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辐射围护结构表面热湿环境与结论特性研究_第1页
冷辐射围护结构表面热湿环境与结论特性研究_第2页
冷辐射围护结构表面热湿环境与结论特性研究_第3页
冷辐射围护结构表面热湿环境与结论特性研究_第4页
冷辐射围护结构表面热湿环境与结论特性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冷辐射围护结构表面热湿环境与结露特性研究龚光彩 1,* 曹珍荣 1 徐春雯 1 周敏锐 11.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沙 410082摘 要:辐射供冷空凋由于具有良好的热舒适度、改善室内空气品质、节能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由于辐射板表面容易结露,使得它的更大面积地推广受到一定限制。本文通过对辐射板附近的热湿环境以及冷辐射围护结构表面结露特性进行研究,得出了结露边界层厚度并推导出了结露量的计算公式,对辐射系统优化设计以及 CFD 热湿边界条件的设置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关键词:辐射供冷 辐射板 结露 边界层1、引言能源问题已成为各国所面临的首要解决问题之一,节能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建筑消耗的能源占全国商品能源的 2124,这些数值都仅为建筑运行所消耗的能源,不包括建筑材料制造用能及建筑施工过程能耗。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的比例将继续提高,最终接近发达国家目前的 33%的水平。而建筑节能是目前众多节能途径中公认的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这对矛盾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1。我国建筑总能耗包括建筑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空调行业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它的能耗约占整个建筑总能耗的 50左右,且呈继续上涨趋势 2。如何既节能又保证舒适的室内环境是暖通行业专业人员一直在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众多研究人员不懈努力着,并推出了一种新型空调方式辐射供冷供暖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主要是依靠辐射面与人体、家具及围护结构其余表面进行辐射换热以实现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相较于传统空调系统舒适性更加明显;并且供暖和供冷采用同一套系统,大大减少了初投资,使得它在空调领域中得到广泛采用 3。但是由于辐射供冷也同时存在着结露、供冷能力有限、无新风等问题使得辐射供冷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单纯的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当供水温度较低或者室内湿度较高时,在辐射板表面容易出现结露现象 4。围护结构内部结露会导致墙体发霉、变质,表面剥落,影响美观 5;同时霉变也会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6。辐射供冷系统的应用最早在 20 世纪30 年代,当时由于结露问题而没能得到推广 78。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辐射板表面结露问题是推广辐射供冷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对辐射供冷的系统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侧重辐射供冷系统理论与节能、与其他系统的复合利用、以及预防结露的措施等。Christopher L Conroy 和 Stanley A.Mumma9侧重分析辐射吊顶冷却技术与其他机械制冷系统的集成。J L Niu、L Z Zhang 和 H G Zuo10对辐射吊顶与除湿冷却相结合的空调系统在潮湿炎热地区的节能潜力进行了研究。Ahmadul Ameen 和 Khizir Mahmud11讨论了在高湿度高热度地区使用辐射供冷和除湿系统复合系统的可能性。J Miriel,L Serres12对北欧气候条件下辐射供冷房间进行模拟,认为在该地区辐射供冷其他空调方式更节能。王子介编写低温辐射供暖与辐射供冷从理论上对辐射供冷/暖进行了介绍。李常河,李永安等 13在分析地板辐射供冷系统地面温度传热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地板辐射供冷系统的二维稳态传热数学模型;提出了地板辐射供冷系统防止地板结露E-mail:的措施。对结露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侧重于结露的条件、结露换热模型以及珠状或膜状凝结的传热传质过程。里斯本新大学的 Daniel Aelenei14针对有利于建筑表面水分结露的外部环境条件进行研究。学者 Achenbach PR 与Trechsel HR15研究了建筑围护结构结露控制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评价。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的 B.M.Burnside 教授 16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描述了在240mm240mm 表面上的凝结核情况。