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常见临床急症ct表现演示教学_第1页
颅脑常见临床急症ct表现演示教学_第2页
颅脑常见临床急症ct表现演示教学_第3页
颅脑常见临床急症ct表现演示教学_第4页
颅脑常见临床急症ct表现演示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颅脑常见临床急症的 CT表现,海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修新军,脑血管病 脑外伤,脑血管病,脑梗死 高血压脑出血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定义: 指供应脑部血管的某一支或数支动脉受阻,使其供应范围内的脑组织血流量急剧下降,发生缺血性坏死最常见于5060岁者,脑梗死,病因: 脑动脉硬化 血栓形成 栓塞 低灌注 低氧血症 静脉回流障碍,脑梗死,分类: 缺血性脑梗死: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脑内大或中等管径动脉硬化-血栓-狭窄-闭塞,致病变血管供应区脑组织坏死 出血性脑梗死:少数梗死24-48小时后,可因再灌注发生梗死区出血,成为出血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死:脑穿支小动脉闭塞致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坏死基底节区,丘脑区,脑干、小脑,一般小于1.5cm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死,分期: 急性期: 5天以内 亚急性期:6-21天 慢性期:21天以后 超急性期:6小时内,脑梗死,CT表现 平扫:脑组织内的低密度区2-3周模糊效应期为等密度3周后坏死组织清除,为低密度(软化灶)梗死2-15天为水肿高峰期,大面积梗死可发生脑疝 增强: 3-5天以后脑回状、点条状强化超急性期脑梗塞:发病6小时以内,部分大面积梗死病例可见一侧大脑半球脑沟轻微变窄,基底节区结构模糊,灰白质界限模糊。随时间延长,低密度区渐变清晰,占位效应逐渐明显,双侧大脑前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和部分后动脉供血区梗死,右侧岛叶、额叶、左侧尾状核头、苍白球梗死,右侧大脑前、大脑中动脉、部分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左枕叶梗死,右侧小脑半球梗死,左侧内囊前肢、豆状核梗死,超急性期脑梗死,增强扫描脑回样强化,亚急性梗死:模糊效应,慢性期:左额、颞、顶叶和基底节软化灶,鉴别,脑内低密度灶:除了梗死,还有软化灶、缺血灶、脱髓鞘、血管间隙、脉络膜裂囊肿等脉络膜裂:是海马与间脑之间潜在的脑积液间隙,由后上向前下走行,呈狭长“C”字形,是胚胎时期脉络襞突入侧脑室形成脉络丛所残留的裂隙。 脉络膜裂囊肿: 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是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发生障碍而形成的。,慢性期:左额、颞、顶叶和基底节软化灶,分水岭区缺血灶,血管间隙,血管间隙,脉络膜裂囊肿,脉络膜裂囊肿,高血压脑出血,指高血压伴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小动脉破裂出血是脑内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发病率占脑出血的40%死亡率占脑血管病的首位壳核外囊丘脑内囊脑桥大脑半球,高血压脑出血,分期: 急性期:1周以内 亚急性期:1周-2周 吸收期:2周-2个月 囊变期:2个月以后,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偏瘫 神经体征,高血压脑出血,CT表现 急性期:不同形态的高密度灶,周围环绕带状低密度水肿区 亚急性期:边缘密度变淡、模糊 吸收期:逐渐变为等密度 囊变期:2月以后缩小囊变,成为脑脊液密度 血液进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则脑室、脑沟裂成为高密度 占位效应:脑室变形、中线移位、严重时发生脑疝 血肿压迫室间孔、导水管、第四脑室,出现脑积水脑室出血:脑室高密度铸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后,胼胝体出血,小脑出血,脑干出血,右侧脑室出血,女17岁,右额顶叶交界区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 病因: 颅内动脉瘤51%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15% 动静脉畸形6%,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点:三联征 剧烈头痛 脑膜刺激征 血性脑脊液 CT表现:脑沟、脑池密度增高-高密度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脑挫裂伤 轴索损伤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骨骨折、颅内积气,脑挫裂伤,脑挫裂伤: 是脑挫伤和脑挫裂伤的合称,在CT诊断上不易区分,常统一 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水肿区内可见不均匀斑片状高密度出血灶。 其发生可以为冲击伤、对冲伤,左额叶脑挫裂伤,冲击伤,脑内血肿,轴索损伤,外伤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或角加速度,使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 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脑干头端、小脑、内囊和基底节则是剪应力作用下的易损区 弥漫性轴索损伤:症状重,死亡率高,轴索损伤,CT诊断轴索损伤漏诊率高 正常 单发或多发的小灶出血 弥漫的脑肿胀(脑室变小,脑沟、脑池变窄,脑组织密度减低、正常或稍低),轴索损伤,轴索损伤,1天后,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 血肿发生部位在颅骨与硬膜之间 血肿呈膨胀性压力掀起硬膜 CT影像: 颅内板下方梭形高密度灶,内缘光滑 一般不越过颅缝90%局部有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左额部、颞部硬膜外血肿合并左颞骨骨折,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急性: 3天内 亚急性: 4天-3周 慢性期: 3周以后,硬膜下血肿,CT表现 颅板下方沿大脑表面“新月形”高密度灶 占位效应较明显,甚至脑疝 亚急性和慢性期由于血红蛋白崩解而密度减低,可表现为高、等、低密度 不伴颅骨骨折 常与脑挫裂伤同时存在 不受颅缝限制,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明显占位效应,手术清除后,占位效应消失.,硬膜下血肿,血肿延伸至大脑镰部.,大脑镰旁硬膜下血肿.,大脑镰旁硬膜下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等密度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等低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位于蛛网膜下腔:脑表面、脑沟、脑池 CT:高密度,三天以内阳性率最高,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天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天后复查,1天后复查,颅骨骨折,骨折:骨的连续性中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