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文化工作典型材料近年来,邹城市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推进经济战略转型部署和建设文化名市的总体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务实高效,真抓实干,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富,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城市文化品位明显提高,城乡文化氛围明显增强,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不断加深,全市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邹城市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等荣誉称号,邹城市文广新局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优秀规范化站点、山东省文明单位、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先进单位、济宁市第十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奖”等。一、抓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率先实施镇村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XX年以来,邹城市将镇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建设列入政府为民所办“十件实事”和“3311”重点工程之中,在全省率先实施了镇村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XX 年,此项工程被山东省评为省文化创新入围奖。邹城市财政每年列专项资金,五年来,共投入资金 970 余万元,带动镇、村各级投入资金达 7600 余万元。截至目前,全市所有村居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其中,建有高标准村文化大院 691 个、农家书屋 825 个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6 个。我市 16 个镇街全部建有文化站,其中 13 个镇建有一类标准化文化中心,群众的文化阵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同时,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评选出的“优秀村文化大院” 、 “十佳文化大院”给予奖励,对验收合格的配送书橱、书籍、阅览桌椅、电脑、电视机等文化设施设备,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真正成为群众增长智慧、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镇、村三级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 100%,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财政列专项资金,为市级中心配备了投影仪、摄像机、照相机、非线编辑设备、光纤存储设备、共享工程应用服务器和运行管理系统等,达到了国家文化共享工程验收标准,具备了数字资源的存储、传输和服务能力,镇村站点也配备了电脑、电视机、投影仪、卫星接收协系统等设施设备,为群众学习科技、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开发等知识搭建了坚实平台。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XX 年,邹城市农村有线电视全面实施“村村通” ,XX 年底已全面完成农村有线数字电视改造,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有线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2131”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XX 年,自筹资金购置 36 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完成了由老式胶片机到数字电影机的转变,全部实现数字化放映转化,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全覆盖。全市每年放映电影15200 余场次,每场次财政补助 100 元,观看群众达 380 万人次,家门口看电影成为了群众茶余饭后的主要休闲方式,有效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整理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邹城市有平派鼓吹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 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阴阳板等 4 个,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尚寨竹马等 23 个,邹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67 个。整理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汇编5 册,完成了“平派鼓吹乐” 、 “孟母教子传说” 、 “阴阳板”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影像片的拍摄,建立了阴阳板传承基地和传习所。二、抓文化活动品牌塑造,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邹城市充分发挥孟子故里的文化优势,在文化活动开展中注重打造“母亲文化” 、 “孟子乡音”文化活动品牌。活动品牌逐渐凸现。倾心打造“孟子乡音”文化品牌,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搭台、部门组织、各方参与”的文化活动新格局。先后组织举办了“千人二胡” 、 “百架古筝” 、 “舞动邹城” 、 “大学生回报家乡文艺晚会” 、 “青少年才艺大赛”等孟子乡音系列大型文化活动,自 XX 年始,成功举办 5 届“中华母亲文化节” ,弘扬了母亲文化,充分展示了孟子故里丰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了邹城的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举办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成功举办 12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地企迎春文艺晚会、新春戏曲汇演、激情广场大家唱、消夏广场演出、社区文化周、 “八一”进军营文艺演出、 “庆国庆”广场文艺演出、 “送戏下乡百村行”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60 余场次,参与群众近百万人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三、抓文艺精品创作,激励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以繁荣文艺创作为目的,建立完善专业文化创作服务体系、激励文艺创作者创作出反映群众心声的文化精品。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坚持“走出去” 、“请进来”的理念,积极加强与外地的文化交流,先后举办了“庆祝改革开放 30 周年当代水墨名家精品展” 、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书画展” 、 “孟子风骨”苏耕国画展、 “爱我中华全国名家名作巡回展”和“中国国画院书画展”等 20 余次大型艺术交流、展览活动。文艺精品硕果累累。邹城市豫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现代豫剧媳妇 ,获全国人口文化奖三等奖和省精品工程奖,在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连续 7 次全剧播出;大型画集孟子圣迹图 、 孟母教子图获省对外传播奖。本地文学竞相争艳,出版散文集农历的日子 、 暗香 ,诗集绿水无弦 、 破晓 、诗集生命的诉说等作品。平派鼓吹乐喜气洋洋庆丰收获全国首届农民文艺汇演银穗奖,并成功参加 XX 上海世博会山东活动周巡回展演活动。全市共有 80 余人次,300 余件次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在济宁市级以上获奖。