Tsuruta 17和 Hannemann18等人曾对珠状凝结的限制热阻进行了理论分析 。而 Tanner19、Wilkins 20、Stylianou 和 Rose21等人分别通过试验研究了限制热阻对珠状凝结换热的影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玉庭 22利用随机分形模型建立了珠状凝结液滴的空间和尺度分布,最后得到了平均的珠状凝结换热系数。重庆大学的廖强教授 23从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两个方面研究了真空状态下珠状凝结的传热特性。山东大学的杨文娟 24设计并改造了凝汽器珠状与膜状凝结换热对比试验台,并建立了介于珠状凝结与膜状凝结之间的新型凝结传热模型。虽然目前可以借助 CFD 等软件对建筑围护结构以及热环境进行模拟,然后可以对围护结构采取一些处理以减轻结露现象;但由于结露理论的匮乏仅能判断围护结构是否结露,如果已判定围护结构结露就不能进一步分析结露量的多少了。本文对冷辐射围护结构表面的热湿环境以及结露特性进行了研究,将为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研究时提供一定的依据。2、 试验对象与方法 2.1 试验对象本次试验地点为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校内一栋三层办公楼,试验房间位于本栋办公楼三楼。办公楼的方位为坐北朝南,试验房间总共有两面外墙和两面内墙,隔壁房间为空调房间。试验房间资料如下 :(1)外墙 240mm 砖墙,内墙,外抹水泥砂浆,内抹灰。 (2)窗:单层玻璃钢框窗,3mm 厚标准玻璃,浅色布窗帘,窗高 1750mm。 (3)层高 2450mm,梁高 500mm。 (4)屋面:保温屋面,保温材料为水泥膨胀珍珠岩,厚度为 150mm。 (5)内楼板采用预制混凝土楼板,厚度 10mm。 (6)试验用辐射板的结构是将聚乙烯管道镶嵌在苯板里面,辐射板总厚度为 12mm,包括: 200g/m2 金属铝片面层、带凹槽容重为35kg/m3 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层(俗称苯板)和镶嵌在保温层内的De7.21.1mm 的 PERT 塑料加热管、二级分水器(其主体部分的材料采用大吨位铜铸造锻压件) 、11mm 厚的复合木龙骨等。预制式超薄辐射板的结构如图1.1 所示。本试验需要测试的参数有:(1)辐射板结露量(2)辐射板的边界层温度及湿度参数(3)辐射板热流密度(4)辐射板表面温度(5)试验室内温湿度参数。图 2.1 试验用辐射板外型2.2 试验方法本试验室外冷源采用的是一台空气源热泵,该热泵既可以制热也可以制冷,热泵的额定制热量为 26kw,额定制冷量为 27.6kw。试验系统如图 1.2 所示。本试验中,辐射板的表面连接到 EN880 型智能彩色无纸记录仪上,通过记录仪采集数据。辐射板边界层内及室内外温湿度参数采用 ZDR-20j 型温湿度记录仪记录。结露量的采集工作主要采用人工擦拭方法,然后采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 对于测点的布置,为保证试验精确性和试验误差,整个试验的所有工况均在同一面辐射板上进行考虑板面热流可能不均匀,故在板面热流密度的测点共选择了 5 个,可以全面的记录辐射板各种结构的热流密度。为准确得到辐射板边界不同距离处温湿度变化情况,边界层温湿度测点在垂直于辐射板的方向上选择了 4 个,分别是 3cm 处、6cm 处、9cm 处、12cm 处,用温湿度自记仪采集数据。同时,在辐射板上布置了 4 个测点用来记录板面上的温度,该 4 个测点可记录供水、回水及在板内循环过程中的水管内低温水温度,用 EN880 系列无纸记录仪采集数据。关于露水采集,由于单块辐射板面积比较大,因此发生结露的区域也比较大,很难控制,可能因为露水蒸发或滴落造成试验结果有很大误差。故本次试验共选取两处辐射板宽 10cm 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采集露水,并进行称量,试验结果按称取两处的结露量进行研究。A 区每隔半小时采集一次露水,B 区则每隔一小时采集一次。测点的布置如图 1.3 和图 1.4 所示。 34125678901图 2.2 试验装置系统图1-空气源热泵 2-保温水箱 3-循环水泵 4-螺旋脱气阀5-自动补水阀 6-排气阀 7-循环水泵 8-分水器9-电热执行器 10-轻薄型辐射板 11-二级分水器 12-温控器 13-集水器 A区 B区测 点 1热 流 测 点 : 1、 2、 3、 4、 5温 度 测 点 : 、 、 、备 注测 点测 点 2测 点 3测 点 4测 点 5测 点 测 点测 点图 2.3 辐射板上测点的布置图 图 2.4 温湿度自记仪布置图5560657075808590950 20 40 60 80 100 120时 间 ( min)湿度(%)3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6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9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12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606570758085900 20 40 60 80 100 120时 间 /(min)湿度/(%)3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6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9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12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5055606570758085900 20 40 60 80 100 120时 间 ( min)湿度(%)3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6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9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12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空气源热泵可产生的循环水温度在 1045之间的任一温度。