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_第1页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_第2页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_第3页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_第4页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论文题目 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专业名称 煤矿开采技术 姓 名 范利军 学 号 20130801012119 完成日期 2015 年 5月 15日 1目 录一、概述矿井开采 3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一) 、工作制度 .4(二) 、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三、井田开拓 5(一) 、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5(二) 、矿井开拓方式的确定 .6四、矿井基 本巷道 9(一) 、井筒 10(二) 、井底车场 10(三) 、主要开 拓巷道 11五、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12六、 结束语 .13七、 致谢词 .14八、 参考文献 .152论文摘要: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作面。矿井一水平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关键字:立井开拓;条带式;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角式通风。3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一、概述矿井开采在 地 底 下 开 采 的 矿 山 。 有 时 把 矿 山 地 下 开 拓 中 的 斜 井 、 竖 井 、 平 硐 等 也 称 为 矿 井 。矿 井 开 拓 对 金 属 矿 山 或 采 煤 矿 井 的 生 产 建 设 的 全 局 有 重 大 而 深 远 的 影 响 , 它 不 仅 关 系矿 井 的 基 建 工 程 量 , 初 期 投 资 和 建 井 速 度 , 更 重 要 的 是 将 长 期 决 定 矿 井 的 生 产 条 件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 矿 井 开 拓 即 从 地 面 向 地 下 开 掘 一 系 列 井 巷 , 通 至 采 区 。 矿 井 开 拓 需 要解 决 的 主 要 问 题 是 : 正 确 划 分 井 田 , 选 择 合 理 的 开 拓 方 式 , 确 定 矿 井 的 生 产 能 力 , 按标 高 划 分 开 采 技 术 分 类 , 选 择 适 当 的 通 风 方 式 , 进 行 采 区 部 署 以 及 决 定 采 区 开 采 的 顺序 等 。 矿 井 开 拓 通 常 以 井 筒 的 形 式 分 为 平 硐 开 拓 、 斜 井 开 拓 和 立 井 开 拓 。 采 用 合 理 的采 矿 方 法 是 搞 好 矿 井 生 产 的 关 键 。 煤 层 在 形 成 时 , 一 般 都 是 水 平 或 者 近 水 平 的 ,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是 连 续 完 整 的 。 但 是 ,在 后 来 的 长 期 的 地 质 历 史 中 , 地 壳 发 生 了 各 种 运 动 , 是 煤 层 的 空 间 形 态 发 生 了 变 化 ,形 成 了 单 斜 构 造 、 褶 皱 构 造 和 断 裂 构 造 等 地 质 构 造 。 我 们 采 煤 就 要 注 意 煤 层 的 走 向 倾向 和 倾 角 。 矿 井 的 开 拓 可 以 分 成 立 井 开 拓 , 斜 井 开 拓 , 平 硐 开 拓 和 综 合 开 拓 , 主 井 和 运 输 巷等 都 需 要 永 久 的 支 护 , 可 以 采 用 砌 碹 支 护 , 架 拱 支 护 , 架 蓬 支 护 , 锚 杆 支 护 , 锚 喷 支护 , 锚 网 喷 支 护 。4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一)、工作制度矿井一般的生产制度按设计规定为:每年工作日数为 330天,矿井每昼夜分三班工作。采煤工作面为两班生产,另一班维修设备,通风、排水则须三班工作,每日为 24小时生产。每天净提升小时数为 16小时。(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生产能力是度量矿井生产建设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矿井生产技术面貌,是井田开拓的一个主要参数,也是选择井田开拓方式的重要依据之一。矿井生产能力是与井田划分紧密联系并且相互适应的。是矿区总体设计应解决的重要原则问题。矿井生产能力主要根据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情况、储量、开采条件、设备供应及国家煤碳开采等因素确定。