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通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通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通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通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通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010 年 11 月2目录一、 十一五发展总结 4(一)产业发展触底回升 4(二)形成了四个产业集群 41、通信设备产业 .52、新型消费电子产业 .53、电子元器件产业 .64、光电产业 .6(三)产业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 7(四)技术研发体系初步形成 7二、 十二五发展环境与面临的形势 7(一)全球视角下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71、融合 产业与技术的融合推 动新业态与新市场不断形成 .82、互联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产业链发 展的重要平台 .83、代工 产业链的分工与整合不断深入 .94、大者为王 以企业并购为 主的产业整合趋势明显 .9(二)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概况与特点 101、产业增速趋向甚至低于全国工 业平均增长水平 .112、中西部地区增势明显 .113、内资电子企业发展强劲 .114、投资重点向供应链上游转移 .11(三)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121、 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空间日趋缩小 122、 招商“出资”倾向明显 123、 承接国家重大专项的载体较少 12三、 十二五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13(一)发展思路 两聚焦、两提升、两做大、一跟进 13(二)发展目标 2015 年产值达到 2500 亿元 .131、总体目标 .132、规模目标 .133、创新目标 .13四、 十二五重点发展领域 13(一)提升通信设备行业 131、行业特点与发展机遇 .13(1)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态势,市 场份额越来越集中 .13(2)全球智能手机增长迅猛,重塑手机 产业竞争格局 .13(3)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面临下行压力,部分 领域取得突破 .132、发展思路 .133、重点发展产品方向 .13(二)做强新型元器件行业 131、行业特点与发展机遇 .133(1)产业发展较快,日本企业稳 居龙头地位 .13(2)中国虽然是生产大国,但贸 易逆差逐渐扩大 .132、发展思路 .133、重点发展产品方向 .13(三)做大新型消费电子行业 131、行业特点与发展机遇 .13(1)3C 融合产品将逐渐进入家庭,市场保持稳定成长趋势 .13(2)液晶电视快速成长,成就台湾代工厂商 .13(3)中国已成为生产和消费大国, 产业布局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132、重点发展方向 .133、重点发展产品方向 .13(四)跟进光电显示与照明行业 131、行业特点与发展机遇 .13(1)日韩台企业在 TFT-LCD 行业占据着垄断地位 .13(2)国内欣起了 TFT-LCD 模组与面板的投资与建设高潮 .13(3)LED 行业成长迅速,日欧美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13(4)国内企业在 LED 行业投资踊跃,但“缺芯”现象明显 132、发展思路 .133、重点发展产品方向 .13(五)挺进计算机及外设行业 131、行业特点与发展机遇 .13(1)个人计算机市场份额向五大厂商集中 13(2)笔记本电脑是未来计算机产业的增长极 13(3)服务器产业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13(4)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计算机产品最大的生产国 132、发展思路 .133、重点发展产品方向 .13五、 保障措施 13(一)强化内外资招商,进一步壮大 产业集群 .13(二)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满足资金配套需求 .13(三)拓展发展空间,满足产业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3(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代工企 业入驻 .13(五)完善人力资源供给,为产业发 展提供人才支撑 .13(六)加强功能区间的产业合作,促 进产业区域协调发展 .13(七)建立循环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促 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134天津开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 1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发展总结(一)产业发展触底回升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呈触底回升走势(参见下图)。