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叶母亲语象解读刘真福语象类似于意象,但又不同于意象。意象重意,语象重语;意象构造语言表象而深藏义理情感,叫人得其意而忘其言,语象则始终停留在对词句的品味、对语言修辞的精细分析的层面上,这是它与意象分别的要义之所在。语象解读既然注重词句,而与“象”字相关的仅有名词,似乎有碍于语象解读的视野,可否将动词、形容词也纳入解读的范围,以丰富语象的内涵?这也是本文所探索的一个方面。以语象论来解读荷叶 母亲 ,一篇清丽而灵动的作品便为我们展开了新鲜而丰富内涵。或以为此才华少女之作,无甚丰厚而深沉;其实作品表意清浅而语象丰富,用时髦的话说,作者昔时写作未必如此设想,读者现时解读完全有权这般发挥,照此精研细磨,欣然快意,不仅读到一些新的东西,而且作为一种有创意的读法正合于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语象解读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文中有哪些语象。有主体语象或核心语象:荷叶,母亲。有辅助语象或延伸语象:莲花,红莲,白莲,绿叶,大雨,雨声,雨点,雨势,天空,祖父,三个姊妹。以上是名词语象,还有动词、形容词语象:大家都欢喜,应了花瑞,有些烦闷,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受了感动。有关动词、形容词语象后文还将细述。尽管还有其他一些语象可纳入进来,但根据解读的需要,这些语象的陈述已经够用了。其中的荷叶和母亲到底哪个是主体语象?似乎很难判断,可此可彼。我以为从全篇内容看,荷叶是主体语象,因为从头到尾都在谈与荷叶相关的事莲花的来由、莲花的现时遭遇、 “我”对莲花的心境变化等。当然也可以断定母亲是主体语象,因为母亲的形象是与荷叶的形象相像的语象,而且是作者心中最感亲切、敬爱的语象。不过给读者印象最深的还是荷叶语象。核心语象承载着全文的最重要的信息,凸显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分析作品语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分析核心语象,分析核心语象与辅助语象组成的语象群,分析各种语象之间的各种关联。如此众多的语象之间的关系如何?以下备述之。1.主辅关系:上面已经提到,不复赘述。2.隐显关系:隐显对映,相得益彰,这是一种富有诗意的关联。一是荷叶为显,母亲为隐,作者本想写母亲,但曲意表达,依托于荷叶语象,于是趣味盎然。试想,如果光写母亲在雨天召唤女儿,那多乏味,你尽管可以把母亲写得非常慈爱,写出各种细节,可就是缺乏诗意。自然之物与人生之事各有价值,各有意趣,单一地描述某个方面不如隐显双设更有厚度、更有价值。二是花事为显,情事为隐,作者本想写过往的一个感情片段,避免直述,以花事为依托曲折表达,于是读者产生两重见识对荷叶形象的见识,对作者心灵的见识。本来心灵是空洞的、无法见识的,以花事为包藏便易于描述而近于真见实感了。试想, “烦闷” “徘徊” “感动”等,与“荷叶” “红莲” “白莲”等比,哪一类语象给人印象更为鲜明深刻?当然是后者。3.散聚关系:聚者为实,是浓墨重彩的;散者为虚,是轻描淡写的。文中有双重聚集表现,一是聚集于荷叶语象,以莲花、绿叶、大雨、天空等语象为陪衬;二是聚集于母亲语象,以“我” 、祖父、三个姊妹语象为陪衬。任何语象的呈现都有一种粘结力,主谓宾定状补有机地合成一体,在合于语法规则和艺术规则的前提下花样翻新、机巧迭出,表达出丰富的语意和无穷的趣味;作品中语象的聚集就是造出一个磁场,所有辅助语象都向主体语象靠拢,所有辅助语象的意义都为主体语象而生成。读者脑中镌刻着荷叶的主体印象,同时也钤印着其他辅助语象,如果仅有主体语象而没有辅助语象,就不能创造语意丰富、句式多样的表达,反之亦然。4.转换关系:人的思维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跳跃的,但转换成语言必是线性的,成为一种复杂的流程,其间语意生成转换也是诗意表达的必然。如果缺少这种生成转换,也就远离了文学,或者不属于文学作品。我们看到,本文意欲表达母爱,但是从荷叶语象的类比联想展开;荷叶语象并不是开篇直述的,而在最后出现的。