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一路寻芳_第1页
师生共读,一路寻芳_第2页
师生共读,一路寻芳_第3页
师生共读,一路寻芳_第4页
师生共读,一路寻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师生共读 一路寻芳【摘 要】阅读是最重要的间接观察、经历的形式。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阅读效果大打折扣。开展“师生共读”的活 动,无疑是解决上述 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拟从“ 以读养性 产生共读磁力, 远离“媒体危机”,内化自我行为;以读解读指导提取归纳信息,辨 识文本真味, 获得思想启迪;以 读促言丰厚文学底蕴,放飞奇思妙想,厚积薄发” 三方面达成 师生共读的最佳效应。从而实现学生人格精神的提升,追求教育与学生生命的贯通。【关键词】 师生共读;以读养性;以读解读;以读促言阅读是最重要的间接观察、经历的形式。因为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读书就是观察生活,认识社会。高尔基曾说:“我既直接从生活中得到印象,也从书本中得到印象。书本具有一种能给我一种在人的身上所没有看见和不知道的能力。”阅读如此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务必要重视阅读,同时注意在阅读中积累。近几年,积极创建“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热潮犹如春风化雨点绿了我们的校园,给学校送来了新的精神食粮,使师生少了些浮躁,多了些书香。但是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谈及孩子的课外阅读问题,或是说不知道该给孩子买什么书比较好,或是说孩子一心钻在课外书里,习作水平却未见丝毫提高。确实如此,目前的教学中,除了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得到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多数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教师没有进行有力的指导。我校属于偏远完小,家长文化素质差,实现亲子阅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如何帮学生搭建一座桥梁,到达快乐有效阅读的彼岸;如何使一个阅读环境较差的农村孩子,也能在小学阶段完成课标提出的150 万字左右的课外阅读量;虽然解决的办法不止一种,但是开展“师生共读”的活动,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一、以读养性: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现在的很多孩子,课余时间被有声影像完全占据了。学生在课外过分着迷于电视、电脑游戏,陶醉于影像媒体所给予的感官刺激,缺乏健康的课外阅读情趣。他们宁愿每天看几个小时的泡沫剧,也不愿读半小时甚至几分钟的书。师生共读经典美文、经典名著,一起在充满表现力和生命力的语言文字间旅游,促进学生逐渐养成健康的课外阅读的情趣与习惯。1.创设氛围,产生共读磁力阅读需要合适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使学生阅读得更投入。从目前状况来看,学校是促使学生平心静气阅读的理想场所。因为在农村,绝大多数的家庭是小学语文论文2没有阅读习惯的。要求学生长期抵御麻将声、扑克声以及现代媒体的冲击,静心敛神地面对纸质阅读,难度确实很大,因此,教师将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离校之后的自觉阅读上,是难以保证的。教师平时在班级可以通过示范阅读的方式,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培养优质的阅读姿态。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拿着一本和他手里同样的书时,当学生感受到教师阅读得如此趣味盎然时,心理上就会有所接近。这种乐读的阅读氛围,有着心理暗示的作用,随风潜入,无声润物,可以产生强大的“阅读磁力” ,让学生心中的“阅读指针”跟随“磁力”而发生偏转。良好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从主观上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从而促进“师生共读”活动的有效开展。2.紧扣心弦,化解媒体危机这里所谓的“媒体危机” ,指的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是在电脑、电视前度过的,造成了一种特殊的危机。怎样才能把学生从影视媒体前吸引过来主动阅读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学校里有意识地唤醒、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刺激持续能动阅读的需求。课外阅读区别于课堂内的课文学习,它需要更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在学校可就某一部优秀作品作初步的导读。比如在共读柯尼斯伯格的天使雕像一书时,教 师 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封面、书脊中了解到什么信息。这个环节既让学生了解著作的相关信息,如了解书名、作者,或是他人对此书的评论,也引起了学生对著作的关注。小学生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教师可从学生的这一爱好入手,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有个女孩,名叫克劳迪娅,她每天都要做洗碗、清理垃圾之类的事,她非常厌倦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于是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离家出走”教师娓娓道来,将学生带到一个奇特的情感世界里。正当他们侧耳倾听,全身心融入故事时,教师突然停止讲述,动情告之:精彩的故事还在后头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猜一猜。