2006 年,开 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了开门红,产值比上年大幅增长 28.7%,达到 1862 亿元;但从 2007 年起,受摩托 罗拉业绩下降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值逐年下降,2009年,实现产值 1101 亿元,比上年下降 23.3%,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 26.2%。2010 年,摩托罗拉止跌回升,三星等企 业发展加速,预计整个产业将实现 30%左右的增长,实现产值约 1400 亿元。图 1-1 开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情况来源:开发区历年统计公报(二)形成了四个产业集群1 根据分工,本规划未包含汽车电子行业内容,汽车电子行业在汽车产业中予以研究。1446186216441435110114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F)52009 年,开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有两家,超过 10 亿元的企业有 14 家,其销售收入总值占全部制造业的 89.3%。以大型整机企 业为龙头,开发区电 子信息 产业呈集群化发展态势,已 经形成了通信设备、新型消费电子、电子元器件与光电等四大细分产业群,但集群规模仍然有待扩大。1、通信设备产业通信设备产业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产业,在开发区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开发区通信设备领域整机企业有摩托罗拉、三星通信和 712 通信等三家,主要产品是手机、基站和对讲机。2009年通信整机企业实现产值 552.9 亿元,占开发区电子行业的比重达到50.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13.2%。十一五期间,基站产值的下滑较大, 诺基亚西门子公司收购摩托罗拉基站业务后,对开发区原摩托罗拉基站业务的发展将是重大利好。2、新型消费电子产业开发区主要的消费电子企业包括三星电子显示器、通广三星、三星电子、三星光电子和英保达等企业,主要产品有彩色电视机、数码照相机、DVD、数码摄像机等,已经成为我国数 码照相机的主要生产基地。2009 年生产彩电 140.5 万台,比 2005 年增长一倍多;数码照相机的产量在过去的五年增长了十几倍,2009 年生产数码相机 1070 万台,占全国比重达到 13.33%。图 1-2:开发区数码相机增长情况6图 : 2005-2009年 开 发 区 数 码 照 相 机 产 量 及 占 全 国 比 重1070.01014.8710.0406.574.113.33%12.39%9.47%6.07%1.34%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开 发 区 数 码 照 相 机 产 量 ( 万 台 ) 开 发 区 产 量 占 全 国 比 重来源:课题组收集整理3、电子元器件产业天津开发区现有电子元器件企业 80 多家,2009 年,有 8 家企业产值超过 10 亿元,骨干企业主要有飞思卡尔半导体、三星电机、三星高新电机、三星视界移动、三星视界、 罗姆半 导体、通用半导体等。十一五期间, 电子元件行业发展迅猛,2009 年,电子元件产业达到 3058.4亿只,比 2005 年增长两倍多。4、光电产业开发区共有光电行业生产企业 10 家左右,主要企业有三星电子、三星视界移动、三星高新电机、罗姆半导体、三星 LED、三星泰科光电子等,主要产品包括电视用液晶显示模组、手机用液晶显示模块、背光 LED 模 块、彩色 显像管和车用 LED 等。十一五期 间,与手机配套的液晶显示屏和摄像头出现了飞速的增长,三星 电子的液晶电视模组项目也填补了开发区的空白,开发区光电产业发展势头较好。表 1-1:十一五期间开发区主要光电显示器件生产情况(万个、万只)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09 比72005 增长手机用显示屏 2492.4 6393.8 5479 7727.9 10213.4 309.8%手机用摄像头 261.0 1405.9 2264.8 4002.7 3154.4 1108.6%来源:开发区历年统计公报(三)产业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截至 2009 年底,开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共吸引项目投资总额76.06 亿美元,占开发区的比重为 27.0%;合同外 资金额 25.98 亿美元,占开发区的比重为 21.4%。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 产品制造业的产值和出口几乎全部由三资企业完成,2009 年,电子产品的出口比例达到 58%,产业呈现明显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四)技术研发体系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随着天津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三星天津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以及中国三星电子国际品质认证研究所在开发区的设立,开发区已初步形成国家级工程中心、市级研究中心、高等院校、企业研发中心并存的、多层次的创新机构布局。目前,开发区已有国家和天津市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的工程技术中心、企 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 20 家,但目前这些研发机构大都在从事产品国产化方面的工作,原创性的研发不多,尚待加强。、 十二五发展环境与面临的形势(一)全球视角下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从全球来看,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触底回升,8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开始好转,半导体领域出现复苏迹象。