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如何选择测光点_第1页
摄影中如何选择测光点_第2页
摄影中如何选择测光点_第3页
摄影中如何选择测光点_第4页
摄影中如何选择测光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光点的选择(合集)测光是为了取得正确曝光,拍出亮度刚好、色泽饱和的画面,一般也就是接近现场肉眼所见 。点测光有别于其他测光方式只针对画面中一小块区域测光,当画面中几个部分明暗落差较大时可以只让测光的这一部分曝光正确其他部分就会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而让画面一部分变特别暗或特别亮,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得到不同于肉眼所见的内容更丰富变化的画面效果。 首先看看几个典型的例子: 要让较亮的部分曝光正确,也就是叶子的部分;所以我们找叶面比最亮稍暗的地方测光(下图黄 X 处) ,这个点的亮度大概就是整张叶子的中间亮度,叶子的部分曝光对了其他比叶子暗的部分就全黑掉使叶子更加突出。一样要让亮的部分曝光正确现在换成是木雕门外的景物,一样找比最亮再稍暗的点测光(下图黄 X 处), 门外的景物曝光正确了,木雕门内侧因与外面光差很大而曝光严重不足成全黑形成强烈的构图效果 图例三这个则刚好与前两个例子相反,故意让暗的地方曝光正确(亮起来) 这样的曝光量会让原本亮的地方变太亮也就是曝光过度这样会营造出不同的气氛,当初的现场是接近夕阳,拍起来却像旭日初升暖烘烘充满朝气和希望的感觉。 要让暗的地方曝光正确,跟前面要让亮的曝光正确逻辑一样,刚才不是找最亮的点,所以现在暗的也不要找最暗的点,否则结果肯定会亮到不行(自己实际试试便知)除非是故意有这个需要。这张主角是树所以找树干上较暗处点(右图红圈内)测光即可,结果整张画面都亮了起来。是不是只要对着想让它曝光正确的部分进行测光就可得到满意的曝光?其实不尽然,因为点测光的范围很小,而画面任何一个区块很少会只有一个单一亮度,对到不同亮度的点就会得到不同的测光值,拍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测光点该如何选才能让这个你想要正确曝光的部分得到正确的测光呢?我们来看底下这个金属光泽的天线盘作的实验:因为弧度的关系光线反射有明暗渐层如下照片标示盘上刚好有最暗到最亮三个部分(左上图),然后分别对这三个部分作点测光拍摄 (测光点在整个画面正中央如黄 O 所示)图例一结果显而易见,对最暗点拍结果太亮最亮点拍结果太暗只有中间亮度(左下图)拍出来最接近肉眼所见也就是一般指的正确曝光。也就是如果今天这个天线盘是我想让它曝光正确的部分我的测光点就该选在盘上中间亮度的部分,但事实上一般碰到的拍摄主体很少会像这个天线盘这样亮度层次这么简单清楚,那该如何才能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况选到那属于中间亮度的点呢? 根据经验可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只要找主体中比最亮部分稍暗一个程度的点即会相当接近这个中间亮度。这个中间亮度就准确的测光点。简单说就是:1、想暗一点就对亮一点的地方测光想亮一点就对暗一点地方测光;2、想愈暗就对愈亮的地方测光想愈亮就对愈暗的地方测光;3、想刚好就对最亮再稍暗的地方测光;掌握上述三个原则加上经验累积的直觉就可以随心所欲拍出自己想要的曝光。前面几个例子因为要马上让大家了解点测光的特性,举的都是比较极端的应用,如果我没有要让照片哪一部分特别暗或特别亮,只想忠实的呈现眼前的画面,这其实才是大家最常用到的。那测光点又该如何选择呢?诚如上面第三个原则,现在就是要对最亮再稍暗的地方测光,但现在不像前面的例子都有一个明确的局部目标去判断,画面中点那么多要对准哪里才算最亮再稍暗的地方?简单来说任何照片都有一主角,如果有就很简单,对准这主角部分的最亮再稍暗处测光相片其余部分即会自然而成;如果没有特定主角整张画面便是一个主体那就要真的找出全部里的最亮再稍暗处或找占画面最大比例的一个主体,再找它的最亮再稍暗处也行,但唯一要注意是这些所谓“最亮“都要把“白天天空“排除在外,因为白天天空的亮度在照片中永远无人能比,它最后的亮度只能靠相片其他部分决定后自然而成。