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问题剖析及整改措施_第1页
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问题剖析及整改措施_第2页
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问题剖析及整改措施_第3页
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问题剖析及整改措施_第4页
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问题剖析及整改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问题剖析及整改措施 一、当前我们在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群众观念淡薄。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甚至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 ;工作中不踏踏实实为群众做事,而是为自己着想、为政绩着想,群众利益与地方发展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一些党员干部把自己甚至把党放在了群众利益的对立面,如某地一领导面对记者采访时竟质问“你们究竟是为党说话,还是为群众说话”。 (二 )工作方法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层多元化,群体利益多元化,利益 冲突增多,解决难度增大。面对新情况、新形势,一些党员不加强学习,缺群众工作的本领,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方法简单粗暴,喜欢命令式强迫群众服从。在信息化背景下,有的党员缺乏运用法律手段和舆论手段来动员、组织、指导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少数基层党员中出现“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 ;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 ;与青年说话,说不进去 ;与老同志说话,说不到一起去”的现象。一些人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面对复杂的群众问题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三 )不会协调群众利益。过去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 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则主要围绕经济问题展开,经济利益居于中心地位。群众与地方政府、群众与企业以及群众间的利益冲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少数党员干部不会协调群众利益,在遇到复杂的群众问题时往往采取“拖、躲、捂、推”的办法,既:遇到难题绕着走,任期一到,拍屁股走人,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群众前门来,领导后门溜,群众烦心事,一躲了之 ;怕暴露问题,影响升迁,掩盖矛盾蒙混过关 ;对群众的诉求推来推去、转来转去,让群众跑来跑去。 二、群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具体分析来看, 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以下原因。 (一 )理想信念不坚定。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弱变强,是因为我们老一辈的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信念,为广大穷苦百姓打天下,谋福祉。当我们党执政 60 年后,党内少数领导干部,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忘记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极少数党员干部更是见利忘义,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站到人民的对立面。 (二 )作风飘浮脱离群众。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深入基层的扎实工作作风。一些干部工作在县里住在市上,或者工作在乡镇住在县 城,下基层也是车来车往,蜻蜓点水,干部不认识群众,群众也认不到干部。有的党员干部把群众工作作为负担,觉得群众素质低打交道麻烦,看见上访群众就头痛。遇到群体性事件,就束手无策,举措失当,驾驭不住局势。一旦为群众做了点应该做的事就大肆宣传,自以为是。群众形象地说:交通便利了,干部离群众反而更远了 ;通讯发达了,干部和群众的交流反而更难了 ;干部文化水平高了,群众工作水平反而降低了。 (三 )工作目标错位漠视群众需求。发展是第一任务,但也不是经济繁荣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今经济发展了,一些地方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却 降低了。一些基层党委政府在抓发展时牺牲本地的生态环境和群众利益,甚至漠视群众利益,与民争利。所以有识之士指出:干部在 迅速增长中陶醉,而群众却在安全感和幸福指数的不断下滑中埋怨。当前,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加强烈,希望党和政府化解他们因收入差距拉大导致的被剥削感,不公平竞争导致的被侵害感,社会保障有限导致的不安全感。作为执政党,我们不能回避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 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问题剖析及整改措施 昨天,全市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回顾总结前阶段工作,部署安排下阶 段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市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群众工作向纵深发展。南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兆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锋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汤雄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男男出席会议。 徐锋在讲话中指出,在南通市委组织部的关怀和指导下,我市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组织实施“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工作”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坚持思想先导推动实践,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总体思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多措并举拓展路径,通过健全“民情分析会”制度,开展“正能量加油 站”“微心愿大家帮”等主题活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及时疏导社情民意、持续传递正面能量、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办好为民惠民实事。坚持创新机制强化推进,健全组织推进机制、示范引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经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洗礼、群众工作的历练,全市各级党组织的群众观念得到增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功能日益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断提升,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徐锋强调,实践表明,做好新形势下的教育引导群众工作,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认真贯彻上级要求 ,进一步把握关键,加大力度,把教育引导群众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要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组织功能。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功能,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合力,使之成为教育引导群众的坚强堡垒。要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战斗力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从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入手,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档升级,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要以增强教育引导群众工作影响力为重点,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 各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更加注重协调联动,及时汇总民意,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以增强教育引导群众工作生命力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机制创新。及时总结提炼经过实践检验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固化下来,坚持下去,不断推进教育引导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确保教育引导群众工作不缺位、不虚化,真正做到抓常抓细抓长。 张兆江表示,今年以来,启东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积极创新载体、创新思路,优化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教育 引导群众、在教育引导中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更好地推动全市面上整体工作的开展。 张兆江指出,教育引导群众是党的重要政治功能和核心政治责任,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转型时期对基层党组织的必然要求。