根据IDC、Gartner 等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10 年全球 IT 支出将增长 3%以上,软件支出将超过 5%,相关的服务市场将达到两位数增 长;Display Search 预计全球彩电出货量比 2009 年增长 6%,Gartner 预计手机将增长 12%,微型计算机将增长 12%,SIA 预计集成电路将增长 10%以上,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已逐步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几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和特点。1、融合产业与技术的融合推动新业态与新市场不断形成生产与服务重组、软件与硬件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有实力的硬件厂商不断通过并购专业性的软件公司而变软,产业格局面临新的洗牌。如英特尔以 76.8 亿美元收购安全软件厂商 McAfee,惠普以 139亿美元收购 EDS,晋升第二大 IT 服务厂商,戴 尔也不断收购软件厂商以实现向 IT 服务转 型。三网融合逐步走向 实质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使电子产品的界限日趋模糊,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PCTV 等融合 产品成为 新的增长点;信息技 术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催生了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能源电子、教育 电子、金融 电子等众多新业态。2、互联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平台计算机、通讯、消 费类电子产业之间融合(即 3C 融合)不断加快,“互联无边界 ”这一主题 不断得到企业的响应 和推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掌上 电脑、数字电视、手机、家庭影院、游戏机、汽 车电子、安防系统等各方面之间实现的“互联互通” 生态系 统从概念不断走向实际9应用,互联性将成为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随着感知中国、智慧地球概念的不断研究和落实,物联网、云 计算风生水起, 这些都将影响电子通信制造业的发展格局。3、代工产业链的分工与整合不断深入随着产业链分工与整合的深入,去制造化和代工生产已经成为了产业发展模式的关键词。一方面,跨国公司日益将战略重心转向芯片设计、 软件开 发和信息服务等高端环节,出现了去制造化的趋势,最近的新闻是东芝和索尼相继宣布将国外的工厂出售给台湾的鸿海和友达光电。另一方面,以台湾企业为代表的代工企业基于成本和规模优势,不断介入整机制造领域,在一些领域日益占据强势地位,甚至出现产品制造通吃的势头,使电子产业的生产模式向代工化发展。同时,代工制造也不断发展,现在从 OEM(原始 设备制造)和 ODM(原始设计制造)向 IDM(一体化制造) +EMS(电 子制造服务)发展的趋势较明显,外包内容从单独的生产、设计或服务转向综合生产、设计、材料、物流、维修、 测试等在内的一 揽子体系,而且生产与服务重组、软件与硬件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4、大者为王以企业并购为主的产业整合趋势明显为了获得突出的竞争优势,近几年电子产业的大企业并购和基础领域整合明显增多,大者为王的现象日趋明显。在通信领域,诺基亚、西门子合并通信网络部门成立新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电信设备企业。在半 导体领域,NEC 电子和瑞萨合并成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10公司,意法半导体与爱立信整合旗下无线部门打造打造移动应用半导体与平台领导厂商。LCD 面板领域进入合纵连横的新时代,鸿海旗下群创光电并购奇美成为全球第二大面板企业;索尼则分别与三星、夏普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分担高世代线 TFT-LCD 的巨额投资。消费电子领域,日本松下公司并购三洋电机公司成为日本第二大电子公司;软件领域,甲骨文 74 亿美元并购 SUN 以增 强与惠普、 IBM 的竞争实力。以上重大联合并购案件,都将对电子产业格局带来深远影响。(二)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概况与特点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电子产品第一制造大国,手机、微型计算机、彩电、数码 相机、激光视盘机产量都占到全球的一半左右或以上。但近几年,电 子信息产业逐步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各 项指标增速开始趋向甚至慢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产业增长相对依赖产品出口、依赖外资企业、依赖整机行业、依赖东部地区的格局逐步改变。2009 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了探底回升,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 69242 亿元,同比增长 3.4%,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 10%以上的增长速度。