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芦溪县至大江边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萍乡市芦溪县至大江边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萍乡市芦溪县至大江边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萍乡市芦溪县至大江边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萍乡市芦溪县至大江边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萍乡市芦溪县至大江边旅游公路建设项目 第一章 概述 江南风景名胜区 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赣西萍乡市东约 55 公里处的芦溪县境内。横跨麻田、万龙山、华云、新泉、张佳坊等五个乡镇,呈东西走向。山上弧形状的终碛垄和波状的冰碛丘陵等属国内罕见,唯武功山所独有。山峰主要由九龙山、铁蹄峰、鸡冠岩、金顶、和尚岩、千丈岩、发云界、东江山、万龙山、羊狮幕、石笋峰、崩岩、乌云岩、明月山等几十座千米以上的山头组成。主峰金顶海拔 别可观的是在海拔 1600米以上全为世界上 唯一 的高山草甸,被誉为高山草 原,其旅游观赏价值不可估量,真可谓是价值连城。武功山历史上与衡山、庐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被冠以“衡首庐尾武功中”。 武功山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以地正、山高,为道佛两家修身养性之地,山上寺庙林立,香火不断。相传宋朝文天祥之父,曾上山许愿求子,忽间东方有一紫云飘来,后来得一子,名唤文山,官拜宰相,为感神恩特书“葛仙观”巨匾,献于庙中,名震 2 千里;至明朝,名太祖朱元璋提倡信教,又因曾避难于此,认为此山为吉祥之地,遂大修庙宇,山南、山北建有庵、堂、寺庙观达三十多处,使武功山香火旺盛达鼎盛之极。 武功山风景区山体博大 ,总面积 360多平方公里。由于地质构造岩性、气候和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形成千差万别的地貌形态,地势峻拔,奇峰罗列,瑰绮壮丽,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处处深壑幽谷,飞瀑流泉;峰峰悬崖峭壁,奇松怪柏。自然的形成了“峰、洞、水、石、云、松”等资源齐备的山色风光。尤其区内云间的高山草甸、红岩谷瀑布群、金顶古祭坛群,堪称江南三大绝景,令人神往。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以其秀丽的山色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给武功山又添无限风雅。地理学家徐霞客就以:“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唱响当时的 神州大地。 武功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4 16,夏季最热的 7、 8月山上白天最高气温 24 28。武功山风景区山高林茂,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为武功山带来无限生机。 武功山地理位置优越,只要将本工程建设好,其交通条件 会变得更加 便利。沪瑞高速公路江西和湖南境内 已 全部贯通,东西向公路交通联通了我国南北向公路交通大动脉的京珠高速公路,萍洪高速公路 也 已 在 2008 年完工,届时来萍乡市的游客只需一小时就可到达湖南省长沙市的黄花机场。同时浙赣铁路复线、公路 320国道及 319国道为骨干的“十”字 型骨架和以萍乡市中心城区为中心的辐射型道路相结合的地面交通运输网络十分发达。 武功山旅游发展速度随着红色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而不断增强。萍乡市的“安源”、“ 秋收起义”等品牌相继与“韶山 安源 井冈山”旅游热线连为一体,使其成为中枢地区,从 3 而更加促进了武功山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预计 萍乡市的旅游人数 到 2015 年游客年接待量将超过 100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 5亿元人民币,到 2020 年,旅游总人数可达 15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 15亿元。从而可直接地推动海内外游客来此地游览度假、顶礼膜拜,特别是探险揭谜的游客更会络 绎不绝。同时也会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持久地保持政府的税收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江南重镇 萍乡,位于江西西部,全市现辖安源、湘东区两区,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三县和一开发区(安源经济开发区)。全市总面积 3824平方公里,总人口 180万,自 1983年改设为省辖市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萍乡逐步形成了自已的特色。 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比增长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 元, 元, 元 。财政总收入 比增长 今日萍乡,正立足于自身优势,全力实施着一个跨世纪的宏伟战略:依托大交通,促进大流通;依托大工业,促进大发展;依托大资源,促进大开发;依托古文化,促进大开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休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萍乡市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萍乡市委 、 市政府早已作出决定,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萍乡市的经济发展。 4 项目 简介 1、项目名称:萍乡市武功山风景区芦溪至大江边旅游公路建设项目 2、建 设单位: 萍乡市芦溪县交通局 3、主管部门: 芦溪 县人民政府 4、建设规模: 新建旅游公路 39504米,道路路基宽 度 12 米,路面宽 度 2 4、线路起止点: 主线: 芦溪 大江边 , 28968 米;支线 1: 大江边 市上 ,8358米 ;支线 2:桂花 东坑, 2178 米 。 