对于具体矿井,应该根据国家需要,结合该矿地质和技术条件,开拓、准备和通风方式,以及机械化水平等因素,在保证生产安技术经济合理的的条件下,综合计算开采,各生产环节,所能保证的能力,并根据矿井储量,验算矿井和水平服务年限是否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5三、井田开拓(一)、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煤层埋藏较深,除正在生产的立式煤矿外,区内无小窑开采。影响采区布置和煤层开采的主要构造因素是断层,其次是褶曲。除边界断层外,区内主要断层方向呈北东向,采区布置应与主要断层平行,但在采掘时还应综合分析物探资料,注意近东西和北西向断距较小的断层。断层附近岩层不完整,岩石破碎,易冒顶,片帮,开掘时应加强支护以保安全,另外还应防止断层导水。在向斜轴部和转折端,因局部应力集中,节理发育,造成煤层顶底板的岩体的破坏,使其稳定性变差,因此采掘时亦应加强支护,主要岩巷亦应避开这些部位布置,以减少支护的困难。另外在天仓向斜轴一线瓦斯含量集中,采掘时应防止瓦斯突出。 (二)、矿井开拓方式的确定1、井口形式井 筒 选 择 表6井筒形式 优点 缺点 适应条件平硐开拓井下煤炭运输不需转载即可由平硐直接外运,工业设施简单,井巷工程量小,利于排水,掘进速度快,不留或少留工业场地煤柱,煤柱损失少。受地形即埋藏条件限制。适合煤层赋存较高的山岭、丘陵,或沟谷地区。立井开拓立井的适应性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1.施工复杂,设备多技术要求高;2.施工困难掘进速度慢;3.不能躲开煤层顶底板含水层。1.煤层埋藏较深,或冲击层厚;2.水文条件复杂,围岩不稳定需特殊施工;3.倾斜长度大,用立井开采兼顾小开采。斜井斜井1.地质条件较好井筒掘进技术简单;2.斜井开采每个水平井底车场易靠近储量中心;3.井口可靠近井田边界,工业广场留煤少;4.主井做斜井时可做安全出口;5.建井工期短;6.可用皮带运输,实现连续运提。受地形及煤层埋藏条件限制。1.便于布置工业广场和引进铁路,2.水文地质条件好。综合开拓可充分利用各种开拓方式的优点。2、主要运输大巷及回风道的布置方式和位置选择(1)、主要运输大巷阶段或水平主要运输大巷是沟通采区与井底车场的主要交通运输干线,并进行通风7集 中 运 输 大 巷 2-采 区 石 门 3煤 层排水及布设管线。当上阶段采完后,又可以作为下一阶段或水平的总回风道,其工作年限长。主要运输大巷在符合开拓要求的前提下,要尽量缩短大巷长度避免过多的弯曲转折以减少开拓工程,作到运输方便,有利通风,并应设在坚硬耐久不易风化无自然发火的煤岩层内。 大巷位置选择为了保证生产使用,便于维护减少煤柱损失,一般将主要运输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不受采动影响的坚硬岩层或煤组下部媒质坚硬围岩稳定无自然发火的簿及中厚煤层中,为了保护大巷不受采动影响,底板岩石大巷必须与煤层保持适当距离,根据我国经验,煤层与大巷间岩柱尺寸随煤层赋存深度和岩石性质而变,一般为 1030m。(2)总回风道布置回风大巷的布置原则与运输大巷布置基本相同,并且对于一个具体矿井来说,常采用相同的布置方式。实际上,上水平的运输大巷可以作为下水平的回风大巷。矿井第一水平总回风道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覆盖冲击层很厚,含水量比较大,一般要在井田浅部留设防水煤柱,在这种情况下可将总回风道布置在防水煤柱内。、对于急倾斜倾斜和大多数缓斜煤层的矿井,根据围岩和煤层情况及开采要求,回风大巷可设在煤组稳固的底板岩层中,有条件时,可设在煤组下部坚硬围岩稳固的簿8及中厚煤层中。、为便于总回风道的掘进和维护,全井田回风大巷的标高宜一致。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称为开拓方式。合理的开拓方式,一般要在技术可行的多种开拓方式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3、选择矿井开拓方案影响选择矿井开拓方案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地质因素、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矿井建设首先要选择合理的开拓方案。它直接关系到矿井的综合经济效益。选择矿井开拓方案的主要依据是地质因素和地理因素,其中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状况和地形条件又是关键因素,但在特定的条件下,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也可能成为决策时的主要因素。为此,在选择矿井开拓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影响因素。9四、矿井基本巷道(一)、井筒井筒在矿井开发和开采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整个矿井的进口和出口,井筒选择决定于其用途、服务年限等因素,井筒的断面大小更是整个矿井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矿井的用途、井型、服务年限等。同时,井筒穿过的岩层性质、涌水情况、选择的支护方式及施工方法等因素也决定了井筒的断面形状。1、井筒断面形状和布置形式(1) 、井筒断面形状井筒断面形状主要根据井筒的用途、服务年限、穿过的岩层性质、选择的支护材料,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我国的矿井中,立井井筒断面大多选用圆形,只有少数小型矿井选用矩形。圆形断面常采用混凝土、料石或混凝土喷砼支护,具有服务年限长、承受地压性能较好、生产期间支护不需要或很少需要维修、通风阻力小,以及便于施工等一系列优点,因此,服务年限在 10年以上的矿井都采用圆形断面。其主要缺点是断面利用率较差。