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人直升机市场调查_第1页
中国私人直升机市场调查_第2页
中国私人直升机市场调查_第3页
中国私人直升机市场调查_第4页
中国私人直升机市场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私人直升机市场调查 2011-10-26 20:30|发布者: 潜艇 4809|查看: 52|评论: 0|来自: 公务与通用航空摘要: 随着中国低空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私人和非通航类企业加入了购买私人直升机的行列,全球各大直升机制造商开始加紧布局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开始正式涉足私人直升机制造领域。随着中国低空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私人和非通航类企业加入了购买私人直升机的行列,全球各大直升机制造商开始加紧布局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开始正式涉足私人直升机制造领域中国私人直升机的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其蕴藏的潜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中国私人直升机市场有多大?“多年来,私人飞机制造商眼巴巴地看着中国不断崛起的亿万富翁,一掷千金购置豪车、名表、红酒,而没有什么人购买私人飞机。”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文章开篇这样描写道。目前中国大陆有据可查的私人直升机约有 26 架(实际数目不止如此),其中完全以个人名义购买的有 10 架,其余的以公司名义购买,如美的、三一、华西村等。这 26 架直升机全部为进口机型,且 70%是美国制造的。所以,美国人大可不必再为此揪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通航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私人直升机的消费将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届时美国人的揪心会迅速变成开心,而后又会揪心,因为很多美国的直升机厂商在个别机型上的产能已远远跟不上中国人的需求,而这个空白很可能会被欧洲人填补。从国际私人飞机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国目前在私人直升机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发展潜力只是冰山一角。目前美国拥有 22.39 万架通用航空器,其中私人拥有的为 15.23 万架,占总数的 66.6%;直升机近 1 万架,其中超过一半为私人所拥有。中国的国土面积与美国相当,人口是美国的近 4 倍,而私人直升机只有不到其 1/180。即便未来 10 年,中国的私人直升机只要能够增长到美国的1/3,那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而如今很多人相信,这个目标能够达到。不仅中国人这样认为,很多国外人士和媒体也这么认为。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副总经理夏群林表示,未来 10 年,预计我国会有1500 架民用直升机。私人飞机咨询公司费尔斯通管理集团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从 2009 年 11 月到 2011 年 2 月,中国注册登记的私人飞机共 28 架,总售价超过 11 亿美元。截至今年 4 月底,包括港澳在内,中国已有 126 架注册私人飞机。2011 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千万富豪总数已达 96 万人,其中包括 6 万个资产过亿的富豪。而一项富豪的购买意向调查称,有六分之一的富豪计划购买私人飞机。天津滨海新区副区长王盛指出,中国目前每百万人拥有民用直升机数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中国经济腾飞,直升机需求将日趋增长,今后 20 年中国要达到目前世界水平,将有 3000 架直升机的庞大市场,每年直升机工业产值将超过 150 亿元。