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岳阳站无砟道岔调整精度qc成果1_第1页
提高岳阳站无砟道岔调整精度qc成果1_第2页
提高岳阳站无砟道岔调整精度qc成果1_第3页
提高岳阳站无砟道岔调整精度qc成果1_第4页
提高岳阳站无砟道岔调整精度qc成果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新岳阳站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调整精度小小 组组 名称: 中中 铁铁 十一局集十一局集 团团 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道岔分公司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道岔分公司 QC小小 组组发发 表表 人:曹学兵人:曹学兵发发 表表 时间时间 :2009年年 04月月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2009 年湖北省 QC 成果发布材料目 录一、工程概况 .1二、小组简介 .1三、选题理由 .2四、现状调查 .2五、目标设定 .3六、原因分析 .5七、要因确认 .5八、制定对策 .11九、对策实施 .11十、效果检查 .14十一、巩固措施及标准化 .15十二、总结及今后打算 .161提高新岳阳站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调整精度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道岔分公司 QC 小组一、工程概况武广客专新岳阳车站位于岳阳市东规划区,北距新赤壁站 81km,南距新汨罗站 70km。新岳阳站共有正线无砟道岔 12 组,4 组单开道岔,4 组渡线道岔,其中北咽喉两组渡线道岔位于王达凡隧道内,具体见下图:二、小组简介二、小组简介 为确保新岳阳站无砟道岔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分公司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以及管理干部、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组成的三级配置现场攻关型 QC 小组。QC 小组成员由 12 名同志组成,平均年龄 38 岁。小组成立后,围绕施工生产积极开展活动,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小组成员组成情况(见表-1)。QC 小 组 简 介 表-1QC 小组名称 中铁十一局集团三公司道岔分公司 TQC 教育 平均教育时间:95.5h 平均考试成绩:96 分类 型 攻关型 建组时间 2008 年 10 月 组 长 罗力军注 册 号 道岔分公司 QC2008-10课题名称 提高新岳阳站无砟道岔调整精度循环时间 二 OO 八年十月至二 OO 九年一月姓 名 性 别 年 龄文化程度职 务 职 称 TQC 教育时间(h) ssssss(((9zxx(999xissssssssssxidd (xiaoshi考试成绩组内分工 小组职务罗力军 男 37 本科 项目经理 工程师 100 99 总体规划 组长任光明 男 55 本科 项目书记 工程师 100 99 制定对策 副组长肖春龙 男 32 本科 项目总工 工程师 100 98 制定对策 副组长田进坤 男 47 高中 项目副经理 工程师 100 97 制定对策 组员曹学兵 男 28 本科 工程部长 助工 100 97 制定对策 组员周胜许 男 40 大专 测量主管 工程师 100 96 对策实施 组员冉丹丹 男 25 本科 负责单项工程技术员 96 93 对策实施 组员程兴华 男 24 本科 负责单项工程技术员 96 95 对策实施 组员董金华 男 34 中专 物资保障 技术员 90 95 对策实施 组员徐道根 男 46 高中 安全负责 安全员 90 94 对策实施 组员龙文刚 男 49 大专 队长 技术员 90 94 对策实施 组员杨方启 男 48 高中 队长 技术员 90 95 对策实施 组员制表:曹学兵 2008 年 10 月 2 日2三、选题理由四、现状调查11 月 1 日11 月 3 日,我们 QC 