编制依据 本报告编制的依据如下: 1、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省第二十四次重大项目调度会议纪要】及郝建秀同志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2、 江西省萍乡市风景旅游区管理局委托江西省城乡规划 设计研究院于 1994年编制的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3、 建设部关于萍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建城1995558号)。 4、 交通部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 5、 本单位(乙方)与萍乡市芦溪县交通局(甲方)签订的 萍乡市武功山风景区芦溪至大江边旅游公路建设项目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 6、 现行交通部公路、桥梁勘察设计规范、标准。 编制过程及内容 5 编制过程 根据武功山风景区编制 旅游 公路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的要求,我单位立即成立了由 2 位高级工程师, 6 位工程师参加的 10 余人的项目组,对合同范围内进行了桥位及道路、河床、航运、水文、气象、地质、地形、地物、征地拆迁、筑路材料等情况的勘察和调查,收集了大量的交通量、国民经济等资料,广泛征求了市、县政府和武功山管委会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项目组根据交通部 1988 年颁布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国家计委 1994 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并参照交通部 1996 年 12 月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 经济评价方法(讨论稿)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01有关文件、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结合武功山旅游区的特点,于 2010 年 10月编制完成了本报告。 编制范围和主要内容 1、 对拟建项目经济影响区域内自然资源、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交通现状等进行广泛调查,为经济发展预测提供基本数据。 2、 研究拟建项目经济影响区域内的交通运输现状,运输量增长率情况,为交通量预测提供可靠数据。 3、 根据拟建项目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等自然条件,研究道路 、隧道 和桥梁的建设方案。 4、 预测项目建设后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环保措施。 5、 征求建设单位对拟建项目 资金 来源、贷款方式等问题的意见,提出了资金筹措办法。并对拟建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敏感性分析,同时对偿还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本息进行了论证。 6 6、 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主要结论 建设的必要性 1、 旅游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以国际旅游为先导发展迅速,旅游人数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据统计资料 1998 年来华入境人数达 6348 万人次,是 1978 年的 35 倍多,过夜旅游人数已居世界第 6位。 199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已达 全世界 60多亿旅游人次的十分之一强。武功山旅游区也不例外, 1998年的游览人数达 人次(含境外旅客 3900 人),是 1990年的 ; 2009 年的游览人数达 人次,是 1998 着国家新的休假制度的出台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内旅游更加迅猛发展的势头已经显露。今年国庆期间,武功山风景旅游人数剧增,各风景点游客拥挤不堪,仅有的几条道路人流、车流阻塞,交通受阻,运输全面紧张,宾馆、饭馆住宿爆满,接待游客数量创历史最好水平。预计 2015年游览人数将达到 1998年的 游业这一快速增长势头还将长期持续下去。根据预测武功山风景区旅游人数 2015 年可达 2020年可达 2025年将达到 人次。目前,风景区内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 ,特别是旅游公路建设 远不能满足旅游迅速增长的需要,严重制约着武功山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拟建项目的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2、 交通量增长的需要 武功山旅游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近 几年来虽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景区内目前仍是断头路、等外路、步行路多。因交通不便,游客 只能步行或无路可行,因而望而止步,使游客观赏景点少,游程短,在景区逗留时间不长。一方面,使游客大为扫兴, 7 另方面严重影响了武功山景区的创汇收入。根据区域内旅游业发展势态分析,预测到 2012 年景区主干线公路 芦溪至大江边 旅游公路混合 交通量日平均折合标准车(下同)为 2481辆 /日; 2015年 为 3435辆 /日; 2020年为 4549辆 /日 ; 2025年 为 5776 辆 /日。只有完善拟建道路的建设,才能满足景区内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要。 3、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 发展中的现代农业不仅能为人类提供大量品质优良的农产品,还具有 修复、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城市居民的精神压力也不断加大,从心理卫生的角度看,这种压力必须及时释放;喧嚣的都市生活已使人们的感官疲劳,神经麻木,人们渴望舒缓、宁静的环境,尤其希望能在古朴自然的田园环境中放松自己。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又使这些愿望成为可能,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 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武功山作为我省的重点生态优势区,不仅拥有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高山草甸资源,更有宝贵的人文资源。