图 2-1: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规模与增速(来源:CCID)40709 5011158539 66966 6924278642 9038910468128.3%23.1%14.4%16.8%3.4%13.6%14.9%15.8%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0%5%10%15%20%25%30%产 业 规 模 (亿 元 ) 增 长 率11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产业增速趋向甚至低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从产业规模增长速度来看,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平均发展速度超过 35%,远高于其它工业的平均水平。但 2006-2009 年已经分别下降到 23.1%、16.8%、14.4%和 3.4%。,预计 2010 年及十二五期间, 电子信息产业将保持 10%以上的速度增 长,产业增速趋向甚至低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2、中西部地区增势明显2009 年,从投资看,全年中西部地区增速均达 40%以上,东部地区与上年基本持平,广东、江苏、北京、上海与福建的降幅均达两位数。从效益看,中西部地区收入分别增长 18.9%、17%,利润分别增长23.4%、2.4%,但东部地区收入利润分别下降了 2.3%、5.4%。从产值看,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增长 25%左右,成为遏制全行业下滑势头的重要力量,东部地区销售产值同比仅增长1.5%。3、内资电子企业发展强劲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冲击明显,三资企业发展明显放缓,内资企业占全行业的比重上升。2009 年,从增长率来看,内资企业销售产值增长 17.6%,港澳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分别下降 0.8%和 1.5%。从效益看,内资企业利润增长 48.4%,港澳台企 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下降 27.4%和 25.1%。从投资看,内资企业增长 49.5%,港澳台企 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下降 11.2%和 15.7%。124、投资重点向供应链上游转移从投资来看,投资重点由家用视听、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产业链下游向电子元件、器件等上游转移(参见下表)。近几年,产业投资的80%左右主要投资在元器件及材料领域。表 2-1:十一五期 间电子信息产业投资项目数行业 光电显示 电子元器件 通信 消费电子 计算机 其他投资项目数 52 33 13 10 10 15来源:课题组收集整理(三)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1、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空间日趋缩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能已约占全球的 33%,承接全球 产业转移的空间日趋缩小。从投资主体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主体正逐步由外资企业向内资企业转变。2009 年,外资企业( 港澳台企业除外) 、港澳台企业、内资企业累计完成投资 分别同比增长7%、21%、38%。2、招商“出 资” 倾向明显十一五期间,地方政府招商出资倾向越来越明显,造成地方政府财政不堪其负。轻者承诺代建厂房,再辅之以各种名目的补贴与扶持;重者则直接出资,风险更大。如成都为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动员国资建设了一座八英寸芯片厂委托给中芯国际管理,没过几年由于严重亏损遭遇贱卖的命运。133、承接国家重大专项的载体较少电子产业振兴规划中的六大工程包括: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TD-S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数字 电视电 影推广, 计算机产业提升, 下一代互联网应用、 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其中前三个工程包括许多专项投资,但开发区因为缺乏承担相应专项的内资企业载体,无法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 十二五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一)发展思路两聚焦、两提升、两做大、一跟进牢牢把握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在聚焦“三星” 的同时,实施聚焦“富士康 ”工程,大力引进代工大厂和整机大厂,吸引其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良性循环的丛林式发展模式。努力提升通信设备和新型电子元器件两个行业,坚决做大新型消费电子和计算机及外围设备两个行业,大胆跟进光电显示与照明行业,打造北方乃至中国最佳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外围设备、新型消费电子、新型元器件、光电显示与照明等五大产业的先进制造与研发转化基地。(二)发展目标2015 年产值达到 2500 亿元1、总体目标打造北方乃至中国最佳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外围设备、新型消费电子、新型元器件和光电显示与照明等五大产业的先进制造与研发转化基地。2、规模目标142015 年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 2500 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左右,形成两个以上产值超 500 亿元的 产品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保持在 25%以上,占天津市 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保持在 90%以上。