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波分复用wdm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1页
光缆波分复用wdm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2页
光缆波分复用wdm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3页
光缆波分复用wdm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4页
光缆波分复用wdm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YD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通 信 行 业 标 准YD/T XXXX20XX光缆波分复用(WDM)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送审稿)Specifications of Engineering Design for Optical Fiber Cabl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20XX发布 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通 信 行 业 标 准光缆波分复用(WDM)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送审稿)Specifications of Engineering Design for Optical Fiber Cabl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YD/T XXXX20XX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施行日期:XXXX年X月X日 出版社20XX 北 京前 言本规范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安排2009年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工信部通函200998号)的要求,整合光缆波分复用系统设计相关规范,增加超长距和40G等有关内容,编制而成。本规范主要包括光缆波分复用系统的系统制式、系统设计、网络组织、网络管理、传输性能设计指标、设备选型及配置、局站设备安装等。本规范用黑体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部通信发展司联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通信发展司。主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刘建平 高军诗 李勇参编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主要参加人:曹炼铿目 次1 总 则 .2 术语和符号 .3 系统制式及系统设计 .3.1 波分复用系统特性 .3.2 系统组成及分类 .3.3 系统应用代码、参考点及波长分配 .3.4 主光通道 .3.5 波长转发器光接口 .3.6 光监控通路 .3.7 光纤选用 .3.8 系统设计 .3.9 站址设置 .3.10 公务联络系统设置 .4 网 络 管 理 .4.1 网管系统组成 .4.2 网管系统配置原则 .4.3 EMS/SMS与NMS的互连 .4.4 网管系统数据通信网设计要求 .5 网 络 保 护 .5.1 网络拓扑 .5.2 保护方式的选用 .6 传输性能设计指标 .6.1 光信噪比 .6.2 误码/丢包率性能 .6.3 抖动性能 .7 局站设备安装 .7.1 局站通信系统 .7.2 设备选型 .7.3 设备配置 .7.4 设备布置 .7.5 设备安装 .7.6 布线要求与线缆选择 .7.7 电源系统及接地 .7.8 局站装机条件 .附录A 32/402.5Gbit/s WDM系统主光通道参数 附录B 32/4010Gbit/s WDM系统主光通道参数 附录C 8010Gbit/s WDM系统主光通道参数 .附录D 40/8040Gbit/s WDM系统主光通道参数 .附录E 4010Gbit/s超长距WDM 系统主光通道参数(G.652/G.655) 附录F 8010Gbit/s超长距WDM系统主光通道参数(G.652/G.655) .附录G 4010Gb/超长距单跨段WDM系统主光通道参数 .附录H OTU的Rn/Sn 接口参数 附录I 本规定用词说明 .条 文 说 明 .1 总 则1.0.1光缆波分复用(WDM)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本规范” )适用于新建单纤单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的工程设计。对于改建和扩建工程参照执行。1.0.2 工程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和通信行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坚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1.0.3 电信基本建设中涉及国防安全,应执行原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基本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技术规定 。