本次试验温度共选取了 5 个,分别是 10、12、15、17、19。在不同的进水温度下,测试了墙壁附近的温湿度变化、辐射板的热流密度变化及每个区域结露量的大小。试验时间选取在 2009 年的 8 月底及 9 月底时期,历时一个月。试验时先在空气源热泵水温控制器上设定水箱水温为所需的试验温度,热泵运行一段时间后,在水箱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之后再向试验用辐射板通水。自试验辐射板通水时温湿度自记仪就开始对辐射板边界层温湿度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用实验纸在相应的时间间隔后擦拭辐射板表面的 A、B 区进行露水的采集。3、 辐射板附近的热湿环境根据试验结果,每个试验都分别整理出辐射板边界层的温湿度变化曲线,每张图上有 4 条曲线,代表 3cm、6cm、9cm、12cm 处同一直线上的温湿度变化,整理如图所示各个进水温度情况下每组试验的辐射板附近的环境温湿度变化曲线图。25262728293031323334350 20 40 60 80 100 120时 间 /(min)温度/()3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6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9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12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图 3.1 10进水时温湿度变化曲线25262728293031323334350 20 40 60 80 100 120时 间 /(min)温度/()3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6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9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12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图 3.2 12进水时温湿度变化曲线25262728293031323334350 20 40 60 80 100 120时 间 /(min)温度/()3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6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9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12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556065707580850 20 40 60 80 100 120时 间 /(min)湿度/(%)3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6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9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12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606570758085900 20 40 60 80 10 120时 间 /(min)湿度/(%)3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6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9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12cm处 湿 度 变 化 曲 线图 3.3 15进水时温湿度变化曲线25262728293031323334350 20 40 60 80 100 120时 间 /(min)温度/()3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6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9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12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图 3.4 17进水时温湿度变化曲线25262728293031323334350 20 40 60 80 100 120时 间 /(min)温度/()3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6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9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12cm处 温 度 变 化 曲 线图 3.5 19进水时温湿度变化曲线通过比较辐射板附近的环境温湿度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在距辐射板 3cm范围外温湿度基本达到了一个平衡,相差不是很大,故可以认为建筑物内的环境对结露影响大的主要体现在距辐射板 3cm 内,3cm 是辐射板结露边界层的厚度,在进行结露的研究时只考虑该范围内的参数。