3、创新目标继续鼓励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创新,基本建立政府引导、以企业为 主体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到 2015 年,新建企业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 20 家,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70%以上,50%的 电子企 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十二五重点发展领域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的选择主要考虑市场规模、所处的发展周期、 产业转移及投资活跃程度、国内竞争与布局情况、开发区已有的产业基础以及开发区所具备的发展条件等方面。经过综合评估,开发区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细分领域确定为:通信设备行业、新型元器件行业、光电显示与照明行业、新型消费电子行业与电子计算机行业这五大行业。(一)提升通信设备行业1、行业特点与发展机遇(1)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态势,市场份额越来越集中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周期已经结束,进入稳定发展态势。152008 年全球通信设备市场规模达到 3270 亿美元,预计 2010 年的市场规模将达 3635 亿美元,2007 年至 2012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6%。经过几年的兼并重组,通信设备行业 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全球排名前几位的企业集中。根据全球销售规模,2008 年全球领先通信设备厂商排次如下:爱立信仍为通信设备业老大,排在二至六位的分别为诺基亚西门子(以下简称“诺西” )、思科、华为、阿尔卡特朗讯(“阿朗”)和中兴 (参见下表)。表 4-1:2008 年度部分通信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及集中度行业名称2008 年市场规模 行业领先企业及市场集中度移动基站 520 亿美元 爱立信、诺西和阿朗三家占有 70%的市场份额WIMAX阿朗是最大的厂商,其商用合同数占全球WiMAX 合同总数的 25.5%,其余的大厂 还有Airspan 和 Motorola 等LTE 爱立信、华为、中兴综合竞争力居前三名无线通信设备手机 12 亿支前五大厂商诺基亚、三星、LG、摩托罗拉和索爱占有约 80%的市场份额DSL 设备 91 亿美元华为、阿尔卡特- 朗讯、中兴 通讯共占有 70%以上的市场份额。缆线调制解调器Motorola、思科、Arris Group 是领先供应厂商,机顶盒市场则由 Cisco 和 Motorola 垄断。光纤传输设备150 亿美元 领先业者有阿朗、华为、Nortel 、诺西、Tellabls和 Ciena 等。固网通信设备无源光纤 16 亿美元 Tellabls 和阿朗公司是市场 的主导者16网络设备光交换设备5 亿美元 领先业者为阿朗和 Sycamore Networks路由器 100 亿美元全球路由器市场几乎由思科和 Juniper Networks 两家美国公司所垄断。数据网络设备以太网交换设备 250 亿美元思科公司是主导着,约占 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的领先企业还包括 Extreme Networks、Foundry Networks(已被美国Brocade 公司收 购)、F5 Networks、Citrix Systems。来源:网上收集(2)全球智能手机增长迅猛,重塑手机产业竞争格局根据 Gartner 的数据,未来几年全球手机生产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到 2014 年将达到年产 16 亿支的规模(参见下图)。2009 全球手机终端销售量总计为 12.1 亿万支,较 2008 年略微减少了 0.9%。其中智能手机的增长迅猛,2009 年全年,智能手机销售量达 1.72 亿支,较 2008 年增加 23.8%。2009 年,以智能手机 为发展重心的手机制造商,如苹果和 RIM,成功地攻下全球前五大手机制造商的市场,在全球手机市占率上提升较快。前五大制造商的整体市占率自 2008 年的79.7%下降到 2009 年的 75.3%,更下降至 2010 年第一季度的70.7%。RIM 更是在 2010 年第一季度挤下索 爱和摩托罗拉,名列全球手机制造商市占率第四名(参见下表)。图 4-1:2008-2014 年全球手机出货量预测(单位:10 亿部)17来源:Gartner表 4-2:2010 年第一季全球手机 终端消费 者销售量(单位:万支)企业 1Q10 销售量 1Q10 市占率 1Q09 销售量 1Q09 市占率Nokia 11011 35.0% 9740 36.2%Samsung 6490 20.6% 5139 19.1%LG 2719 8.6% 2655 9.9%RIM 1055 3.4% 723 2.7%Sony Ericsson 987 3.1% 1447 5.4%Motorola 957 3.0% 1659 6.2%Apple 836 2.7% 394 1.5%ZTE 538 1.7% 337 1.3%G-Five 435 1.4%Huawei 397 1.3% 322 1.2%其他 6042 19.2% 4497 16.5%总计 31465 100.0% 26912 100.0%来源:Gartner (3)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面临下行压力,部分领域取得突破我国已成为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同时,通信设备制造业也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产业之一。