以农村为载体 、农业生产为基本内容的新型观光农业的旅游业一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武功山管委会正在致力于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把农业生产、现代农业科技、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情趣。 总之,利用资金扶持武功山风景区 主干线公路 工程的建设 ,将促使武功山核心景区的挖掘、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促使新的高品位景点迅速开发出来,将改变以往游客游程短,滞留仅一 8 日的缺点。将改变由于地处贫 困地区,资金短缺而无法对旅游交通基础建设加大投入的不利局面、高品位旅游资源白白浪费的现象。 旅游人数发展预测 根据武功山风景区统计资料和风景区的发展规划,并结合全国旅游业现状和发展预测,对武功山旅游人数进行发展预测,预测基年为 2009年,预测结果见表 1 1。 表 1 1 武功山旅游人数发展预测 单位:万人 预测年份 境内人次 境外人次 人次合计 2010 015 020 025 交通量发展预测 本项目的交通量采用直接进行法预测,预测未来特征年的交通量见表 1 2。 表 1 混合交通量预测表 单位:辆 /日 特征年份 2010 2015 2020 2025 混合交通量 2481 3435 4549 5776 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 拟建项目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 见 表 1 表 1 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 项目名称 建设里程 技术标准 芦溪 至 大江边旅游公路 二级公路 路基宽 12米,路面宽 项目工程 量 清单 拟建项目 工程量见表 1 9 表 1 项目工程量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路基 工程 1 挖方工程 506574 2 填方工程 7924 3 石方工程 85406 4 排水与防护工程 227152 二 路面工程 沥青路面 m 375288 长度 =39504m,宽度 = 桥涵、隧道工程 1 上沅隧道 m 980 1处,宽度 =12m 2 桥梁 m 处,宽度 =12m 四 征地 亩 9504 12 购山地 亩 2 购旱地 亩 3 购林地 亩 五 拆迁工程 m 5250 25户 210 1 砖瓦结构民房 m 3780 18户 2 砖混结构民房 m 1470 7户 六 拆迁补偿 1 拆迁补偿征地 亩 25 250 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亩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 投资估算 根据拟建成项目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按照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并参考有关资料,投资估算见表 1 10 表 1 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公路里程 估算金额(万元) 备注 1 芦溪至大江边 旅游公路 里 2、 资金筹措 本项目的 总投资为 元,资 金筹措 计划是: 申请省交通建设补助资金 3160 万元(占 ,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 19000万元 (占 , 地方自筹 4840万元(占 。资金筹措办法列于表 1 表 1 资金筹措表 资金来源 申请补 助 地方自筹 银行贷款 合计 比例( %) 00 人民币(万元) 3160 4840 19000 、 资金使用计划 本项目建设初拟 2010年 10月 进行前期工作,并作施工准备,2011 年 1月 全面开工, 2012年 12月底 建成, 2013年 1月通车营运,资金使用计划列如表 1 表 1 资金分年度使用计划表 年份 本年使用 金额 (万元 ) 比例 (%) 使用银行贷款(万元) 2010 1000 2500 2011 8000 4500 2012 10000 10000 2013 6000 3000 经济评价 本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及敏感性分析见表 1 1 1 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指标表 11 社会折现率 8% 内部收益率 (%) 回收期 (年 ) 效益费用比 净现值 (万元 ) 10 1 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 %) 费 用 变 化 益 变 化 国民经济评价表 1可以 看出,内部收益率为 基准收益率 8%, 说明本项目是可行的。 从 国民经济敏感性 分析 表 1可以看出, 当效益下降 10%与费用增加 10%同时发生这种最不利的情况下 , 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内部收益率为 大于 8%; 当效益下降 20%与费用增加20%同时发生 这种最不利的情况下 , 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内部收益率为 8%,符合国家评估指标 8%的要求 ,可见本项目具有一定抗风险能力。 本项目的 财务 评价及敏感性分析见表 1 1 表 1 财务评价主要指标表 财务基准折现率 =内部收益率 (%) 回收期 (年 ) 效益费用比 净现值 (万元 ) 10 1 11 财务敏感性分析 %) 投 资 变 化 益 变 12 化 财务评价表 1可以看出,内部收益率为 财务名义利率 折现值 说明本项目是可行的。 当效益下降 10%与费用增加 10%同时发生 , 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内部收益率为 大于 当效益下降 20%与费用增加 20%同时发生 的最不利情况下 , 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内部收益率为 非常接近 可见本项目 还是 具有一定抗风险能力 的 。 问题与建议 1、 必须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由于武功山风景区 主干线公路 工程处于风景旅游区中心地带,因此建设道路时应与周围环境、人文自然景观协调一致。线形不必追求高指标,避免高填深挖破坏风景区内自然景观。桥梁设计时应考虑桥型美观、经济、安全、实用,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栏杆的造型应从美学的观念来考虑。 