 30%。注: 积分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 ) 治疗前积分 100%评价标准1n 溃疡局部评价标准l 显效:平均溃疡期缩短,且疼痛指数减小。l 有效:平均溃疡期缩短或疼痛指数减小。l 无效:平均溃疡期缩无改变,且疼痛指数无改变。评价标准1n 初诊诊断与评价l 在初诊时完成 , 内容包括评价标准的各项内容 。n 治疗过程中的评价:l 对中医证候学内容进行定期评价 。n 治疗结束时评价:l 对患者进行 “ 症状疗效评价 ” 和 “ 溃疡局部评价 ” 。l 平均溃疡期(天):评价时段各溃疡持续时间总和除以溃疡总数。l 疼痛指数(分):采用视觉类比量表( VAS)记录溃疡期每天的疼痛分值。评价方法111辨脏腑,宜从三焦 定位1从火治, 当 分实火虚火2明药性,参合辨证辨病3内容提要重外治,提倡内外联用41一、辨脏腑,宜从三焦定位1辨脏腑,宜从三焦定位 薛己口齿类要 口疮作为我国第一部口腔疾病的专著,提出从三焦诊治口疮的原则 : “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 ”可资临床参考。1 灵枢 : “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于口,口舌为心脾外候。 ” 素问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 证治准绳 :“心脉布于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于口,则口舌生疮。 ” 寿世保元 :“一论上焦虚热,发热作渴,饮食劳役则体倦,此内伤气血,而作口舌生疮者 一论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 ”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