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管理技术_第1页
作物管理技术_第2页
作物管理技术_第3页
作物管理技术_第4页
作物管理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番茄的种植技术营养特点 生产 1000千克番茄,需吸收 N 2.2 2.8千克,P:0.5 0.8千克, K4.2 4.8千克,三者比例为1: 0.3: 1.8。各种养分的吸收量以 K最多, P和 Mg最少。茬口安排 番茄应避免连作,最好与肥沃的大田作物或葱蒜类等 “辣茬 ”蔬菜接茬。此外也可与十字花科蔬菜和豆类作物接茬,避免与茄科作物接茬。营养与畸形果高湿多氮 缺钾 高湿褐变型筋腐果筋腐果 空洞果 氮、钾肥用量过大,土壤干旱,抑制植株对钙、硼的吸收,脐腐果实增加,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症状福瑞科技番茄营养解决方案 采用蔬乐园氨基酸生态肥 15袋 /亩,配合脲甲醛超补偿调控底肥系列15-15-15每亩 1袋,混匀后均匀撒施翻地。 氨基酸生态肥料,含有大量 固氮、解磷、解钾 活性菌,还含有有机质、氨基酸、腐殖酸和微量元素等。 能 固氮、解磷钾 ,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地力,增强土壤通气性能,消除土壤板结; 促使作物发根壮苗、抗病、抗寒、抗旱、早熟、优质、高产;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减轻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重施底肥定植施肥 定植前起垄并使用蔬乐园螯合生态肥 25kg/亩配合氨基酸生态肥 2袋 /亩,混匀后株间穴施。 配合施用氨基酸生态肥可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气性能,利于苗期地温回升,进而保墒保温。促进生根、快速缓苗,增强抗逆性。追肥的原则 由少到多,由稀到浓; 前期以氮为主,后期增施磷钾肥; 有机肥和化肥交替施用。 土壤干旱追肥宜淡,土壤湿润追肥宜浓。 一般是番茄每收 1次果,追 1次肥,追肥 3 5次。轻施发棵肥 一般是定植后 10 15天,缓苗第一水冲施蔬乐园 16-8-18脲甲醛调控型控释肥 25kg/亩。表层土见干时,松土培垄,适当蹲苗,促进根系生长和叶面积扩大,严防 “疯秧 ”。 后每隔 15天左右冲施一次。 冲施脲甲醛调控型控释肥,其中一部分被迅速吸收利用,发挥速效作用的同时,另一部分转化为亚甲基氮等长效成分,在使用过程中被土壤微生物逐步分解,缓慢释放,保证前期养分供应,并为后期膨果储存充足养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很好的防止枝叶徒长。重施催果肥 第一穗果开始膨大时,根系吸收养分能力旺盛,是番茄一生中重点追肥期。 结合浇水冲施蔬乐园( 15-10-30)水溶性肥料 15kg每亩。该时期每冲施 2-3次水溶性肥料后,冲施一次蔬乐园普通型调控肥料,节省投入。一般冬季每 15天左右浇水,随水冲施。 蔬乐园水溶性肥料是一种易溶解、无沉淀、易被吸收的多元复合肥料。含有植物所需的 N、 P、 K等大量元素, Ca、 Mg、 S中量元素外,还含有大量螯合态 Fe、 Zn、 Cu等微量元素,养分均衡。 迅速补充养分,膨大果实、舒展叶片;增加着色、提前上市;增加果实含糖量、改善品质与口感;膨果的同时健壮秧苗,防止早期衰老,延长采收期。根外追肥 提倡结果期每隔 7-10天进行叶面追肥。 应择晴天傍晚或雨后晴天喷施喷施蔬乐园叶面肥,随时补充微量元素。 喷后 2 3天,叶色转浓绿 喷施叶面肥对提高果实品质效果显著。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症状识别 番茄晚疫病又名番茄疫病,是番茄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该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也能为害茎和叶柄。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病斑由叶片的主茎蔓延,嫩茎部缢缩腐烂,病部以上枝叶死亡,湿度大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霉层。发病规律 该病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最适发温度 18 -25 ,相对湿度在9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至座果期,发病的潜育期 3-5天。