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一道数学题的教学失误谈开去面对自己教学中的失误,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我在头脑中盘算着这个问题。既然失误的原因出在自己对“个人所得税”知识的缺乏上,那么索性就从“个人所得税”的一些常识入手,给学生提供一个增长见识的机会,我临时决定将下一节数学课改为“走进个人所得税” 。于是,我上网查阅了“个人所得税”方面的大量资料,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合,以更好地补救失误。课始,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以及我国 XX 年新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定为 1600 元的背景和缘由。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看来课外的知识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介绍完这些之后,我重新出示了上节课讲错的题目,给出了李明爸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正确算法为:5005% + (2500 - 1600 - 500)10% = 65(元) 。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李明爸爸月收入超过 1600 元的部分中的 500 元是按照 5%的税率纳税的,其余的 400 元是按照 10%的税率来纳税的。然后,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月收入的数额比较大,那么,你觉得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个人所得税怎么样?” “很麻烦!” “计算量比较大!”学生们用近乎相同的语言传达着各自的心声。 “为了使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更迅捷,人们制定了个人所得税快速计算表 。 ”我边说边向学生出示了这张个人所得税快速计算表:在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并充分了解各个栏目含义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有了这张快速计算表,人们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就显得容易多了。只要用超过 1600 元的部分乘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 ,就是应缴纳的税额。 ”随后,我又以刚才的题目为例加以说明:“李明爸爸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是(2500-1600)10%-25=65(元) 。 ”“如果一个人的月收入是 4000 元,那么,他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应是多少元呢?请同学们对照着这张表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在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很快就列式得出了结果:(4000-1600)15%-125=235(元) 。“有了这张表格,现在你觉得计算个人所得税怎么样?”“很方便!” “速度很快!”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么表格中的速算扣除数又是怎么得出来的呢?”经我这么一问,学生顿时“来劲”了,都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便带领他们投入到对“速算扣除数”的“秘密”探寻之中。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学生们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1) 纳税所得额超过 500 元XX 元的部分对应的“速算扣除数”是 25 元,是因为 500 元的税率由 5%到 10%,多算了 10%-5% = 5%,也就是 500 (10%-5%) = 25 元。(2) 纳税所得额超过 XX 元5000 元的部分对应的“速算扣除数”是 125 元,是因为其中 500元的税率由 5%到 15%,多算了 15%-5%=10%,其中1500 元的税率由 10%到 15%,多算了 15%-10%=5%,合计起来就是:500(15%-5%)+ 1500 (15%-10%) = 50 + 75 = 125 元。(3) 纳税所得额超过 5000 元XX0 元的部分对应的“速算扣除数”是 375 元的计算方法为:500(20%-5%)+1500(20%-10%)+3000(20%-15%)=75+150+150=375 元。(4) 其他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级数所对应的“速算扣除数” ,同理可以求得。回想这次教学经历,感触颇多。面对自己教学中的失误,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我在头脑中盘算着这个问题。既然失误的原因出在自己对“个人所得税”知识的缺乏上,那么索性就从“个人所得税”的一些常识入手,给学生提供一个增长见识的机会,我临时决定将下一节数学课改为“走进个人所得税” 。于是,我上网查阅了“个人所得税”方面的大量资料,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合,以更好地补救失误。课始,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以及我国 XX 年新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定为 1600 元的背景和缘由。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看来课外的知识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介绍完这些之后,我重新出示了上节课讲错的题目,给出了李明爸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正确算法为:5005% + (2500 - 1600 - 500)10% = 65(元) 。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李明爸爸月收入超过 1600 元的部分中的 500 元是按照 5%的税率纳税的,其余的 400 元是按照 10%的税率来纳税的。然后,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月收入的数额比较大,那么,你觉得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个人所得税怎么样?” “很麻烦!” “计算量比较大!”学生们用近乎相同的语言传达着各自的心声。 “为了使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更迅捷,人们制定了个人所得税快速计算表 。 ”我边说边向学生出示了这张个人所得税快速计算表:在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并充分了解各个栏目含义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有了这张快速计算表,人们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就显得容易多了。只要用超过 1600 元的部分乘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 ,就是应缴纳的税额。 ”随后,我又以刚才的题目为例加以说明:“李明爸爸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是(2500-1600)10%-25=65(元) 。 ”“如果一个人的月收入是 4000 元,那么,他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应是多少元呢?请同学们对照着这张表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在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很快就列式得出了结果:(4000-1600)15%-125=235(元) 。“有了这张表格,现在你觉得计算个人所得税怎么样?”“很方便!” “速度很快!”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么表格中的速算扣除数又是怎么得出来的呢?”经我这么一问,学生顿时“来劲”了,都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便带领他们投入到对“速算扣除数”的“秘密”探寻之中。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学生们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1) 纳税所得额超过 500 元XX 元的部分对应的“速算扣除数”是 25 元,是因为 500 元的税率由 5%到 10%,多算了 10%-5% = 5%,也就是 500 (10%-5%) = 25 元。(2) 纳税所得额超过 XX 元5000 元的部分对应的“速算扣除数”是 125 元,是因为其中 500元的税率由 5%到 15%,多算了 15%-5%=10%,其中1500 元的税率由 10%到 15%,多算了 15%-10%=5%,合计起来就是:500(15%-5%)+ 1500 (15%-10%) = 50 + 75 = 125 元。(3) 纳税所得额超过 5000 元XX0 元的部分对应的“速算扣除数”是 375 元的计算方法为:500(20%-5%)+1500(20%-10%)+3000(20%-15%)=75+150+150=375 元。(4) 其他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级数所对应的“速算扣除数” ,同理可以求得。回想这次教学经历,感触颇多。面对自己教学中的失误,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我在头脑中盘算着这个问题。既然失误的原因出在自己对“个人所得税”知识的缺乏上,那么索性就从“个人所得税”的一些常识入手,给学生提供一个增长见识的机会,我临时决定将下一节数学课改为“走进个人所得税” 。于是,我上网查阅了“个人所得税”方面的大量资料,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合,以更好地补救失误。课始,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以及我国 XX 年新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定为 1600 元的背景和缘由。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看来课外的知识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介绍完这些之后,我重新出示了上节课讲错的题目,给出了李明爸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正确算法为:5005% + (2500 - 1600 - 500)10% = 65(元) 。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李明爸爸月收入超过 1600 元的部分中的 500 元是按照 5%的税率纳税的,其余的 400 元是按照 10%的税率来纳税的。然后,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月收入的数额比较大,那么,你觉得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个人所得税怎么样?” “很麻烦!” “计算量比较大!”学生们用近乎相同的语言传达着各自的心声。 “为了使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更迅捷,人们制定了个人所得税快速计算表 。 ”我边说边向学生出示了这张个人所得税快速计算表:在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并充分了解各个栏目含义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有了这张快速计算表,人们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就显得容易多了。只要用超过 1600 元的部分乘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 ,就是应缴纳的税额。 ”随后,我又以刚才的题目为例加以说明:“李明爸爸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是(2500-1600)10%-25=65(元) 。 ”“如果一个人的月收入是 4000 元,那么,他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应是多少元呢?请同学们对照着这张表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在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很快就列式得出了结果:(4000-1600)15%-125=235(元) 。“有了这张表格,现在你觉得计算个人所得税怎么样?”“很方便!” “速度很快!”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么表格中的速算扣除数又是怎么得出来的呢?”经我这么一问,学生顿时“来劲”了,都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便带领他们投入到对“速算扣除数”的“秘密”探寻之中。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学生们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1) 纳税所得额超过 500 元XX 元的部分对应的“速算扣除数”是 25 元,是因为 500 元的税率由 5%到 10%,多算了 10%-5% = 5%,也就是 500 (10%-5%) = 25 元。(2) 纳税所得额超过 XX 元5000 元的部分对应的“速算扣除数”是 125 元,是因为其中 500元的税率由 5%到 15%,多算了 15%-5%=10%,其中1500 元的税率由 10%到 15%,多算了 15%-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组建股权方案范本
- 丙种职业安全卫生题库及答案解析
- 设备点检工作总结
- 胶粘木地板施工方案模板
- 树坑板更换施工方案
- 湖北全息宴会厅施工方案
- 产业合伙招募方案范本
- 外立面图案喷涂施工方案
- 停车场监控施工方案
- 绿化养护招标方案范本
- 2025年度哈尔滨市平房区纪委监委公开招聘雇员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ARVR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情绪管理课2025年职场压力释放与心灵成长分析报告
- 2025年征地拆迁考试题及答案
- 巡游出租车考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方竹笋市场经营方向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2025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案
- 2025医用眼科器械消毒处理标准流程
- 胸部穿刺教学课件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附目录P102)
- 食材配送培训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