为了最后的荷叶语象,先从遥远的八年前、九年前开始述说,造出四个意义相对独立的语段(不是自然语段,而是意义语段,类似于情节或情境) ,一是父亲的朋友送莲花语段,二是祖父笑言花瑞语段,三是雨袭莲花、荷叶护花语段,四是母亲唤“我” 、 “我”靠近母亲语段,读完全文读者始悟,前三个语段都是铺垫,最后一个语段才落到实处,那么前面的各个语段都是为荷叶护花语段作铺垫的,前面的人事语段都是为母亲唤“我”语段先酝酿的。更重要的是在语象呈现和语段流程中,由花事过渡到人事,即莲花、荷叶的语意让位于“我”和母亲的语意,其间形成一种跳跃,是语意的凭空跳跃,让读者“豁然开朗” 。这种语意跳跃的背后,隐藏着思维的推动力,即由联想来拉升,超越自然语象与人事语象所形成的落差,造成既“出其不意”又“情理之中”的效果。难道动词、形容词也成为语象?不是所有的动词、形容词都可以语象视之,前面列述的都是具有可视或可感的动词、形容词,若非可视可感者则弃而不用。两种较为抽象的词语纳入语象讨论中,一方面扩大语象的类别和范畴,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文情、文势的变化,以及主题表达的恰切与机智。综观上述的动词、形容词语象,可以看出表情达意的抑扬起伏的三个阶段:首先是皆大“欢喜” ,因为有“花瑞”情势高扬;继而“烦闷”并“徘徊” ,情绪沉沦,文势低落;最后“坐”母身边,心中“感动” ,情势复又高扬。这种差别甚大的语象流程,不仅造成文情曲折流转、文势高低互应,而且更好地表达了母女之爱,挫折困难中越发显出母爱亲情的珍贵。作者为什么以“荷叶”语象为主、其他语象为辅来表情达意?首先与作品表达的主题相关, “母爱”是作者心中之意,或心中之语,呈现出来应有对应物,或对应的象,那就是荷叶、荷花等,这里的心意或心语,与对应的象恰好有某种联想性类同,由此激发读者的思维活动。联想和想象,是诗意表达的最重要的手段,是任何文学作品所必需的,本篇写作亦莫能外。其次与作家写作风格相关:本文所写的是家庭院内发生的故事,这是本文语象发生的范围,作者时龄二秩,一个年轻姑娘,所处者无非亲人,所视者无非身旁近景,生活经历决定了作品语象取材的狭窄;再说作者在那个创作旺盛期所写的散文,都是以家庭亲情为话题的,表明作者的一种习惯或偏爱。在这种至亲至爱的环境中成长和写作的年轻女作家,感情世界既丰富又单纯,由单纯产生亲切,在这种单纯而亲切的感情引导下所选择的这些类型的语象,以及语象表达的方式,易于造出作品纯净的意境,也易于打动特定的读者仍葆有与生俱来的人类天性的广大青少年。我还有一个联想,如果读了冰心散文再读李易安的词作,或者读的次序反过来也行,会觉得冰心散文之于现代散文园地,有如李易安的词之于宋代词坛,时越千年,意境、气象竟非常相似,清丽典雅,柔美之至,堪称极则,照此说来,冰心散文颇有脱胎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浓厚痕迹,试再品味文中“荷叶” “莲花” “雨声” “花瑞” “烦闷” “徘徊”等古典诗词常用的语象,拟古而出新,信然。刘真福语象类似于意象,但又不同于意象。意象重意,语象重语;意象构造语言表象而深藏义理情感,叫人得其意而忘其言,语象则始终停留在对词句的品味、对语言修辞的精细分析的层面上,这是它与意象分别的要义之所在。语象解读既然注重词句,而与“象”字相关的仅有名词,似乎有碍于语象解读的视野,可否将动词、形容词也纳入解读的范围,以丰富语象的内涵?这也是本文所探索的一个方面。以语象论来解读荷叶 母亲 ,一篇清丽而灵动的作品便为我们展开了新鲜而丰富内涵。或以为此才华少女之作,无甚丰厚而深沉;其实作品表意清浅而语象丰富,用时髦的话说,作者昔时写作未必如此设想,读者现时解读完全有权这般发挥,照此精研细磨,欣然快意,不仅读到一些新的东西,而且作为一种有创意的读法正合于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语象解读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文中有哪些语象。有主体语象或核心语象:荷叶,母亲。有辅助语象或延伸语象:莲花,红莲,白莲,绿叶,大雨,雨声,雨点,雨势,天空,祖父,三个姊妹。