多连阴雨的年份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管理不当的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 1、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 3年以上的轮作; 2、清除病残体,发病季节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深埋,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3、栽培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物抗病性,浇水易在晴天进行,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栽培灌水后应适时放风排湿,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叉,摘除植株下部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保证湿度的前提下增加放风量; 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用 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稀释 800-1000倍喷雾,每隔 7-10天喷 1次,连续 3-4次。一、番茄晚疫病晚疫病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花和果实,叶片和茎亦可受害。患部呈现水渍状或黄褐色湿腐状,表面长满灰色至灰褐色浓密霉层。发病规律 病菌依靠气流传播,从寄主伤口或衰老器官侵入致病。病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发育适温为 20 23 。适温(20 左右 )、相对湿度在 90以上时有利于发病。寄主生长衰弱的,易诱发本病。防治方法 1、注意选育抗耐病高产良种; 2、清洁田园,摘除病老叶,妥善处理,切勿随意丢弃; 3、防止番茄沾花传病。在沾花时,在番茄灵或 2,4-D中加入 0.1的 40施灰乐悬浮剂,使花器沾药,以后在坐果时用浓度为 0.1的 40施灰乐悬浮剂溶液喷果 2次,隔 7天 1次,可预防病害发生; 4、发病初期抓紧连续喷药控病,用 40施灰乐悬浮剂 1000倍液,和其他防治灰霉病的药及轮换交替或混合喷施 2 3次,隔 7 10天 1次。二、番茄灰霉病症状识别 该病是病毒引起的病害,在田间主要表现的症状是:花叶、蕨叶、条纹、丛生、卷叶、黄顶。该病害在秋播番茄生长中发生较为严重。发病规律 该病喜欢高温干旱环境,夜温和地温偏高,少雨,蚜虫多的时候发生较为严重。肥水不匀,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生较为严重。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 20-35 。相对湿度在 80%以下,最适感病生育期为五叶期至座果中后期,发病潜育期 10-15天。一般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流行。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杂交品种; 2、选用无病种子,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 3、科学管理,培育壮苗,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以提高抗病能力; 4、防蚜、治蚜。防止蚜虫传播病毒,可选用 2.5中保蚜无踪乳油1000-1500倍液,或 4剑诛乳油 1000 1500倍液等喷杀; 5、化学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始见期,可选用 40克毒宝可溶性粉剂 1000倍液,每隔 7-10天喷 1次,连续 2-3次。三、番茄病毒病病毒病症状识别 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是细菌性维管束组织病害。叶片表现为,初始顶部新叶萎蔫下垂,后下部叶片发展产生凋萎,接下来才是中部叶片产生凋萎,发病后叶片色泽较淡,呈青枯状。发病初始期植株叶片白天出现萎蔫,傍晚后恢复正常,后很快扩展至整株萎蔫,并不再恢复而死亡;茎表现为,初期为水渍状斑点扩大后呈褐色,病茎下部表皮粗糙,常产生不定根,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色,横切后用于挤压可见乳白色粘液渗出。发病规律 该病喜欢高温高湿,发病最适温度范围 20-38 ,最适感病生育期,是番茄结果中后期,发病潜育期 5-20天。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偏酸的田块发病较重秋季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较重,引发病症表现的天气条件为大雨或连续阴雨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田间湿度大,发病现象会成片出现。防治方法 在目前对番茄青枯病尚无理想的防治药剂情况下,防治上应抓好下述环节: 1、因地制宜地选育和换种抗耐病高产良种; 2、重病地区和重病田实行轮作,最好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 3、加强肥水管理。整治排灌系统,高畦深沟栽培,防止漫灌串灌; 4、初果期开始加强巡查,一旦发现病株随即拔除,收集烧毁,病穴及附近植株淋灌 77可杀得悬浮剂 800倍液,或扫细 800倍液, 2次以上,隔 7 10天 1次,前密后疏,淋透淋足 (200 500毫升 /株或更多 )。四、番茄青枯病青枯病棉疫病(虫害)白绢病(虫害)棉铃虫 是番茄的大害虫,一年发生多代,四季都有为害,以幼虫蛀食番茄植株的花、果,并且食害嫩茎、叶和芽。