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ppt课件_第1页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ppt课件_第2页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ppt课件_第3页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ppt课件_第4页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content第一节 皮肤性病的预防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治疗p 药物治疗p 物理治疗: 包括 电疗法 、 微波 、 冷冻 、 光疗 等 内治: 外治包括 中医辨证治疗 和 西药治疗p 一般预防措施p 皮肤性病的预防原则3皮肤性病的预防古代 : 素问 “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淮南子 “ 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则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现代 : “ 预防为主 ” 已成为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一般预防措施n增强体质,预防皮肤病 :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应培固正气,避免外邪,要重视整体预防的作用。n皮肤的清洁卫生 : 皮肤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n重视心理精神因素 : 精神紧张、情绪抑郁也可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如神经性皮炎、斑秃等皮肤性病的预防原则n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 避免与传染源接触,对患者和带菌者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n非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 要积极寻找和消除病因,有的原因不明,也要避免其诱发因素,可使其病情缓解或不再发生n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治疗时应该患者与其性伴同治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治疗审证求因、辩证施治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有机结合药物内治 (中医辨证治疗 )祛风法疏风散寒 : 用于风寒证 临症见皮损色白、瘙痒,遇冷加剧,得热则减,舌淡红苔白脉浮紧 常见于荨麻疹;代表方为桂枝麻黄各半汤疏风清热 : 用于风热证 临症见皮损色红、瘙痒或伴有发热、咽喉肿痛,发病急,病程短,舌淡红苔薄脉浮数 常见于荨麻疹、玫瑰糠疹;代表方为桂枝麻黄各半汤祛风胜湿 : 用于风湿浸淫证 临症见皮肤发红,丘疹、水疱、糜烂、渗液,自觉瘙痒,伴有口干咽痛,舌淡红苔薄黄脉濡或数 常见于湿疹、丘疹性荨麻疹、扁平苔癣; 代表方为消风散平肝熄风 : 用于血虚肝旺者 临症见慢性皮肤病,心烦易怒、情绪不佳时病情加重,舌淡苔薄脉弦细 常见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代表方为天麻钩藤饮药物内治 (中医辨证治疗 )清热法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证 临症见皮损色红,灼热、肿胀、瘙痒或化脓,伴有发热、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 常见于疖、丹毒、脓疱疮; 代表方为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清热凉血: 用于血热证 临症见皮损鲜红斑片或紫斑,灼热、瘙痒或伴有发热、便秘尿赤,口干舌燥,心烦,舌红绛苔黄脉数 常见于过敏性紫癜、剥脱性皮炎; 代表方为犀角地黄汤药物内治 (中医辨证治疗 )祛湿法健脾化湿: 用于脾虚湿阻证 临症见皮损色淡,糜烂渗液、瘙痒,面色萎黄,不思饮食,舌淡苔腻脉滑 常见于亚急性湿疹、天疱疮; 代表方为除湿胃苓汤、参苓白术散清热利湿: 用于湿热证 临症见水疱,糜烂渗液、瘙痒或伴有发热,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常见于湿疹、生殖器疱疹; 代表方为龙胆泻肝汤、二妙散药物内治 (中医辨证治疗 )养血润燥: 用于血虚风燥证 临症见皮肤干燥,粗糙、脱屑、肥厚、皲裂或苔藓样变,病程长,舌淡苔薄脉沉细 常见于慢性湿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 代表方为当归饮子、四物汤凉血润燥: 用于血热风燥证 临症见红色斑疹,干燥有鳞屑,可伴有口干心烦、大便干燥,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脉数 常见于银屑病、风热疮; 代表方为凉血消风散润燥法药物内治 (中医辨证治疗 )疏肝理气: 用于肝郁气滞证 临症见皮肤病患者伴有胸胁胀痛,情绪易怒、女性月经不调,舌淡红苔薄脉弦 常见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黄褐斑; 代表方为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行气法药物内治 (中医辨证治疗 )活血化瘀: 用于血瘀证 临症见结节,肿块、瘢痕、皮肤肥厚或粗糙、疼痛,病程较长,舌紫暗脉涩 常见于皮肤血管炎、结节性红斑; 代表方为桃红四物汤活血软坚: 用于瘀阻结块证 临症见皮损坚硬,皮色淡红或发白,自觉可伴痛痒,舌淡苔薄脉滑 常见于瘢痕疙瘩; 代表方为活血散瘀汤活血法药物内治 (中医辨证治疗 )解郁化痰: 用于气滞痰凝证 临症见结块坚实,皮色、不痛或微痛,伴有胸闷、胁痛或乳房胀痛,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常见于瘰疬、皮肤肿瘤; 代表方为逍遥散合二陈汤疏风化痰: 用于风热痰毒证 临症见皮疹初起色白肿胀,逐渐红肿化脓,可伴有咽喉肿痛、口干便秘,舌淡苔薄腻脉滑数 常见于痈; 代表方为牛蒡解肌汤合二陈汤祛痰法药物内治 (中医辨证治疗 )益气固表: 用于卫气不固证 临症见皮疹色淡,遇冷即发、反复发作,气短懒言、自汗怕冷,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常见于慢性荨麻疹; 代表方为玉屏风散滋阴降火: 用于阴虚火旺证 临症见皮疹潮红或疮疡弥漫,潮热盗汗,虚烦不眠、腰膝酸软,耳鸣目眩,舌红苔少脉细数 常见于红斑狼疮; 代表方为知柏地黄丸补益法药物内治 (中医辨证治疗 )温补肾阳: 用于肾阳虚证 临症见于慢性皮肤病,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常见于皮肌炎、天疱疮; 代表方为金贵肾气丸温阳通络: 用于寒湿阻络证 临症见皮疹苍白或青紫,皮温偏低,肢端冰冷、皮肤硬化。苔白脉沉涩 常见于雷诺现象、冷球蛋白血症; 代表方为黄芪桂枝五物汤、阳和汤温通法1.抗组胺药2.糖皮质激素3.抗细菌药物4.抗病毒药物5.抗真菌药物6.维 A酸药物7.免疫抑制剂8.免疫调节剂9.维生素类药物10.