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萧友梅_第1页
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萧友梅_第2页
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萧友梅_第3页
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萧友梅_第4页
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萧友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萧友梅萧友梅(18841940)中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字思鹤,又字雪明。原籍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 。1884 年 1 月 7 日生于香山县,1940 年 12 月 31 日病逝于上海。幼年在澳门开始接融西洋音乐。1899 年就读于广州时敏学堂。1901 年留学日本,先后就学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东京音乐学校及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攻读教育学,并学钢琴声乐。1906 年加入同盟会。1910 年回国。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府秘书。1912 年 10 月,又留学德国,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及莱比锡音乐学院。1916年以论文中国古代乐器考 (原名为十七世纪以前中国乐队的历史性的探索 )获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0 年春回国,任教育部编审员,并与杨仲子等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创立音乐体育专修科,任科主任(后音乐体育分科,任音乐科主任) 。翌年,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讲师,并担任该校音乐研究会导师;经他建议,音乐研究会于 1922 年底改为音乐传习所,他任教务主任,并组织了管弦乐队,自任指挥。1923 年兼任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主任。1927 年,该校停办,他到上海,在蔡元培支持下筹建国立音乐院,他先后任该院教授兼教务主任、代院长。1929 年9 月,音乐院改组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他担任校长,直至病逝。萧友梅毕生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发展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他认为中国近代音乐文化落后的原因之一,在于“历代向无真正音乐教育机关之设立” 。为此,他力主学习西洋音乐发展的经验,并具体着手创建专业音乐院校,直接参加教学活动,还编写了许多教材。如:初级中学乐理教科书 (6 册,19241925) 、 新学制唱歌教科书 (3 册,19241925) 、 风琴教科书 (1924) 钢琴教科书(1925) 、 小提琴教科书 (1927) 和声学(1927) 、 普通乐学 (1928)等。此外,还发表了 50 余篇音乐论文,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什么是音乐?外国的音乐教育机关。什么是乐学?中国音乐教育不发达的原因 (1920) 、 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 (1920) 、 古今中西音阶概说 (1930) 、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 (1931) 、 最近一千年来西乐发展之显著事实与我国旧乐不振之原因(1934) 、 复兴国乐我见 (1939)等。萧友梅也是中国近代较早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在德国留学时,他已创作了弦乐四重奏小夜曲和钢琴曲哀悼引等。回国以后又创作有别校辞和春江花月夜等近百首歌曲和两部大型合唱曲,以及大提琴曲秋思和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 (1923 年以钢琴曲形式出版)等。这些不同体裁的创作,在中国都属开创性的尝试。他于 1920 年所作卿云歌 ,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首国歌。他的歌曲作品,多数为描写自然景物和表现学生生活,其中有一些透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祖国山河残破的悲愤感情,如问 、 新雪 、 国土 、 南飞之雁语等。其中问的音乐纯朴亲切,曾被广泛传唱。还有一些则同当时的反帝爱国斗争有直接联系,如五四纪念爱国歌 (1924) 、 国耻和国民革命歌 (1928)以及从军歌 (1931)等。其歌曲除部分散见于报刊外,多数收入今乐初集(1922) 、 新歌初集 (1923)和新学制唱歌教科书中。萧友梅(18841940)中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字思鹤,又字雪明。原籍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 。1884 年 1 月 7 日生于香山县,1940 年 12 月 31 日病逝于上海。幼年在澳门开始接融西洋音乐。1899 年就读于广州时敏学堂。1901 年留学日本,先后就学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东京音乐学校及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攻读教育学,并学钢琴声乐。1906 年加入同盟会。1910 年回国。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府秘书。1912 年 10 月,又留学德国,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及莱比锡音乐学院。1916年以论文中国古代乐器考 (原名为十七世纪以前中国乐队的历史性的探索 )获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0 年春回国,任教育部编审员,并与杨仲子等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创立音乐体育专修科,任科主任(后音乐体育分科,任音乐科主任) 。翌年,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讲师,并担任该校音乐研究会导师;经他建议,音乐研究会于 1922 年底改为音乐传习所,他任教务主任,并组织了管弦乐队,自任指挥。