1.0.4 工程设计必须贯彻通信网“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和“经济、高效、安全、灵活”的基本原则,必须执行我国现行相关网络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规定。1.0.5 设计中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合理利用现有网络设施,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尽量降低工程造价。1.0.6 工程中采用的电信设备必须取得 “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 。未取得“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的设备严禁在工程中使用。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含7烈度)地区公共电信网中使用的电信设备,必须取得“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 ,未取得“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的设备严禁在工程中使用。1.0.7 工程设计应选用符合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的商用化设备。1.0.8 WDM系统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当本规定与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准。1.0.9 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有困难时,应对不能执行本规范的内容充分论述理由并提出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2 术语和符号英文缩写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AFR Absolute Frequency Reference 绝对频率基准ALS Automatic Laser Shutdown 自动激光关闭APR Automatic Power Reduction 自动功率减小ASE 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放大的自发辐射BA Booster Amplifier 功率放大器BER Bit-Error Ratio 误码率BOL Begin of Life 寿命初始CBR Constant Bit Rate 固定比特速率CWDM 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粗波分复用DWDM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密集波分复用DCN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数据通信网DP-QPSK Dual Polarization Quadrature Phase 双极化四相相移键控Shift KeyingDCC Data Communications Channel 数据通信通路DQPSK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差分四相相移键控EDFA 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 掺饵光纤放大器EM Element Management 网元管理EMS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网元级管理系统EOL End of Life 寿命终了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前向纠错FWM Four Wave Mixing 四波混频HRDS Hypothetical Reference Digital Section 假设参考数字段HRP Hypothetical Reference Path 假设参考通道LA Line Amplifier 线路放大器LCT Local Craft Terminal 本地维护终端LT Line Termination 线路终结MPI-S Main Path Interface at the Transmitter 主通道发送端MPI-R Main Path Interface at the Receiver 主通道接收端MST Multiplexer Section Termination 复用段终结NF Noise Figure 噪声系数NM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网络级管理系统NRZ Non-Return to Zero 非归零(码)OA Optical Amplifier 光放大器OADM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光分插复用器OAS Optical Amplifier Span 光放段OD Optical Demultiplexer 光分波器ODB Optical Duobinary 光双二进制码OM Optical