小组对道岔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数据采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后,得出以下相关调查情况表(见表-2、表-3 及排列图)影响无砟道岔调整精度统计表 表-2序号项目检验指标检查点数(个)不合格点数(个) 合格点数1 轨向 小于等于 2mm用 10m 弦量 131 65 662 轨矩 1mm 131 55 763 水平 小于等于 2mm 131 15 1164 高低 小于等于 2mm用 10m 弦量 131 8 1235 其它 131 7 124合计 655 150 505合格率 (505655)10077.1制表:曹学兵 2008 年 11 月 4 日不合格点数、频率统计表 表-3序号 项目 合格点数(个)不合格点数(个)频率(%) 累计频率(%)1 轨向 65 65 43.3 43.32 规矩 55 120 36.7 80.03 水平 15 135 10.0 90.04 高低 8 143 5.3 95.35 其它 7 150 4.7 100制表:曹学兵 2008 年 11 月 4 日高速无砟道岔直向通过速度达350km/h,具有高平顺性、高安全性,是目前国内铁路建设施工精度要求最高的项目之一。新岳阳站高速无砟道岔是公司确定创优的重点工程之一,同时也是影响长轨铺设的控制工程,施工工期紧。道岔调整期间,我们发现道岔内部尺寸始终变化,返工率相当高,精调数据始终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提高新岳阳站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调整精度无砟道岔施工是国内全新的课题,也是我们第一次参与施工的项目之一,其相关施工经验少,技术水平有待提高。36002040801000306090120150轨距轨向 水平 高低43.355158 78090 95.365其它制图:曹学兵 2008 年 11 月 4 日五、目标设定1、目标本课题研究目标,确保无砟道岔调整精度,争创优质铁路工程。本小组经过认真论证,将目标值定为:无砟道岔调整精度的合格率达到 95.0%。现状 目标77.1%95%0%20%40%60%80%100%制图:曹学兵 2008 年 11 月 4 日结论:由图可以看出影响道岔调整精度的关键因素是轨向以及轨距。累计频率(%)频率N(个)42、目标依据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制图:曹学兵 2004 年 11 月 4 日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影响道岔调整精度的关键因素我们已经找到。因此,只要改进施工方法,我们的调整精度就会达到 95%。小组成员由技术、管理人员组成,人员素质较高。加之集团公司和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且有业主、咨询以及监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广泛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制定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详见质量保证体系框图。经小组全体人员讨论后认为,制定的目标可以实现,只要我们编制的方案合理可行,分工明确,加强各道工序的过程控制,把好验收关,一定能克服困难。组织保证安全、优质、高效施工保证 质量保证经济保证 安全保证成立 QC领导小组,组织开展QC 公关活动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实行经济责任制,奖罚制度组织协调人员、机具设备以及材料供应学习专业 知识,搞好技术培训,做好技术交底及现场技术指导对质量进行控制监督,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分析原因进行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负责人罗力军负责人任光明负责人田进坤负责人罗力军负责人曹学兵负责人肖春龙负责人徐道根技术保证思想保证加固5六、原因分析:制图:曹学兵 2009 年 11 月 8 日七、要因确认小组对影响无砟调整精度的 7 个末端因素进行了充分讨论,确定了 3 个要因(见表-4)要因确认表 表-4 序号 末端原因 确认内容 确认方法 标准 负责人 完成时间1 工人质量意识低、 