2、 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确定 本项目工可研究结果,路线设计起点是: 320 国道一级公路的 丰泉村, 设计标高为海拔 主线终点在武功山的 大江边 ,设计标高为海拔 线 1起点在 大江边 ,设计标高为海拔 , 终点在 市上 ,设计标高为海拔 支线 2起点在 桂花村 ,设计标高为海拔 点在东坑 ,设计标高为海拔 3、路线方案的比较 本工程 翻越上沅山岭 采用了隧道和展线两个方案,虽然隧道方案工程造价高,施工技术难度大,但是,它有着展线方案无法比较的技术指标好、路线短、占地少、无 拆迁,特别是对植被和 13 环境不产生破坏,这是武功山景区修建高等级公路必须采用的技术方案。 总体上,采用隧道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关于路面型式的问题,本工可设计按业主要求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但沥青路面具有造价省,行车顺,工期短,养护方便等优点。两种路面在下阶段应充分进行比较确定。 4、 武功山风景区旅游公路工程的建设,将初步改变武功山风景区内落后的交通状况,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旅游交通网络。但随着今后国际、国内旅游热的逐渐升温,旅游人数的増加,以及为了开发出更多的旅游景点,建议今后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旅游 环境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高品位需求。 14 第二章 现状及发展 研究区域概况 地理位置 拟建项目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端,东靠宜春市、安福县,南邻永新和湖南省茶陵县,西接湖南省醴陵市和攸县,北连湖南省浏阳市。地处东经 113 35 114 17 , 北纬 26 57 28 01之间 , 全市土地总面积 3824平方公里。 区域特点 本项目为旅游公路,项目直接经过的区域为萍乡市。考虑到旅游公路的特点,公路建成以后,将会对周边的新余市及宜春 市产生较大的影响。新余市、宜春市及萍乡市三市是江西西部重要城市群,是经济发展较快、工业基础较好、经济效益较高地区。 萍乡市地处湘赣边界,罗宵山脉北端,位于“浙赣”铁路江西境内末端。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景点、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地较多,且交通便利,适宜旅游观光。五十年来,萍乡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新兴工业城市。 受其旅游辐射影响的新余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交通便利,邮电发达。浙赣铁路复线横穿新余全境,京九铁路傍市而过;公路网络四通八达。自 然资源、矿产资源都很丰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仙女湖堪称江西的千岛湖。新余市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化水平较高,新余市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江西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生产了全省 70%的钢铁和全国 40%的锰铁合金。 与其毗邻的宜春市“风光宜人,四季如春”,被称为江南富 15 饶美丽的绿色之洲。区内交通发达,京九铁路、浙赣铁路、 105国道、 320国道及赣粤、沪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旅游资源丰富,县域经济异彩纷呈。公署所在地 岩机为主导产品的工程机械;樟树市誉为“药都、酒乡、盐化城”丰城素有“煤海、粮仓、金丰 城”之称;高安市号称“瓷板王国”,釉面砖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花炮之乡”万载县为全国四大烟花出口基地之一;上高县名牌产品大理石、花岗岩等行销国际市场;宜丰、铜鼓县木竹、板材系列产品享誉海内外;奉新、靖安县开发的食用菌、猕猴桃、“天工”茶等多次在全国获奖。 项目影响区域及划分 根据项目建成后对各地区影响程度的不同 , 把影响区划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 , 其中直接影响区定为萍乡市芦溪县,其余周边市、县(新余市渝水区、分宜县、宜春市袁州区、萍乡市、安源区、湘东区、上栗县)为间接影响区。影响区域内 2009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见下表。 影响区主要经济指标表 指标 市县 2009年 年末总人口 (万人 )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当年价 ) 农业总产值 (万元 ,当年价 ) 工业总产值 (万元 ,当年价 ) 芦溪县 4024 43846 198482 新余市渝水区 93050 144526 528197 分宜县 26145 75435 191421 袁州区 (宜春市区 ) 08520 196850 143332 安源区湘东区 (萍乡市区 ) 76985 88420 996562 上栗县 08956 70437 255874 江西省 9848600 7618295 18088089 资料来源 :2009 年江西省统计年鉴 。 16 一、萍乡市 1、社会发展概况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端,东靠宜春市、安福县,南邻永新和湖南 省茶陵县,西接湖南省醴陵市和攸县,北连湖南省浏阳市。地处东经 113 35 114 17 , 北纬 26 57 28 01之间 , 全市土地总面积 3824平方公里。 全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变化分明,雨季多集中在春夏两季,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全市现辖安源、湘东区两区,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三县和一开发区(安源经济开发区)。 2009 年末全市总人口 口密度 481人 /平方公里,高于全省 254人 /平方公里,是省内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地下矿藏丰富,主要有煤、铁、石灰岩、高岭土等 30余种,且储量丰富。 2、 经济发展状况 ( 1) 主要经济指标及产业构成 改革开放以来,萍乡市经济发展较快。