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通信业发展放慢影响,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参见下图)。2009 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8437.8 亿元,比上年度下降 0.2%;占电子信息 产业总收入的比重为1812.2%。手机产量达 6.19 亿部,比上年增长 10.7%,约占全球产量的51%左右。图 4-2:我国通信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来源:CCID)目前,我国企业在通信综合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光纤通信设备等领域,已形成了一批较有实力的企业,如华为、中兴、大唐、烽火通信、展讯等;特 别是华为和中兴,在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商的排名中名次不断提升,最新数据显示华为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通信设备制造商。在移动通信设备领域,我国移动通信研发能力不断提升,成长为全球重要的通信技术研发基地之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3G 标准 TD-SCDMA 已开始商用,并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接入网、核心网、终端、终端芯片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移动通信终端领域,除了中兴和华为名列全球前十名之外,中国的山寨手机近几年风生水起,虽然 2009 年受到政府打击,但对手机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名不见经传的 G-Five 手机忽然突飞猛进,挤进第九名。据报道, G-Five 手机的生产厂家总部设19在深圳,几年前开始从事手机开发并从最初的山寨手机做起,逐渐打造自己的品牌 G-Five。G-Five 手机主要投向中东、印度等 30 多个国家、地区,今年一季度月出口量超过千万台。2、发展思路首先,要继续实施聚焦三星战略。三星在通信设备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近年来手机的增长十分有力,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商。目前,聚焦三星战略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2009 年,三星相继在开发区设立了三星天津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以及中国三星电子国际品质认证研究所,表明了三星对开发区生产基地的重视。另外,三星在CDMA 基站以及 WiMax 等 3G 领域也有一定的实力,因此,开发区要继续聚焦三星,扶持三星,争取它将更多的通信设备迁入开发区生产,将开发 区打造成其通信设备的全球生产基地。其次,要继续支持分拆之后的摩托罗拉移动通信公司的发展。经过长达两年多的调整之后,摩托罗拉手机业务出现触底回升的势头,尤其是在智能手机领域,根据 IDC 的报告, 2009 年第四季度摩托罗拉智能手机成长率高达 56.3%,首次打败宏达 电,挤进第四季度市占率第四名。第三,前几年山寨机的出现必将使得全球手机市场代工的趋势更加明显,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不足以及成本升高,促使一些代工企业北上西进,因此,吸引北上投资的 ODM/EMS 厂商是开发区面临的又一机遇。开发区要以富士康的入驻为突破,专门研究代工企业的需求, 进一步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切实解决代工企业运营中的问20题,为企业创造“ 低成本、高利润、有竞争力 ”的环境,争取吸引更多的代工企业来开发区投资。第四,争取诺基亚西门子公司在开发区的投资。诺西公司是通信设备产业前五大制造商,2010 年,诺西公司宣布收购摩托罗拉的基站业务,开发 区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主动与诺西公司沟通,争取其将基站业务留在开发区并做强做大。3、重点发展产品方向重点扶持发展的产品方向包括: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包括手持(车载)无线电话机、对讲机等;移动通信设备,包括数字蜂窝无线电话系统设备、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移动通信基站等;通信交换设备,包括包括数字程控电话交换设备、数字移动通讯交换设备、光通信交换设备等。(二)做强新型元器件行业1、行业特点与发展机遇(1)产业发展较快,日本企业稳居龙头地位十一五以来,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移动通讯、新型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 对电子元器件形成了强劲的需求,成为了世界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的动力。据 IDC 报告,2005 年以来,世界 电子元器件的市场规模保持了年均 10%左右的增长速度,到 2010 年,市场规模将增至 9000 亿美元。在全球电子元器件产业,日本居于龙头地位,其次是台湾、美国和韩国。其中日本主导着全球关键技术的市场走向,尤其在 TFT-LCD、LED、被动元件、PCB、软板、 IC 载板和电池等产品领21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湾在片式电阻、LED、 TFT-LCD 和 PCB 等四个产品领域很有实力,但台湾有近五成的电子零部件产值是由在大陆投资的工厂生产;美国则在连接器、PCB 等产品领域有优势;韩国在内存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中国虽然是生产大国,但贸易逆差逐渐扩大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近年来发展稳定,我国电子元器件产品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 30%左右,位居世界前列。