责任心不强 工人是否有质量意 识、责任心 调查分析 提高质量意识高,强化责 任心 任光明 2008 年11 月 9 日2 CP点精度不高 CP点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复测CP点 符合规范要求 周胜许2008 年11 月 11日3 作业层人员培训 时间较短 是否操作仪器熟练 调查分析 考核成绩在 75 分以上,现场操作熟练 肖春龙2008 年11 月 12日4 对作业层交底不 及时 是否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调查分析 技术交底及时 曹学兵2008 年11 月 13日5 地锚数量少、安 装不规范 锚固件数量、安装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调查分析间隔岔枕以及轨缝处相邻岔枕须安装地锚,锚固需符合要求。董金华2008 年11 月 20日6 非工作面轨底与基板挡肩未密贴 非工作面轨底与基 板是否密贴 现场检查 密贴,轨距符合规范要求 杨方启 2008 年11 月 20轨向对作业层交底不及时地锚锚固不密实轨距施工方法不当作业层人员培训时间较短工人质量意识低、责任心不强地锚数量少、安装不规范非工作面轨底与基板挡肩未密贴仪器操作不当精调时同时使用三角支撑和地锚CP点精度不高施工顺序不当因果分析关联图无砟道岔调整精度分析6日7 精调时同时使用三角支撑和地锚 是否同时使用 调查分析 精调作业以地锚为主,三 角支撑仅作最终锁定。 龙文刚 2008 年12 月 5 日制表:曹学兵 制表时间:2008 年 11 月 10 日设站 设站数据误差 设站标准误差坐标(Y)误差 0.4mm 0.5mm 以内坐标(X)误差 0.5mm 0.5mm 以内高程(H)误差 0.3mm 0.5mm 以内水平定向误差 0.4 秒 0.7 秒1、通过翻阅会议纪要得知:2008年10月22日,分公司书记任光明对作业层全体人员进行了质量意识教育,从思想上提高了质量意识,强化了责任心;2、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全过程控制施工质量。确认方法确认一,工人质量意识低、责任心不强结论 由此可知,此项不是主要原因确认二,CP3点精度不高确认方法2008年11月10日由测量队负责检查道岔区域CP3点精度,检查结果见下表-5:道岔区域CP3点精度表 表-5 制表:曹学兵 2008 年 11 月 11 日7姓名 性别 年龄 成绩 姓名 性别 年龄 成绩周胜许 男 40 97 刘志伟 男 22 90杜红斌 男 26 93 鲁发勇 男 21 90张从明 男 32 76 代廷军 男 23 85李东 男 25 88 冷波 男 24 82结论 上表数据表明,CP3点符合要求。因此,该项不是主要原因。确认方法2008年11月13日,由分公司总工肖春龙对精调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轨检小车和全站仪的操作原理以及现场操作技术。考核成绩单见表-6:考试成绩单 表-6确认三,作业层人员培训时间短制表:曹学兵 2008 年 11 月 13 日结论 考核成绩表明,该项不是主要原因确认方法1、通过翻阅会议记录得知:分公司在2008年9月20日上午,召开了新岳阳站无砟道岔施工技术交底会,由分公司总工肖春龙主持,道岔铺设施工的全体员工参加,技术员曹学兵做了详细的会议记录;2、现场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全过程给各作业面指导技术。确认四,对作业层交底不及时8确认方法2008年11月14日,队长董金华和技术员冉丹丹检查了道岔地锚。检查发现:只有直股间隔岔枕处安装地锚,曲股以及轨缝相邻岔枕处未安装,并且部分地锚安装很不规范,起不到锚固作用,可能造成轨向偏差,经仪器抽查轨向,合格率只达到16.7% 具体见表-7:轨向检查表 表-7岔枕号偏差要求(mm)测量值岔枕号偏差要求(mm)测量值岔枕号偏差要求(mm)测量值1 2 3.2 29 2 3.4 79 2 -2.34 2 -2.3 31 2 -2.4 83 2 -3.46 2 -2.8 35 2 -1.9 86 2 0.98 2 -4.5 42 2 3.2 87 2 -3.49 2 1.8 45 2 -2.3 96 2 -1.410 2 4.5 50 2 -2.8 101 1 4.511 2 2.3 53 2 -5.5 106 1 2.313 2 -2.3 57 2 1.6 113 1 -3.316 2 -3.4 