multiplexer 光合波器OPM 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 光性能监测模块OSC 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 光监控通路OSNR Optical Signal to Noise Ratio 光信噪比OTM Optical Terminal multiplexer 光终端复用器OTU Optical Transponder Unit 光转换器单元PA Pre-Amplifier 前置放大器PSBT Phase Shaped Binary Transmission 相位整形二进制传输PT Path Termination 通道终结P-DPSK Partial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部分差分相移键控REG Regenerator 再生中继器RA Raman Amplifier 喇曼放大器RZ Return to Zero 归零(码) RZ-AMI Return-to-zero Alternate mark Inversion 归零型交替传号翻转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系列T-MUX Transport Multiplexer 子速率透明复用器 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波分复用Comment C1: 该条是否考虑删除?3 系统制式及系统设计3.1 波分复用系统特性3.1.1 WDM系统分为密集波分复用 (DWDM )系统,即通常指通道间隔不大于200GHz的波分系统 ,和粗波分复用( CWDM)系统,通常指通道间隔大于200GHz的波分复用系统。通常所说的WDM系统主要指DWDM系统(下文除特别指明之外,WDM系统均指DWDM系统) ,其光通路数量在C波段通常分为32/40通路和80通路,也可以选用上述通道的部分通道或者增加部分扩展通道。CWDM 系统主要用于网络边缘,通常为4通路、8通路或16通路。3.1.2 WDM系统所支持的业务类型,应符合表3.1.2的规定。表3.1.2 WDM系统的所支持的业务类型业务类型 信号类型SDH STM-N(N=1,4,16,64,256)IP POS STM-N(N=1,4,16,64,256)的IP POS 业务以太网 GE,10GEATM STM-N(N=1,4,16)的ATM业务其它 FC、FICON 、ESCON、数字视频等3.1.3 WDM系统的主光通路信号类型及速率,应符合表3.1.3的规定。特殊需要时,主光通道也可以直接传输低速率信号。表3.1.3 WDM通路类型通路类型 信号速率(Gbit/s) 信号结构GE 1.252.5G 2.49或2.67 STM-16或OTU110G 9.95或10.71或11.09 STM-64或 OTU2或OTU2e40G 39.813或43.018 STM-256或OTU33.1.4 本规范主要规定C波段WDM 系统为单纤单向开放式系统。单纤双向系统和集成式系统参照使用。L波段WDM系统相关内容待定。3.2 系统组成及分类3.2.1 WDM系统由波分复用终端设备和光线路放大设备及光分插复用设备组成。波分复用终端设备包括合波器、分波器、光放大器、波长转换器(可选) 、子速率透明复用器(可选) 。光线路放大设备包括光线路放大器。光分插复用设备包括合波器、分波器、光放大器、波长转换器(可选) 、子速率透明复用器(可选) 。3.2.2 WDM系统结构可根据波长转换器的运用与否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开放式系统,在波分复用器前应加入波长转换单元,提供满足本标准规范波长的光信号,如图3.2.2-1所示;二是集成式系统,客户端设备应具有满足本标准规范波长的光信号,不需要光波长转换单元,如图3.2.2-2所示。图3.2.2-1 开放式WDM系统注:Tx为SDH终端设备或数据设备等客户侧设备。图3.2.2-2 集成式WDM系统注: Tx/Rx、REG分别为具有本标准规范波长信号的SDH终端或数据设备。3.3 系统应用代码、参考点及波长分配3.3.1 WDM系统的应用代码可用下面的字符序列来表示:多跨段:Mn.Bc-xWz(S)单跨段:Sn.Bc-Wz(S)其中:M表示多跨段WDM系统;S表示单跨段WDM系统n表示WDM 系统所支持的最大波长数量;B表示 WDM系统所支持的单通路速率:TxTxTx LAOM/BA PA/ODREGREGREGOM/BALAPA/ODRxRxRxTxOTUTxOTUTxOTU LAOM/BA PA/ODOTUOTUOTUOM/BALAPA/ODOTUOTUOTURxRxRx2.5G:表示WDM系统单通路典型速率为2.49 2.67Gbit/s ;10G:表示WDM系统单通路典型速率为9.953 12.5Gbit/s ;40G:表示WDM系统单通路典型速率为39.813 43.018Gbit/s ;c表示WDM系统所支持的通道间隔(GHz ) ;x表示WDM 系统所支持的最大跨段数量,单跨段省略;W表示WDM系统所支持的跨段损耗值(dB) ;A:对于多跨段表示跨段损耗为22dB(约80km) ,单跨段表示跨段损耗为44dB;B:对于多跨段表示跨段损耗为27dB(约100km ) ,单跨段表示跨段损耗为55dB;C:对于多跨段表示跨段损耗为33dB(约120km ) ;z表示WDM系统所支持的光纤类型:652:表示光纤为G.652类型;655:表示光纤为G.655类型;S表示WDM系统的工作波段;C:表示工作波段为C波段(1530nm1565nm) ,可以省略;L:表示工作波段为L波段(1565nm1625nm) ;典型的WDM系统的应用代码参照表3.3.1-1。