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1019908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 元,第二产业 553810万元,第三产业 元,一、二、三产业构成比由 1990年的 整为 2009年的 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详见下表: 17 萍 乡 市 主 要 经 济 指 标 表 年 份 1990 1995 2000 2005 2007 2009 年平均增长率 % 1990995000口(万人) 业总产值(万元) 144268 222605 449581 872187 1145181 1300187 业总产值(万元) 59892 73367 92709 117568 123328 129371 农业总产值 (万元 ) 204160 295972 542290 989755 1268509 1429558 内生产总值 (万元 ) 102080 174986 546851 746505 893729 1019908 : 1、资料来源江西省统计年鉴、 萍乡市 统计年鉴 。 2、国内生产总值为当年价,工业、农业总产值为 90年可比价。 (2)工业 二十年的改革开放 ,使萍乡工业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工业内部结 构得到完善,已形成以煤炭、冶金、电力、建材、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化工、轻纺等 33个行业共有的工业框架。 2009年全部工业总产值 当年 ),占全省的 (3)农业 改革开放的二十年,萍乡市农村经济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2009年,农业总产值为 当年价 ),按可比价计算 ,比 1990 年增长 年均递增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主要农产品稳步发展。到 2009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 比增长 元,同比增长 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人均年收入增长较大,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三种产业结构比例由 1995年的 3: 56: 18 31。 (4) 旅游 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景点、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地较多,且交通便利,适宜旅游观光。北部有清静幽深的佛教圣地杨岐山普陀寺和神秘诱人的大溶洞 义溶洞;中部偏南有雄伟险峻的道家福地武功山和优雅秀丽的明月湖度假村;市中心区有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之一的安源,有供假日游乐的鹅湖公园及秋收起义广场,以及保存 完好的古建筑宝积寺、横龙寺;南部有吴楚雄关、复礼书院和天然溶洞石城洞。 1990年全区接待海外游客 1158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52万美元。 2009 年接待海内外游客 人,其中国内游客 外游客 游收入 23550万元。 (5)商贸 2009 年全区社会消费品另售总额为 316318 万元,比上年增长 09年利用外资签约项目 12 个,签约金额 748 万美元,实际进资 955万美元。全区各种货物交易市场发展较快,带动了以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和信息咨询等主要三产业的发展,成为 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 二、新余市 新余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 ,东临樟树市,南与吉安、安福、峡江毗邻,西通宜春市,北与宜春地区的上高县、高安县接壤。,浙赣铁路横贯东西,是一个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该市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境内钢铁工业产值、产量、利税均居省内第一位;煤炭、电力等工业也占重要地位。几十年来都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重点产棉基地。 19 2009 年末人口为 人 ,土地面积 3178 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340人。区域内地下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钨、白云 石、石灰石、大理石等 32 种之多,储量十分可观,尤以良山的铁储量大 ,花鼓山、乌金井的煤质量好。 ( 1)主要经济指标及产业构成 新余市“九五”时期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均按当年价) 625790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 137048 万元,第二产业 268464万元,第三产业 一、二、三产业构成比由 1990 年 整为 2009 余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下表: 新 余 市 主 要 经 济 指 标 表 年 份 1990 年 1995年 2000年 2004年 2005年 2009年 年平均增长率 % 19901995年 19952000年 20002009年 人口(万人) 业总产值(万元) 199826 309730 326455 420474 460923 505264 业总产值(万元) 62124 81382 107424 125686 131040 136622 农业总产值(万元) 261950 391112 433879 546160 591963 641886 内生产总值(万元) 76541 151858 490560 523105 566895 625790 : 1、资料来源江西省统计年鉴。 2、国内生产总值为当年价,工业、农业总产值为 90年不变价。 ( 2)工业 工业发展迅速,现已初步建立起以钢铁工业为 主体的多门类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除钢铁外,还有采矿、化工、电力、机械、电子、建材、纺织、食品加工等部门。新余钢铁有限公司和江西钢厂是我省两个骨干钢铁企业,钢铁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 70%以 20 上,锰铁产量尤居全国首位,成为本省新兴的钢铁基地。以生产合成氨、尿素为主的江西第二化肥厂和前卫化工厂、新余肉类联合加工厂等,都是省内目前同类工厂中的大厂。