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案例_第1页
《唯一的听众》案例_第2页
《唯一的听众》案例_第3页
《唯一的听众》案例_第4页
《唯一的听众》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唯一的听众案例时间:XX 年月日下午二、三节课地点:某某小学会议室参加人员:(隐藏)内容:对吴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课文唯一的听众进行辩课主持人:现在我先来问吴老师两个问题。第一,听了吴老师的课后,感觉这节课内容挺多,课时安排比较零乱,请问你计划中的第一课时是上到哪一个环节为止的?吴老师:计划中第一课时原来是上到第二个环节为止的,即对“我”拉小提琴技术的变化提出质疑就可以了。但是,后来发现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我临时把第二课时的内容往前提了,结果造成了内容太多,上不完。主持人:第二个问题,请问你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吴老师:教学重点首先是感受“我”前后心理、行动的变化,再是找描写老人言行的句子,感悟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中间穿插词语教学和写作方法的指导。主持人:听了你的介绍,感觉每一个环节都是重点,都要花大力气去学,所以使听课老师觉得听这节课比较累,比较杂。正因为重点太多,整节课都是重点,反而觉得没有重点了,造成了教学内容安排欠合理的遗憾。吴老师:是这样的,比如在学习“树林的环境描写”这一段时,本来学生能从中体会到“我”是如此自卑的感情就可以了,但是我觉得环境描写在写作中也很重要,所以又特意穿插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如果学到这里,但又不讲这个知识,我怕等一下又忘记讲了。主持人:吴老师真的是很负责任,恨不得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这个重要,要讲的,那个也重要,不能丢。结果,把课堂塞得满满的,这可有点像脚踩西瓜皮呀。 (笑)主持人:我很满意吴老师的真实回答。我想吴老师你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让思路被学生牵着走。教学重点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懂得取舍,做到有粗有细,点到为止,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我的问题问完了,现在请其他老师提问。蔡老师:请问吴老师,上课时你好几次提到预习本,我很想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本子?吴老师:这是我在学课文之前给学生布置的一个作业,已坚持有两年了。作业的内容主要是词语解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摘抄好词好句、抄写生字词、写读后感、质疑,以及小练笔(机动) 。方老师:我注意到吴老师经常在课堂上问学生:“沮丧”什么意思?“白痴”什么意思?“小令”什么意思等等。你是否认为这样的词语教学太枯燥?以后怎样改进比较好?吴老师: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所以我就想在课堂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既然学生心中有疑问,老师不理不睬也不行。怎么改进,我也想请教一下主持人。主持人:语文课的确要重视词语教学,但是一节课下来不能太多,要有重点,一般来说,每段抓、个重点词语就可以了。鲍老师:记得叶老师在教育教学会议上强调,每节课应该留给学生-分钟的练习时间,吴老师在备课时有没有关注到这一点?吴老师:课的末尾因为时间太紧,内容没学完就匆匆结尾,没有留给学生作业的时间,但在课中练习的时间还是有的,比如,让学生找老人言行、神态的句子,并写上批注。主持人:关于留给学生练习时间,我想再强调一点: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或者是音体美等其它课程,老师都一定不要把分钟上完,留出时间,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有动手、动口、动脑、动笔的机会。接下来是老师自主评课。 (略)后记:经历了这一次“辩课” ,感觉它带点“残酷” ,尤其是对上课老师来说。面对各位听课老师的“咄咄逼人” ,真觉得有点儿面红耳赤、理屈词穷。还好今天上课的吴老师才思敏捷,每一个问题基本上都能对答如流。虽说它是残酷了点,但收获还是蛮多的。比如在双方相互的争锋相对中,能把问题剖析地很透彻,比起没有互动的单向评课,效果肯定要好。这就是我校的一次“辩课”尝试,还只是一种模型,我们还将继续总结完善,也希望有更多的学校和老师来分享它,完善时间:XX 年月日下午二、三节课地点:某某小学会议室参加人员:(隐藏)内容:对吴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课文唯一的听众进行辩课主持人:现在我先来问吴老师两个问题。第一,听了吴老师的课后,感觉这节课内容挺多,课时安排比较零乱,请问你计划中的第一课时是上到哪一个环节为止的?吴老师:计划中第一课时原来是上到第二个环节为止的,即对“我”拉小提琴技术的变化提出质疑就可以了。但是,后来发现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我临时把第二课时的内容往前提了,结果造成了内容太多,上不完。主持人:第二个问题,请问你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吴老师:教学重点首先是感受“我”前后心理、行动的变化,再是找描写老人言行的句子,感悟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中间穿插词语教学和写作方法的指导。主持人:听了你的介绍,感觉每一个环节都是重点,都要花大力气去学,所以使听课老师觉得听这节课比较累,比较杂。正因为重点太多,整节课都是重点,反而觉得没有重点了,造成了教学内容安排欠合理的遗憾。吴老师:是这样的,比如在学习“树林的环境描写”这一段时,本来学生能从中体会到“我”是如此自卑的感情就可以了,但是我觉得环境描写在写作中也很重要,所以又特意穿插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如果学到这里,但又不讲这个知识,我怕等一下又忘记讲了。主持人:吴老师真的是很负责任,恨不得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这个重要,要讲的,那个也重要,不能丢。结果,把课堂塞得满满的,这可有点像脚踩西瓜皮呀。 (笑)主持人:我很满意吴老师的真实回答。