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润童心”校本教材目 录一、国学篇(10 段)1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 2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 3吾十有五志于学 (论语为政) 4敏而好学 (论语公治长)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6富贵不能淫 (孟子滕文公下) 7推恩及人 (孟子梁惠王上) 8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孟子告子下)9在正其心 (大学) 10人一己百 (中庸)二、古诗篇(16 首)写景篇1白居易大林寺花 2祖咏终南望余雪 3刘方平月夜4张祜题金渡5刘长卿送灵澈26无名氏杂诗抒怀篇7杜牧泊秦淮8李频渡汉江 9岑参逢入京使10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1李商隐夜雨寄北 12裴迪送崔九 咏古篇13杜甫八阵图14杜牧赤壁 15刘禹锡石头城16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三、现代诗文篇(4 篇)1别踩了这朵花(冰心)2课本(刘惠才)3假如我是一朵雪花(金波)4乡愁(余光中)3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8.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9.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1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4【链接】1.小资料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 20 篇、492 章,首创 “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2.诵读以上语段,并说说意思。学生签字:_我的收获: 我的诵读: 5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注释】大林寺:指庐山上大林寺。地址在牯岭西大林峰南,是佛教胜地之一。芳菲:花草。 长:常。【链接】这也是一首描写春景的小诗,你能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6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作者介绍】 祖咏(669746?),洛阳人。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他的诗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炼。 【注释】终南:山名,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面。林表:树林外层与近空处均称林表。霁色:雨雪止歇。【语译】终南山的北岭啊分外地秀,峰顶的积雪啊在云端里浮。山林的上空啊天色已放明,长安城里的人家啊饮食感觉晚来天变寒。【赏析】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五首六韵(十二句),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此诗写的是作者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清朝诗人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7【链接】积累描写雪的诗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送灵澈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作者介绍】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进士,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大历年间任鄂岳转运使留后,因被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陷而被贬为睦州司马,贞元年间又升任随州刺史。刘长卿当时诗名颇大,尤其擅长五律,他曾自称自己的诗为“五言长城 ”。他的山水写景诗风格清淡,与王维、孟浩然颇为接近。【注释】 灵澈:诗僧,俗姓汤,字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于云门寺。 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杳杳:远去状。 荷笠:背负笠帽。这时游方僧人代表性的装束。【语译】竹林寺深藏在青苍之中,告晚的梵钟声,渐远渐杳。目送着你远去的身影背负的斗笠上,一抹夕阳返照。归去吧,越中的青山,正迎着你远行独归人。【赏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链接】你还知道其它诗人的送别诗吗?搜集几首抄写下来。8月 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作者介绍】刘方平,开元、天宝时人,隐居颖阳太谷,高尚不仕。唐才子传称他“神意淡泊,善画山水”,“工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六首。【注释】半人家:月影西斜,故月光半照。“北斗”句:更深时星象。北斗、南斗俱为星名,古人以二星在空中位置计算夜时。阑干,横的意思,与“斜”字互文。【语译】夜已深,月偏西,清光半照人家;北斗横,南斗斜,星光已依微。今夜人不眠,偏感得,春气萌动送暖意;百虫醒,鸣声新,初透窗纱碧如洗。【赏析】本诗的前二句写更深景象,“半”字极佳,星光依微,月色半照,这居处半明半暗,静谧到了极处如全明,便无如此效果。万籁俱寂中窗外忽传来初度的虫鸣,诗人这才惊喜地感知,春,已在夜色中飘然潜回人间;后二句因果导致,因虫声而知春,却于末句写虫声,又不绝的余音。“新”、“透”、“绿”三字连用,尤宜细细品味,从中似乎可以感到诗人的喜悦之情。【链接】描写月夜的古诗有很多,吟诵下面的两首,体会意境。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9峨眉山月歌(李白)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王维)题金陵渡唐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作者介绍】张祜(约 782约 852),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其诗或感伤时世,或歌咏从军,以乐府宫词著称。其宫词写宫女幽怨之情,有感而发,平易自然而不流于浅俗。【注释】 金陵渡:渡口名,当指润州西津渡,在今江苏省镇江江边。唐时镇江亦曾称金陵。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象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瓜州:又名瓜洲,瓜埠洲。