以上是名词语象,还有动词、形容词语象:大家都欢喜,应了花瑞,有些烦闷,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受了感动。有关动词、形容词语象后文还将细述。尽管还有其他一些语象可纳入进来,但根据解读的需要,这些语象的陈述已经够用了。其中的荷叶和母亲到底哪个是主体语象?似乎很难判断,可此可彼。我以为从全篇内容看,荷叶是主体语象,因为从头到尾都在谈与荷叶相关的事莲花的来由、莲花的现时遭遇、 “我”对莲花的心境变化等。当然也可以断定母亲是主体语象,因为母亲的形象是与荷叶的形象相像的语象,而且是作者心中最感亲切、敬爱的语象。不过给读者印象最深的还是荷叶语象。核心语象承载着全文的最重要的信息,凸显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分析作品语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分析核心语象,分析核心语象与辅助语象组成的语象群,分析各种语象之间的各种关联。如此众多的语象之间的关系如何?以下备述之。1.主辅关系:上面已经提到,不复赘述。2.隐显关系:隐显对映,相得益彰,这是一种富有诗意的关联。一是荷叶为显,母亲为隐,作者本想写母亲,但曲意表达,依托于荷叶语象,于是趣味盎然。试想,如果光写母亲在雨天召唤女儿,那多乏味,你尽管可以把母亲写得非常慈爱,写出各种细节,可就是缺乏诗意。自然之物与人生之事各有价值,各有意趣,单一地描述某个方面不如隐显双设更有厚度、更有价值。二是花事为显,情事为隐,作者本想写过往的一个感情片段,避免直述,以花事为依托曲折表达,于是读者产生两重见识对荷叶形象的见识,对作者心灵的见识。本来心灵是空洞的、无法见识的,以花事为包藏便易于描述而近于真见实感了。试想, “烦闷” “徘徊” “感动”等,与“荷叶” “红莲” “白莲”等比,哪一类语象给人印象更为鲜明深刻?当然是后者。3.散聚关系:聚者为实,是浓墨重彩的;散者为虚,是轻描淡写的。文中有双重聚集表现,一是聚集于荷叶语象,以莲花、绿叶、大雨、天空等语象为陪衬;二是聚集于母亲语象,以“我” 、祖父、三个姊妹语象为陪衬。任何语象的呈现都有一种粘结力,主谓宾定状补有机地合成一体,在合于语法规则和艺术规则的前提下花样翻新、机巧迭出,表达出丰富的语意和无穷的趣味;作品中语象的聚集就是造出一个磁场,所有辅助语象都向主体语象靠拢,所有辅助语象的意义都为主体语象而生成。读者脑中镌刻着荷叶的主体印象,同时也钤印着其他辅助语象,如果仅有主体语象而没有辅助语象,就不能创造语意丰富、句式多样的表达,反之亦然。4.转换关系:人的思维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跳跃的,但转换成语言必是线性的,成为一种复杂的流程,其间语意生成转换也是诗意表达的必然。如果缺少这种生成转换,也就远离了文学,或者不属于文学作品。我们看到,本文意欲表达母爱,但是从荷叶语象的类比联想展开;荷叶语象并不是开篇直述的,而在最后出现的。为了最后的荷叶语象,先从遥远的八年前、九年前开始述说,造出四个意义相对独立的语段(不是自然语段,而是意义语段,类似于情节或情境) ,一是父亲的朋友送莲花语段,二是祖父笑言花瑞语段,三是雨袭莲花、荷叶护花语段,四是母亲唤“我” 、 “我”靠近母亲语段,读完全文读者始悟,前三个语段都是铺垫,最后一个语段才落到实处,那么前面的各个语段都是为荷叶护花语段作铺垫的,前面的人事语段都是为母亲唤“我”语段先酝酿的。更重要的是在语象呈现和语段流程中,由花事过渡到人事,即莲花、荷叶的语意让位于“我”和母亲的语意,其间形成一种跳跃,是语意的凭空跳跃,让读者“豁然开朗” 。这种语意跳跃的背后,隐藏着思维的推动力,即由联想来拉升,超越自然语象与人事语象所形成的落差,造成既“出其不意”又“情理之中”的效果。难道动词、形容词也成为语象?不是所有的动词、形容词都可以语象视之,前面列述的都是具有可视或可感的动词、形容词,若非可视可感者则弃而不用。两种较为抽象的词语纳入语象讨论中,一方面扩大语象的类别和范畴,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文情、文势的变化,以及主题表达的恰切与机智。综观上述的动词、形容词语象,可以看出表情达意的抑扬起伏的三个阶段:首先是皆大“欢喜” ,因为有“花瑞”情势高扬;继而“烦闷”并“徘徊” ,情绪沉沦,文势低落;最后“坐”母身边,心中“感动” ,情势复又高扬。