4、 结露特性研究4.1 无量纲分析结露过程是复杂的传热传质过程,冷辐射板面的结露量与空气的含湿量以及冷辐射表面同空气的温差密切相关,接触冷辐射板的空气温湿度、冷表面的接触面积以及通过冷辐射板的热流密度等都影响着结露量。为研究方便,本文不以进水温度及辐射板的热阻作为变量,以实际测试出的板面热流密度作为变量,且该热流密度仅考虑与室内发生热交换的一部分,忽略辐射板反方向上的热流损失。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结露量 Mdc为研究对象,由以上分析的各个因素作为参数,构成下列表达式(3.1):(4.1)(、 adc dDqTf式中:Mdc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结露量(kg/(m 2s); T辐射板板面温度与湿空气温度差(K); q 通过辐射板板面的热流密度(w/m 2); 湿空气的导热系数(w/(m);a热扩散率(m 2/s); D质扩散率(m 2/s); da湿空气的含湿量差(kg/kg 干空气 ); 湿空气的密度(kg /m 3)。依据量纲理论,采用 定理 25,取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质量、时间和温度 4 个物理量的量纲作为基本量纲,取辐射板板面温度与湿空气温度差、热扩散率、湿空气密度、热流密度为重复变量,推导出下 4 个无量纲准则:12-1313-1211 TMLLT)( -32-2 1233-31233)( (4.2)044-444 TLT省略求解过程,最后根据所有无量纲准则,可以得到结露速率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组合成以下关系式(4.3) 1132312)( PrScdaqfMadc 、) 、( 根据传热传质准则关联式,本试验的传热传质过程中做以下假设:(1)忽略速度在传热传质过程中对结露速率的影响;(2)在分析传热与传质之间的关系时,本试验中的传质过程对传热过程没有影响,即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释放的潜热不考虑;(3)假设流体与竖直壁面的自然对流的传热传质处于湍流过程中;(4)假设试验的壁面温度均匀;(5)假设研究处于稳态传热传质条件下,在有限时间内温湿度梯度不变;(6)假设传热传质的比拟关系存在;(7)假设壁面湿空气的物性参数不发生改变;(8)假设壁面结露不向室内空气内发生湿迁移;(9)假设不考虑壁面结露液滴层的热阻。根据以上假设,做出以下结露的传热传质推导过程,得到传热系数与传质系数的比拟关系:aDhm312(4.4)对以含湿量差为驱动力的传质过程进行描述,可将上式转化成312md(4.5)其中: h壁面与湿空气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 w/m2.k;m壁面与湿空气对流换热传质系数 m/s;d壁面与湿空气对流换热传质系数 kg/m2.s,表示以湿空气的含湿量差为驱动力的对流传质。将自然对流的传热传质的基本公式(4.6)和(4.7) 代入式(4.5)中得到式(4.8) ,Thq(4.6)daMm (4.7)daTDq1312(4.8) 根据 以及式(4.8)对式(4.3) 进行简化后得,pca(4.9) c1-bc1-1)132()132(dc )(DdTqMaapcaa 采用新的指数 a、b、c、d、e、f、k 代替原方程式(3.9)中的原指数,简化后得到:kcdc)(Tfedpa(4.10)根据假设(7)若认为湿空气的物性参数对结露速率不产生影响,并且只考虑热流密度及含湿量差和温差的影响,就可将式(4.10)整理、简化后如下式所示: cadc )(abdTqKM(4.11)在这里,我们定义前置系数 K 为结露速率系数。4.2 统计分析利用 MATLAB 统计工具箱通过命令 regress26实现多元线性回归,具体的步骤如下:B=regress 或b,bint,r,rint,stats=regress(Y,X, ),其中 Y 是因变量数据向量,X 是自变量数据向量,计算的排列形式如下: nnnx.111, ny.1 为显著性水平(缺省时设定为 0.05),输出向量 b,bint 为回归系数估计值和它们的置信区间,r,rint 为残差(向量)及其置信区间,stats 是用于检验回归模型的统计量,有三个数值,第一个是 R, R 是相关系数,第二个是 F 统计量,第三个是与统计量 F 对应的概率 P,当 P 时拒绝 H,,说明回归模型假设成立。用命令 rcoplot(r,rint) 画出残差及其置信区间。应用 MATLAB 软件可以有效地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并把误差比较大的数据去掉,得到更合适的曲线。试验数据均采用试验稳定后的一个小时内数据:包括(1)湿空气的温度:以稳定后的 3cm 处的温度作为参数;(2)湿空气的湿度:为与公式中参数一致,以 3cm 处的温湿度参数为基础查焓湿图得含湿量作为影响因素;(3)冷辐射板板面温度:由于辐射板内部水管构造比较复杂,故选取板面结露区域的平均温度作为影响因素;(4)通过冷辐射板热流密度:热流密度的大小跟辐射板的内部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选取结露区域的平均热流密度作为重要影响因素;(5)温度差:取辐射板板面温度与 3cm 处湿空气温度差;(6)含湿量差:取试验室内空气主流的含湿量与 3cm 处的含湿量差作为影响因素;(7)结露量:根据 10cm 宽的辐射板板面结露量及结露时间计算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辐射板板面结露量作为研究对象。 (8)湿空气的物性参数( 、C p、D )依据公式计算得到 27282930。