四、抓龙头企业培育,带动文化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邹城市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完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政策措施,做到结构好、布局好、效益好、可持续,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融资、产品交易等方面的高效服务,现已形成古玩书画、网吧经营、图书音像、歌舞娱乐、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出版印刷等 10 余条文化产业链,铁山公园书画市场、两孟管理处、峄山管委会、文化馆群星艺术服务中心、动感地带娱乐商务会所、北关科技文化苑等 6家“济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初具规模。同时,一批文化产业在建大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 4 亿元,建筑面积达 17 万平方米的邹城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现已开工建设,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狼舞山影视旅游休闲基地、峄山峄阳会馆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中华母亲文化产业集聚区项目、五宝庵山风景区项目、峄山风景区项目正在积极规划建设中。据统计,全市各类文化产业经营企业达 1800 余家,从业人员 3 万余人,XX 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 32 亿元,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今年 3 月份,成立了邹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为全市文化企事业单位和文化界人士搭建了交流发展平台。五、抓文化市场监管,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水平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不断建立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邹城市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健全了部门监管的协作机制,相对集中行使执法权,监管总体框架初步形成。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文化市场网络视频监控平台,实现了零距离实时监控,在执法中突出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独立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拉网式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技术监控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发挥文化经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经营者行业自律意识逐步提升。聘请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在文化经营场所公布监督投诉电话,发动社会力量监管文化市场,社会监督机制逐步完善,为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邹城市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推进经济战略转型部署和建设文化名市的总体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务实高效,真抓实干,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富,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城市文化品位明显提高,城乡文化氛围明显增强,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不断加深,全市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邹城市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等荣誉称号,邹城市文广新局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优秀规范化站点、山东省文明单位、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先进单位、济宁市第十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奖”等。一、抓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率先实施镇村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XX年以来,邹城市将镇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建设列入政府为民所办“十件实事”和“3311”重点工程之中,在全省率先实施了镇村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XX 年,此项工程被山东省评为省文化创新入围奖。邹城市财政每年列专项资金,五年来,共投入资金 970 余万元,带动镇、村各级投入资金达 7600 余万元。截至目前,全市所有村居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其中,建有高标准村文化大院 691 个、农家书屋 825 个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6 个。我市 16 个镇街全部建有文化站,其中 13 个镇建有一类标准化文化中心,群众的文化阵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同时,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评选出的“优秀村文化大院” 、 “十佳文化大院”给予奖励,对验收合格的配送书橱、书籍、阅览桌椅、电脑、电视机等文化设施设备,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真正成为群众增长智慧、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镇、村三级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 100%,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财政列专项资金,为市级中心配备了投影仪、摄像机、照相机、非线编辑设备、光纤存储设备、共享工程应用服务器和运行管理系统等,达到了国家文化共享工程验收标准,具备了数字资源的存储、传输和服务能力,镇村站点也配备了电脑、电视机、投影仪、卫星接收协系统等设施设备,为群众学习科技、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开发等知识搭建了坚实平台。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XX 年,邹城市农村有线电视全面实施“村村通” ,XX 年底已全面完成农村有线数字电视改造,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有线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2131”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XX 年,自筹资金购置 36 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完成了由老式胶片机到数字电影机的转变,全部实现数字化放映转化,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全覆盖。全市每年放映电影15200 余场次,每场次财政补助 100 元,观看群众达 380 万人次,家门口看电影成为了群众茶余饭后的主要休闲方式,有效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整理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邹城市有平派鼓吹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 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阴阳板等 4 个,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尚寨竹马等 23 个,邹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67 个。