这种差别甚大的语象流程,不仅造成文情曲折流转、文势高低互应,而且更好地表达了母女之爱,挫折困难中越发显出母爱亲情的珍贵。作者为什么以“荷叶”语象为主、其他语象为辅来表情达意?首先与作品表达的主题相关, “母爱”是作者心中之意,或心中之语,呈现出来应有对应物,或对应的象,那就是荷叶、荷花等,这里的心意或心语,与对应的象恰好有某种联想性类同,由此激发读者的思维活动。联想和想象,是诗意表达的最重要的手段,是任何文学作品所必需的,本篇写作亦莫能外。其次与作家写作风格相关:本文所写的是家庭院内发生的故事,这是本文语象发生的范围,作者时龄二秩,一个年轻姑娘,所处者无非亲人,所视者无非身旁近景,生活经历决定了作品语象取材的狭窄;再说作者在那个创作旺盛期所写的散文,都是以家庭亲情为话题的,表明作者的一种习惯或偏爱。在这种至亲至爱的环境中成长和写作的年轻女作家,感情世界既丰富又单纯,由单纯产生亲切,在这种单纯而亲切的感情引导下所选择的这些类型的语象,以及语象表达的方式,易于造出作品纯净的意境,也易于打动特定的读者仍葆有与生俱来的人类天性的广大青少年。我还有一个联想,如果读了冰心散文再读李易安的词作,或者读的次序反过来也行,会觉得冰心散文之于现代散文园地,有如李易安的词之于宋代词坛,时越千年,意境、气象竟非常相似,清丽典雅,柔美之至,堪称极则,照此说来,冰心散文颇有脱胎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浓厚痕迹,试再品味文中“荷叶” “莲花” “雨声” “花瑞” “烦闷” “徘徊”等古典诗词常用的语象,拟古而出新,信然。刘真福语象类似于意象,但又不同于意象。意象重意,语象重语;意象构造语言表象而深藏义理情感,叫人得其意而忘其言,语象则始终停留在对词句的品味、对语言修辞的精细分析的层面上,这是它与意象分别的要义之所在。语象解读既然注重词句,而与“象”字相关的仅有名词,似乎有碍于语象解读的视野,可否将动词、形容词也纳入解读的范围,以丰富语象的内涵?这也是本文所探索的一个方面。以语象论来解读荷叶 母亲 ,一篇清丽而灵动的作品便为我们展开了新鲜而丰富内涵。或以为此才华少女之作,无甚丰厚而深沉;其实作品表意清浅而语象丰富,用时髦的话说,作者昔时写作未必如此设想,读者现时解读完全有权这般发挥,照此精研细磨,欣然快意,不仅读到一些新的东西,而且作为一种有创意的读法正合于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语象解读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文中有哪些语象。有主体语象或核心语象:荷叶,母亲。有辅助语象或延伸语象:莲花,红莲,白莲,绿叶,大雨,雨声,雨点,雨势,天空,祖父,三个姊妹。以上是名词语象,还有动词、形容词语象:大家都欢喜,应了花瑞,有些烦闷,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受了感动。有关动词、形容词语象后文还将细述。尽管还有其他一些语象可纳入进来,但根据解读的需要,这些语象的陈述已经够用了。其中的荷叶和母亲到底哪个是主体语象?似乎很难判断,可此可彼。我以为从全篇内容看,荷叶是主体语象,因为从头到尾都在谈与荷叶相关的事莲花的来由、莲花的现时遭遇、 “我”对莲花的心境变化等。当然也可以断定母亲是主体语象,因为母亲的形象是与荷叶的形象相像的语象,而且是作者心中最感亲切、敬爱的语象。不过给读者印象最深的还是荷叶语象。核心语象承载着全文的最重要的信息,凸显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分析作品语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分析核心语象,分析核心语象与辅助语象组成的语象群,分析各种语象之间的各种关联。如此众多的语象之间的关系如何?以下备述之。1.主辅关系:上面已经提到,不复赘述。2.隐显关系:隐显对映,相得益彰,这是一种富有诗意的关联。一是荷叶为显,母亲为隐,作者本想写母亲,但曲意表达,依托于荷叶语象,于是趣味盎然。试想,如果光写母亲在雨天召唤女儿,那多乏味,你尽管可以把母亲写得非常慈爱,写出各种细节,可就是缺乏诗意。