为将参数确定转化成多元回归曲线的形式,将参数根据公式(4.10)取 ln 对数作为自变量值代入上面程序中进行计算。具体的分析过程如下:(1)将包括湿空气物性参数代入计算,结果发现湿空气的物性参数对数值与结露速率的对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发现湿空气的物性参数对结露速率影响与其他因素比较起来相对较小,因此,本文计算中认为湿空气的物性参数对结露速率不产生影响。(2)把湿空气的物性参数作为定值简化公式(4.10),得到公式(4.11),这样代入程序的因素只有三组,每组数据有 42 个。再根据取 ln 对数可以得到下面方程式: (4.12)adc dcTbqaKMlnllnlln ),0(2N将上面程序中 x 变量进行删改再次进行计算,得到如下结果。stats = 0.4232 9.2936 0.0001 0.4484图 4.1 三个因素 42 组数据计算残差图(3)根据计算结果的相关系数及 F 统计量来看,认为均不太理想,因此去掉误差比较大的 31 及 33 组数据再次进行计算,结果仍不是很理想。(4)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后,去掉原数据组中的不是很理想的数据后,剩下32 组数据再次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如下。stats = 0.7745 32.0628 0.0000 0.0764图 4.2 三个因素 32 组数据计算残差图根据计算结果,lnK =-13.4420 ,a=0.5098,b=1.3110,c= 0.4054 代入方程式(4.12)中可以得到下式:(4.13)adc dTqM ln054.ln13.l980.542.13ln根据实际选取的计算数据组,对各个因素与结露速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 4.1 所示)进行分析,得出各个因素对结露速率的影响程度。发现无论试验结果还是计算结果在影响结露速率三个重要因素中含湿量差对结露速率的影响最大,热流密度次之。表 4.1 各因素与结露速率的相关系数各因素与结露速率的相关系数热流密度 温差含湿量差试验结果 0.595 0.404 0.598 计算结果 0.695 0.497 0.704 根据计算结果,分别采用相关系数 R、F 检验法和 P 值检验法分析回归结果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 R 的评价,由概率论知道相关系数,通过程序的最后一次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 R=0.7745,可以判断回归自变量 x 与因变量 y 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结果表明所选取的因素与结露速率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F 检验法,在最后一次的计算结果中,F=32.0628F1-0.05(3,38)=5.16,表明因变量 y 与自变量 x 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 值检验,计算出的 P=0.0000.05,表明因变量 y 与自变量 x 之间显著地有线性相关关系。经过上面三种方法的检验,证明了我们即将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化显著;同时根据得到的残差图 4.2 可以看出各个残差均在 0 附近,因此我们认为该公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因此根据式(4.13)可以得到指数形式的结露公式如下: 405.10.3980.56dc134. )()( adTqM(4.14)其中: Mdc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结露量(kg/m 2.s);02468101214160 5 10 15202530 354045样 本 数结露量(kg/m2.s)*106试 验 结 露 量计 算 结 露 量K结露速率系数, K=1.45310-6,( s 3/m2.K);q通过辐射板板面的热流密度(w/m 2); T辐射板板面温度与湿空气温度差(K); da湿空气的含湿量差(kg/kg 干空气 )。图 4.3 结露量随热流密度的变化趋势 图 4.4 结露量随含湿量差的变化趋势图 4.5 结露量随温差的变化趋势 图 4.6 试验结露量与计算结露量的散点图对比5、 结果与讨论通过前述内容的对比与分析后,可以得到:(1)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 5 个工况,进行了 14 组实验。其中进水温度为10和 15时分别试验了 4 次,进水温度为 12、17、19时分别试验了 2次。通过研究发现,在辐射板 3cm 距离外,热湿环境基本均衡,相差不大,由此可见影响辐射板结露的是 3cm 范围内的热湿环境。因此可以认为辐射板结露边界层厚度是 3cm。该厚度的确定,便于在实际中采用仪器或设备进行参数的测量,为后续研究者现场数据的采集提供一定的依据。(2) 通过研究发现,在试验进行了 2 小时左右辐射板附近的热湿环境,基本达到稳定。然后开始进行结露试验,发现同一组试验中 A、B 区的结露量相差不大;由于每次试验时室内环境及室外天气情况不一样,同一工况不同试验组得到的结露量有差别。辐射板表面的结露量随着进水温度的增加而减少。 (3)本文主要研究了湖南这种高湿地区影响结露速率的三个重要因素:热流密度、温差、含湿量差。发现在三者中含湿量差对结露速率的影响最大,热流密度次之,温差最小。(4)根据试验数据,最后得到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结露量的经验计算公式为:。 同时发现结露速率与该三个影响因405.10.3980.56dc13. )()( adTqM素关系均呈幂函数单调增长关系。