其它 :药物内治 (西医 )药物内治 (西医 ) 抗组胺药 o 1937年: Daniel Bovet合成第一个抗组胺化合物 Pyrilamine,毒性太大 ,未用于临床o 于 1957获诺贝尔医学奖 组胺的作用n毛细血管扩张n血管通透性增高n平滑肌收缩n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n血压下降 药物内治 (西医 ) 抗组胺药 组胺受体的分类H1受体( H1R) :主要分布于皮肤、粘膜、血管及脑组织H2受体( H2R) :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分泌腺 H3受体( H3R) :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组胺能神经末梢的突触前部和周围神经组织,参与神经冲动传递和HA合成、释放的负反馈调节药物内治 (西医 ) 抗组胺药 pH1受体拮抗剂 能与组胺争夺受体,消除组胺引起的多种效应。第一代多易透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困倦、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部分还有抗胆碱作用高空作业、精细工作者和驾驶员需禁用或慎用,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也需慎用第二代口服吸收很快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也称非镇静抗组胺药作用时间较长,一般每天口服 1次即可适用于驾驶员、高空作业者及需长期服用者药物内治 (西医 ) 抗组胺药 pH2受体拮抗剂拮抗组胺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胃液分泌增多的作用在皮肤科用于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等不良反应:头痛、眩晕,长期应用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阳痿和精子减少等主要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药物内治 (西医 ) 抗组胺药 内用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 常用的第一代 H1受体拮抗剂药名 成人剂量 常见不良反应氯苯那敏( chlorpheniramine)12 48mg d,分 3次口服或 5 20mg,肌内注射或 1ml( 10mg),皮下注射嗜睡、痰液粘稠、胸闷、咽喉痛、心悸、失眠、烦躁等苯海拉明( diphenhydramine)50mg 150mg d,分 2 3次口服或 20 40mg d,分次肌注头晕、嗜睡、口干,长期应用( 6个月以上)可引起贫血多虑平( doxepin)75mg d,分 3次口服 嗜睡、口干、视物模糊、体重增加,孕妇儿童忌用赛庚啶( cyproheptadine)4 12mg d,分 2 3次口服 光敏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头痛、失眠、口干、尿潴留、体重增加异丙嗪( promethazine)50mg d,分 4次口服或 25mg,肌内注射嗜睡、低血压、注意力不集中,大剂量和长期应用时可引起中枢兴奋性增加酮替芬( ketotifen)2mg d,分 2次口服 嗜睡、疲倦、口干、恶心、头晕、 体重增加常用的第二代 H1受体拮抗剂药物名称 成人口服剂量 注意事项阿司咪唑( astemizo1e)10mg d 连续应用 1个月以上可出现体重轻度增加,孕妇慎用忌与唑类抗真菌药合用 非索非那定( fexofenadine)120mg d, 分 2次 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特非那定( terfenadine)120mg d, 分 2次 偶见头痛、口干忌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唑类抗真菌药合用氯雷他定( loratadine)10mg d 2岁以下婴幼儿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损害患者慎用西替利嗪( cetirizine)10mg d 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美喹他嗪( mequitazine)10 20mg d,分 2次有下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禁用,青光眼、肝病患者和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阿伐斯汀( acrirastine)8 24mg d,分 1 3次12岁以下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肾功能损害、重度高血压患者禁用,老年人慎用咪唑斯汀( mizolastine)10mg d 严重的肝病、心脏病患者禁用,轻度困倦、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忌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唑类抗真菌药合用n中枢表现:主要见于第一代n易耐受:不宜长期使用同一种类,可轮换使用n造血系统及肝脏功能损害:见于部分种类n增加眼压:主要见于第一代n口干:主要见于第一代n心脏毒性:见于部分第二代n过敏反应:见于少数特异性体质者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药物内治 (西医 ) 抗组胺药 药理作用l主要影响糖和蛋白质的代谢,还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而对水盐代谢影响较小,临床上应用广泛l主要表现在:抗炎作用、抗免疫作用、抗毒作用、抗休克作用、对血液的影响和中枢作用。药物内治 (西医 ) 糖皮质激素 适 应 症n 重症药疹n 重症多形性红斑n 非感染性的急性荨麻疹n 过敏性休克n 严重接触性皮炎n 系统性红斑狼疮n 皮肌炎n 天疱疮n 类天疱疮n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药物内治 (西医 ) 糖皮质激素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的种类药物名称 抗炎效价 等效剂量 (mg) 成人剂量低效 氢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l 20 20 40mg d,口服l00 400mg d,静滴中效 泼尼松( prednisone)4 5 15 60mg d,口服泼尼松龙( prednisolone)4 5 5 15 60mg d,口服10 20mg d,静滴甲基泼尼松龙( methyprednisolone)7 4 16 40mg d,口服曲安西龙( triamcinolone)5 4 8 16mg d,口服高效 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30 0.75 1.5 12mg d,口服或 2 20mg d,静滴倍他米松( betamethasone)40 0.5 1 4mg d,口服6 12mg d,肌注使用方法p 强调激素使用的个体化p 使用剂量可分为小剂量(泼尼松 30mg/d)、中等剂量(泼尼松 30 60mg/d)、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