通过猜测,学生的潜意识里就会更关注主人公的遭遇,就会在课余时间急切阅读去寻求答案。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有效导读、猜测,设置悬念,牢牢扣住学生的心弦,把“要我读”的课外阅读变成了“我要读” 。这样可以逐渐化解这种特殊的媒体危机。3.形成规范,内化自我行为师生共读一本书,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要将师生共读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难的是让学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小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要达到这样一种课外阅读的境界,教师就应该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进行耐心引导,培养学生静心读的意志,以此为“师生共读”活动保驾护航。将师生共读的活动当成是一种仪式,有指定的场合,有固定的时间。比如在校园内,可以是在午饭后到午休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于教室,进行阅读。长此以往,就成了如同周一早上必须要举行升旗仪式一样的行为。这样进行规范,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习惯,成为像每天要吃三顿饭一样自然的事,把课外阅读内化成渴求性的自我行为,从而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可以养性修为,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教师从小学起就开始着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这种健康的生活情趣将会像一盏明灯,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二、以读解读: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3迪克尔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比如学会快速阅读,从一个篇章中提取、归纳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学会反刍咀嚼,品味出真滋味。内省是一个自我体验、自我治疗的过程,学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链接精神和情感世界,能获得心智的成长,从而更深入地对文本与人生进行解读。1.把握全景,提取归纳信息著名作家曹文轩说:“节选是特写,整本书是全景。一个孩子必须要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 ”要让学生深入了解著作的品性特点,观照人物命运,就应该让学生读整本的书。既然是长篇,那么应该指导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通读全书,在阅读时不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一些篇章进行归纳,使得阅读更加紧凑,不容易忘掉一些重要的情节。比如在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时,可以引导学生每 读完一个章节,就 进行 归纳主要内容,关注描述汤姆和乔治哈里斯夫妇不同处世态度的片段,感受到他们同为黑奴,逆来顺受、听从奴隶主摆布的汤姆和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乔 治 哈里斯夫妇的不同命运灭亡与新生。读完一部作品,学生就会形成一个总体认识,有了一个初步的总体印象。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对学生以后的查阅资料、搜集信息,都十分有利。2.潜心会悟,辨识文本真味学生通读作品之后,需要对著作进行回顾。这时的教师,应该起着引领的功能,提出书中的一些重要话题,让学生带着话题进行阅读。这也就是让学生再次用心触摸文字的温度。对于小说、故事来说,故事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人物、场景、关键的细节描写、作品的主旨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回味,感受作者脉搏的跳动,并做出自己的评价。读了草房子这本书,教师可以抛出一些有价 值的话题:你最喜欢作品中的哪个少年? 对那群少年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的是什么事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最让你感动或震撼的瞬间是什么?比如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可以让学生画出鲁滨逊漂流的简图,他依次漂流到哪些地方?呆了几年?干了些什么?用一条细线代表跋涉过的路,用圈圈点点代表经过的地点, 经历过的事。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再读,不仅是对情节的再梳理和对故事内容的再熟悉,更是走近人物、走近作者,抵达作品本真的环节。3.心心相印,获得思想启迪“让孩子读所谓整本书,实际上就是让孩子更全面地感应世界,感应存在。 ”确实如此,学生阅读故事,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融入作品,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角,活在故事的世界里,参与事件的发生,进行“移情体验” 。学生的成长历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烦恼与困惑,那么教师可以有意选取一些以成长为主题的作品进行共读,让学生与主人公一起经历成长的波折,进行“阅读治疗” 。故事因为被阅读而穿越学生的生命,学生的生命也因此而丰富。比如草房子、 六三班的坏小子 、男生贾里、 女生贾梅等,孩子可以从文本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有着调皮捣蛋、任性、馋嘴等特点。