65 2 5.3 117 1 2.419 2 5.6 73 2 -3.4 123 1 -1.320 2 -3.4 74 2 4.5 125 1 2.728 2 0.9 78 2 2.3 130 1 0.5制表:曹学兵 2008 年 11 月 20 日结论 因此,该项不是主要原因确认五,地锚数量少、安装不规范因此,此项是影响无砟道岔调整精度低的主要原因结论9轨距检查表 表-8岔枕号偏差要求(mm)测量值 岔枕号偏差要求(mm)测量值 岔枕号偏差要求(mm)1 1 1.2 46 1 -1.4 80 16 1 -2.3 45 1 1.2 83 18 1 -2.8 48 1 -2.3 86 112 1 -1.5 49 1 -2.8 97 115 1 4.5 57 1 -1.5 109 117 1 0.3 59 1 0.3 110 121 1 -2.3 60 1 -0.3 123 123 1 -3.4 69 1 -3.4 124 127 1 -3.4 72 1 0.5 125 134 1 2.9 75 1 2.3 130 138 1 0.4 78 1 -2.3 131 1制表:曹学兵 2008 年 11 月 20 日确认六,非工作面轨底与基板挡肩未密贴确认方法2008年11月14日,队长杨方启和技术员程兴华检查非工作面轨底与基板挡肩的密贴性。检查发现:道岔存在未密贴问题。经仪器检查轨距,合格率仅达到了 27.3%,具体见表-8:10轨向、轨距检查表 表-9轨距 轨向(10m 弦量)轨距 轨向(10m 弦量)岔枕号 偏差要求(mm)测量值 偏差要求(mm)测量值 岔枕号 偏差要求(mm)测量值 偏差要求(mm)测量值3 1 3.8 2 2.3 67 1 -5.6 2 2.36 1 3.4 2 -0.5 77 1 -2.5 2 -0.98 1 -0.5 2 -2.3 79 1 1.8 2 3.710 1 -5.6 2 2.6 80 1 3.9 2 3.415 1 -0.7 2 -2.5 89 1 -0.7 2 -2.519 1 3.4 2 0.5 93 1 3.4 2 0.526 1 -3.2 2 3.9 102 1 -3.2 2 3.935 1 -2.2 2 -2.4 103 1 -2.2 2 -2.440 1 3.8 2 2.3 109 1 5.9 2 2.3确认七,精调时同时使用三角支撑和地锚确认方法2008年11月21日,由总工肖春龙带领技术人员研究同时使用三角支撑和地锚调整道岔是否合理。在同时使用的情况下,经仪器抽查,轨距与轨向偏差比较大,具体见表-9结论 通过下表计算,轨距合格率仅达到36.4%,轨向仅达到31.8%。因此,此项是主要原因。结论 测量数据表明,此项是主要原因。1141 1 0.4 2 -0.5 115 1 0.6 2 -2.952 1 -0.5 2 -2.3 128 1 -3.7 2 4.4制表:曹学兵 2008 年 12 月 5 日八、制定对策要 因 对 策 表 表-10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负责人 完成时间 地点1非 工 作 面轨 底 与 基板 挡 肩 未密 贴密 贴 非 工 作面 轨 底 与 基板 挡 肩轨 距 达到 要 求1、 卸 除 盖 板 ,更 换 偏 心 锥 , 使 其密 贴 ;2、 利 用 轨 距 拉杆 撑 轨 底 , 使 其 密贴 ;3、 松 扣 件 , 基板 挡 肩 安 装 轨 距 调整 垫 片 , 使 其 密 贴 。杨 方 启冉 丹 丹2008.11.2111.30施 工现 场2地 锚 数 量少 、 安 装不 规 范增加地锚,曲股与直股地锚相对应轨向达到要求1、每隔一个岔枕以及轨缝两侧岔枕安装地锚;2、安装地锚,位置准确,锚固牢靠.董金华程兴华2008.11.2111.30施 工现 场3精 调 时 同时 使 用 三角 支 撑 和地 锚地 锚 调 整 ,锁 住 三 角 支撑轨 向 达到 要 求利 用 地 锚 将 轨 向调 整 到 位 , 后 利 用 三角 支 撑 锁 住 。杨方启冉丹丹2008.12.512.13施 工现 场制表:曹学兵 制表时间:2008 年 11 月 21 日九、对策实施针对非工作面轨底与基板挡肩未密贴,2008年11月611月8日,队长杨方启和技术员冉丹丹带领工人进行密贴。密贴后,经仪器检查轨距符合要求,见下表:非工作面轨底与基板挡肩已密贴,轨距符合规范要求制图:曹学兵 2008年11 月8日0.50.40.30.80.60.70.80.81mm密贴后80#75#68#65#57#56#55#43#标准 岔枕号项目针对非工作面轨底与基板挡肩未密贴, 年 月月 日,队长杨方启和技术员冉丹丹带领工人进行密贴。