光复用段传输距离小于 1000km的WDM系统称为常规长距离系统;光复用段传输距离在1000km 2000km 的WDM 系统称为亚超长传输(ELH)系统。光复用段传输距离大于2000km 的WDM系统称为超长传输距离(ULH)系统。亚超长传输(ELH)系统指标参照超长传输距离(ULH )系统。 表3.3.1-1 常见WDM系统的应用代码系统容量 典型应用代码通路间隔(GHz)跨段衰耗(dB)目标距离(km)光纤类型M40.2.5G100-8A652 100 822 640 652M40.2.5G100-6A652 100 622 480 652M40.2.5G100-3B652 100 327 300 652M40.2.5G100-3C652 100 333 360 652M40.2.5G100-8A655 100 822 640 655M40.2.5G100-6A655 100 622 480 655M40.2.5G100-3B655 100 327 300 655402.5GM40.2.5G100-3C655 100 333 360 6554010G M40.10G100-8A652 100 822 640 652M40.10G100-6A652 100 622 480 652M40.10G100-3B652 100 327 300 652M40.10G100-3C652 100 333 360 652M40.10G100-8A655 100 822 640 655M40.10G100-6A655 100 622 480 655M40.10G100-3B655 100 327 300 655M40.10G100-3C655 100 333 360 655M80.10G50-8A652 50 822 640 652M80.10G50-3B652 50 327 300 652M80.10G50-6B652 50 627 600 652M80.10G50-9B652 50 927 900 652M80.10G50-8A655 50 822 640 655M80.10G50-8A655 50 822 640 6558010GM80.10G50-3B655 50 327 300 655M40.10G100-25A652 100 2522 2000 652M40.10G100-38A652 100 3822 3040 6524010G(超长距)M40.10G100-20B652 100 2027 2000 652M80.10G50-25A652 50 2522 2000 652M80.10G50-38A652 50 3822 3040 6528010G(超长距)M80.10G50-15B652 50 1527 2000 652M80.40G50-8A652 50 822 640 652M80.40G50-12A652 50 1222 960 652M80.40G50-16A652 50 1622 1280 652M80.40G50-8A655 50 822 640 655M80.40G50-12A655 50 1222 960 6558040GM80.40G50-16A655 50 1622 1280 655M40.40G100-8A652 100 822 640 652M40.40G100-16A652 100 1622 1280 652M40.40G100-8A655 100 822 640 6554040GM40.40G100-16A655 100 1622 1280 655S40.40G100-A652 100 144 160 65240x10G(单长跨段) S40.40G100-B652 100 155 200 652注:32x2.5G和32x10G等同于402.5G和40x10G。3.3.2 粗波分复用系统应用代码可以识别和执行网络的结构及特性参数。应用代码描述如下:nWx-ytz其中,n为应用代码所支持的最大通路数;W为应用代码所支持的段间衰耗值,可以为:S,短距离;L,长距离。x为应用代码最多所支持的段数;y为应用代码所支持的支路速率等级分类:0表示NRZ 1.25G;1表示NRZ 2.5G。t为应用代码所支持的系统配置,如:A表示使用了1个光功率放大器和1个光前置放大器;B表示只使用了1个光功率放大器;C表示只使用了1个光前置放大器;D表示没有使用光放大器。z为应用代码所支持的光纤类型:2为G.652光纤;3为G.653光纤;5为G.655光纤。如果采用单纤双向的系统,可以在应用代码前加一个字母表示:BnWx-ytzB表示双向应用。典型的CWDM系统的应用代码应符合表3. 3. 2-1 表3. 3. 2-2 的要求。表中的目标传输距离仅仅是作为分类而非规范。目标距离值是单通路目标距离的最小值,系统的功率预算和通路波长光纤衰耗系数的最坏值之比为单通路目标距离值。表3. 3. 2-1 8波CWDM系统应用代码应用代码 8S1-0D2 8S1-1D2 8L1-0D2 8L1-1D2光纤类型 G.652应用范围 短距离(S) 长距离(L)光支路信号类型 NRZ 1.25G NRZ 2.5G NRZ 1.25G NRZ 2.5G目标距离(km) 36 30 64 58表3. 3. 2-2 4波CWDM系统应用代码应用代码 4S1-0D2 4S1-1D2 4L1-0D2 4L1-1D2光纤类型 G.652应用范围 短距离(S) 长距离(L)光支路信号类型 NRZ 1.25G NRZ 2.5G NRZ 1.25G NRZ 2.5G目标距离(km) 42 36 70 643.3.3 开放式 WDM系统光接口参考点,应符合图3.3.3-1(a)或图3.3.3-1(b)要求。图中OTU 为光波长转换器实现3R功能,即再放大、再整形和再定时; OMU为光复用器单元,实现多个波长的复用功能;OA为光放大单元,实现信号的光域放大(包含色散补偿功能) ;ODU为光解复用器单元,实现多个波长的解复用功能,Tx/Rx为客户侧光接口。