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闭和油气藏_第1页
圈闭和油气藏_第2页
圈闭和油气藏_第3页
圈闭和油气藏_第4页
圈闭和油气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间地层垂距变化重复褶皱;平行褶皱;不协调褶皱;刺穿和隐刺穿褶皱不对称褶皱;礁和沉积差异压实;多种假构造(溶蚀、坍塌造成的) ;不整合前的变形;逆掩断层下的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由于其距油源区近,又是与沉积作用同期形成,同生断层又可作为其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因而常可形成富集高产的油气藏.断层与储集层相结合,在平面上构成封闭状态主要有以下四种基本情况:一条弯曲断层与单斜地层相切(图中 B) 由两条或更多互相交叉的断层,在储集层上倾方向产生遮挡(图中 C)一条近于平直的断层,在鼻状地层向上开口端产生遮挡,形成所谓的鼻状构造(图中 D);由几条断层将地层从四周切割成一个孤立断块,形成封闭(图中 E)。该气田的生产层主要是三叠系嘉陵江组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其上部为硬石膏层作为盖层。据岩心分析,其平均孔隙度仅 2%,渗透率小于 1 毫达西;但试井结果,渗透率达几十到几万毫达西,平均值高达 3000 毫达西以上。因此,这种良好的渗透性显然是由于次生裂缝发育造成的。该区蒙特雷组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板状硅质页岩;中部为裂缝性燧石层;下部为石灰质页岩。中部岩层为主要储集层,其孔隙度仅 6%,但裂缝发育且分布均匀,渗透率极高,60%的产量来自该层。根据与刺穿岩体的关系可分为两类 直接与刺穿岩体有关的圈闭和油气藏(图中-) 。它包括盐栓(核)遮挡的圈闭和油气藏;盐帽沿遮挡的圈闭和油气藏;盐幅内的透镜体圈闭和油气藏。与刺穿岩体有成因联系的伴生圈闭和油气藏(图中-) 。它包括盐背斜圈闭和油气藏;断层圈闭和油气藏;盐栓周围的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岩性尖灭圈闭和油气藏。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小溪油田为典型的边滩砂岩体油气藏。砂岩厚度与蛇曲河凹岸一侧延伸方向一致,砂体的形态与边滩一致。该油田构造为一向北倾斜的鼻状构造,油田分布主要受边滩砂岩体所控制。油田面积约 25km2,原始可采储量达 1370 万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东部的布奇砂岩中的油田为典型的分流河道砂岩体油气藏。从图可知,油藏的延伸方向与河道砂方向基本一致,而与构造没有明显联系。仅在东南角河道砂的延伸与局部构造高点相一致,这个局部常是油气富集的高产带。 根据对油田及附近地区穆迪砂岩(主要产油层)的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图) ,穆迪砂岩为一北东-南西向的堡砂坝,厚约 30m。堡坝与海岸之间有泻湖相隔。该砂坝西南为纽斯卡河的河口坝和三角洲前缘砂坝是牧场溪油田的主要储集体。 钟溪油田构造图及砂岩体和油藏分布图。据图可知,该区为一均斜构造,油藏分布与构造没有明显关系,而完全受砂岩体分布范围控制,而且各个砂岩体都是一个独立的油气聚集单位,都有各自的油水边界透镜型岩性油气藏的储集体也可以由碳酸盐岩-鲕状、粒屑生物灰岩等组成。美国得克萨斯州克罗开特县托德穹窿西翼的高产“海百合灰岩“透镜型油藏是典型的实例之一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始新统雅古杰克逊砂岩和渐新统弗里奥维克斯堡砂岩中的油气藏就是海滨线油气藏带的典型实例之一。该带许多油气藏的位置都是由渗透性砂岩向上倾方向变为非渗透性岩层的尖灭线所限定的。