江口水电站、新余火电厂每年还可向外输送电力 2亿余度。 2009 年工业总产值达 505264 万元( 90 年不变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90 年增长 平均年增长率为 工 业总产值占全省的 ( 3)农业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甘薯、大豆、小麦等次之,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药材等,棉花种植面积较大,为我省重点产棉市之一。森林比较集中于九龙山、良山和白丈山一带。林产主要有松、杉、毛竹和油茶。土特产有柑桔、黄花、西瓜、柘菜和中药材枳壳,行销省内外。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 农、林、牧、渔业产值构成比由 90年的 9年的 ( 4)人民生活 改革开发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9年区内农村住户每人年纯收入 2451 元,比上年增长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84674万元,比上年增长 年平均消费水平 2779元(其中农村居民 2160元,城镇居民 4307元),比上年增长 ( 5)旅游 全国著名的湖泊型风景名胜区 198平方公里的仙女湖景区,拥有 50 平方公里的湖面,岛屿星罗棋布,古洞、古庙、水下古城、水下古桥堪称华夏一绝。抱石公园、罗坊会议旧址、魁星阁、龙施洞等均为度假旅游的好去处。 2009年全市接待海外游客 253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8万美元 ;接待国内游客 62万人次 ,比去年增长 21 ( 6)商贸 近几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十分活跃。 2009年利用外资签约金额达 1406万美元,实际进资 1622万美元,社会消费品另售总额达 240062万元,比上年增长 三、宜春地区 1、 社会发展概况 宜春地区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东与安义、新建、南昌、临川接壤,南与崇仁、乐安、峡江、新余、分宜、安福为邻,西与萍乡、湖南相连,北与修水、武宁、永修交界。全区东西长约 北宽约 174 公里,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全境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形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倾斜。境 内主要河流有赣江极其支流、袁河、锦河、潦河。由于地处东南亚季风区,全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该地区古为“农业上郡”,今有“赣中粮仓”之称。境内东有京九铁路纵向穿越,西临京广大动脉,南有浙赣线横垮,还有 320、 105 两条公路国道贯通全境,正在建设中的赣粤高速公路与京九、浙赣两条铁路大动脉在域内成十字型交汇。 宜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的矿物近 60 种。金属类黑色金属中铁矿藏量近 2亿吨,有色金属矿种主要有钨、金、铜、锌、铅和被誉为江西省“五朵金花”之一的钽、铌等。非金属类大理石、花岗岩、瓷土 等分布甚广,质地优良,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原煤蕴藏量超过 10 亿吨,占全省之冠;岩盐蕴藏量 100 亿吨,居全省之首;硅灰石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列全国第一。 2、 经济发展状况 ( 1)主要经济指标及产业构成 改革开放以来,宜春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2009年国内生产总 22 值 19012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 二产业 三产业 元,一、二、三产业构成比由 1990年的 整为 2009年的 春地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见下表。 宜 春 地 区 主 要 经 济 指 标 表 注: 1、资料来源江西省统计年鉴。 2、国内生产总值为当年价,工业、农业总 产值为 90年不变价。 (2)工业 宜春地区工业发展较快,到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机械、建材、烟花、鞭炮为骨干的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近几年来,组建了“江南”、“江麻”、“江欧”、 “高瓷”等一批大中型企业集团。高安市的釉面砖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万载县是我国四大烟花出口基地之一,产品出口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南国“药都”樟树药材市场是我国重要的药材集散地之一,每年一届的全国药材会成年 份 1990 1995 2000 2004 2005 2009 年平均增长率 % 1990995- 2000 2000- 2009 人口 (万人) 业总产值 (万元) 253184 543963 641876 865099 704432 1625898 业总产值 (万元) 398325 565621 698715 772546 798742 829893 农 业总 产 值(万元 ) 651509 1109584 1340591 1637645 1503174 2455791 内生产总值(万元 ) 256562 597802 1247614 1681056 1834200 1901295 23 交额达 10多亿元。 工业生产大规模增长,发展迅速,门类齐全,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极大提高, 2009 年工业总产值 1625898 万元 (当年 ),占全 ( 3)农业 宜春地区古有“农业上郡”,今有“赣中粮仓”之称。 10 个县(市)中有 8个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是我国重要的优质苎麻生产基地、油茶基地、毛竹重点产区和江西省重点林区。