在今江苏江都江边运河口岸,斜对镇江。【语译】金陵渡畔小山楼,旅人宿,一夜望江自可愁。夕潮落,夜江静,明月斜;唯见对岸,两三星火,莫非是瓜州?【赏析】此诗写诗人的旅夜愁怀。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诗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楼里,因为远离了家乡,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淡淡的乡愁。三、四两句从“自可愁”引出。因胸怀愁闷,所以深夜难眠,在小山楼上推窗远望,只见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茫茫江面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州”。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是什么地方?诗人用“是瓜洲”三字作了回答。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江上清丽的夜景描绘得美妙如画。【链接】10描写诗人旅夜愁怀的古诗还有哪些,抄写两首下来,吟诵吟诵,体会诗人内心的忧愁、孤寂。 杂 诗唐无名氏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注释】 杂诗:不拘流例,随感而咏之诗。 寒食:民俗清明前二日冷食不举火,称寒食节。 著麦苗风:吹拂麦苗的风。 等是:同样是。 杜鹃:相传是蜀王杜宇冤死所化,夜啼至口血滴下,如呼“不如归去”。【语译】细雨迎寒食,滋润得芳草丰茂萋萋;春风著麦苗,又吹入水边杨柳,袅娜映长堤。都是有家不能归,那失国的冤魂杜鹃啊,再不要向我耳边悲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赏析】本诗的前二句写寒食田野的景象,用词简省。“著麦苗风柳映堤”,“风”前著麦地后入堤柳,是不可多得的诗化语言。也许是这细雨轻风寒日天的景象与诗人家乡的景象太过相似,也许是寒食过后到清明,是祭扫家坟的时节了,因而引动了诗人的归思,这时细雨轻风中传来杜鹃鸟“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声声悲啼,诗人听得心烦,转而向鸟儿怨嗔:我与你还不是一样,都是有家归不得,又何必对我如此聒噪呢?这回事有家无归者特殊的心态的反应,怨鸟之中包蕴了与怨禽同样的愁思。【链接】你能画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吗?试一试!11渡汉江唐李频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作者介绍】李频(818 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 (今建德李家镇 )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历代评李诗“清新警拔”、“清逸精深”。 清代建安人郑修楼曾有诗赞曰:“ 千载嫡仙携手笑,李家天上两诗人”。把李频和李白并举。湘口送友人是李频的代表作之一,受到历代诗家的好评。【注释】 本诗应为宋之问诗。因李频从未到岭外。 岭外:五岭之南。唐时罪官多放岭南。【语译】身在无领南,中原音书久绝,冬去春来,最怕节侯更。今日北渡汉水家乡,不觉情更怯;竟不敢,问来客,家人今如何?【赏析】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链接】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杜牧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2这也是一首思乡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送崔九唐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笑。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作者介绍】裴迪(716-?),唐代诗人,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注释】 崔九:崔兴宗,曾与裴迪、王维共隐于南山。王维有送崔九兴宗游蜀诗。 深浅去:深浅,深深浅浅,这里有随山势而行的意识。 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语译】归山去,你当随着山势,深深浅浅任意地行;须将那峰峰谷谷的美景,一一仔细看。你呀,切不可学那武陵溪上的打渔人;游到了桃源,却又匆匆忙忙地归。【赏析】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链接】送崔九兴宗游蜀唐王维 13送君从此去,转觉故人稀。徒御犹回首,田园方掩扉。出门当旅食,中路授寒衣。江汉风流地,游人何岁归。这是王维同样送别崔九的一首诗,把这两首诗都读一读,背一背。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介绍】杜牧(803 852 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在艺术上,杜牧自称追求高绝,不学奇丽,不满习俗,所谓不今不古,正是力图在晚唐浮浅轻靡的诗风之外自具面目,但他的风格不像李贺的奇特,也不似元稹、白居易的平易,和李商隐比也能各树一帜。著有樊川文集。【注释】.秦淮河:金陵(今江苏南京)秦淮河。源于江苏溧水县东北。秦时凿中山以疏淮水开此河道,因名。.烟:河面上似烟的夜色水气。.商女:以歌乐为生的乐伎。.江:指秦淮河。长江以南,合流无论大小,口语都称江.后庭花:陈后主所作误区玉树后庭花的简称。【语译】似烟的夜气笼罩着寒凉的流水,中天的月色笼罩着岸沙。我移船夜泊秦淮河,正近那繁华的酒家。歌女不懂什么叫做“亡国恨”,隔江还在唱着亡国之音后庭花。【赏析】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14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链接】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2.上网搜集陈后主的资料。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作者介绍】岑参 (约 715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沙)。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注释】 故园:指长安。 龙钟:方以智通雅谓“涕泪流溢貌”。 凭:托。【语译】东望故园长安路遥,千里漫漫;不禁涕泪流,湿透了双袖,犹自流不干。君今东归,马上相逢,匆匆无纸笔;托您啊,捎一句口信,说我西行尚平安。【链接】送崔子还京 唐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15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读一读,背一背岑参另外一首诗,诗中又描写了什么呢?