O M U O D U O AM P I - SMRMO A SMRMO A SMM P I - RMO AO D U O M U M P I - RMSMO ARMSMO ARMM P I - SMO AO AT x 1T xR xR xR xR xT xT x1nn nn11SO T UO T Uss O T UO T URRO T UO T UO T UO T UsRsR图 3.3.3-1(a) 开放式 WDM 系统参考配置MPI-SM MPI-RM MPI-RM MPI-SM (R)OADM 1 n 1 m, osc 1 m, osc OTU 客 户 端 设 备 R S Rn Sn 图 3.3.3-1(b) 开放式 WDM 系统(R)OADM 参考配置图3.3.3-1定义了6个系统外参考点和2个系统内参考点,即S、MPI-SM、 RM、S M、MPI-R M、R和S n、R n。其中S、R是WDM系统与客户系统的接口参考点;MPI-S M、R M、S M、MPI-R M是WDM系统主光通道的参考点;S n、R n是WDM系统内OTU 分别与OMU和ODU之间的参考点。这些参考点具体含义如下:S表示客户信号发射机输出接口之后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Sn表示OTU连接到OMU的输出接口之后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MPI-SM表示OMU后面OA(光功率放大器)光输出接口之后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RM表示OA(光线路放大器)输入接口之前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SM表示OA(光线路放大器)输出接口之后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MPI-RM表示ODU 前面OA (光前置放大器)输入接口之前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Rn表示表示 ODU后面连接OTU的输入接口之前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R表示客户信号接收机输入接口之前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3.3.4 WDM系统工程的应用代码应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3.3.5 WDM系统工程采用常用的C-band 1550nm窗口。标称中心频率是基于参考频率为193.1THz,40波以下系统采用 100GHz的频率间隔, 80波系统采用50GHz的频率间隔系列。16,32和40通路系统的各通路信号光接口的标称中心波长和中心频率应符合表3.3.5-1的规定,80通路系统的各通路信号光接口的标称中心波长和中心频率应符合表3.3.5-2的规定。表 3.3.5-1 基于 C 波段的 40 通路及以内(100 GHz 间隔)WDM 系统波长分配方案C 波段编号间隔 100GHz 的标称中心频率 (THz) 标称中心波长(nm)C 波段编号间隔 100GHz 的标称中心频率(THz) 标称中心波长(nm)1* 196.2 1527.99 25 193.6 1548.512* 196.1 1528.77 26 193.5 1549.321 196 1529.55 27 193.4 1550.122 195.9 1530.33 28 193.3 1550.923 195.8 1531.12 29 193.2 1551.724 195.7 1531.9 30 193.1 1552.525 195.6 1532.68 31 193 1553.336 195.5 1533.47 32 192.9 1554.137 195.4 1534.25 33 192.8 1554.948 195.3 1535.04 34 192.7 1555.759 195.2 1535.82 35 192.6 1556.5510 195.1 1536.61 36 192.5 1557.3611 195 1537.4 37 192.4 1558.1712 194.9 1538.19 38 192.3 1558.9813 194.8 1538.98 39 192.2 1559.7914 194.7 1539.77 40 192.1 1560.6115 194.6 1540.56 3* 192 1561.4216 194.5 1541.35 4* 191.9 1562.2317 194.4 1542.14 5* 191.8 1563.0518 194.3 1542.94 6* 191.7 1563.8619 194.2 1543.73 7* 191.6 1564.6820 194.1 1544.53 8* 191.5 1565.521 194 1545.32 9* 191.4 1566.3122 193.9 1546.12 10* 191.3 1567.1323 193.8 1546.92 11* 191.2 1567.9524 193.7 1547.72 12* 191.1 1568.77注:16波系统使用序号为4025的中心频率与中心波长;32波连续频带系统使用序号为 409的中心频率与中心波长;32波分离频带系统使用序号为4026和序号为161的中心频率与中心波长。带*的为可扩展波长,48波系统配置可选波长。