接下来我们就用几个实例将其测光主体最亮处(O)与稍暗处即实际测光点(X)标出来分别解释这些情形:有主角:图例一图例二图例三上图目的在表现蓝与绿相互辉映的美主角便是在中间那段蓝与绿的交界,下图这张没有 O 标示最亮处因当时是极阴的雨天整个画面各个部分基本上都无太大光差,于是只要让那朵紫花曝光正确其余部分即自然而成没主角以整张画面为一体图例一一张正确曝光的照片其实还可以有稍暗或稍亮微小的差距,一般稍暗会使画面颜色更加饱和(浓厚) 反之稍亮颜色则显清淡(稀薄) 颜色饱和,有颜色饱和的抢眼好看颜色,清淡则有颜色清淡的清新与韵味,就像酱油拉面与盐味拉面的差别,各有各的好吃与魅力,看个人喜好与习惯。一般而言大家对抢眼的东西比较容易印象深刻,多半摄友也似乎都偏爱颜色饱和浓郁的照片居多,但酱油拉面吃多了难保不觉得腻,偶尔换换清爽的盐味拉面也挺赞,不过只要喜欢同样口味一直吃也没什么不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实际试验一下如何将同一碗拉面煮成酱油与盐味两种口味:图例二当天天空灰蒙蒙滴,所以虽然有夕阳画面的对比挺差,照正常测光点拍即成了上面的模样其实比较接近现场所见,但看在眼里显然颜色淡了些(上图),所以如果测光点往亮的地方移一些应该就会拍出下图这种情况。要特别提一下:这个当然不一定要靠移动测光点,所有偏浓偏淡的颜色问题状况都可用加减曝光来完成,主要还是看个人习惯。再看下面这个例子:这是大家经常会拍的日出或日落问题,到底要拍很暗只留亮的部分然后颜色很浓很讨好;还是拍亮一点比较接近现场所见而且可保留一些暗部细节,我想很多人应该都碰过这样的挣扎。我们来看看这张拍暗拍亮有什么差别。图例一在人像摄影中,对测光点的选择,人们的习惯选择对眼睛测光。这在光线环境好的白天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晚上光线环境异常复杂的情况下,有时也不得不为整体效果考虑。拍的是人像,但测光点不一定是人物。选择人物眼睛测光,整体画面偏暗选择中间色的门板测光,整体色调适度通过上面两幅人像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测光点的选择对整体的色调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拍摄第一张发现色调偏暗时,一般大家的习惯是增加曝光时间或者增加曝光补偿,这也同样能解决问题,但改变一下测光点,速度更快,而且还能训练我们敏锐地观察力。在测光的时候,正确的测光方法是,把相机调到点测光方式,把测光点对着白鹭向光的一面,然后把测出来的快门、光圈值用手动的方式固定下来,可不计较稍许的偏差,些许偏差可以通过软件找回来。正确的测光后拍摄的白鹭 错误的测光后拍摄的白鹭 白鹭通体洁白,和环境色差别很大,曝光很难掌握,稍有不慎,不是过曝就会欠曝。过曝缺少细节,欠曝表现不出白鹭的纯美。在这种情况下,相机的曝光增减功能也要慎用,拍摄白鹭都是在野外,光线和场地都较复杂,应多花时间去观察和拍摄,不应拘泥零点几的增减,这个功能还是给从事室内摄影的人像摄影、广告摄影师用吧。用手动功能调试的光圈和快门速度能满足各种的拍摄需要,鸟类摄影和拍摄白鹭的摄影师应多练习使用。正确曝光下拍摄的白鹭 错误曝光下拍摄的白鹭 从下面的示意图上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对焦点(实际上就是选择不同的点/局部测光区域),对最终画面的影响很大。显然,由于高光与暗部的亮度相差甚远,已经超出了记录介质的容许范围,其结果就是:1、如果要保证高光部分曝光正常,暗部部分必然曝光严重不足;2、如果要保证暗部部分曝光正常,高光部分必然曝光严重过度。即使利用曝光补偿,只能使高光部分过曝更严重: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答案之一就是:利用闪光灯进行填充式闪光。所谓“填充式闪光” ,也可以称为补光。当被摄画面的反差很强烈时(如逆光) ,可以用闪光灯来填充阴暗的区域。我们可以根据画面亮度绘制一条纵轴为亮度的曲线,那么高光部分形成峰部,而暗部就会形成峰谷。所谓填充,就是利用闪光来“填充”这些峰谷。当然,在“填充” 峰谷的同时,也会对峰部进行填充,使之升高。但是如果暗部占画面比例比较大时,稍微改善了暗部的亮度,在视觉上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图片说明:当背景和主体的明暗差异很大时,曝光经常会出现错误。这时候我们需要对主体进行测光,避免背景的干扰。 使用矩阵测光拍摄这个场景,天空色彩不够浓郁。我们先对天空进行测光。然后重新构图,进行拍摄,整个场景的气氛焕然一新。