全市粮食、油料、生猪和肉类总产量名列全省首位,总量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业生产注入了巨大活力,农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9 年全市农业总产值 929893 万元 (90 年可比价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1990年增长 年均增长率为 农林牧渔构成比由 90 年的 整 为 2009 年的 ( 4)人民生活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2009年居民消费水平 1962 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农村居民为 1703元,比上年增长 城镇居民 3019元,比上年增长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283184万元,比上年增长 农村住户平均每年纯收入 ,比上年增长 ( 5)旅游 灿烂的古代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宜春的一大特色。宜春历史上人文荟萃,历代有名贤。位于靖安县城郊东门山有纪念明代知府况钟而建的“青风亭”及况钟墓, 靖安县境东北宝峰乡有重建于宋代的收藏唐代高僧马祖骨灰的玉石塔亭。宜春市有首次发掘的大规模商代遗址,还有江南三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阁皂 24 山;宜丰县洞山是我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曹洞宗的发祥地;天工开物作者、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纪念馆就建在他的故乡奉新 ,以及明月山及靖安三爪仑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宜春市灵山秀水盈育众多名胜古迹、自然、人文景观。 2009年全区接待海外游客 2979人次 ,比去年增长 ,旅游外汇收入 145 万美元 ,比上年增加 16%。 ( 6)商贸 2009 年全区社会消费品另售总额为 832867 万元,比 上年增长 99年利用外资签约项目 27 个,签约金额 3275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20%,实际进资 1670万美元。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一、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二十一世纪 ,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 ,并然会 推动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 发挥地方优势 , 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更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是目前我省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 亦有利于我省发挥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更多地吸纳沿海产业的转移,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江西省“十 二 五” 的战略构思是: 大力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沿海地区群众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当前,尤其要紧紧抓住发达国家部分产业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紧紧抓住中央大型企业向地方拓展发展空间的机遇,充分发挥江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低成本优势,努力创造区域综合优势,争 25 取更多更好的项目和产业到江西省落户,既扩大江西省经济总量,又促进江西省经济结构的优化 、产业层次的提升。要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更大作为,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又要继续虚心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新鲜经验,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把扩大开放与发展内源型经济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符合江西省情的发展路子。 我省服务业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将着重在旅游业、流通业、房地产业等方面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旅游业, 自2009年 以来已 初步形成游、购、娱、吃、住、行系统配套的大旅游产业框架,以革命传统教育基础景观、绿色生态环境旅游景观、历史人文景观 为主要特色,发挥我省独特山水、陶瓷艺术、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在全省建立“五山”(庐山、井冈山、武功山、龙虎山、三清山)、“三城”(南昌、赣州、景德镇)旅游区和赣东、赣西游览区。 1、 萍乡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200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比 2000 年翻一番;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化过程明显加快,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大步推进,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就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城 乡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显著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加大武功山等一批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新余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十 一 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26 按照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战略,城市化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