但从 销售额来看,我国电子元器件占全球总销售额还不高。2008 年,规模以上电子元器件行业实现销售收入 15972.8 亿元,占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的 25.4%,仅次于计算机行业规模,是第二大细分行业。我国生产的电容器、 连接器、磁性材料、电子变压器、压电石英晶体器件、电声器件、微特电机、印制电路板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而且一半以上的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印制电路板、 电声器件、微特电机、 电接插元件、电容器和电子变压器等是我国电子元件出口创汇的支柱产品。但是近年来,我国电子元器件进出口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受到加工贸易快速增长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国产元件不适应高档产品市场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新功能、新结构和高性能的电子元器件仍需进口,整机国产化率仍然较低。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子元件生产大国,但是,我国电子元器件每年仍然需要进口大量的高端产品。2009 年, 电子元器件总进口额为 2076.7 亿美元,其中,电子器件进口 1367.6 亿美元,电子元件进口 709.1 亿美元,电子元器件总进口额占电子信息产品总进口额的 66%,占全国进口总额的 20.5%。22可见国内生产还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从进口的产品看,集成电路(包括处理器及控制器、存储器)的进口额最大,超过 1100 亿美元,其次是各类液晶面板,达到近 350 亿美元,另外,移动电话零件、印制电路板、锂离子电池等产品也排在进口电子产品的前十位。随着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厂商不断的技术创新,以及国外对我国高科技限制出口的逐步解禁,未来国外厂商有可能将高端电子元器件转移到国内生产。表 4-3:2009 年进 口额前 10 位的电子信息产品进口情况(亿美元)序号 产品名称 进口额1 处理器及控制器 709.52 液晶显示板 349.83 其他集成电路 236.84 存储器 217.65 硬盘驱动器 123.16 手持式无线电话机的零件 95.37 四层以下的印刷电路 53.58 锂离子电池 43.89 四层以上的印刷电路 41.110 光盘驱动器 35.7来源:工信部网站2、发展思路23首先,开发区要积极引进更多的电子整机企业。电子整机企业的入驻,必将 带动一批电子零部件企业的入驻。开发区目前的整机企业数量太少,不足以吸引更多的零部件企业入区经营,因此,发展零部件产业的关键是要引进整机生产企业。其次,开发区要重视中小型配套企业的招商,给予中小型配套企业特殊政策(如融资担保等),降低它们的制造成本。目前开发区的标准厂房面积太大,一些中小企业难以租到合适的标准厂房,因此,开发区有必要规划一块区域,集中建设一批满足中小企业需要的标准厂房。千方百计继续引进为移动手机、数码相机、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等产品配套的中小型零部件企业,进一步提高本地配套率,努力将开发区建成为北方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新型元器件的生产和开发基地,打造北方最佳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供应链。3、重点发展产品方向重点扶持发展的产品方向包括:新型电子元件及组件,包括各类片式元件、电连接元件、控制元件、 电声器件与频率元件等;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多层、挠性印刷电路板;电子塑料零件;半导体分立器件,主要包括片式二、三极管。(三)做大新型消费电子行业1、行业特点与发展机遇(1)3C 融合产品将逐渐进入家庭,市场保持稳定成长趋势市场调查公司 Databeans 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将保持稳定成长趋势,增长最快的领域是数字电视和数码产品,24此外新兴的移动电视、PND(便携导航设备)和数 码相框等也将继续快速增长。从整体上看,2010 年以前全球消费电子产业仍将保持高于 IT 产业的成 长速度,根据美国消 费类电子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预计到 2010 年,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收入将超过 7000 亿美元。其中,液晶电视是增长最快的消费类产品,跟据 iSuppli 公司的预测,2006-2011 年液晶电视销量的年增长率将高达 31.9%,2011 年全球液晶电视销量将达到 1.653 亿台。2006 年全球液晶电视销售额为 478 亿美元,预计 2011 年将增长到 1162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9.4%。未来 10 年,随着 3C 融合的速度不断加快,媒体服务器(可连接互联网并实现数字内容时移、存储和分发功能的产品)、 Multi-room PVR(嵌入连 接功能的数字视讯录影机)、Audio HUB(音频中心)、DMA(数字媒体适配器 )、数码相框和具连接功能的 PMP(便携式媒体播放器) 媒体服 务器等产品市场形成,将大量 进入家庭,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无缝访问和共享信息、娱乐和服务的“数字家庭” 将初步呈现。