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才是硬道理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 “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序幕由此拉开。至今,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已经走过了 10 年历程。10 年发展,成绩有目共睹。然而,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不但要眺望未来前行的方向,更应该致力于解决现存的问题和困惑,这是一门走向成熟的学科理所应当的责任。为此,本刊组织了一批致力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工作者,就当前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的实际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助一线教师一臂之力。某学科论坛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颇有些苦涩的笑话:一位新教师到岗第一天,就“遭遇”了如下一幕。副校长找他谈话时,大手一挥,说:“以后学校凡是带电的,除了 220 伏电压由电工负责,其他都归你管了!”要问究竟是哪门课的老师能被赋予如此“大权”?非信息技术教师某属。【教师篇】从师资短板迈向课程高地本报记者 张滢是老师,还是“电管”?熟悉信息技术课程的人一定知道,上面那位老师的经历一点儿也不夸张。山东庆云县第三中学的张金花老师担任信息技术教师 4 年了。总结 4 年的教学生涯,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居然都被与教学无关的琐事牵扯住了。上班时,光是与同事们中毒的电脑“搏斗” ,就占用了她许多有效的工作时间,让她疲于应付。在我国的中小学里,像张金花老师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师比比皆是。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同时又是实验室管理员、电脑维护员、网络管理员,等等,有些老师甚至还要兼管学校的其他日常工作。俗话说,能者多劳。那多劳自然也该多得。既然兼任这么多工作,在分配机制和考评机制上,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很占优势吧?广西钦州市某中学的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每周要担任 10 个班的信息技术课、2 节晚自修、2 节午间读书课,还要管理远程教育项目的设备,维护68 台计算机(其中 33 台是经常出故障的老机器) 、15 台点播系统终端、卫星天线等。另外,机房的管理与卫生也都由他全权负责。由于旧电脑启动慢,每天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前,他都要提前至少 30 分钟帮学生开机,因为如果学生开机的时间太过集中,电源保护器就会由于负荷过大而断电。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学校给他计算每周课时的方法是:信息技术课 10 节,晚自修 2 节,2 节午读算 1 节,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与维护、点播系统管理、远程教育IP 资源接收与整理等其他庞杂的工作只能算 4 节课的工作量。要面对这种巨大落差的,不仅仅是他一人。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的额外工作量与学校统计出来的课时数根本不成比例。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只能不太甘心地打着“义务” 、 “奉献”的旗号继续“义务”着、 “奉献”着。说实话,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课时数都比较“计较”与敏感。然而这种“计较” ,并不仅仅是因为课时数的多与少会带来收入的差别,更是因为课时数是对他们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可。广东深圳市罗湖区出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计算参考意见在全国各地的信息技术教师之间曾被广为传阅。在“意见”里,学校机房的日常维护、学校网站维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办公电脑的日常维护、为学校活动拍摄录像等细碎的“杂务”都被细心地逐一折算成了课时数。由于各地教育的发展情况不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像这种温暖而贴心的工作量计算办法,对于我国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仍然只能是望梅止渴。如果说,日常琐碎的付出尚且可以应对,可一到评职称时,信息技术教师们就更犯难了。一位署名“胡杨以南”的老师在安徽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上发帖询问:“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中规定,所有申报中学高级、中学一级、小学高级等职称的教师,须提供任现职以来中等以上教学成绩。对于信息技术这样一个非考试科目,我们的教学成绩该如何认定呢?”这位老师的问题代表了信息技术教师群体的共同疑惑-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可与其他学校比较的教学成绩,我们在职称评定上就等于被“一票否决”了吗?其实,不光是“教学成绩”一项, “班主任工作经历” 、 “评优或评先经历”等门槛,都正在或即将把许多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信息技术教师挡在高一级职称的门外。因为是“副科” ,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很难当班主任。因为学科力量薄弱,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很难与先进、优秀挂钩。这些本不该成立的因果关系,却因为符合学校内部某些潜藏的逻辑而真实成立。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 “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序幕由此拉开。