表 3.3.5-2 基于 C 波段的 80 通路(50 GHz 间隔)WDM 系统波长分配方案C 波段编号间隔 50GHz 的标称中心频率 (THz) 标称中心波长(nm)C 波段编号间隔 50GHz 的标称中心频率(THz) 标称中心波长(nm)1* 196.25 1527.61 49 193.65 1548.112* 196.2 1527.99 50 193.6 1548.513* 196.15 1528.38 51 193.55 1548.914* 196.1 1528.77 52 193.5 1549.321 196.05 1529.16 53 193.45 1549.722 196 1529.55 54 193.4 1550.123 195.95 1529.94 55 193.35 1550.524 195.9 1530.33 56 193.3 1550.925 195.85 1530.72 57 193.25 1551.326 195.8 1531.12 58 193.2 1551.727 195.75 1531.51 59 193.15 1552.128 195.7 1531.9 60 193.1 1552.529 195.65 1532.29 61 193.05 1552.9310 195.6 1532.68 62 193 1553.3311 195.55 1533.07 63 192.95 1553.7312 195.5 1533.47 64 192.9 1554.1313 195.45 1533.86 65 192.85 1554.5414 195.4 1534.25 66 192.8 1554.9415 195.35 1534.64 67 192.75 1555.3416 195.3 1535.04 68 192.7 1555.7517 195.25 1535.43 69 192.65 1556.1518 195.2 1535.82 70 192.6 1556.5519 195.15 1536.22 71 192.55 1556.9620 195.1 1536.61 72 192.5 1557.3621 195.05 1537 73 192.45 1557.7722 195 1537.4 74 192.4 1558.1723 194.95 1537.79 75 192.35 1558.5824 194.9 1538.19 76 192.3 1558.9825 194.85 1538.58 77 192.25 1559.3926 194.8 1538.98 78 192.2 1559.7927 194.75 1539.37 79 192.15 1560.228 194.7 1539.77 80 192.1 1560.6129 194.65 1540.16 5* 192.05 1561.0130 194.6 1540.56 6* 192 1561.4231 194.55 1540.95 7* 191.95 1561.8332 194.5 1541.35 8* 191.9 1562.2333 194.45 1541.75 9* 191.85 1562.6434 194.4 1542.14 10* 191.8 1563.0535 194.35 1542.54 11* 191.75 1563.4636 194.3 1542.94 12* 191.7 1563.8637 194.25 1543.33 13* 191.65 1564.2738 194.2 1543.73 14* 191.6 1564.6839 194.15 1544.13 15* 191.55 1565.0940 194.1 1544.53 16* 191.5 1565.541 194.05 1544.92 17* 191.45 1565.9142 194 1545.32 18* 191.4 1566.3143 193.95 1545.72 19* 191.35 1566.7244 193.9 1546.12 20* 191.3 1567.1345 193.85 1546.52 21* 191.25 1567.5446 193.8 1546.92 22* 191.2 1567.9547 193.75 1547.32 23* 191.15 1568.3648 193.7 1547.72 24* 191.1 1568.77带*的为可扩展波长,96波系统配置可选波长。3.3.6 CWDM系统工作在1260 nm 以上0 、E 、S 、C 、L 五个波段,所采用的通路波长分配应满足表3.3.6 的要求。表3.3.6 CWDM系统通路波长分配表序号 标称中心波长(nm) 8 波 4 波 16 波1 1271.02 1291.03 1311.04 1331.05 1351.06 1371.07 1391.08 1411.09 1431.010 1451.011 1471.0 12 1491.0 13 1511.0 14 1531.0 15 1551.0 16 1571.0 17 1591.0 18 1611.0 在此波段范围内选用,不对具体波长使用进行限制在全波段范围内选用,不对具体波长使用进行限制注:表示8波CWDM系统采用的波长3.4 主光通道3.4.1 WDM系统工程的32/40x2.5Gbit/s、32/40x10Gbit/s、80x10Gbit/s 、40/80x40Gbit/s、40x10Gbit/s 超长距、80x10Gbit/s超长距、40x10Gbit/s单长跨段系统主光通道接口参数,应分别符合附录AG 的规范要求。WDM 环网主光通道光接口参数可参见 YD/T 1205-20XX城域光传送网被分复用(WDM) 环网技术要求 。3.4.2 本地CWDM 系统主光通道光接口参数应符合 YD/T 1326-2004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技术标准 。3.4.3 波分复用系统主光通道的衰减范围、色散容限等应符合附录AG的要求。3.4.4 对于STM-16 WDM系统,差分群时延对系统影响不大,一般不予考虑;对于STM-64系统,光通道的最大差分群时延为30ps,平均差分群时延为10ps。