根据民航局数据,未来 5 年,中国民航业投资规模将在 1.5 万亿元以上,“十二五”期末包括通用航空飞机在内的机队规模达到 4500 架以上。中国航空报撰文:三年前中国甚至不存在私人飞机市场。但在未来十年里,这一市场规模将每年增长 20%至 25%以上。美国世界日报更是预测:十年内中国将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法国达索飞机公司总裁约翰罗桑瓦隆说,“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中国的私人飞机市场将在未来 5 年增长到全球的 10% 6。”业内人士预期,中国有能力购买私人飞机的潜在客户将超过 30 万人。中国私人直升机不完全统计注册号 状态 机型 序列号 产权归属 引进时间B-7747 报废 BELL 206B 4454 远大空调 1997 年B-7748 运营中 SB-427 56007 远大空调 2000 年 08 月B-7322 运营中 S76C+ 不详 邹建明(金汇通航代管) 2009 年 11 月B-7011 退出运营 EC135 155 海尔集团 不详B-7009 报废 EC135 213 春兰集团 2002 年B-7725 运营中 BELL 206B 4503 刘伯权 2003 年B-7726 营运中 BELL407 53838 刘伯权 不详B-7331 运营中 S-76C+ 760715 三一集团 2008 年 12 月B-7336 运营中 S-76C+ 760757 美的集团 2009 年 09 月B-7123 退出运营 EC120B 1452 天瑞集团 不详B-7122 运营中 EC120B 1447 王斌相框 2006 年 12 月B-7063 运营中 R44II 10160 前沿集团李林海 2003 年 11 月B-7048 报废 R44II 12905 朱松斌 2010 年 05 月B-7065 运营中 R44II 12389 溧阳天目湖国际饭店 不详B-7047 运营中 R44II 12644 贵州黎明能源集团 2010 年 10 月B-2118 运营中 MD902 不详 华西村 2010 年 08 月B-7432 运营中 AS350B3 7016 华西村 2010 年 09 月不详 购买中 EC135 不详 中欧国际 2011 年 06 月(估)不详 购买中 EC120B 不详 中欧国际 2011 年 06 月(估)不详 运营中 蜂鸟 260L 不详 许伟杰 不详不详 运营中 蜂鸟 260L 不详 朱松斌 不详不详 运营中 罗特威 Exec162F 不详 朱松斌 不详不详 运营中 罗特威 Exec162F 不详 许伟杰 不详不详 运营中 罗特威 Exec162F 不详 许伟杰 不详不详 运营中 R44 不详 毛建林 不详不详 运营中 AS350B3 不详 叶文智 不详补充说明:传闻东北神秘富商于 2010 年一次性购入 R44 直升机 4 架;毛建林欲掷 1000 多万元再够直升机;山东淄博某富商已拥有包括 S300C 等直升机 2 架;另外包括山东、北京(两家企业)、福建、浙江等地有 5-6 家非通航企业计划购买私用直升机,数量近 10 架。注:本表格数据和相关说明系本文作者根据民航局注册的直升机、业内直升机销售情报、民航之家*中国民航飞机注册号资料查询系统和媒体报道等公开资料整理而成,统计时间截止至 2011 年 7 月,仅供参考。补充说明:传闻东北神秘富商于 2010 年一次性购入 R44 直升机 4 架;毛建林欲掷 1000 多万元再够直升机;山东淄博某富商已拥有包括 S300C 等直升机 2 架;另外包括山东、北京(两家企业)、福建、浙江等地有 5-6 家非通航企业计划购买私用直升机,数量近 10 架。注:本表格数据和相关说明系本文作者根据民航局注册的直升机、业内直升机销售情报、民航之家*中国民航飞机注册号资料查询系统和媒体报道等公开资料整理而成,统计时间截止至 2011 年 7 月,仅供参考。管中窥豹:玩家的苦与乐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社区机场的概念。除了标配的停车场外,社区中爱好飞行的业主会集资修建一个社区机场。他们的车库早已被机库替代,经常开着私人飞机(直升机)上班,或者周末带着家人乘坐直升机去野外烧烤等。比如加州的 Sierra Sky Park 和乔治亚州的 Heavens Landing 是美国最为知名的两个社区机场。更有甚者在自家别墅后院修起了机场,比如美国著名演员 John Travolta,他的机场跑道长度超过 1000 米,可以直接把公务机开回家,把机头伸进自家特制的阁楼。德国足球队前国门莱曼在任职斯图加特门将期间为了免于堵车,干脆开着直升机去上班,虽然因为噪音被居民投诉,但他通过更换直升机解决了这个问题。甚至莫斯科市长格罗莫夫公开发言鼓励市民购买私人直升机以解决城市拥堵难题,他透露大约 400 名莫斯科州居民拥有私人直升机。