(2)液晶电视快速成长,成就台湾代工厂商2010Q1 全球电视出货量达 5500 万台,同比成 长 55%;其中液晶电视出货量超过 4000 万台,同比增长 50%,占比 74.1%。前五大厂商分别为三星、 LG、索尼、松下和夏普,按出货金额计算,前五大的市占率合计近 60%。表 4-4:2010 年第一季全球前五大 电视品牌厂商市占率与成长率排名 品牌09 年 4 季度市场份额10 年 1 季度市场份额 季度增长率 年增长率1 三星 23.7% 21.9% -26% 18%252 LG 电子 13.0% 14.8% -9% 29%3 索尼 11.5% 9.6% -34% -15%4 松下 7.9% 6.7% -32% 28%5 夏普 5.4% 6.3% -7% 1%其他 41.7% 41.4% -18% 17%合计 100.0% 100.0% -20% 15%注:市占率按出货金额计算,数据来源于 DisplaySearch液晶电视的快速成长使得各品牌大厂自有产能不足的矛盾凸显,另外,液晶电视价格快速下降和削减成本的压力,使得包括三星、Sony 等纷纷寻 求台湾液晶 电视与面板业者的 协助,开启了台湾系统组装、面板、零组件与半 导体业者做大电视产业的新契机,促成以液晶电视为主的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台湾电子业成长的另一个驱动引擎。近两年,索尼公司关闭了本土的多家工厂、裁员近两万人,同时又计划将其外包产品的比例提高到一半以上。东芝则更是将外包成为其液晶电视业务增长的关键,韩国的 LG 电 子也有提高外包比例的计划。目前全球液晶电视外包比重约为 25%,预计明年将大幅增至到 35%至40%。表 4-5:2009 第三季台湾液晶电视代工出货排名(千台)排名 公司 3Q091 冠捷 27902 瑞轩 9153 仁宝 9104 伟创 7255 美齐 187266 友达 1357 唯冠 838 大同 28其他 159总量 5,932来源:网上收集(3)中国已成为生产和消费大国,产业布局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中国已经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产大国,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加工基地,白色家电、小家电、以及 MP3/MP4、DVD、数码相机等数码视听产品的产量都位居全球第一。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 年,国内消费电子产业的产值微跌,完成产值 11830 亿元,出口比例为72%(参 见下 图)。从国内市场来看,2010 年中国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GDP)将突破 4000 美元,中国 对于高端消费电 子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消费电子产品的新时代。图 4-3:我国消费电子产业产值情况(来源:CCID)从下图可见,国内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图 4-4:我国消费电子产品生产的区域布局(来源:CCID)11857 118301265411264100001100012000130002007 2008 2009 2010E中 国 消 费 电 子 产 值 : 亿 元272、重点发展方向首先,要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消费类整机企业落户,快速扩大消费类电子产业规模。目前,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已经形成三大产业集群,即环渤海、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目前环渤海地区的消费电子整机企业主要集中在青岛,在华北地区还没有形成大的生产基地,未来随着新型消费类电子的兴起,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同时由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土地成本和容量已很难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这必将促使消费电子整机企业加快围绕京津地区的布局,产业向京津冀地区转移的趋势比较明显。这为开发区引进相关企业创造了机遇。因此,十一五期间,开 发区应充分发挥开发区地处环渤海核心地带的区位优势,抓住 3C 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机遇,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消费类整机企业落户,向数字视听等新型消费电子领域延伸,快速扩大消费类电子产业规模,打造北方新型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其次、要聚焦三星,扶持三星,争取三星将开发区/天津市定位为消费电子产品的制造基地。韩国三星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巨头,根据DisplaySearch 的数据, 2008 年第 1 季度,三星再次超越索尼和 Vizio成为北美地区 LCD 电视销量冠军,2010 年 2 月底三星率先在北美市场推出 3D TV。另外,三星在家庭影院、DVD 和蓝牙播放器、数字音广 东 省 , 60.5%浙 江 , 13.0%江 苏 , 7.7%山 东 , 3.6%安 徽 , 3.0%其 他 省 份 ,12.1%28乐播放器以及机顶盒等领域的总体实力都很强。随着国内外平板电视以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容量的迅猛增长,三星必将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目前三星已经初步完成了其终端产品在中国的布局(参见下表),可以看出天津是三星最重要的终端产品生产基地,因此,承接三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