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十五工业化水平_第1页
中部六省十五工业化水平_第2页
中部六省十五工业化水平_第3页
中部六省十五工业化水平_第4页
中部六省十五工业化水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一五”区域发展路线图中部六省工业化水平对比分析“十五”中部经济发展亮点期末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1.5%,居四大区域之首“十五”期间,我国中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充分利用本地区能源、原材料优势,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其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上升。据统计,2005 年,中部六省 GDP 总量超过 3.7 万亿,五年平均增幅超过 10%,占全国比重也上升到 20.4%。六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近 1.5 万亿,占其GDP 总量的 4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为 1.07 万亿,同比增长 21.5%,增幅居四大区域之首。 “十五”期末中部各省主要经济指标比较河南 湖北 湖南 安徽 山西 江西 GDP(亿元) 10535.2 6484.5 6473.6 5375.8 4121.2 4056.2 年均增长(%) 11.4 9.8 10.2 10.6 13.1 11.6 人均 GDP(元) 11236 11356 10366 8597 12320 9439 三产结构 17.5:52.6:29.9 16.5:42.8:40.7 19.4:40.2:40.4 17.9:41.6:40.5 6.3:56:37.7 19.0:47.2:3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3228.2 2007.9 1535.9 1373.5 1712 828.5 同比增长(%) 23.3 19.3 20.6 22.7 19.3 23.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537.5 374.18 386.5 333.8 368.2 252.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358 2964.6 2459.1 1765 1401.2 1236.2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77.4(250.6)90.9(143.3) 60.191.2(300.7)55.5(182.6)40.6实际直接利用外资(亿美元) 12.3 21.9(102.9) 23.3(83) 16.9(53.7) 2.8(10.7) 24.2(75.7)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350(1.3 万)2834.8(1.03 万)2540.1(8500)2521(8010)1859.3(6000)2293(7078)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8650 8786 9524 8470.7 8913.9 8620 年均增长(%) 9.5 9.5 9 11.6 13 11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870 3099 3117.8 2641 2890.7 3266 年均增长(%) 5 6.4 5.9 6.4 8 8.9 注:括号中的数据为五年累计数 资料来源:各省 2005 年度统计公报 从各省情况来看,“十五”后期由于我国经历了严重的煤电油运紧张局势,导致能源价格上涨,山西等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其经济快速增长。因此“十五”期间中部六省中山西省经济增长最为迅速,年均增幅达到 13.1%,居全国第三位。河南则由于其工业化程度较高,同时农业较为发达而以 1.05 万亿元的经济总量排在中部六省之首,其全部工业增加值在 2005 年也已达到 4923 亿元,远高于其他五省;但是江西和安徽却更好的承接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因此其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要高于其他省份,2005 年安徽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0.4%,是六省中最高的;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幅最高。“十五”中部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中部各省经济在“十五”期内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对外开放力度不够等方面。数据显示,“十五”期间中部地区累计利用外资总和 372.9 亿美元,仅占全国 9.8%,低于广东省一省 7 个百分点;另外 2005 年中部六省进出口总额 415.7 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仅为 2.9%,同样远低于广东、江苏等东部省市。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水平偏低“十五”时期中部省份经济发展存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水平偏低。尽管“十五”期末中部省份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其总量仍然很小,在本省 GDP 中所占的比重也偏低。数据显示,2005 年中部六省中只有山西省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其 GDP 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产业层次低,还表现为其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发展缓慢。据统计,2005 年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 28.8 亿美元,仅占其进出口总额的 6.9%,在全国所占比重也很低。另外,中部地区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已经难以适应其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需要。2005 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 40.3%,在中部六省中河南、山西、江西三省都低于这一比重,其中河南仅为 29.9%,在全国 31 个省市区中倒数第一,并且增速明显低于其第二产业。 