花蕾受害后,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 23 天后脱落,幼果常被吃空引起腐烂而脱落,成果期受害引起落果造成减产。番茄棉铃虫防治方法,棉铃虫卵产在嫩芽上,结合整枝,及时打杈打顶可有效地减少卵量,同时要注意及时摘除虫果,压低虫口基数。药剂防治在幼虫孵化盛期,可选用 30%的触倒乳油、 15%阿维毒乳油 1000-1500倍液于晴天下午 4时以后或阴天喷雾,隔 5天再喷一次。蚜虫、白粉虱 该虫在植株上吸食汁液,使叶片卷曲变黄,影响生长,最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病毒病,除采用上述治蚜药剂外,可用 2.5中保蚜无踪乳油 1000-1500倍液,或 4剑诛乳油 1000 1500倍液等喷杀。五、番茄主要害虫大棚黄瓜的管理技术营养特点黄瓜生长快、结果多、喜肥。但根系分布浅,吸肥、耐肥力弱,特别不能忍耐含高浓度铵态氮的土壤溶液,故对肥料种类和数量要求都较严格。据资料,每生产 1000 kg黄瓜,需从土壤中吸取氮( N) 1.9 2.7 kg,磷( P2O5) 0.8 0.9kg,钾( K2O) 3.5 4.0kg。三者比例为 1:0.5:1.25。黄瓜定植后 30天内吸氮量呈直线上升,到生长中期吸氮最多。进入生殖生长期,对磷的需要剧增,而对氮的需要略减。黄瓜全生育期都吸钾。黄瓜果实靠近果梗,果肩部分易出现苦味,产生苦味的物质是葫芦素(C12H50O8),产生原因极复杂。从培育角度看,氮素过多、低温、光照和水分不足,以及植株生长衰弱等都容易产生苦味,因此黄瓜坐果期既要满足供给氮素营养,又要注意控制土壤溶液氮素营养浓度。 由于营养供应不足或失调,常常引发一些果实的畸形。氮磷不足,光照条件差,叶片光合作用减弱,易产生曲形果;氮、磷、钾充足但钙不足或钙运转受阻,易产生肩形果,即果实呈弓背状;氮、钾不足时易产生蜂腰果。 营养与畸形果黄瓜苗期的管理1. 注意棚室土壤消毒,减少残留菌群数量2. 苗床管理3. 嫁接育苗 A.克服土壤连作障碍,防治根部病害 B.有效促进根系发育,提高产量C.增强抗低温能力,一般不会发生寒害4. 适时定植 施定植肥,浇定植水黄瓜嫁接育苗施足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采用蔬乐园氨基酸生态肥 15袋 /亩,配合脲甲醛超补偿调控底肥系列 15-15-15每亩 1袋,混匀后均匀撒施翻地。 定植施肥 定植前起垄并使用蔬乐园螯合生态肥 25kg/亩配合氨基酸生态肥 2袋 /亩,混匀后穴施。轻施发棵肥。定植活棵后,第一水冲施蔬乐园 16-8-18脲甲醛调控型控释肥 25kg/亩。然后每隔 15天左右冲施一次。巧施坐果肥 黄瓜为无限花序,结果期较长,要求每结一次果后需要补以水肥。据菜农经验,采用灌浑水(即将肥料溶于水中,随水灌入畦内)与灌清水相结合,可防止肥劲过头,有利于黄瓜优质、丰产。追肥应掌握轻施、勤施的原则,每隔 12周冲施蔬乐园( 20-10-30)水溶性肥料 20kg每亩。全生育期共追肥 7 9次。 重视施用钾肥 在基肥用量不足或土壤缺钾的情况下,必须追施钾肥。钾对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发展,增强黄瓜抗病性和改善黄瓜品质均有良好的作用。据有关研究 ,黄瓜生长初期缺钾,难以得收成;生育前半期缺钾,其产量仅为全生育施钾的 1/9;后半期缺钾,尚还有 1/3的收成。 喷施叶面肥 据实践,隔 15天左右喷施蔬乐园叶面肥,于清晨或傍晚进行喷施有良好效果。黄瓜施肥要点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发病规律 :发病初期为鲜绿色水浸状斑,逐渐变为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病部质脆易穿孔。茎、叶柄和果实上病斑为水渍状圆斑,潮湿时有白色黏液,干枯后为白色。防治: 防治上可采用对种子进行 70恒温干热灭菌 72小时(种子含水量须在 10以下),或用 50 52 温水浸种 20分钟,然后再用清水浸种 3小时后催芽播种。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1000倍液或 30 DT杀菌剂多 500倍液或 5百菌清粉尘剂 1000倍液喷施、防效较高。1.细菌性角斑病发病规律 :病菌生命力极强,能在土壤中存活 5 6年以上。高温高湿是枯萎病发生的有利条件,在温度 24 27 ,土温在 25 30 时,病害发生快。氮肥过多,酸性土壤( pH=4.6 6)发病较重。线虫多的地块及大水漫灌的地块发病均较重。防治 ;防治上除选用抗病品种外,可以采取与非瓜类蔬菜、葱韭等作物实行 3年以上的轮作,以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或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喷雾。或用 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 50立枯净 800倍液灌根,每株灌 250毫升,每 7天灌一次,连续 3次。目前,嫁接是防治黄瓜枯萎病较理想的方法,具体方法是用根系发达耐低温抗枯萎病的黑子南瓜做砧木,以黄瓜为接穗,靠接或插接,防病效果极好,防效可达 95以上。2.枯萎病症状: 发病初期,叶背或叶缘出现水浸状淡黄色不规则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并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