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为本:教育改革惠及民生_第1页
以民为本:教育改革惠及民生_第2页
以民为本:教育改革惠及民生_第3页
以民为本:教育改革惠及民生_第4页
以民为本:教育改革惠及民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民为本:教育改革惠及民生以民为本:教育改革惠及民生“十一五”期间,有这样一天令世人难忘XX 年 9 月 1 日,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 16 亿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意味着中国全面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这不仅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为改善民生而实施的重大政策,更是教育事业发展永载史册的丰功伟绩。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 “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加快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步伐。XX 年,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写进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通过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国家对率先实施改革的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还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维修改造校舍、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XX 年春, “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惠民政策,推广到中东部地区 40 万所农村中小学的近 15 亿名学生。XX 年春,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等 16 个省区市和 5 个计划单列市进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试点。XX 年秋,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惠及全国 259 万所城市中小学的2821 万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用“三年四大步”的规划,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需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目标。为了兑现教育公平的承诺,我国教育改革迈出的每一步都力度空前,影响深远。我国在中等职业学校初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辅之以学生顶岗实习、半工半读,校内奖学金,学校减免学费的资助体系;在公办高校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财政贴息) 、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有机结合的资助体系。为此,每年各级财政预算经费和学校安排助学经费达到 500 多亿元,受到资助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别为 1600 万人和400 万人,分别占在校生总数的 90和 20。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这是过去 5 年间,广大民众耳熟能详的政府承诺,更是他们切身感受的温暖工程。针对每年超过 1 亿的进城务工就业的流动人口,国家出台了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的政策。XX 年,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初中就学人数达到 9971 万人。推进教育公平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突出亮点。正如世界银行对我国“十一五”期间的中期教育进展评估报告所指出的:“公共教育的提供也变得更加公平。一个公共财政体系已经建立以满足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城乡和区域差距在某种程度上被缩小。这些都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的里程碑。 ”以民为本:教育改革惠及民生“十一五”期间,有这样一天令世人难忘XX 年 9 月 1 日,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 16 亿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意味着中国全面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这不仅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为改善民生而实施的重大政策,更是教育事业发展永载史册的丰功伟绩。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 “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加快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步伐。XX 年,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写进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通过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国家对率先实施改革的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还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维修改造校舍、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XX 年春, “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惠民政策,推广到中东部地区 40 万所农村中小学的近 15 亿名学生。XX 年春,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等 16 个省区市和 5 个计划单列市进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试点。XX 年秋,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惠及全国 259 万所城市中小学的2821 万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用“三年四大步”的规划,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需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目标。为了兑现教育公平的承诺,我国教育改革迈出的每一步都力度空前,影响深远。我国在中等职业学校初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辅之以学生顶岗实习、半工半读,校内奖学金,学校减免学费的资助体系;在公办高校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财政贴息) 、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有机结合的资助体系。为此,每年各级财政预算经费和学校安排助学经费达到 500 多亿元,受到资助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别为 1600 万人和400 万人,分别占在校生总数的 90和 20。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这是过去 5 年间,广大民众耳熟能详的政府承诺,更是他们切身感受的温暖工程。针对每年超过 1 亿的进城务工就业的流动人口,国家出台了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的政策。XX 年,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初中就学人数达到 9971 万人。推进教育公平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突出亮点。正如世界银行对我国“十一五”期间的中期教育进展评估报告所指出的:“公共教育的提供也变得更加公平。一个公共财政体系已经建立以满足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城乡和区域差距在某种程度上被缩小。这些都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的里程碑。 ”以民为本:教育改革惠及民生“十一五”期间,有这样一天令世人难忘XX 年 9 月 1 日,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 16 亿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意味着中国全面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这不仅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为改善民生而实施的重大政策,更是教育事业发展永载史册的丰功伟绩。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 “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加快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步伐。XX 年,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写进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通过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国家对率先实施改革的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还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维修改造校舍、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XX 年春, “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惠民政策,推广到中东部地区 40 万所农村中小学的近 15 亿名学生。XX 年春,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等 16 个省区市和 5 个计划单列市进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试点。XX 年秋,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惠及全国 259 万所城市中小学的2821 万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用“三年四大步”的规划,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需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目标。为了兑现教育公平的承诺,我国教育改革迈出的每一步都力度空前,影响深远。我国在中等职业学校初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辅之以学生顶岗实习、半工半读,校内奖学金,学校减免学费的资助体系;在公办高校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财政贴息) 、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有机结合的资助体系。为此,每年各级财政预算经费和学校安排助学经费达到 500 多亿元,受到资助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别为 1600 万人和400 万人,分别占在校生总数的 90和 20。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这是过去 5 年间,广大民众耳熟能详的政府承诺,更是他们切身感受的温暖工程。针对每年超过 1 亿的进城务工就业的流动人口,国家出台了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的政策。XX 年,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