这些作品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真实儿童的心理。学生在阅读中跟随主人公不断超越自我,逐渐变得优秀起来。当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产生出去闯荡的念头时,可以共同阅读冒险、探索类故事,了解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心态,生存背后的价值观。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性,让人类美好的品质、真挚的情感像一阵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引4人入胜的小说贴近人的心灵,能够更明了地帮学生揭示人生的意义。师生共读,可以让学生学到平常课堂内学不到的阅读方法,更深地解读文本;师生共读,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生命预演”和“阅读治疗” ,丰富内心的情感,提高对抗挫折的“免疫力” ,获得思想启迪,更透地解读人生。三、以读促言: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只是个秘密。 ”学生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是教师们的一大痛处。实践证明: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只有会阅读的人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如何建立师生之间共同的语言,开启学生语言表达的心扉?师生共读学生爱读的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共读,师生之间就可以拥有更多共同话题,破解语言的密码,打开一片语言的空间,习得表达的技巧,在长期的高质量语言熏习中,能“恰恰啼” 、 “时时舞” 。1.采撷精华,丰厚文学底蕴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师生共读的经典作品中,不乏精彩的词句、片段,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比如让学生自备阅读卡片、 “采蜜本” 、 “好词佳句”册等进行积累,形成系列。如草房子中的风景描写,就像水一样美美地渗透整部作品。在那乡野纯净的天空下,那没有一丝刻意痕迹的校园,似随意分布又似有规则的草房子,既透着古朴的气息,又有着华贵的气派。让学生感受到平凡的风景也能折射出闪亮的光辉, 还能给人物的行为得到 圆满的解释。 学生采撷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陶情冶性,让心灵浸润经典的芳泽,丰厚文学的底蕴。积淀的越多,学生对作品中的词句就更敏感,更能了然于心。2.契合作品,放飞奇思妙想师生共同把某本书读完,这并非是完整意义上的师生共读。师生共同读完作品后,应该开展相应的班级读书交流会。班级读书交流会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师生共读整本书的活动成效。阅读是一个跨域时空的心灵对话。在聊书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自主讨论,充分释放学生的想象力,把文本深藏的意蕴,学生内心被触动的情感,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使其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创意想象能力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比如读了水浒传,有的学生为梁山泊一百单八将最后那悲惨的结局而 遗憾,觉得这么多英雄轻而易举地葬送在官府手里,一切都是那个受人爱戴的宋江害的。 这个 话题很有探讨的意义,所以教师可以就这个话题,牵扯起相关的一些探 讨点,比如:宋江 为 什么这样做?他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你是宋江,你会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召开读书 交流会。 学生在认真读完著作的基础上,就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或背景,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把自己的评价表达出来,获得成就感。师生平等对话,交流阅读心得,不仅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更能凭借观念的差异,碰撞出智慧的火花。3.厚积薄发,美文淌于笔端学生将采撷来的精华,熟记于心,融合并碰撞出新的属于自己的语言,需要运用时才能在笔下源源不断地流泻出来。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时,经常只关注故事情节,即写了什5么。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生课外书读了不少,习作水平没有水涨船高,只是原地踏步。教师在带领学生共读时,可以侧重从“写”的角度来阅读。比如读了活宝三人组出场记,交流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著作是怎么推演的,如何跌落和峰起,又是怎样制造危机和化解危机的。这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时的结构更加完整,思维更加缜密。再如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鼓励学生思考作者是通 过什么方法 观察的,是按照什么思路写的,他是怎么把小昆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刻画得如此活灵活 现。鼓励他 们做个小法布尔,用心观察一种小动物,生动写出其特征及 习性。 这样的师生共读,既是读的指导,更是写的提升。不仅是作者的写作视角与技巧,还有作者渴望用文字交流的热情也将深深影响学生的观念。以读促感,以思促写,何愁执笔相对而无语呢?师生共读整本书,建立师生共同的语言,学生敞开心扉、各抒己见,促进思维从封闭型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