自然之物与人生之事各有价值,各有意趣,单一地描述某个方面不如隐显双设更有厚度、更有价值。二是花事为显,情事为隐,作者本想写过往的一个感情片段,避免直述,以花事为依托曲折表达,于是读者产生两重见识对荷叶形象的见识,对作者心灵的见识。本来心灵是空洞的、无法见识的,以花事为包藏便易于描述而近于真见实感了。试想, “烦闷” “徘徊” “感动”等,与“荷叶” “红莲” “白莲”等比,哪一类语象给人印象更为鲜明深刻?当然是后者。3.散聚关系:聚者为实,是浓墨重彩的;散者为虚,是轻描淡写的。文中有双重聚集表现,一是聚集于荷叶语象,以莲花、绿叶、大雨、天空等语象为陪衬;二是聚集于母亲语象,以“我” 、祖父、三个姊妹语象为陪衬。任何语象的呈现都有一种粘结力,主谓宾定状补有机地合成一体,在合于语法规则和艺术规则的前提下花样翻新、机巧迭出,表达出丰富的语意和无穷的趣味;作品中语象的聚集就是造出一个磁场,所有辅助语象都向主体语象靠拢,所有辅助语象的意义都为主体语象而生成。读者脑中镌刻着荷叶的主体印象,同时也钤印着其他辅助语象,如果仅有主体语象而没有辅助语象,就不能创造语意丰富、句式多样的表达,反之亦然。4.转换关系:人的思维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跳跃的,但转换成语言必是线性的,成为一种复杂的流程,其间语意生成转换也是诗意表达的必然。如果缺少这种生成转换,也就远离了文学,或者不属于文学作品。我们看到,本文意欲表达母爱,但是从荷叶语象的类比联想展开;荷叶语象并不是开篇直述的,而在最后出现的。为了最后的荷叶语象,先从遥远的八年前、九年前开始述说,造出四个意义相对独立的语段(不是自然语段,而是意义语段,类似于情节或情境) ,一是父亲的朋友送莲花语段,二是祖父笑言花瑞语段,三是雨袭莲花、荷叶护花语段,四是母亲唤“我” 、 “我”靠近母亲语段,读完全文读者始悟,前三个语段都是铺垫,最后一个语段才落到实处,那么前面的各个语段都是为荷叶护花语段作铺垫的,前面的人事语段都是为母亲唤“我”语段先酝酿的。更重要的是在语象呈现和语段流程中,由花事过渡到人事,即莲花、荷叶的语意让位于“我”和母亲的语意,其间形成一种跳跃,是语意的凭空跳跃,让读者“豁然开朗” 。这种语意跳跃的背后,隐藏着思维的推动力,即由联想来拉升,超越自然语象与人事语象所形成的落差,造成既“出其不意”又“情理之中”的效果。难道动词、形容词也成为语象?不是所有的动词、形容词都可以语象视之,前面列述的都是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栏考试题及答案
- 中级财务会计(北方工业大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新安全生产法培训试题(含答案)
- 天津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 实验动物助理技师模拟题+参考答案
-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知到智慧树答案
- 化妆品相关法规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度税务单证审核及报税合同
- 2025年食品级储存空间租赁合同
- 2025年度道路拓宽土方运输合同范本
- 百岁居区域+乐活内外勤宣导材料
- 内蒙古职工考勤管理制度
- GB/T 21220-2024软磁金属材料
-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全套教学课件
- 吉林大学介绍
- 卫浴设备安装技能的培训与认证
- NB-T+10488-2021水电工程砂石加工系统设计规范
- 废气处理工程协议
- 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正式版)
- QCSG1204009-2015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 学校幼儿园消防安全风险自查检查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