在美国华盛顿特区,抑或是纽约这样的超级大城市,很多大楼建有停机坪,企业的私用直升机就停在楼顶,供高管出行或特殊情况下执行飞行任务。这不仅在美国大量存在,其他国家诸如加拿大、欧盟各国,甚至是阿根廷等南美国家都有。只要是在航空领域工作的人,没有不知道 EAA 的飞来者大会,每年都会有超过 4 万架的飞机(直升机)参展,而大多数飞机(直升机)都是 EAA 会员的私人机,甚至有些家庭会驾驶着自制的私人直升机参加大会,进行表演飞行(EAA 指派专门的实验飞机制造教员到会员家里指导其进行私人航空器的打造,并帮助其进行民航局的适航认证)。图 1:加利福尼亚的 Sierra Sky Park 社区机场,居民将飞机和汽车停在一块。上述的任何一个例子都足以让中国的私人直升机拥有者羡慕不已。中国第一个在私人直升机吃螃蟹的人是远大空调的总裁张跃。1997 年,他用 7000 万人民币从美国的飞机生产商徳事隆集团买了两架航空器,一架是塞斯纳喷气公务飞机,一架是“贝尔 206”直升机。由此,他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私人直升机的人。也就在这一年,张跃还考取了中国第一个直升机私人驾照。此后的2000 年 8 月,张跃又购买了一架直升机 SB-427,就是现在贝尔 429 的前身。此后,像海尔集团、春兰集团、美的集团、三一集团、广西平果亚洲铝业公司、天瑞集团、王斌相框、黎明能源集团、华西村、中欧国际等非通航企业开始纷纷购买私用直升机。 可是就在去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张跃就以“八棵树”的理论宣布他的私人飞机之旅的终结;春兰集团、海尔集团、广西平果亚洲铝业公司的私用直升机也早早地退出了运营;而王斌干脆在浙江日报刊登消息准备把他当年花费 1800 万元买下的爱机 EC120 卖掉。这似乎让人费解的现象其实答案很简单:“王斌之所以转让爱机,其苦恼在于,买飞机前后已经花费了 2000 多万元,每年还要继续缴纳 400 万元的托管费,但是飞机只在义乌和东阳的上空飞过几圈,飞行时间总共 36 小时。飞行手续繁杂,飞机飞不起来,利用价值受限。”一位知情人士如是说。这也是张跃放弃其私人飞机和直升机的真正原因。更令人遗憾的是他那具有传奇色彩的“中国第一架私人直升机”于2000 年 5 月 22 日在长沙的飞行事故中报废。春兰集团在总部特地建了机场以保障直升机运行,可就在直升机因故报废后,中止了运行。现在的春兰机场已经转给金汇通航运营,成为该公司在江苏的运行基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那些受挫的玩家大多是较早购买私人直升机的一族,而近 3-5 年来购机的企业运行都比较稳定。虽然受过挫折,但正是他们的开创性探索和尝试让中国私人直升机“从公司起飞,翱翔世界”的梦想开始照进了现实。但个人的直升机梦想“从家里出发,飞向世界”仍然困难重重。那位玩直升机玩成“辅警”的东莞富豪刘伯权在业内可谓家喻户晓,他有两架直升机,一架是 8 年前购买的贝尔 206,另一架是后来购买的贝尔 407,也是参与抓贼的直升机。业内有传闻说他的那架贝尔 407 在购买时,贝尔公司还未取得中国适航认证,使得该直升机当了好一段时间的黑户。不管传言是否属实,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两架直升机不飞的时间肯定大大超过飞行的时间。图 2:S76C+是目前国内已购买的最豪华的顶级私人直升机。摄影:姜建忠私人直升机的飞行必须满足 3 个条件一个程序:直升机必须获得民航局的适航认证、必须交由具备运行资质的通航企业进行托管、驾驶员必须考取飞行执照,飞行前必须向空军和民航空管申报飞行计划。特别是最后一条,使得很多人在做了最大的坚持后还是放弃了,于是有些狂热的爱好者选择“黑飞”,或者说目前大多数拥有私人直升机的个人或多或少都在黑飞。黑飞被抓获顶多被处以 2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的罚款,而且高效便捷,想飞就飞,可是走合法的途径不仅三五天办不下来,而且一次飞行还要花费十几万元的准备费。“黑飞”更划算,这是很多爱飞人的共识,包括萧山机场 UFO 事件、许伟杰直升机迫降南京汽车加油站加油、朱松斌未经审批私飞温州等,甚至有媒体报道东莞富豪用直升机接送子女上学、周末开直升机携全家海边游泳、北京神秘富豪开直升机举家到鄂尔多斯草原野餐、神秘男子驾直升机空降德州学院接走妙龄女生等都是经典的“黑飞”事件。最近微博上盛传贵阳一富豪自驾R44 直升机黑飞被罚 10 万元,创下有史以来黑飞罚金的最高值,这位神秘的富豪就是那位拥有 50 几辆豪车的毛建林先生。