其中由于温差的指数大于 1,图形下凹,结露速率随温差增长更迅速;热流密度和含湿量差的指数均小于 1 大于 0,图形均上凸,结露速率随它们的增长缓慢些。6、 结论本文对湖南这种高湿地区辐射板结露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统计分析与假设方法,最后主要得出一些规律如下:(1)通过对辐射板附近热湿环境的研究,建议结露边界层厚度为 3cm。该厚度的确定可以方便相关参数的测量,得到结露的热湿边界条件。 (2)在高湿地区结露速率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热流密度、温差、含湿量差)中含湿量差对结露速率的影响最大,热流密度次之,温差最小。(3)本文提出了结露量的经验计算公式,得到关于结露量多少的判据,为研究人员采用 CFD 软件进行相关模拟时设定湿边界条件以及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和末端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本文结露量公式以传热传质为基础推导出来的,在推导的过程中作了很多假设,因此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使得该公式更加全面和准确。 References(参考文献):1江亿 ;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J; 暖通空调 HV 2005 年第 35 卷第 5 期2姜华 ;软件园办公楼宇中央空调节能措施分析;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年3康宁 ,宣永梅,殷清海; 辐射供冷现状及发展趋势J; 建筑节能;2009 年第 5 期(总第 37卷 第 219 期)4孔祥雷,张小松,路诗奎; 辐射供冷空调结露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对策 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8 年 2 月第 1 期第 27 卷5魏崇锋; 楼房返霜、结露、长毛、霉变成因与简单技术处理J; 建筑建材装饰; 2009年 12 月第 69 期第 10 卷6 Lotz W.A., Arens E.A. Indoor humidity and human health: part1-literature review of health effects of humidity-influenced indoor pollutants .ASHRAE Transactions, 1996, 102(1): 193-2117 John K Manley ,Radiant heating, radiant coolingMNew York:School of Architecture,Pratt Institute,19548 F E GieseckeHotwater heating and radiant heating and radiant coolingMAustin:TechnicalBook Company,19469 Christopher L Conroy,Stanley A.Mumma.Ceiling Radiant Cooling Panels as A Viable Distributed Parallel Sensible Cooling Technology Integrated with Dedicated Outdoor Air SystemsJ.ASHRAE Transaction:Symposis,1990:578-585.10 J L Niu,L Z Zhang,H G Zuo.Energy Savings Potential of Chilled-ceiling Combined with Desiccant Cooling in Hot and Humid ClimatesJ.Energy and Building.2002,34:487-495.11 Ahmadul Ameen,Khizir Mahmud.Desiccant Dehumidification with Hydronic Radiant Cooling System for Air-Conditioning Applications in Humid Tropical ClimatesJ.ASHRAE Transactions,Volume 111,Part 2.12 J Miriel,L Serres,A Trombez.Radiant Ceiling Panel Heating cooling Systems:Experimental and Simulated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s,Thermal Comfort and Energy ConsumptionsJ.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2,22:1861-1873.13李常河,李永安,刘学来,等.地板辐射供冷系统地面温度的确定J.低温建筑技术,2005(2):94-95.14 Daniel Aelenei ,Fernando M.A.Henriques. Analysis of the condensation risk on exterior surface of building envelopes. Energy and Buildings, 2008,31(40):1866-187115 Achenbach PR, Trechsel HR. Evaluation of current guidelines of good practice for condensation control in insulated building enve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