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同步训练_第1页
《曹刿论战》同步训练_第2页
《曹刿论战》同步训练_第3页
《曹刿论战》同步训练_第4页
《曹刿论战》同步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1、 给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注音。刿( ) 间( ) 弗( ) 徧( ) 帛( ) 孚( ) 辙( ) 轼( ) 竭( ) 靡( )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句子。(1 )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 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2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3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 (4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 属” 意义相同的一项(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神情与苏、黄不属C.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 属予作文 以记之4、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一文选自 史记庄公十年 。B. 曹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C.曹刿论战一文的作者是曹刿。D. 曹刿论战一文中所记叙的战争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 年。 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中的 “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B. 曹刿论战 有的选本题作 齐鲁长勺之战 。 C. 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D. “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6、翻译。(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二、文言文阅读。(一)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 “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和_。2、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3、文中“忠之属也 ”具体指的是_,_,_。4、这段文字写的重点是什么? 答:_5、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描写人物的方法是( ) A.肖像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侧而描写6、读完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焉 立有间 B. 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C. 肉食者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 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二)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B. 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D. 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3、读了曹刿论战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 30 字)4、用原文语句回答。 (1 )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 的时候。(2 )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 的时候。5、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未可。”后来他又说:“可矣。” 他认为“可矣。” 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6、文中的“ 公将鼓之”和“ 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 (三)比较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呜呼。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实行仁政,取信于民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吃苦在前,享乐在后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4、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5、乙文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甲文中“ 可以一战” 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 ”。6、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这里的“ 人”指的是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 指的是 。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 gu;jin;f;bin;b ;f ;zh;sh ;ji;m。2、(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 )一鼓作气3、选 A,A 属的意思是类,类别。 B 属的意思是类似。C 属的意思是主管。D 属的意思是嘱咐。4、 D 5、A6、(1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2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二、文言文阅读。(一)1、作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2、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作战前的政治准备5、 C6、头脑清醒、目光敏锐、见解深刻、有军事头脑的人。 7、 D(二)1、D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3、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4、(1 )彼竭我盈(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急躁冒进(三)1、语言 议论 2、A 3、 A何以战翻译应是“以何战”B. 与现代汉语习惯一样。C.可以一战翻译顺序应为“可以凭借一战”D. 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顺序应为“ 微斯人,吾与谁归?”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古仁人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官吏和贵族 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一、课文知识与理解(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又何间焉( ) 望其旗靡( ) 小惠未徧( )下视其辙( ) 遂逐齐师( )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 肉食者谋( ) 夫战,勇气也(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齐师伐我 (2)齐师败绩(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1、既克,公问其故 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 战则请从3、曹刿请见 4、又何间焉战则请从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其乡人曰 6、肉食者谋之公问其故 公与之乘望其旗靡 登轼而望之(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2、公将鼓之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2、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3、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4、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5、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6、虽不能察 古义: 今义:7、再而衰 古义: 今义:8、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9、必以情: 古义: 今义:(六)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七)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 )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 )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4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5 )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 )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8、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话概括):(八)文学史常识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这是我国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叙述的是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为鲁国史官 根据鲁国国史春秋所编,故文中称齐军攻打鲁国为“_”。二、比较阅读(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王者何贵(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选自刘向说苑)注释: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与:亲附,拥护爱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又何间焉 间:_(2)小惠未徧 徧:_(3)战则请从 从:_(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3翻译下列句子。(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 (2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译文: 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曹刿论战参考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jin m bin zh su b b mu f(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 军队 )(讨伐,攻打) (2)( 大败 )(3)( 不 )( 虚报夸大 )(4)( 诉讼案件 )(即使 )( 明察 )(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1、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 2、民弗从也( 服从,听从 )彼竭我盈,故克之( 所以) 战则请从( 跟从,跟随 )3、曹刿请见(请求) 4、又何间焉( 参与 )战则请从(请允许我)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5、其乡人曰(他的 ) 6、肉食者谋之(这件事 )公问其故( 他,指曹刿 ) 公与之乘( 代曹刿 )望其旗靡(他们,指齐军 ) 登轼而望之( 代齐军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1、 名作动,赐福,保佑 ) 2、名作动,击鼓进军)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2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3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愿动词4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5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6古义:即使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7. 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8. 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9. 古义:实情。今义:感情。(六)翻译句子1、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3、(后来)我看到他们车辙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七)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 )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为什么“ 齐人三鼓 “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夫大国,难测也。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6)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的原因是 惧有伏焉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2、 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 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7、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战前:客观评价了鲁国的准备工作战时: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战后:准确分析了作战取胜的原因8、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话概括):(1 )讨论战前准备时,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2 )作战时不察敌情,贸然进攻和追击(3 )胜利后尚不知曹刿战术正确之所在(八)文学史常识左丘明 齐师伐我1、(1 )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跟随 (4 )不是 评分:共 2 分。每空 0.5 分,意思对即可。 2、B 评分:共 2 分。 3、(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 评分:共 2 分。每句 l 分,意思对即可。 4、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评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小大之狱( ) 牺牲玉帛( )登轼而望之( ) 公将驰之( )解析:可结合语境,通过辨析去掌握,在辨析中去分析、比较。答案:参与 目光短浅 案件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车前横木 驱车追赶2.辨析下列加点字的意义。(1) (2)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结合具体句子句意来分析。答案:(1)所以 原因(缘故)(2 )凭、凭借 把3.下面是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B.一/ 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C.一鼓/ 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D.一鼓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解析:断句能判断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断句时要考虑字义、句意及语气。答案:C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1 )例:战于长勺(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苛政猛于虎也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刻唐贤人诗赋于其上(2 )例:肉食者谋之(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登轼而望之 D.公与之乘解析:本题通过用不同文章中的同一个字考查我们对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答案:(1)D (2)A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完成 58 题。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小大之狱( ) 公将鼓之( )公问其故( ) 望其旗靡( )解析:结合语言环境回答,不要以今义释古义。答案:击鼓 倒下6.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 )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的精神的词语是:_。(2 )文中“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掌握情况。审题时注意(1)中是词语不能写句子。答案:(1)请见 (2)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7.请分析“肉食者鄙 ”中“鄙”表现在哪里?解析:此题的回答需要从整个事件中去寻找,要综合分析鲁庄公在战前、战中、战后的种种行为表现,从中找出缺乏远见、不明军事的示例。参考答案:(1)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未察敌情,贸然进军;( 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解析:文章结尾内容上是曹刿分析作战取胜的原因。通过分析曹刿的回答以及他的个人形象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1、给加粗的字注音曹刿请见( ) 又何间焉( ) 小信未孚( ) 牺牲玉帛( ) 小惠未徧( ) 登轼而望之( ) 夫战,勇气也( ) 望其旗靡( )2、解释下列句子加粗的词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公将鼓之( ) 衣食所安,弗敢专( ) (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4、解释下列相同词语的古今意义。肉食鄙,未能远谋( ) 小大之狱( )为人卑鄙 ( ) 牢狱之灾(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虽是犯错 ( ) 真情实感( )忠之属也 ( ) 牺牲玉帛( )为人忠实 ( ) 为国牺牲( )5、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6、曹刿论战选自 ,这部书传说是 时期 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7、 根据要求默写课文。(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 ,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 , 。 ”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 , , 。”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史事件的。C、 曹刿论战 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0、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边句子的意思。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2、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么?。13、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1 )战前: 。(2 )战中: 。14、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中考链接(一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 1518 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叶。”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5、解释选文中下列词语。福: 狱: 。1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7、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18、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