立井井筒的名称见表10立 井 井 筒 名 称名 称 用 途 提升容器及装备 备注主 井 提 煤 箕斗(小型矿井装备罐笼)除小型矿井外,一般不设梯子间,目前在设计中,一般不考虑留延伸间副 井升降人员、设备、材料及提升矸石等,并兼做通风、排水。罐笼;排水、压风、洒水、电缆等管线和梯子间。风 井 进风、回风或兼做矿井的安全出口。 梯子间及管线、电缆等 有的矿井根据需要还设有提升设备。混合井 兼做主副井之用箕斗、罐笼;排水、压风、洒水、电缆等管线和梯子间。常用于老矿井的改建。2、井筒的布置形式井筒断面布置主要根据提升间的提升容器与井筒装备的类型来决定。井筒断面内除提升间外,根据井筒的用途和需要的不同,往往还须布置梯子间、管子间或延伸间。(二)、井底车场井底车场是连接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是连接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两个环节的枢纽。井下煤炭和矸石通过井底车场经井筒转运到地面,井上的材料和设备通过井底车场转运到井下各个地点。排水、通风、动力供应以及人员上下等,也必须通过井底车场。所以它是矿井生产的咽喉,直接影响着矿井的生产和安全。井底车场路线多,设备多,设计施工复杂,工程量大。井底车场包括运输巷道和硐室两部分。1、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选择井底车场形式受许多条件约束,例如地面工业场地的布局影响井底车场的形式与出口方向;井筒形式井筒与主要运输巷道的位置关系直接影响井底车场的形式。其它11还有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等原因。本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为 300万 t/年,第一水平井筒距运输大巷远,根据立井井底车场的形式,可选择环形刀式车场或折返尽头式车场。 。(三)、主要开拓巷道主要开拓巷道断面设计,主要是选择断面形状和确定断面尺寸,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经济效果。设计的原则是,在满足安全与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力求提 高 断 面 利 用 率 , 缩 小 断 面 、 降 低 造 价 并 有 利 于 加 快 方 式 速 度 。我国煤矿巷道常用矿井基本巷道的断面形状是梯形和直墙拱形,其次是矩形;只是在某些特定的岩层或地压情况下,才选用不规则形、封闭拱形、椭圆形或圆形。本矿井井田由于服务年限长,围岩较稳定,所以,主要开拓巷道采用半圆拱形。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巷道净断面,必须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安全设施、设备安装、检修和施工的需要。因此,巷道尺寸主要取决于巷道的用途;存放或通过它的机械、器材或运输设备的数量与规格;人行道宽度与各种安全间隙以及通过巷道的风量。12五、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1、回采工艺过程:采煤机由机尾向机头割煤移架移刮板输送机机头进刀向机尾割煤移架。为提高煤炭回收率,应注意:(1)加强科研工作,减少初采、末采和端头损失。(2)优化采煤工艺过程,强化组织管理。(3)搞好煤厚探测,加强计量管理,为提高回采率提供可靠的计算依据。综采工作面采用双滚筒采煤机割煤,刮板输送机运煤,经转载机转载,破碎机破碎后由可伸缩胶带输送机运至胶带输送机大巷。2、工作面端头支护工作面端头是指工作面与两巷的交接处。端头处的悬顶面积大,时间长,机械设备多,又是进出材料和人员的交通口,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加强支护。特别是工作面端头处的顶板事故约占工作事故的 1/41/3,搞好工作面两端头处的支护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采 区 巷 道 布 置 图13六 、 结束语由于时间仓促和本人水平有限,设计中定有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由于设计深度的要求不同,设计中的一些环节,对于实际的情况是不全面的,但在理论上是切实可行的。在设计的过程中,得到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各位广大同学帮助建议,得以使本设计能够顺利完成。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更由于本人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故在本设计中难免存在一些或者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在以后的实践中会慢慢领会。14七、致 谢 词本次毕业设计的工作可分为两大部分:毕业实习;撰写材料。毕业实习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种现场资料,学习生产现场的生产系统,生产方法等知识。深入了解矿井地质、井巷工程、矿山机械设备、矿井运输、通风安全、供电排水、地面生产流程和工业广场平面布置以及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等方面的情况。毕业实习地是山西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