整理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汇编5 册,完成了“平派鼓吹乐” 、 “孟母教子传说” 、 “阴阳板”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影像片的拍摄,建立了阴阳板传承基地和传习所。二、抓文化活动品牌塑造,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邹城市充分发挥孟子故里的文化优势,在文化活动开展中注重打造“母亲文化” 、 “孟子乡音”文化活动品牌。活动品牌逐渐凸现。倾心打造“孟子乡音”文化品牌,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搭台、部门组织、各方参与”的文化活动新格局。先后组织举办了“千人二胡” 、 “百架古筝” 、 “舞动邹城” 、 “大学生回报家乡文艺晚会” 、 “青少年才艺大赛”等孟子乡音系列大型文化活动,自 XX 年始,成功举办 5 届“中华母亲文化节” ,弘扬了母亲文化,充分展示了孟子故里丰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了邹城的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举办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成功举办 12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地企迎春文艺晚会、新春戏曲汇演、激情广场大家唱、消夏广场演出、社区文化周、 “八一”进军营文艺演出、 “庆国庆”广场文艺演出、 “送戏下乡百村行”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60 余场次,参与群众近百万人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三、抓文艺精品创作,激励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以繁荣文艺创作为目的,建立完善专业文化创作服务体系、激励文艺创作者创作出反映群众心声的文化精品。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坚持“走出去” 、“请进来”的理念,积极加强与外地的文化交流,先后举办了“庆祝改革开放 30 周年当代水墨名家精品展” 、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书画展” 、 “孟子风骨”苏耕国画展、 “爱我中华全国名家名作巡回展”和“中国国画院书画展”等 20 余次大型艺术交流、展览活动。文艺精品硕果累累。邹城市豫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现代豫剧媳妇 ,获全国人口文化奖三等奖和省精品工程奖,在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连续 7 次全剧播出;大型画集孟子圣迹图 、 孟母教子图获省对外传播奖。本地文学竞相争艳,出版散文集农历的日子 、 暗香 ,诗集绿水无弦 、 破晓 、诗集生命的诉说等作品。平派鼓吹乐喜气洋洋庆丰收获全国首届农民文艺汇演银穗奖,并成功参加 XX 上海世博会山东活动周巡回展演活动。全市共有 80 余人次,300 余件次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在济宁市级以上获奖。四、抓龙头企业培育,带动文化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邹城市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完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政策措施,做到结构好、布局好、效益好、可持续,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融资、产品交易等方面的高效服务,现已形成古玩书画、网吧经营、图书音像、歌舞娱乐、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出版印刷等 10 余条文化产业链,铁山公园书画市场、两孟管理处、峄山管委会、文化馆群星艺术服务中心、动感地带娱乐商务会所、北关科技文化苑等 6家“济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初具规模。同时,一批文化产业在建大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 4 亿元,建筑面积达 17 万平方米的邹城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现已开工建设,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狼舞山影视旅游休闲基地、峄山峄阳会馆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中华母亲文化产业集聚区项目、五宝庵山风景区项目、峄山风景区项目正在积极规划建设中。据统计,全市各类文化产业经营企业达 1800 余家,从业人员 3 万余人,XX 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 32 亿元,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今年 3 月份,成立了邹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为全市文化企事业单位和文化界人士搭建了交流发展平台。五、抓文化市场监管,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水平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不断建立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邹城市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健全了部门监管的协作机制,相对集中行使执法权,监管总体框架初步形成。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文化市场网络视频监控平台,实现了零距离实时监控,在执法中突出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独立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拉网式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技术监控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发挥文化经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经营者行业自律意识逐步提升。聘请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在文化经营场所公布监督投诉电话,发动社会力量监管文化市场,社会监督机制逐步完善,为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邹城市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推进经济战略转型部署和建设文化名市的总体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务实高效,真抓实干,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富,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城市文化品位明显提高,城乡文化氛围明显增强,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不断加深,全市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邹城市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等荣誉称号,邹城市文广新局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优秀规范化站点、山东省文明单位、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先进单位、济宁市第十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奖”等。一、抓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率先实施镇村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XX年以来,邹城市将镇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建设列入政府为民所办“十件实事”和“3311”重点工程之中,在全省率先实施了镇村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XX 年,此项工程被山东省评为省文化创新入围奖。