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作者介绍】唐代(公元 803853 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注释】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迢迢:一作遥遥。草未凋:原作“草木凋”。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玉人:佳美如玉之人。一解指扬州的歌女;一解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语译】隐隐的青山啊远去的水,暮霭中影影绰绰;江南地气暖,秋已尽,草色轻轻却还未枯凋。扬州东西二十四桥,明月夜天照;风流军算的韩君啊,你究竟何处叫人学吹箫?【链接】161 说说“青山隐隐水迢迢”中两个叠词“隐隐”、“迢迢”的表达作用。2 后两句话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者介绍】李商隐(约 812 年或 813 年约 858 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汉族。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注释】 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友人。 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泛指巴蜀之地)。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共剪西窗烛:指在西窗下伴着烛光(促膝倾谈)。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却话:忆说。【语译】您问我何时归来,我自己也不知;我只知,巴山夜雨无绝时,流作山溪,涨满秋水池。什么时候啊,能和您,西窗下,长谈共翦烛;到那时,再给您,忆说巴山夜雨时。17【链接】1. 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情?八阵图唐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作者介绍】杜甫(公元 712-770),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注释】 八阵图:相传此为诸葛亮防魏、吴入蜀所部石阵。八阵魏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形聚石成八八六十四堆,各高五尺,星罗棋布,相克相生。 盖:盖世。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鼎力。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以吞吴之举为失策的意思。【语译】18您功业盖世,成就了,鼎足三分的大局;你声名成全,八阵图添上了圆满的一笔。江水奔流啊,石坚终不移;那堆堆石阵啊,仿佛在诉说着您的无穷遗恨先主为何失策伐吴去!【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链接】上网了解诸葛亮,并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歇后语等记一记、背一背。赤壁唐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 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 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注释】作于杜牧任黄州刺史时。黄州有赤壁,但并非三国孙、曹、大战之赤壁,此借相同地名论史而已。折戟:断戟。将:拿起。19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周郎:周瑜,吴军统率。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语译】断戟沉埋沙岸,那精铁尚未蚀销;我拣起戟儿磨洗净,原来属于三国前朝。想当年,若不是东风一阵助周郎;只怕是铜雀台中春意深,闭锁了,江东大乔与小乔。【赏析】这首咏史吊古诗。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链接】这是一首 诗,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 而发。诗中“前朝”指的是 。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汉族。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注释】 石头城:东吴孙权曾改称金陵为石头城。 淮水这里指秦淮。 女墙:城垛。【语译】20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秦淮河上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然是旧时的明月,漫漫长夜,冷冷的月光从高高低低的城垛照进城来。【赏析】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诗人的好友白居易对这首诗曾叹赏不已,当读到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时,不禁赞叹道:“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可见其感动之深和评价之高。【链接】这首诗句句是景,然而每一景都融合着诗人 的深沉感叹。最后一句的“还”字,意味着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者介绍】陈子昂(公元 661公元 702 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飞机盒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营养强化剂项目建议书
- 抛光工安全培训
- 2025年法人大数据项目发展计划
- 福建省莆田市某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抗浮锚杆施工工艺
- 自卑案例的题目及答案
- 高中必修考试例题及答案
- 2025年饮料灭菌乳项目建议书
- tcp协议的特点与特征
- 2025年保健按摩师(五级)资格理论必背考试题库(附答案)
- DB32/T 3636-2019车用汽油中甲缩醛含量的测定多维气相色谱法
- 《电子商务基础(第二版)》课件 第一章 电子商务概述
- 《线虫总论钩虫》课件
- 报考纪检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互联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DB14T 1736-2024医疗护理员服务规范
- DB37-T 5155-202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小学信息科技课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策划居间合作协议书样本
- 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