在暗色背景下使用中央重点测光,在构图时,如果被摄物体比较小,就会过曝。应该先将焦距拉近。然后锁定曝光,再调整构图,这时候曝光就精准很多。在使用闪光灯补光的时候,要对背景进行测光,因为闪光灯会打亮前景的部分,如果你对着模特测光,背景将会过曝,失去细节。 对天空测光后,画面整体曝光均匀。彩霞拍摄拍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测光点。通常情况下,测光点不宜选择在太暗的区域,尤其不要选在地面景物上,这样会使天空曝光过度而失去色彩。选择天空中色彩最鲜艳的区域作为测光点,可以让彩霞的色彩得到保留。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微调曝光补偿,这样可以使影像色彩更加饱和厚重朝霞和晚霞出现的时间一般只有 2030 分钟,而且形状不断变化,所以在拍摄时要抓住时机。此外,因为彩霞的拍摄一般采用逆光,所以地面景物显得较暗,照片的反差比较大,所以楼主可以选择一定的物体作为照片的前景,这样得到的照片会更有震撼力和感染力。选择天空中色彩最鲜艳的区域作为测光点,可以让彩霞的色彩得到保留建议将测光方式调整为点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尽量采用光圈优先模式进行拍摄由于彩霞对阳光有多重反射,光线的明暗反差很大,所以需要较为精确的曝光。建议将测光方式调整为点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尽量采用光圈优先模式进行拍摄。这张是对着天空点测光 这张是对着屋檐边点测光,但天空的蓝天白云没了, 这张是对着屋檐角落里点测光,看的出高光部位已过曝了. 这张点测光在地上,曝光很准,如果点测光改为对堂里面测光 ,那这张片子就完了,高光就会过曝了. 从取景环境看,需要表现的主体荷花较亮,而荷叶等较暗,且茎杆参差影响构图。如果按照平均测光,那么平均测光值就会偏向较暗环境的光线强度,拍摄得到的结果是花叶、池塘曝光正确,而我们要表现的主体荷花确是惨白一片(曝光过度)。 拍摄这张片子的时候,因为荷花反光较多,荷叶和池塘反光少,利用相机的点测光功能,对主体荷花花瓣进行点测,就能对荷花正确曝光,突出荷花色彩好细节佳,而池塘曝光不足,黑暗掩盖了层次的茎杆,更好的强调了主体荷花。 拍摄的时候,点测亮部的钥匙,锁定曝光后,重新构图。因为前面的反光比较强,导致背景几乎纯黑一片,使画面相当地简洁,突出自行车局部的线条和弧度。这张图片利用自然光,拍摄时对面部进行点测光,使面部正确曝光,周边环境、衣物由于曝光不足变得黑暗。画面简洁人物突出,类似影室里用背景布的感觉。如果平均测光,就会造成周边环境清晰,人脸过曝显得惨白。 上图都使用了点测光,但是由于点测光位置不同,所以曝光参数也不一样。左边的那张是对着明亮的灯光进行点测, 目的是以灯光为主题,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就使背景以及其它的细部都被忽略, 而整个照片的主题也就比较的突出了!右边的那张,是为了表现周边环境的细节而对着灯座进行测光的,这样整个画面就比较的亮,很明显灯光部分是过曝了,但是灯座等周边环境的细节就明显了,所以,点测光的位置要视不同的情况来选择要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就得运用好点测光的测光点 !下面这组对比照片是在拍摄夕阳时通过不同测光点而体现出来的日落图景。上面的那幅测光点放在远山,所以山景显得很清晰,细节明显,同时天空曝光出现过曝;下面那幅测光点放在天空,所以天空的色彩层次明显,同时山景欠曝。上面一幅使用了点测光模式进行拍摄的图片,但是由于点测光的测点错误地放在了背景的天空,造成画面的主体人物脸部显得阴暗,所以这是一个使用点测光不当造成废片的例子。下面这幅图片同样使用了点测光模式进行拍摄,和上面那幅不同,这张照片在拍摄时将测光点放在了画面主体人物的脸部,所以人物脸部曝光正确,是一幅曝光正确的照片。如使用平均测光拍摄的月亮,如果换成点测光模式并将测光点对准月亮,得到的将是正确曝光的月亮。 这幅作品拍摄于地铁的入口处,阳光反射强烈,人影长拽,周围环境阴暗,给人一种未知而恐惧的感觉。其实,拍摄时肉眼看到的环境很亮,点测反射阳光的地面为曝光值,使周边环境暗化,突出反射的部分亮处和人影,从而营造出这种感觉。如果用平均测光,得到的是一种曝光正常,周边环境较亮的片子。拍摄的时候,先点测反光的亮部,曝光锁定后,对焦在螺钉上拍摄。