密贴后,经仪器检查轨距符合要求,见下表:非工作面轨底与基板挡肩已密贴,轨距符合规范要求制图:曹学兵 年 月 日密贴后标准 岔枕号项目实施一地锚数量少、安装不规范增加地锚、保证地锚质量2008年11月2111月30日,队长董金华和技术员程兴华带领工人增加了曲股侧与轨缝两侧地锚,同时更换了不合格的地锚。安装地锚,每隔一个岔枕安装一个地锚,曲股侧须与直股侧相对应。地锚锚固达到要求后,经仪器抽查且采集数据,轨向合格率达到了94.3%, 见表-11: 对策要因 5W1H遵循 制定12轨向检查表 表-11岔枕号偏差要求(mm)测量值岔枕号偏差要求(mm)测量值岔枕号偏差要求(mm)测量值1 2 0.2 29 2 0.5 83 2 -2.14 2 1.3 31 2 0.3 86 2 -0.96 2 1.8 35 2 -0.3 87 2 -1.48 2 0.5 42 2 -0.4 96 2 2.29 2 1.8 45 2 -0.6 101 2 1.910 2 0.7 50 2 -0.7 106 2 0.811 2 0.6 53 2 0.8 113 2 0.713 2 -0.8 57 2 0.9 117 2 -0.916 2 -0.2 65 2 1.2 123 2 -0.119 2 -1.3 74 2 1.1 125 2 -0.920 2 -0.8 78 2 0.9 130 2 -0.928 2 -0.6 79 2 0.6 131 2 -0.7制表:曹学兵 2008 年 11 月 30 日增加地锚数量,提高轨向精度非工作面轨底与基板挡肩未密贴采用调整件密贴针对非工作面轨底与基板挡肩未密贴问题,2008年11月2111月30日,队长杨方启和技术员冉丹丹带领工人,利用调整件进行密贴。首先利用轨距拉杆支撑轨底,若密贴后,轨距不能达到要求,则采用偏心锥或调整垫片进行密贴,使其轨距达到技术标准。密贴结束,经仪器检查轨距合格率达到94%,见下表-12:实施二13轨距检查表 表-12岔枕号偏差要求(mm)测量值 岔枕号 偏差要求 (mm) 测量值 岔枕号 偏差要求 (mm) 测量值1 1 0.2 46 1 0.5 80 1 -1.46 1 0.3 45 1 0.3 83 1 0.97 1 -0.8 48 1 -1.3 86 1 0.512 1 -0.5 50 1 0.8 97 1 -0.415 1 0.9 57 1 0.7 109 1 0.217 1 -0.6 59 1 0.6 110 1 -0.521 1 -0.6 60 1 -0.9 123 1 -0.723 1 0.5 69 1 0.4 124 1 0.727 1 0.5 70 1 0.8 125 1 -0.834 1 -0.7 75 1 0.7 130 1 -0.838 1 0.8 78 1 0.5 131 1 0.5制表:曹学兵 2008 年 11 月 30 日密贴非工作面轨底与基板挡肩,提高轨距精度实施三精调时同时使用三角撑和地锚以地锚调整为主,三角支撑调整为辅2008年12月11日,由测量主管周胜许和技术员曹学兵、龙文刚带领工人负责道岔精调。利用地锚调整,最终锁住三角支撑,使其轨距、轨向满足技术标准。调整后,经仪器抽查轨向以及轨距合格率达到95%,具体见表-13:14轨距、轨向检查表 表-13轨距 轨向(10m 弦量) 轨距轨向( 10m 弦量)岔枕号偏差要求(mm)测量值 偏差要求 (mm) 测量 值 岔枕号偏差要求(mm)测量值偏差要求(mm)测量值3 1 0.8 2 -0.3 52 1 -0.5 2 1.36 1 1.4 2 -0.5 67 1 -0.6 2 1.18 1 -0.5 2 -1.3 77 1 -0.5 2 -0.910 1 -0.6 2 -0.3 79 1 0.8 2 -0.715 1 0.8 2 -0.9 80 1 0.9 2 -0.416 1 0.5 2 0.7 89 1 -0.7 2 -0.526 1 0.5 2 1.1 93 1 -0.4 2 0.535 1 0.6 2 2.3 102 1 -0.7 2 0.940 1 -0.5 2 0.8 103 1 -0.8 2 0.441 1 -0.7 2 0.6 109 1 0.5 2 0.3制表:曹学兵 2008 年 12 月 13 日十、效果检查 1、精调数据符合施工要求小组成员于 2008 年 12 月 14 日对道岔进行调整且数据采集,通过检查,见下表无砟道岔精度效果统计表 表-14 序号 项 目 检验指标 检查点数 不合格点数 合格点数1 轨向 小于等于 2mm 131 6 2542 轨距 1mm 131 5 2513 水平 小于等于 2mm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