邹城市财政每年列专项资金,五年来,共投入资金 970 余万元,带动镇、村各级投入资金达 7600 余万元。截至目前,全市所有村居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其中,建有高标准村文化大院 691 个、农家书屋 825 个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6 个。我市 16 个镇街全部建有文化站,其中 13 个镇建有一类标准化文化中心,群众的文化阵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同时,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评选出的“优秀村文化大院” 、 “十佳文化大院”给予奖励,对验收合格的配送书橱、书籍、阅览桌椅、电脑、电视机等文化设施设备,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真正成为群众增长智慧、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镇、村三级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 100%,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财政列专项资金,为市级中心配备了投影仪、摄像机、照相机、非线编辑设备、光纤存储设备、共享工程应用服务器和运行管理系统等,达到了国家文化共享工程验收标准,具备了数字资源的存储、传输和服务能力,镇村站点也配备了电脑、电视机、投影仪、卫星接收协系统等设施设备,为群众学习科技、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开发等知识搭建了坚实平台。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XX 年,邹城市农村有线电视全面实施“村村通” ,XX 年底已全面完成农村有线数字电视改造,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有线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2131”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XX 年,自筹资金购置 36 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完成了由老式胶片机到数字电影机的转变,全部实现数字化放映转化,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全覆盖。全市每年放映电影15200 余场次,每场次财政补助 100 元,观看群众达 380 万人次,家门口看电影成为了群众茶余饭后的主要休闲方式,有效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整理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邹城市有平派鼓吹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 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阴阳板等 4 个,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尚寨竹马等 23 个,邹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67 个。整理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汇编5 册,完成了“平派鼓吹乐” 、 “孟母教子传说” 、 “阴阳板”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影像片的拍摄,建立了阴阳板传承基地和传习所。二、抓文化活动品牌塑造,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邹城市充分发挥孟子故里的文化优势,在文化活动开展中注重打造“母亲文化” 、 “孟子乡音”文化活动品牌。活动品牌逐渐凸现。倾心打造“孟子乡音”文化品牌,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搭台、部门组织、各方参与”的文化活动新格局。先后组织举办了“千人二胡” 、 “百架古筝” 、 “舞动邹城” 、 “大学生回报家乡文艺晚会” 、 “青少年才艺大赛”等孟子乡音系列大型文化活动,自 XX 年始,成功举办 5 届“中华母亲文化节” ,弘扬了母亲文化,充分展示了孟子故里丰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了邹城的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举办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成功举办 12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地企迎春文艺晚会、新春戏曲汇演、激情广场大家唱、消夏广场演出、社区文化周、 “八一”进军营文艺演出、 “庆国庆”广场文艺演出、 “送戏下乡百村行”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60 余场次,参与群众近百万人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三、抓文艺精品创作,激励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以繁荣文艺创作为目的,建立完善专业文化创作服务体系、激励文艺创作者创作出反映群众心声的文化精品。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坚持“走出去” 、“请进来”的理念,积极加强与外地的文化交流,先后举办了“庆祝改革开放 30 周年当代水墨名家精品展” 、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书画展” 、 “孟子风骨”苏耕国画展、 “爱我中华全国名家名作巡回展”和“中国国画院书画展”等 20 余次大型艺术交流、展览活动。文艺精品硕果累累。邹城市豫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现代豫剧媳妇 ,获全国人口文化奖三等奖和省精品工程奖,在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连续 7 次全剧播出;大型画集孟子圣迹图 、 孟母教子图获省对外传播奖。本地文学竞相争艳,出版散文集农历的日子 、 暗香 ,诗集绿水无弦 、 破晓 、诗集生命的诉说等作品。平派鼓吹乐喜气洋洋庆丰收获全国首届农民文艺汇演银穗奖,并成功参加 XX 上海世博会山东活动周巡回展演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安市中储粮2025秋招战略研究博士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太原市中储粮2025秋招质检化验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联通河池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计算机类
- 阿克苏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数智化与信息工程岗
- 海南地区中储粮2025秋招机电维修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兰州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专练题库及答案
- 中国移动云浮市2025秋招综合管理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朔州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品分析质检岗
- 包头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油设备技术岗
- 红河自治州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行测综合英语
- 超市消防安全制度
- 机械点检安全操作规程
- 汽车工程部各岗位职责
- 华与华合同范例
- 秋季流行服饰与衣料的准备-生产计划讲义教材
- 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知识清单
- HDPE塑钢缠绕排水管施工方案
- 二十案例示轮回
-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比武试题库(试题及答案)
- 颅高压危象课件
- 《椎管内肿瘤》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