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说课稿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说课稿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说课稿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说课稿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数学下册24 时计时法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24 时计时法 。这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计时法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教学的,为学生今后灵活运用 24 时计时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材有层次地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感知一天有 24 小时;2、了解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一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过程,学会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能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2、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计算、类推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 24 时计时法的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重点是:会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发现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为了较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创设情境、媒体演示、指导观察、组织交流等方法,以使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学法上重点教会学生观察、比较、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鉴于以上分析,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 联系实际教学 24 时记时法。生活中经常应用 24 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首先,以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引入,他们知道一天的两个 6 时可以用普通计时法区分,个别同学会用 18 时记录,接着,在生活中寻找类似 18 时的时刻,然后老师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引出课题。(2) 设计了较好的教学形式。学生理解并掌握 24 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是有些困难的。我首先提问:你认为一天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的?借助课件,学生感受了一天里时针的转动过程,知道一天时针转两圈,是 24 时,在转的过程中,选择有些时刻让学生动作表演,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一天是 24 时的理解和体会。其次,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同桌讨论:钟面上的内圈和外圈的数所代表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差 12,这为后面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打好基础。再次,就是能根据教学的实况和进程来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动态生成的关系。原来在讲解“两种计时方法的互换”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我本来是做了比较多的铺垫。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对这两种记时方法的互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所以我就临时做了改动:这部分内容就让孩子们自己去讲,通过生生互动,他们把自己的课外知识和课内感悟进行交流,这样等于让他们去当“小老师” ,这就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让孩子们更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再就是在归纳、小结两种记时方法怎么进行互换(这个环节,我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他们自己来讲,这样,或许孩子们能听得更清楚;(3) 扎实、灵活地安排练习形式。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先是学一种练一种,随学随练,再就是巩固练习时,以做一做,画一画,抢答题等形式把两种计时法放在一起加强练习,同时还注意与生活相联系,让他们用两种计时法生活举例,带他们去超市,按 24 时计时法改写后,又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点拓展内容) 。这样练习,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另外,我还安排了 “你知道吗” ,和简单介绍原始人以及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的课外内容,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内容,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最后课余时间用二十四时计时法设计周末的时间安排,做到学以致用,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24 时计时法 。这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计时法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教学的,为学生今后灵活运用 24 时计时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材有层次地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感知一天有 24 小时;2、了解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一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过程,学会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能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2、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计算、类推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 24 时计时法的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重点是:会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发现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为了较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创设情境、媒体演示、指导观察、组织交流等方法,以使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学法上重点教会学生观察、比较、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鉴于以上分析,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 联系实际教学 24 时记时法。生活中经常应用 24 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首先,以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引入,他们知道一天的两个 6 时可以用普通计时法区分,个别同学会用 18 时记录,接着,在生活中寻找类似 18 时的时刻,然后老师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引出课题。(2) 设计了较好的教学形式。学生理解并掌握 24 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是有些困难的。我首先提问:你认为一天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的?借助课件,学生感受了一天里时针的转动过程,知道一天时针转两圈,是 24 时,在转的过程中,选择有些时刻让学生动作表演,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一天是 24 时的理解和体会。其次,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同桌讨论:钟面上的内圈和外圈的数所代表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差 12,这为后面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打好基础。再次,就是能根据教学的实况和进程来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动态生成的关系。原来在讲解“两种计时方法的互换”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我本来是做了比较多的铺垫。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对这两种记时方法的互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所以我就临时做了改动:这部分内容就让孩子们自己去讲,通过生生互动,他们把自己的课外知识和课内感悟进行交流,这样等于让他们去当“小老师” ,这就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让孩子们更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再就是在归纳、小结两种记时方法怎么进行互换(这个环节,我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他们自己来讲,这样,或许孩子们能听得更清楚;(3) 扎实、灵活地安排练习形式。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先是学一种练一种,随学随练,再就是巩固练习时,以做一做,画一画,抢答题等形式把两种计时法放在一起加强练习,同时还注意与生活相联系,让他们用两种计时法生活举例,带他们去超市,按 24 时计时法改写后,又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点拓展内容) 。这样练习,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另外,我还安排了 “你知道吗” ,和简单介绍原始人以及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的课外内容,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内容,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最后课余时间用二十四时计时法设计周末的时间安排,做到学以致用,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24 时计时法 。这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计时法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教学的,为学生今后灵活运用 24 时计时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材有层次地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感知一天有 24 小时;2、了解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一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过程,学会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能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2、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计算、类推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 24 时计时法的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重点是:会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发现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为了较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创设情境、媒体演示、指导观察、组织交流等方法,以使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学法上重点教会学生观察、比较、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鉴于以上分析,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 联系实际教学 24 时记时法。生活中经常应用 24 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首先,以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引入,他们知道一天的两个 6 时可以用普通计时法区分,个别同学会用 18 时记录,接着,在生活中寻找类似 18 时的时刻,然后老师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引出课题。(2) 设计了较好的教学形式。学生理解并掌握 24 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是有些困难的。我首先提问:你认为一天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的?借助课件,学生感受了一天里时针的转动过程,知道一天时针转两圈,是 24 时,在转的过程中,选择有些时刻让学生动作表演,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一天是 24 时的理解和体会。其次,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同桌讨论:钟面上的内圈和外圈的数所代表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差 12,这为后面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打好基础。再次,就是能根据教学的实况和进程来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动态生成的关系。原来在讲解“两种计时方法的互换”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我本来是做了比较多的铺垫。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对这两种记时方法的互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所以我就临时做了改动:这部分内容就让孩子们自己去讲,通过生生互动,他们把自己的课外知识和课内感悟进行交流,这样等于让他们去当“小老师” ,这就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让孩子们更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再就是在归纳、小结两种记时方法怎么进行互换(这个环节,我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他们自己来讲,这样,或许孩子们能听得更清楚;(3) 扎实、灵活地安排练习形式。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先是学一种练一种,随学随练,再就是巩固练习时,以做一做,画一画,抢答题等形式把两种计时法放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