1923 年兼任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主任。1927 年,该校停办,他到上海,在蔡元培支持下筹建国立音乐院,他先后任该院教授兼教务主任、代院长。1929 年9 月,音乐院改组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他担任校长,直至病逝。萧友梅毕生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发展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他认为中国近代音乐文化落后的原因之一,在于“历代向无真正音乐教育机关之设立” 。为此,他力主学习西洋音乐发展的经验,并具体着手创建专业音乐院校,直接参加教学活动,还编写了许多教材。如:初级中学乐理教科书 (6 册,19241925) 、 新学制唱歌教科书 (3 册,19241925) 、 风琴教科书 (1924) 钢琴教科书(1925) 、 小提琴教科书 (1927) 和声学(1927) 、 普通乐学 (1928)等。此外,还发表了 50 余篇音乐论文,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什么是音乐?外国的音乐教育机关。什么是乐学?中国音乐教育不发达的原因 (1920) 、 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 (1920) 、 古今中西音阶概说 (1930) 、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 (1931) 、 最近一千年来西乐发展之显著事实与我国旧乐不振之原因(1934) 、 复兴国乐我见 (1939)等。萧友梅也是中国近代较早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在德国留学时,他已创作了弦乐四重奏小夜曲和钢琴曲哀悼引等。回国以后又创作有别校辞和春江花月夜等近百首歌曲和两部大型合唱曲,以及大提琴曲秋思和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 (1923 年以钢琴曲形式出版)等。这些不同体裁的创作,在中国都属开创性的尝试。他于 1920 年所作卿云歌 ,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首国歌。他的歌曲作品,多数为描写自然景物和表现学生生活,其中有一些透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祖国山河残破的悲愤感情,如问 、 新雪 、 国土 、 南飞之雁语等。其中问的音乐纯朴亲切,曾被广泛传唱。还有一些则同当时的反帝爱国斗争有直接联系,如五四纪念爱国歌 (1924) 、 国耻和国民革命歌 (1928)以及从军歌 (1931)等。其歌曲除部分散见于报刊外,多数收入今乐初集(1922) 、 新歌初集 (1923)和新学制唱歌教科书中。萧友梅(18841940)中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字思鹤,又字雪明。原籍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 。1884 年 1 月 7 日生于香山县,1940 年 12 月 31 日病逝于上海。幼年在澳门开始接融西洋音乐。1899 年就读于广州时敏学堂。1901 年留学日本,先后就学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东京音乐学校及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攻读教育学,并学钢琴声乐。1906 年加入同盟会。1910 年回国。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府秘书。1912 年 10 月,又留学德国,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及莱比锡音乐学院。1916年以论文中国古代乐器考 (原名为十七世纪以前中国乐队的历史性的探索 )获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0 年春回国,任教育部编审员,并与杨仲子等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创立音乐体育专修科,任科主任(后音乐体育分科,任音乐科主任) 。翌年,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讲师,并担任该校音乐研究会导师;经他建议,音乐研究会于 1922 年底改为音乐传习所,他任教务主任,并组织了管弦乐队,自任指挥。1923 年兼任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主任。1927 年,该校停办,他到上海,在蔡元培支持下筹建国立音乐院,他先后任该院教授兼教务主任、代院长。1929 年9 月,音乐院改组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他担任校长,直至病逝。萧友梅毕生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发展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他认为中国近代音乐文化落后的原因之一,在于“历代向无真正音乐教育机关之设立” 。为此,他力主学习西洋音乐发展的经验,并具体着手创建专业音乐院校,直接参加教学活动,还编写了许多教材。如:初级中学乐理教科书 (6 册,19241925) 、 新学制唱歌教科书 (3 册,19241925) 、 风琴教科书 (1924) 钢琴教科书(1925) 、 小提琴教科书 (1927) 和声学(1927) 、 普通乐学 (1928)等。此外,还发表了 50 余篇音乐论文,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什么是音乐?外国的音乐教育机关。什么是乐学?中国音乐教育不发达的原因 (1920) 、 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 (1920) 、 古今中西音阶概说 (1930) 、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 (1931) 、 最近一千年来西乐发展之显著事实与我国旧乐不振之原因(1934) 、 复兴国乐我见 (1939)等。萧友梅也是中国近代较早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在德国留学时,他已创作了弦乐四重奏小夜曲和钢琴曲哀悼引等。回国以后又创作有别校辞和春江花月夜等近百首歌曲和两部大型合唱曲,以及大提琴曲秋思和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 (1923 年以钢琴曲形式出版)等。这些不同体裁的创作,在中国都属开创性的尝试。他于 1920 年所作卿云歌 ,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首国歌。他的歌曲作品,多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