图 3:迎风而立,总有一种翱翔的渴望 中国玩家总是在梦想和现实中穿梭 快乐并痛着中国私人直升机市场的特点越是受到限制的就有越多的人去尝试,这似乎是几千年来人类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永传不朽的真实写照。很多热爱飞行的人在过去的几年里可以说是越挫越勇,纷纷走上飞行的道路。民航局运输司通航处副处长靳军号透露:“私用和自用的飞机(包括直升机),在民航局登记过的有接近 1000 架,没登记的外面大概有 400 多架。”所谓的“400 多架”里面就有很多是“黑户”直升机。这个估算得到了民间的证实。许伟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他有一个从事保险的朋友,总共在全国为 400 多架没有合法身份的私人飞机进行保险,而且这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当然,许伟杰所谓的 400 多架私人飞机也包括滑翔机、三角翼飞机等超轻型航空器,真正的飞机和直升机也就 100架左右,但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数字了。如果说这些数字听起来有些夸大的话,那么我从业内朋友获知的消息应该更加可信:2010 年东北有神秘富商一下子订购了 4 架罗宾逊直升机;山东淄博有一位富商已经购买了一架S300C 直升机,并计划购买更加豪华的私人直升机;玩车狂人毛建林在购买了一架 R44 后,传闻还要斥资 1000 多万再买一架直升机;包括重庆、北京(两家企业)、福建、浙江等地有 5-6 家非通航企业计划购买私用直升机,数量近 10 架。据亚飞太平洋上海办事处销售代表吴琼瑶透露,其所在的公司 2010 年一口气卖掉了 9 架飞机,其中不乏私人直升机。这就留给我们一个问题:既然私人直升机在中国受到诸多限制,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去购买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弄清楚几个问题:都是哪些人在买?私人直升机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是什么魔力让他们忽略了目前私人直升机存在的种种不便?他们都在想什么?图 4:罗宾逊 R44 直升机在中国直升机玩家中颇受欢迎,三分天下有其一直升机玩家也分“前排”和“后排”乘客目前中国 26 架私人直升机的主人除了歌手韦嘉外,都是民营企业家。这些民营企业家大致可分为“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类似三一重工、美的集团、天瑞集团、王斌集团、华彬庄园等企业老总基本都是后排乘客,占总数的 46.2%,他们虽然都对飞行有着天然的兴趣,但更多的是看中直升机的商务价值;而像刘伯权、许伟杰、朱松斌、毛建林等人,那就是典型的“前排”乘客,是飞行员,是狂热的飞行爱好者,他们拥有的直升机占到了私人直升机总数的 42.3%。归纳起来,在中国已经购买、正在购买和计划购买私人直升机的客户可分为如下几类:按身份和性质分:民营企业家(个人)、民营非通航企业(组织)、明星(演员或歌手);按喜好和目的分:飞行的狂热爱好者(驾驶)、飞行的商务价值开发者。“前排”乘客对于飞行爱好者来说,飞行的魔力让他们对直升机难以自拔。与飞机相比,直升机即停即走、垂直起降、悬停、万向飞行的能力让那些爱好者可以玩出更多的花样。有些人就是不喜欢小飞机那种轻飘飘的感觉,他们需要的是直升机的厚重、灵巧和更为复杂的操作,以挑战自己。由于直升机体积小,旋翼可拆卸,占地小,且无需跑道和机场即可起飞,使得直升机的机动性大大增强,且玩直升机的成本也大大降低。所以直升机更受那些飞行爱好者的青睐。对于这些飞行爱好者来说,拥有一架私人直升机和一本飞行执照是一件很令人自豪的事情,是圈子里互相对话的桥梁。“自己开飞机享受的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美感,就像自己长了翅膀在飞翔一样轻松自由!” 第一次考取飞行执照并试驾后的张跃兴奋不已。像张跃那样,很多飞行爱好者是天生的冒险者和爱玩达人,甚至用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方式把直升机玩出了新花样。图 5:成为飞行员并不是中国私人直升机玩家的目标。拥有一本飞行执照更多时候是自己梦想或者能力的一种证明,或者是这个圈子对话的凭证前面我们提到的广东富豪刘伯权,就是玩直升机玩成了“辅警”;许伟杰除了在温州偶尔和朱松斌“黑飞”外,曾两次开直升机降落南京,引江苏反恐部门介入,有一次在南京迫降遭遇警方,他出示文件称其飞行属于执法飞行,请沿途警方配合。玩直升机玩成了“恐怖分子嫌疑人”又瞬间变身为“执法者”,图的就是个飞行的乐趣。