对于STM-256系统,光通道的最大差分群时延因调制码型差异较大,其最大值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3.4.5 在波分复用终端、光线路放大器及光分插复用设备上应具有监测接口,可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对主光通道进行性能监测。3.4.6 WDM系统可以根据通道类型、复用段长度、光缆参数等因素,可灵活选用以下技术:1. 功率均衡技术:具备光功率均衡功能,可自动对单波道进行功率调节,不需人工参与。2. 喇曼放大技术:喇曼放大器一般有分布式和分立式两种方式。应优选分布式喇曼放大器。分布式喇曼放大器可在前向泵浦,后向泵浦和双向泵浦三种方式中进行选择。3. FEC技术:分为普通 FEC技术和超强FEC技术,超强FEC 能提供7dB以上等效OSNR增益。4. 精细色散管理:更精确地补偿各波道的色散,包括斜率补偿,波长或波带补偿方式,自适应电色散补偿等技术。3.5 波长转发器光接口3.5.1 波长转发器的类型:典型的OTU分为收发一体型OTU、子速率复用型OTU,以及中继型OTU 三种,相关OTU 外部参考点S/R定义见图 3.5.1-1、图3.5.1-2、图3.5.1-3。Sn/Rn 是WDM系统的内部参考点,Sn 是OTU连接OMU单元的发送接口连纤处的参考点,Rn是OTU连接ODU单元的接收接口连纤处的参考点。另外,还有收发分离,多发/收合一,双中继合一,线路(OMU/ODU侧)和支路侧(客户侧)分离等多种类型OTU ,其S/R接口和Sn/Rn接口参数与上述OTU相同。收发一体型OTU可接入相同速率级别的客户业务,子速率复用器型OTU 可接入低速率级别的客户业务,中继型OTU实现线路业务的电中继。图 3.5.1-1 收发一体型 OTUSTM-16/64/256OTU1/2/3,GE,10GE等(客户信号)收发一体型OTUOMU+OAOA+ODUSRSnRn图 3.5.1-2 子速率复用型 OTU图 3.5.1-1 中继型 OTU3.5.2 WDM系统S/R点光接口类型包括STM-16、STM-64 、STM-256、OTU1 、OTU2 、OTU3、GE、10GE LAN和10GE WAN等,其中STM-16 的接口参数要求见ITU-T G.957,STM-64接口参数要求见ITU-T G.691,STM-256 接口参数要求见ITU-T G.693,OTU1、OTU2 和OTU3的接口参数要求见ITU-T G.959.1,GE、10GE LAN和10GE WAN的接口参数要求见IEEE 802.3系列。工程中同一网络宜保持一致,宜选择短距接口。3.5.3 WDM系统工程的通路信号在Sn/Rn光接口参数应符合附录H 。3.6 光监控通路3.6.1 WDM系统光监控通路的工作波长应为1510nm10nm 。3.6.2 WDM系统光监控通路的信号速率宜选择2M ,也可选择STM-1 (l55.520 Mbit/s) 、10 Mbit/s 、100 Mbit/s 以太网以及其他速率(不宜低于2M) 。选用2Mbit/s时,其物理接口应符合G.703要求,帧结构和比特率应符合G.704的规定,且帧结构的使用应能提供包括光放段/复用段的数据通信通道、公务通信通道、使用者通道及远端环境监控通道。3.6.3 WDM系统光监控通路的接口参数应符合表3.6.3要求。表3.6.3 光监控通路的接口参数监控波长 1510nm10nm监控速率 2.048Mbit/sOSC光线路传输速率 4.096Mbit/sOA+ODUOMU+OA中继型OTUOMU+OAOA+ODURnSnSnRnSTM-16/64OTU1/2,GE,10GE等(多路客户信号)子速率复用型OTUOMU+OAOA+ODUSRSnRn信号码型 CMI信号发送功率 0-7dBm光源类型 MLM (SLM)最小接收灵敏度 -48dBm3.6.4 CWDM系统的光监控通路波长应为1310 nm土10 nm 或其他可利用的波长;光监控通路的信号速率可选择CMI 编码的2 Mbit/s 或10 Mbit/s 、100 Mbit/s 以太网。3.6.4 对于单纤单向的WDM系统,光监控信号在2根光纤上双方向传输,一旦某根光纤切断后,监控信息应能传送到监控终端。3.7 光纤选用3.7.1 新建WDM系统工程的光纤类型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通路类型为2.5G、10G或40G,G.652光纤或G.655 光纤均适用。具体光纤的选用可根据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具体情况和设备厂家的技术特点取定。3.7.2 进行设备配置前,应对竣工验收超过一年的光纤进行光纤测试。超长距离WDM系统和40G系统光纤测试指标中应包括光纤距离、衰减指标、光纤PMD指标、光纤色度色散指标。在满足光纤指标情况下应从被测光纤中择优选取。3.7.3 同一光放段内不宜使用不同类型(G.652或G.655)的光纤。3.7.4 系统中应减少活动连接器数量。系统中不宜使用喇曼放大器,必须使用喇曼放大器时,从放大器开始的20km内不宜采用光纤连接器, 10km内光纤熔接衰减宜小于0.1dB (G.652)或0.2dB(G.655) ,10km20km内光纤熔接衰减宜小于0.2dB( G.652)或0.4dB ( G.655) 。若必须使用光纤连接器,宜使用特殊处理的光纤跳线和连接器。3.7.5 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应配置备用纤芯,并在工程期间进行备纤的使用验证。3.8 系统设计3.8.1 WDM系统的参考结构,应符合图3.8.1要求。OA/ODOM/OAOTUOTUOTUOAOA/ODOM/OAOTUOTUOTUOTM OA OTM OTM OADMTxTxTxRxRxRxOTMOTUOTUOTUL-BANDL-BAND光通道光放段 光复用段OA图3.8.1 WDM系统参考结构3.8.2 WDM系统冗余度的设置:1. 超长距离WDM系统在初期设计时应考虑留出光纤衰减、色散的余量。