我想吴老师你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让思路被学生牵着走。教学重点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懂得取舍,做到有粗有细,点到为止,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我的问题问完了,现在请其他老师提问。蔡老师:请问吴老师,上课时你好几次提到预习本,我很想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本子?吴老师:这是我在学课文之前给学生布置的一个作业,已坚持有两年了。作业的内容主要是词语解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摘抄好词好句、抄写生字词、写读后感、质疑,以及小练笔(机动) 。方老师:我注意到吴老师经常在课堂上问学生:“沮丧”什么意思?“白痴”什么意思?“小令”什么意思等等。你是否认为这样的词语教学太枯燥?以后怎样改进比较好?吴老师: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所以我就想在课堂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既然学生心中有疑问,老师不理不睬也不行。怎么改进,我也想请教一下主持人。主持人:语文课的确要重视词语教学,但是一节课下来不能太多,要有重点,一般来说,每段抓、个重点词语就可以了。鲍老师:记得叶老师在教育教学会议上强调,每节课应该留给学生-分钟的练习时间,吴老师在备课时有没有关注到这一点?吴老师:课的末尾因为时间太紧,内容没学完就匆匆结尾,没有留给学生作业的时间,但在课中练习的时间还是有的,比如,让学生找老人言行、神态的句子,并写上批注。主持人:关于留给学生练习时间,我想再强调一点: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或者是音体美等其它课程,老师都一定不要把分钟上完,留出时间,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有动手、动口、动脑、动笔的机会。接下来是老师自主评课。 (略)后记:经历了这一次“辩课” ,感觉它带点“残酷” ,尤其是对上课老师来说。面对各位听课老师的“咄咄逼人” ,真觉得有点儿面红耳赤、理屈词穷。还好今天上课的吴老师才思敏捷,每一个问题基本上都能对答如流。虽说它是残酷了点,但收获还是蛮多的。比如在双方相互的争锋相对中,能把问题剖析地很透彻,比起没有互动的单向评课,效果肯定要好。这就是我校的一次“辩课”尝试,还只是一种模型,我们还将继续总结完善,也希望有更多的学校和老师来分享它,完善时间:XX 年月日下午二、三节课地点:某某小学会议室参加人员:(隐藏)内容:对吴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课文唯一的听众进行辩课主持人:现在我先来问吴老师两个问题。第一,听了吴老师的课后,感觉这节课内容挺多,课时安排比较零乱,请问你计划中的第一课时是上到哪一个环节为止的?吴老师:计划中第一课时原来是上到第二个环节为止的,即对“我”拉小提琴技术的变化提出质疑就可以了。但是,后来发现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我临时把第二课时的内容往前提了,结果造成了内容太多,上不完。主持人:第二个问题,请问你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吴老师:教学重点首先是感受“我”前后心理、行动的变化,再是找描写老人言行的句子,感悟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中间穿插词语教学和写作方法的指导。主持人:听了你的介绍,感觉每一个环节都是重点,都要花大力气去学,所以使听课老师觉得听这节课比较累,比较杂。正因为重点太多,整节课都是重点,反而觉得没有重点了,造成了教学内容安排欠合理的遗憾。吴老师:是这样的,比如在学习“树林的环境描写”这一段时,本来学生能从中体会到“我”是如此自卑的感情就可以了,但是我觉得环境描写在写作中也很重要,所以又特意穿插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如果学到这里,但又不讲这个知识,我怕等一下又忘记讲了。主持人:吴老师真的是很负责任,恨不得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这个重要,要讲的,那个也重要,不能丢。结果,把课堂塞得满满的,这可有点像脚踩西瓜皮呀。 (笑)主持人:我很满意吴老师的真实回答。我想吴老师你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让思路被学生牵着走。教学重点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懂得取舍,做到有粗有细,点到为止,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我的问题问完了,现在请其他老师提问。蔡老师:请问吴老师,上课时你好几次提到预习本,我很想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本子?吴老师:这是我在学课文之前给学生布置的一个作业,已坚持有两年了。作业的内容主要是词语解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摘抄好词好句、抄写生字词、写读后感、质疑,以及小练笔(机动) 。方老师:我注意到吴老师经常在课堂上问学生:“沮丧”什么意思?“白痴”什么意思?“小令”什么意思等等。你是否认为这样的词语教学太枯燥?以后怎样改进比较好?吴老师: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所以我就想在课堂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既然学生心中有疑问,老师不理不睬也不行。怎么改进,我也想请教一下主持人。主持人:语文课的确要重视词语教学,但是一节课下来不能太多,要有重点,一般来说,每段抓、个重点词语就可以了。鲍老师:记得叶老师在教育教学会议上强调,每节课应该留给学生-分钟的练习时间,吴老师在备课时有没有关注到这一点?吴老师:课的末尾因为时间太紧,内容没学完就匆匆结尾,没有留给学生作业的时间,但在课中练习的时间还是有的,比如,让学生找老人言行、神态的句子,并写上批注。主持人:关于留给学生练习时间,我想再强调一点: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或者是音体美等其它课程,老师都一定不要把分钟上完,留出时间,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有动手、动口、动脑、动笔的机会。接下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