正是在飞行狂人许伟杰的带领下,加上朱松斌的鼎力支持,温州在过去的几年中成为了中国私人飞行的热土。据许伟杰透露,仅浙江省就有 30 多架私人飞机。而这些团结在以许伟杰为核心的 “飞行团中央”周围的人被授予了一个响亮的称号:温州飞行狂人帮。正是他们玩出了风格、玩出了水平,把私人飞机玩成了 UFO,即杭州萧山机场不明飞行物事件的真相。而那位低调的富豪毛建林,在拥有私人直升机前,他是一个玩车的顶级达人,他名下有 50 多辆车,一长串奢侈的名单:劳斯莱斯幻影 EWB,黑色,贵阳唯一一辆;雪佛兰克尔维特 Z06 ,中国唯一一辆;SMART,中国第一台,比香港第一台还早一年。现在车玩腻了,开始玩直升机,在广东考取了飞行执照,并购买了一架 R44 直升机,传闻其欲砸 1000 多万再买一架。令人想不到的是,包括毛建林、朱松斌以及温州飞行狂人帮等一系列的飞行狂人都是经过一位神秘人物的介绍购买的直升机,然后考取驾照,踏上飞行之路。这位神秘人物就是上海航茂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林海先生。他从 2003 年购买 R44 直升机开始,步入私人飞行行列,第二年,46 岁的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飞行。此后,李林海就一发不可收拾,还成立了飞行俱乐部,开始走上群体玩直升机的道路,于是中国大部分的直升机飞行爱好者都受他的启蒙开始玩直升机,他介绍卖掉的直升机不计其数。玩直升机玩成了“卖机教父”,也是李林海的一绝。图 6: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给我一架直升机我就能飞出一片蓝天“对于那些买飞机的人来说,私人飞机是一个关于梦想、关于面子以及关于财富的话题。”中国周刊在中国私人飞机调查一文的开篇中这样写道。而在我看来,那些真正喜爱飞行的“前排”人士,飞行与面子无关,与财富无关,他们不在乎公众的看法,不在乎飞行是否能给他们带来财富,也不在乎飞行何去何从,他们只在乎如何实现自由飞翔。“后排”乘客然而,对于那些看中直升机商务价值的购买者来说,直升机承载的就是他们财富、实力的象征,甚至直升机已经成为他们事业的标签,在为他们商业帝国的扩张默默地服务着。直升机的灵活起降和短途运输功能是最先被发掘的商务价值。世界 500 强企业中很多大公司在购买公务飞机后,会配套购买直升机,或者长期向 FBO 运营商租赁公务直升机,以解决从机场到目的地这旅程最后十公里的交通问题。国内的一些民营企业有类似做法,比如美的集团在花费巨资购买了一架湾流 G450 公务机后,配套购买了西科斯基的 S76C+直升机。除了作为公务飞机的伴侣之外,购买一架直升机用于视察自己的工厂或者去其他的城市的工厂了解生产销售情况、召开会议是很多在制造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家购买私人直升机的重要原因。包括海尔集团、春兰集团等都是出于视察工厂和短途会议驳接的目的而购买直升机的。去年有媒体报道温州富商联合欧直欲建厂生产直升机,其实中欧国际一开始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买架直升机,在常熟的总部建一个私用的机场,公司高管能随时乘坐直升机去视察自己在周边城市的工厂,或者去其他城市洽谈业务。由于低空管制,实际上真正执行商务飞行的次数不多,更多的企业是把直升机当做公关的利器。以前接送领导和客户都是用车,现在用直升机,算是一种特殊的待遇;甚至有些企业直接把会议室就设在了豪华机舱里。除了接送贵宾外,还能够利用直升机让重要合作伙伴视察公司,接待他们去周边观光,甚至专门让他们去体验飞行。很多本来没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因为拥有了直升机,一下子公关的平台急剧膨胀,可以和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人获得见面洽谈的机会。除了公关接待,直升机还成为了一种营销利器。北京的华彬庄园就花巨资购买了两架直升机,专门用来接送VIP 会员,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拥有私人直升机的高尔夫球庄园 25。很多房地产商要么自己购买直升机要么去租用直升机,用以楼盘开盘做活动,类似空中看楼盘的活动不胜枚举。远大空调的张跃绝对是这方面的高手,虽然他现在宣称不坐私人飞机出行,但是在拥有私人飞机的这几年,给他带来的益处不言而喻。由于他在中国私人飞机领域的特殊地位,每年在全国各地举行的高端私人飞机聚会,他都是首选的受邀嘉宾,无形之中为远大节省了数千万元的广告费。