2. 光纤衰减余量预留应按照以下原则: (1) 单个光放段长度小于 75km时,每个光放段应留出3dB的衰减余量。(2) 单个光放段长度在75km125km之间时,每个光放段应留出 0.04dB/km的衰减余量。(3) 单个光放段长度大于 125km时,每个光放段应留出5dB的衰减余量。3.系统光复用段色散补偿模块配置后各通道残余色散值范围应在OTU允许色散范围内,并有一定余量。 3.8.2 WDM系统工程的复用段/光放段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规则设计法(又可称为固定衰耗法):即利用色散受限式(3.8.2-1)及保证系统信噪比的衰耗受限式(3.8.2-2) ,分别计算这二式后,取其较小值。此方法适用各段衰耗比较均匀的情况。DsysL=D(3.8.2-1)式中:L色散受限的复用段长度(km)DsysMPI-SM、MPI-R M点之间光通道允许的最大色散值(ps/nm)D平均光纤色散系数(ps/nm . km)式中:L保证信噪比的衰减受限的复用段长度( km) ;)2.83(1 ni AmcfcAspanWDM系统应用的应用代码所限制的光放段数量;Aspan最大光放段衰耗,其值应小于并等于WDM 系统采用的应用代码所限制的段落衰耗(dB) ;Ac MPI-SM、R M点或S M、R M点或S M、MPI-R M间所有连接器衰减之和(dB) ;Af光纤衰减常数(dB/km,含光纤熔接衰减) ;Amc光纤路维护每公里余量( dB/km) ;2. 简易的信噪比计算法:当规则设计法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时,可采用色散受限式(3.8.2-1)及简易的信噪比计算式(3.8.2-3)进行系统设计,即利用保证色散受限和系统的信噪比来确定复用段/光放段的长度。此方法适用光放段衰耗差别不太大的情况。OSNRN=58+Ptot/M-Nf-Aspan-10LgN (3.8.2-3)式中:OSNR N N个光放段后的每通路光信噪比(单位:dB) ;M通路数量;Ptot/M每通路的平均输出功率(单位:dBm) ;Nf光放大器的噪声系数;Aspan最大光放段损耗(dB) ;在信噪比(OSNR)的计算中,取光滤波器带宽0.1nm,在每个光放段R M点及MPI-RM点的各个通路的OSNR满足指标的情况下,由光放段损耗来决定光放段的长度,也确定了通过几个OA级联的复用段长度。3. 专用系统计算工具计算:对于复杂的WDM系统,如超长距系统或40G系统,应采用专用系统计算工具计算OSNR。4. 上述三种计算方法都应在工程实施前通过模拟仿真系统来验证。3.8.3 系统色散补偿及偏振模色散补偿。对于色散受限的WDM系统,可以进行色散补偿,色散补偿时需要考虑色散斜率补偿,以保证光复用段每个光通道的残余色散在OTU的色散容限内,并有一定余量。色散补偿可以采用固定色散补偿,也可以采用自适应色散补偿,自适应色散补偿可以结合固定色散补偿实现单信道的精确色散补偿。色散补偿光纤(DCF)应满足ITU-T G.671、G.692建议和其它相关建议要求。工程中必须考虑PMD因素,特别是10G和40G的WDM系统,必须确保PMD在允许的范围之内。3.8.4 工程系统设计还应考虑的技术措施:1.喇曼放大器可用于个别站段间距超长或衰耗过大、增加光放站困难的特殊段落。2.工程初期的光放大器配置和局站设置,应按系统终期传输容量考虑,为系统升级扩容提供方便条件。3.WDM系统应能够适应一定程度的线路衰减变化,当线路衰减变化时自动调整光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使得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3.8.4 WDM系统的波道分配和应用应根据设备技术特点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情况,遵循一定的规律原则制定。整个网络应统一。3.8.5 在光终端复用设备和光放大器上,主光通道应有用于不中断业务检测的接口(仪表可以接入) ,允许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对主光通道进行实时检测。在光终端复用设备和光放大器上,应能获得每个光通路的光功率和光信噪比数据,并可将相应数据送到网管系统中,在网管系统中可以查看相应的物理量。3.9 站址设置3.9.1 WDM系统工程的传输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传输站有终端站、分路站、光放站三种类型。2. 传输站应根据网络拓扑、网络组织、维护体制和维护条件、系统设备性能、光纤性能等合理设置。3.10 公务联络系统设置3.10.1 工程的站间公务联络系统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可设置两条公务联络系统,一条用于终端站、分路站间;另一条用于沿线各传输站间。对于设置有网元管理级系统及子网管理级系统的局站,第一条公务联络信道应延伸至网管室。2. 公务联络系统,应具备选址呼叫方式、群址呼叫方式和广播呼叫方式。4 网 络 管 理4.1 网管系统组成4.1.1 WDM网管系统的具体功能及详细配置要求由运营商自主制定,全网应保持统一,具有延续性。4.1.2 WDM网管系统主要由网元管理级系统(EMS)和网络管理级系统(NMS )组成。子网管理级系统(SMS)是NMS的子层,能够完成大部分网络管理级功能。4.1.3 本地维护终端( LCT)主要用于WDM 系统设备安装初始化,作为辅助管理设备,可对WDM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管理。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