2005 年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 ( 亿美元, %) 进口额 同比 占全国比重 出口额 同比 占全国比重 湖北 7.4 76.3 0.375 4.5 34.3 0.207 安徽 2.5 -8.2 0.127 2.9 40.1 0.135 山西 2 101.4 0.1 1.047 2623.2 0.048 湖南 2.2 16.6 0.109 0.942 54.4 0.043 河南 1.2 -20.8 0.061 0.923 26.3 0.042 江西 2.4 87.7 0.122 0.81 61.7 0.037 资料来源:商务部 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中央提出“中部地区要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在具体产业规划上提出了要“支持山西、河南、安徽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发展坑口电站和煤电联营。加快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地。支持发展矿山机械、汽车、农业机械、机车车辆、输变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以及软件、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 中部各省也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作为“十一五”时期实现地区崛起的主要突破口,并制定了相关目标和产业发展规划,以求科学利用自身能源和原材料优势、有重点的发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提升工业化水平,实现中部崛起。 “十一五”时期部分中部省份推进新型工业化规划比较 总目标和规划 具体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元器件、新型电源,硅半导体材料及太阳能电池、新型显示材料及精深加工、超硬材料及制品,生物医药、生物能源、新型功能材料,数字视听、网络及通讯、计算机、软件 优势产业:食品工业基地、有色工业基地、化工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工业 河南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产品结构由初级为主向中、高端和高附加值为主转变。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其他产业:钢铁工业、建材工业、轻工业、建筑业 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 汽车工业:整车工业、零部件工业 冶金工业:钢铁工业、有色工业 石油化学工业:石油化工,盐化工、磷化工,精细化工、农用化工 湖北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销售收入过 100 亿元的大企业 10 家、过 50 亿元的 30 家、过 10 亿元的 60 家。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装备制造业:船舶工业,发电和输变电、机床工业,环保设备工业 轻纺工业:食品工业,造纸、家电工业,纺织印染工业,服装及产业用纺织品 建材工业和建筑业:水泥工业,新型建材工业 先进制造业:汽车产业,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生物产业 材料产业:精品钢铁基地、有色金属基地、新型建材基地 安徽 抓住深化改革、技术进步、结构升级、规模扩张和产业集群五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大中小企业合理布局的主导工业体系,全面完成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的历史性任务 轻纺产业:家用电器制造业,食品工业,纺织、造纸工业 支柱产业: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产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产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产业 江西 坚持以工业崛起加快江西崛起,着力做大工业规模,提高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工业增长质量,在加快发展中优化工业结构。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构建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 基础工业:铜资源利用、岩盐和萤石资源利用、稀有稀土资源利用、 资料来源: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 各省“十一五”时期部分产业发展目标比较 产业和措施 到 2010 年实现目标 汽车产业 全省汽车生产能力达到 200 万辆,其中轿车 120 万辆 化工产业 形成 3000 万吨原煤的深加工、 600 万吨以上原油加工的生产能力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力争实现 1000 亿元,其中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 500 亿元 材料产业 马钢集团钢生产能力力争达到 2000 万吨,板带比提高到 60% 以上;铜陵有色集团电解铜生产能力达到 70 万吨,深加工率提高到 50% 以上;海螺集团水泥生产能力达到 1.5 亿吨以上 加快产业技术进步 大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 5% 安徽 培育骨干大企业 形成 5 户年销售收入超 500 亿元、 15 户左右超 100 亿元及一批超 10 亿元的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 高新技术产业 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0% 湖北 汽车工业 整车生产能力超过 130 万辆、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达到 100 万辆份 钢铁工业 钢和钢材深加工制品生产能力分别达到 2200 万吨以上和 500 万吨 有色工业 电解铜、电解铝生产能力分别达到 40 万吨和 70 万吨 水泥工业 生产能力达到 6500 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占 80% 以上 精品名牌战略 在重点产业中培育 100 个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三位的拳头产品、 40 个以上国家级名牌 江西 壮大支柱产业 六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