该油田横跨辛辛那提隆起和芬德莱隆起,长达 257km,最宽处约 64km。该带上分布一系列由溶蚀和白云岩化作用所造成的孔隙体。油气藏的上倾方向和周缘都是由白云岩化界限所确定的。具有良好孔隙-渗透性的白云岩集中于不整合面下的特伦顿灰岩上部 6-9m 范围内,局部可向下延伸到 18-30m。白云岩中除白云岩化孔隙外,还有大量溶蚀孔洞。在整个油田范围内,所有油气藏几乎都是连续的,油气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造成的储集体的大小及孔隙渗透性。特伦顿灰岩之上为上奥陶统页岩所覆盖,具有良好的封闭条件。此外,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也可以仅限于局部,形成局部与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有关的岩性圈闭和油气藏。如美国密西根州阿伦纳斯县的深河油田便是一例。目前世界上已发现了很多这种类型的油气藏,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东得克萨斯油田。该油田位与墨西哥湾盆地西部,上白垩统伍德宾组砂岩超覆在下白垩统不整合面上,向东的上倾方向又被其上不整合接触的奥斯丁阶所覆盖,砂岩顶、底两个不整合面在上倾方向相交,油气聚集其中,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该油田的原始可采储量为 8.1 亿吨,累计产油量已超过 5 亿吨,是美国最大的油田之一。普鲁德霍湾油田位于阿拉斯加北极斜坡的巴罗隆起上,是世界上最北的一个油田,也是北美最大的一个油田。油田东西长 64 公里,南北宽 32 公里,面积约 2000 平方公里,为一向西南倾伏的鼻状构造,北部被断层所切,东部被一不整合所削蚀,其上被下白垩系海相页岩不整合封闭。储集层主要属于二叠-侏罗系的三角洲沉积和河流冲积层。东部和西北部尚有密西西比系深部油藏和上侏罗统浅油藏哈西迈萨乌得油田的主要储集层为寒武-奥陶系砂岩,在油田范围内为一秃顶背斜,志留系及上古生界均缺失,巨厚三叠系膏盐层直接不整合于其上,形成良好的封闭条件,生油层志留系页岩分布在油田以外围翼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潜山油气藏较多因碳酸盐岩易于破裂和溶蚀,能形成孔、洞、缝相结合的巨大而性能良好的储集体,成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意大利格罗托尔列-费拉琴纳气田就是实例之一索柯洛夫气田阿比尔气层顶面等高线图表现为一北东东向鼻状构造,水头降落方向近南北向,自南向北降落。在鼻状构造轴线偏北的部位形成水动力圈闭。该气藏的水头降落方向与储集层下倾方向并不一致,而且有较大的夹角,仍能形成闭合区。如果两者一致,则可能形成较大的圈闭和气藏。 该油田的储集层为德拉瓦尔山系,为一向东平缓倾斜的构造鼻,倾斜度为 19m/km,在油田范围内为构造阶地,倾斜度减少到 10m/km,向东又增加。主要由向东下倾方向的流水作用造成流体圈闭。油气被圈闭在其中。油气藏中油水界面的倾斜与水流方向一致。三角形三个端元 A、B、C 分别为构造、地层、水动力 3 个基本类型,而三角形的 3 个边 AB、BC 和 CA 则分别代表构造-地层、地层-水动力和水动力-构造二元复合圈闭,而三角形内侧 D 区则为三元复合圈闭。该油藏的储集层为特恩斯里砂岩,供水区位于东北方向,水头降落梯度较大,油水界面向西南倾斜,石油只有一部分仍在背斜圈闭范围内,大多分布在西南翼背斜圈闭以外的水动力圈闭中,因此新的圈闭中水动力因素占主要地位,但背斜因素仍起一定作用,因此,将它归属于背斜-水动力复合油气藏。渗透性,西北和南翼物性较好,孔隙度约为 20%,渗透率为 15(10 -3m 2) 。地层向该气藏位于圣胡安盆地大向斜轴部,产层梅萨维达砂岩和达科他砂岩均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