至今,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已经走过了 10 年历程。10 年发展,成绩有目共睹。然而,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不但要眺望未来前行的方向,更应该致力于解决现存的问题和困惑,这是一门走向成熟的学科理所应当的责任。为此,本刊组织了一批致力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工作者,就当前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的实际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助一线教师一臂之力。某学科论坛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颇有些苦涩的笑话:一位新教师到岗第一天,就“遭遇”了如下一幕。副校长找他谈话时,大手一挥,说:“以后学校凡是带电的,除了 220 伏电压由电工负责,其他都归你管了!”要问究竟是哪门课的老师能被赋予如此“大权”?非信息技术教师某属。【教师篇】从师资短板迈向课程高地本报记者 张滢是老师,还是“电管”?熟悉信息技术课程的人一定知道,上面那位老师的经历一点儿也不夸张。山东庆云县第三中学的张金花老师担任信息技术教师 4 年了。总结 4 年的教学生涯,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居然都被与教学无关的琐事牵扯住了。上班时,光是与同事们中毒的电脑“搏斗” ,就占用了她许多有效的工作时间,让她疲于应付。在我国的中小学里,像张金花老师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师比比皆是。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同时又是实验室管理员、电脑维护员、网络管理员,等等,有些老师甚至还要兼管学校的其他日常工作。俗话说,能者多劳。那多劳自然也该多得。既然兼任这么多工作,在分配机制和考评机制上,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很占优势吧?广西钦州市某中学的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每周要担任 10 个班的信息技术课、2 节晚自修、2 节午间读书课,还要管理远程教育项目的设备,维护68 台计算机(其中 33 台是经常出故障的老机器) 、15 台点播系统终端、卫星天线等。另外,机房的管理与卫生也都由他全权负责。由于旧电脑启动慢,每天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前,他都要提前至少 30 分钟帮学生开机,因为如果学生开机的时间太过集中,电源保护器就会由于负荷过大而断电。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学校给他计算每周课时的方法是:信息技术课 10 节,晚自修 2 节,2 节午读算 1 节,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与维护、点播系统管理、远程教育IP 资源接收与整理等其他庞杂的工作只能算 4 节课的工作量。要面对这种巨大落差的,不仅仅是他一人。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的额外工作量与学校统计出来的课时数根本不成比例。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只能不太甘心地打着“义务” 、 “奉献”的旗号继续“义务”着、 “奉献”着。说实话,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课时数都比较“计较”与敏感。然而这种“计较” ,并不仅仅是因为课时数的多与少会带来收入的差别,更是因为课时数是对他们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可。广东深圳市罗湖区出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计算参考意见在全国各地的信息技术教师之间曾被广为传阅。在“意见”里,学校机房的日常维护、学校网站维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办公电脑的日常维护、为学校活动拍摄录像等细碎的“杂务”都被细心地逐一折算成了课时数。由于各地教育的发展情况不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像这种温暖而贴心的工作量计算办法,对于我国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仍然只能是望梅止渴。如果说,日常琐碎的付出尚且可以应对,可一到评职称时,信息技术教师们就更犯难了。一位署名“胡杨以南”的老师在安徽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上发帖询问:“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中规定,所有申报中学高级、中学一级、小学高级等职称的教师,须提供任现职以来中等以上教学成绩。对于信息技术这样一个非考试科目,我们的教学成绩该如何认定呢?”这位老师的问题代表了信息技术教师群体的共同疑惑-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可与其他学校比较的教学成绩,我们在职称评定上就等于被“一票否决”了吗?其实,不光是“教学成绩”一项, “班主任工作经历” 、 “评优或评先经历”等门槛,都正在或即将把许多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信息技术教师挡在高一级职称的门外。因为是“副科” ,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很难当班主任。因为学科力量薄弱,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很难与先进、优秀挂钩。这些本不该成立的因果关系,却因为符合学校内部某些潜藏的逻辑而真实成立。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 “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序幕由此拉开。至今,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已经走过了 10 年历程。10 年发展,成绩有目共睹。