图 7:如果说直升机是一座可移动的空中行宫,那么搭载它的游艇就是奢华别致的航母玩家的心理诉求综合来看,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购买私人直升机,其心理诉求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节省时间:利用直升机的超强起降能力,实现短途的快捷驳接,类似春兰集团、三一重工、美的集团、中欧国际这种制造业领域的公司,最需要私人直升机的这种能力。注重安全:相较于繁忙的航班和不争气的高铁,私人直升机的团队和管理系统只为一架直升机服务,安全系数更高,受到恐怖袭击和突发事件影响的机率也比较小。行踪保密:由于私人直升机无需进驻民航机场,随地起飞降落,可以避免公开行踪和公共场合不必要的交谈,以确保商业机密。机上旅客都由客户自己确定,避开媒体和各种干扰,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随身携带的敏感信息。甚至有些企业在购买直升机的时候突发奇想,要把直升机的机舱装修成会议室,把高度机密的会议移到空中召开。树立形象:在中国能够拥有并运营私人直升机是企业实力的体现,也彰显着企业主的前卫与远见,甚至有些企业主购买直升机专门给朋友和客户玩。据报,1999 年,远大集团购买了 3 架十几万美元的教练机“给员工、客户和朋友飞着玩”。甚至有些企业将私人直升机作为高管和特殊员工的一项特别的福利。对于明星而言,私人直升机能够改变其在公众当中的形象,可以向媒体和大众传达其冒险、勇敢、阳光、健康、挑战自我等各种积极的信号,可以利用飞行为自己演艺事业转型,或者通过飞行保持自己在公众当中的新鲜度。广告宣传:不管是赵本山购买公务机,还是苗圃买私人飞机,或是韦嘉买私人直升机,无形之中就是广告,总是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来默默无闻的远大空调,因为私人飞机而闻名海内外,虽然每年要花费数百万进行养护,但和每年少投入的数千万广告费相比,还是非常值得的。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私人直升机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即中国人创造性地挖掘了直升机在交通运输以外的功能和商业潜力,使得即便在低空管制非常严格的情况下,私人直升机仍然有市场。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大直升机制造商正磨刀霍霍,准备瓜分中国的私人直升机市场。欧直进入中国已有 40 年,2006 年成立了欧直中国,并将办事处从香港扩大到了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等地,并与中航工业开始联合生产 EC175 直升机,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美国西科斯基飞机公司 2002年在中国成立了上海西科斯基,并在北京设有自己的办事处,2008 年联合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公司增资扩股,企图与欧直抗衡。贝尔直升机在进入中国时由于受到美国军方背景过于浓厚的限制,速度比较缓慢,但近几年贝尔在中国的活动日益频繁,与大陆多家企业洽谈合作,欲打开中国市场。即贝尔 407 取得中国适航认证后,正在积极争取贝尔 429 的认证,并曾一度传出欲将中国大陆的最高代理权授予北京中美洲际。美国罗宾逊直升机公司近年来在中国私人直升机市场发力威猛,26 架私人直升机中有 8 架是 R44 直升机,占比将近 1/3。其他直升机制造商也在集体发力。中国私人直升机市场发展的两大难题虽然近几年中国私人直升机消费者和直升机制造商都很给力,但从绝对值上来讲,中国的私人直升机市场还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对比较落后,市场规模不到美国的 1/100,造成这个现状的主要原因有:1、直升机难买难飞(1) 购买手续繁琐 陷阱较多直升机属于通用航空器的一种,需要国家审批才能购买,而且个人没有资格购买,需交由专业公司代购,并提前向民航管理局上交购机批文(购机批文在外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词汇,只能音译,因为这是中国特有的),并要找好托管的直升机运营公司。光获取购机批文就需要好几个月,而购买的过程也非常复杂,包括机型选定、选装设备确定、厂家实地考察、商务谈判、监造、厂家试飞、运输和清关、组织试飞、适航审定、综合保险等。在这么多的环节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陷阱。