点测在拍摄这张作品中起到的作用是,使亮处曝光正确,形成明暗对比,突出工业题材的线和面。在光线均匀的影室内拍摄人物,许多摄影师就会使用点测光模式对人物的重点部位,如眼睛、面部或具有特点的衣服、肢体进行测光,而着重表现其具有特点的部位,以达到突出主题的艺术效果来。(图 1,采用点测光在室内对 MM 的眼睛进行测光的效果 )而一些高端的数码相机还具备所谓的多点测光方式,事实上,也是点测光中的一种,只不过这种测光模式将单一的点变成了在取景框中的多个点,而使拍摄者可以更为自由的进行测光点选取以便进行曝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测光方式并不适合于环境光线复杂,特别是逆光或反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由于被拍摄的图像中,具有天空和山峦两个反差较大的物体,而拍摄者又使用了点测光模式,仅对天空进行测光,就使得相机光线欠曝,而让山峦的细节全部丢失。被摄的人物由于服装和面部的色彩反差较大,而其与环境色彩的光线反差较小,拍摄者就使用了中央部分测光模式,对处于画面中央的整个人进行测光,而避免了衣服和面部反差较大所可能造成的欠曝或过曝情况,而获得了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 一般来说,当使用这种模式测光时,相机会把测光重点放在画面中央(约占画面的 60%), 同时并兼顾画面的边缘。目前,许多单反数码相机都会具备这种测光模式,使用这种测光模式的好处时,当画面出现高反差或色彩迥异的情况时,相机会对多个区域进行测光,并根据拍摄者的需要强调对某个区域进行重点测光,然后进行加权平均,这样,所获得的图像会很少有某个区域欠曝或过曝的问题出现,但对于一些重点主体部位,图像却能很清晰的进行反映,因此,非常适合于拍摄各种具有大反差光照的风景或运动照片。分别点测小熊的亮部和暗部,分别得到的曝光值是 f/3.2, 1/30s 和 f/3.2, 1/250,曝光量差了三档。如下图:这时。如果按照平均值曝光,明、暗两端的影调都能比较好的反映出来,但是暗部的颜色会变成褐色,而且调子还是偏重(上面那张图的效果)。如果在平均值的基础上加 1/3 档曝光会是怎样的结果呢?照片暗部还能看出一点桔黄色但稍偏褐色,亮部基本能还原桔黄色,局部很小的地方会发白。除了局部高光部分,应调都能比较好的放映出来,调子比较明快。按照这个曝光值进行拍摄,放弃高光部位的一些颜色和影调。如下图:为了作比较,多拍两张,第一张点测亮部,并按照测光值曝光,结果暗部颜色完全变成黑褐色,但影调还是比较丰富,如果后期处理好还是可以用的。如下图:第二张点测暗部,并按照测光值曝光,结果亮部全部发白,而且影调消失,即使后期处理也相当困难。如下图:点测光的使用心得首先最基本的就是 找寻画面的中间调,对它点测光就 ok 了对楼房附近的蓝天点测,得到快门 1/250 光圈 F8,底片是RVP50(iso50)对绿叶点测,不加曝光补偿 大部分的状况这样就 ok 了,但是这方式衍生出两个不确定性问题1. 只有点测的主体曝光是 ok 的,其他的东西怎麽办 ? (例如第一张我测蓝天,那大楼拍出来看不看的见?)2. 万一找不到中间调可以点测光的时候 ?只要有点测光,这些都可以解决再来看这张 sample,拜日在新公园拍的省立博物馆。 测光的重点还是放在蓝天,蓝天点测得到 1/250同时 我再点测其他的物件,得到如图示的数据:(光圈一律 F8, iso50)白云:1/5001/640博物馆屋顶阴影部分: 1/100博物馆柱子向阳面: 1/250-1/320地上的树林:1/50 所以,如果我用蓝天 1/250 当作我拍摄的数据那麽.白云会比这曝光值多约 1 EV;博物馆的屋顶阴影会比曝光值少约 1 EV;博物馆柱子向阳面,则跟蓝天差不多。0 EV;地上的树林会比曝光值少约 2 EV。(ps.一个 EV 就表示曝光量差一倍 )这里可能要稍微提一下 RVP 底片的特性。这款底片是属於超高对比,低宽容度。最亮到最暗,我个人习惯上是当做四格(四个 EV)来看,再保守一点的话就当做三格,也就是+- 1.5EV 范围内,在这范围内的东西都还可以拍进来超过的话,不是全白,就是全黑了所以根据 RVP 的特性,以及以上点测光的结果我可以确认白云可以拍进来,而且+1 EV 会是偏亮,没错我可以确认建筑物可以拍进来,而且-1 EV 会是偏暗,也没问题而地上的树林大概就很勉强了,除了树梢的绿叶以外,应该会全黑.使用点测光,在拍摄前就可以知道画面中各部位的明暗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