然而,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不但要眺望未来前行的方向,更应该致力于解决现存的问题和困惑,这是一门走向成熟的学科理所应当的责任。为此,本刊组织了一批致力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工作者,就当前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的实际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助一线教师一臂之力。某学科论坛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颇有些苦涩的笑话:一位新教师到岗第一天,就“遭遇”了如下一幕。副校长找他谈话时,大手一挥,说:“以后学校凡是带电的,除了 220 伏电压由电工负责,其他都归你管了!”要问究竟是哪门课的老师能被赋予如此“大权”?非信息技术教师某属。【教师篇】从师资短板迈向课程高地本报记者 张滢是老师,还是“电管”?熟悉信息技术课程的人一定知道,上面那位老师的经历一点儿也不夸张。山东庆云县第三中学的张金花老师担任信息技术教师 4 年了。总结 4 年的教学生涯,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居然都被与教学无关的琐事牵扯住了。上班时,光是与同事们中毒的电脑“搏斗” ,就占用了她许多有效的工作时间,让她疲于应付。在我国的中小学里,像张金花老师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师比比皆是。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同时又是实验室管理员、电脑维护员、网络管理员,等等,有些老师甚至还要兼管学校的其他日常工作。俗话说,能者多劳。那多劳自然也该多得。既然兼任这么多工作,在分配机制和考评机制上,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很占优势吧?广西钦州市某中学的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每周要担任 10 个班的信息技术课、2 节晚自修、2 节午间读书课,还要管理远程教育项目的设备,维护68 台计算机(其中 33 台是经常出故障的老机器) 、15 台点播系统终端、卫星天线等。另外,机房的管理与卫生也都由他全权负责。由于旧电脑启动慢,每天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前,他都要提前至少 30 分钟帮学生开机,因为如果学生开机的时间太过集中,电源保护器就会由于负荷过大而断电。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学校给他计算每周课时的方法是:信息技术课 10 节,晚自修 2 节,2 节午读算 1 节,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与维护、点播系统管理、远程教育IP 资源接收与整理等其他庞杂的工作只能算 4 节课的工作量。要面对这种巨大落差的,不仅仅是他一人。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的额外工作量与学校统计出来的课时数根本不成比例。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只能不太甘心地打着“义务” 、 “奉献”的旗号继续“义务”着、 “奉献”着。说实话,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课时数都比较“计较”与敏感。然而这种“计较” ,并不仅仅是因为课时数的多与少会带来收入的差别,更是因为课时数是对他们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可。广东深圳市罗湖区出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计算参考意见在全国各地的信息技术教师之间曾被广为传阅。在“意见”里,学校机房的日常维护、学校网站维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办公电脑的日常维护、为学校活动拍摄录像等细碎的“杂务”都被细心地逐一折算成了课时数。由于各地教育的发展情况不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像这种温暖而贴心的工作量计算办法,对于我国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仍然只能是望梅止渴。如果说,日常琐碎的付出尚且可以应对,可一到评职称时,信息技术教师们就更犯难了。一位署名“胡杨以南”的老师在安徽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上发帖询问:“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中规定,所有申报中学高级、中学一级、小学高级等职称的教师,须提供任现职以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法学习课件
- 北京舞蹈考试题库及答案
- 结核病治疗方案
-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引擎
- 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磁场
- 乡镇过去五年进展工作总结及将来五年工作方案
- 新质生产力本质属性
- 幼儿园班级疫情防控活动方案
- 干部如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 新质生产力看莞深智造
- 房屋维护管理办法细则
- 2025年中国远洋渔业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卵黄囊瘤影像诊断
- 2025年食品安全员业务培训考试题库(答案+解析)
- 二手机械买卖合同标准版
- 2025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汕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英语试卷(含答案)
- 第十三章 内能(新课预习 培优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 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方案
- 初中物理科学家传记与贡献解读
- 安全生产责任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