比如厂家赠送的飞行员和机务的免费培训名额,往往买家没有和厂家谈好时间、地点以及安排的时段,导致培训期到来时买家的飞行员和机务还没准备好,错过了时机,多花上百万另行培训;甚至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环节也会成为日后买家痛苦不已的地方,比如购买时忘记了向厂家要足机型使用手册,厂家往往按最低标准给,日后买家发现手册不够用时,要花很多钱向厂家购买(据说每本高达数千美元)。在国外,购买直升机与购买普通商品一样,无需政府审批,也无需托管单位,只要每年聘请有资质的维修公司进行年检既可,适航认证也比较简单。在美国,买直升机和买车一样简单。(2)缺乏专业的代理机构目前全球直升机制造商在中国的代理机构还比较少,不到 10 家,而且做二手直升机销售的机构非常少,不像欧美铺天盖地都是代理机构和二手机销售商,甚至全国大部分的 FBO 都在经营直升机买卖业务。对于在中国的直升机代理销售机构,全球的直升机制造商长期以来采取一种放任自由的态度,除了给一个代理权外,其他的什么都不给,有时候连宣传资料都要代理机构自己编写。国内的买家往往在购买直升机时无法得到比较完整准确的信息,或者代理机构为了急于促成交易而忽略了对客户的理性引导工作,导致客户落入很多陷阱,不仅耽误时间,且损失很多财务成本。(3)空域管制在美国航空旅行的高峰时段,每小时大约有 5,000 架飞机在空中穿梭飞行。也就是说,每天大约有 50,000 架飞机飞行在美国领空 26。而中国由于空域管制,长期以来低空飞行非常困难。即便是今天,一架直升机要飞行,审批时间也要 7-14 天,而且一线城市飞行需双发直升机方可。这些规定的存在将直升机便捷、灵活的优势大大限制了。(4)缺乏基础配套服务体系汽车之所以会风靡世界,是因为这个产业为私家汽车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基础配套服务体系,从购车、保险、修车、加油、延伸品开发、公路配套到停车、汽车美容等等,一辆私家车从出厂到报废无需车主过多的操心,从而有时间享受驾驶乐趣,获取工作与生活的便捷。直升机也一样,需要购机服务、飞行培训、托管维修、起降加油、金融保险、机组人才配置、延伸品开发服务等等。然而由于国内通航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严重缺乏人才资源、机场资源、培训资源,没有维修机构,缺乏专业的运营服务商,没有配套的金融服务,即便空域开放了,一架直升机要安全、顺畅地飞行也将成为一个大问题。图 8:在迪拜,私人直升机不仅是交通工具,还是一座会飞行的行宫,就连它的停机坪都是一个豪华的私人酒吧2、购买和使用成本高(1)购买成本高等待周期长,时间成本高一般购买一架进口的新直升机需要等待 12-18 个月,只有少数机型在合适的时间段可以在半年左右到货。国内买家大部分迷恋新机,其实二手直升机也有很多质量上乘、使用时间不长的好机型,且无需等待。但鉴于国内二手直升机信息比较闭塞,也缺乏相应的中间商,使得很多买家付出高昂的成本购买新机。国内直升机制造业比较薄弱,进口直升机价格高国内直升机制造业目前仅能满足军用直升机的需求,包括国家救捞局以及全国各地的警用直升机都是进口的。国内直升机厂商能生产的机型非常有限,虽然价格比进口直升机优惠很多,但是由于技术上和服务上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私人直升机无一例外选择了进口机型。显然,进口机型不仅购买手续繁杂,而且价格要高出许多。进口关税是运输航空器的数倍一架直升机的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加起来最高可达机身价格的 22%,也就是说类似美的集团花费约 1 亿元购买的直升机光税费就要交 2000 多万。而传统的运输航空大飞机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只要 4%,差别非常大。这也常常被通航业的研究者用以职责国家有意打压通航业发展的有力证据。(2)使用成本高机组人才缺乏,租赁或者培养成本高国内飞行人才紧缺,特别是直升机,很多企业只能选择从高中生或大学生中挑选零基础的学员,花数百万派送国外去学习飞行。对于私人直升机来说,自己培养显然不现实,只能依靠托管单位的机组人才配置,而运营服务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巨大投入也会相应将成本转嫁到私人直升机主身上,使得直升机的使用成本居高不下。飞行保障费用高每一次的飞行需要申报和审批,需要协调和处理的关系方非常多,往往一次飞行需要花费数万乃至十几万,且飞一分钟和飞 5 个小时的成本是一样的。托管维护费用高中国民航法规规定私人直升机必须交由具备运行资质的通航企业才能合法运行,这是中国特有的国情。一般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