要从党的政治功能和现实要求上,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紧迫感。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要加强理论武装,形成共同理想 ;要坚持民生为本,维护群众利益 ;要充分发扬民主,凝聚群众力量 ;要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要自觉以身作则,强化示范引领。要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要落实工作责任,建立由党委统一指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总体工作格局 ;要健全相关机制,建立学习培训机制、典型示范机制、舆情引导机制、绩效评价机制 ;要关心支持基层,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使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做群众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从严从实的态度,真正担负起从严治党的职责, 推动各级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始终坚持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在教育引导中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不断开创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会议期间,张兆江一行实地调研了王鲍镇建群村、汇龙镇、城河新村社区等地。 汇龙镇党委、南阳镇党委、北新镇党委、王鲍镇建群村党总支部、北城区街道长江新村社区党委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与会人员还观看了全市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工作专题片。各镇乡、园区、街道党 (工 )委书记、分管党务工作负责人、负责组织工作党 (工 )委委员 ;村、社 区党组织书记代表等出席会议。南通市委组织部组织各县市区委组织部相关同志观摩了会议。 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问题剖析及整改措施 按照部署,我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中央和省、市委部署,牢牢把握总体要求,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把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和“末梢神经”。所谓“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通常还说明此步骤充满困难。“最 后一公里”,凸显了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善学善思的鲜明导向。善始善终,这是党开展一切活动、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完美的结束。“最后一公里”走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整个事情的成败。水果蔬菜从产地到百姓餐桌经历很多程序,往往“最后一公里”坐地涨价,老百姓苦不堪言。再比如,如何解决好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解决群众出行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等等。诸如此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看似小问题,实则是造成“末梢堵塞”的大问题。人的身体一旦“末梢堵塞”,则身体有病,严重的可能危及生 命,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且不“通瘀”,则危及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本目的就是要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端正对群众的态度,端正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态度。“最后一公里”为开展活动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打了一剂“强心剂”,是一个响亮的警钟和严肃的要求,为保证活动的最终成效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前,不少党员干部的上班场所仅在机关,对基层的情况了解甚少,一些人只停留在看材料,听汇报阶段,与基层群众的鱼水情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负面例子时有发生,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动走进乡村社区,串门入户、嘘寒问暖,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主动听取基层群众的难事、烦心事,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善待基层群众,为民排忧解难,唯有这样,党的群众路线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掌声,走群众路线,最害怕的是“蜻蜓点水”、 “水过地皮湿”,最期盼的是基层领导干部能“常来走,多来看”。我认为群众路线绝不是空口白话谈出来的,而是靠脚踏实地干出来的。群众路线教育的生命和灵魂就在于一个“实”字,重在以具体举措落到实处,才能取得实效。要解决这些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粗浅认识,希望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 一、认清“四风”问题对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带来的危害 反对“四风”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和主要任务,核心问题还是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群众路线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是考验党员干部的关键期。群众路线需要走好,“ 四风”问题是群众路线“最后一公里”的最大拦路虎。形式主义的主要根源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思想。弄虚作假,不求实效 ;好大喜功,欺上瞒下 ;脱离实际,照搬照套。官僚主义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不愿和群众“坐同一条板凳”,怕给自己添麻烦 ;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 ;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享乐主义主要表现在精神状态上,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在价值取向上,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事情多 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满腹牢骚 ;在工作态度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得过且过,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工作,更不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不重实效 ;在生活方式上,追求 贵族化,吃喝玩乐,沉湎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奢靡之风表现为金表华服、珍馐佳酿、豪宅别墅、名车美人。把牢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员干部是排头兵,是突击队。只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推动自己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才能进一步密切,基层基础才能进一步夯实。 二、在解决服务群众最后有一公 里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认真排查和发现“最后一公里”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排查问题环节要求非常明确,把查摆问题贯穿始终,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切实找出部门和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要尽心尽力,要促进进村入户体察民情常态化,不仅身到,更要心到。要以心换心,真正放下姿态、俯下身子体恤群众、关心群众,切实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下基层联系群众,应多临时停车,多不请自来,多走泥泞的路,多进漏雨的屋,尝尝群众锅里的饭,品品群众碗里的水,切实体恤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所想所期所 盼,俯听群众所恨所怨所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不到群众中听意见,听不到真心话,不认真排查,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熟视无睹,或是夸夸其谈,避重就轻,怎能发现自身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 第二,深入查找造成“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那就是要抓住基层,基层与群众接触最多,涉及的群众问题,很多都需要基层去解决和落实。基层是党和群众联系的最后一个环节,党的政策需要基层去落实完善。基层要坚持做到问题排查不到位不放过,问题解决不到位不放过。要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想群众之所想。如果党组织建设薄弱,党组织的 战斗堡垒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没能配强配优,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也就难以发挥,这就在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无形中产生了一堵墙 ;有的单位、镇、街道和社区便民服务跟不上,有的便民大厅虽已建成,但人员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在心或服务态度生、冷、硬,便民大厅成了摆设,人民群众依然办事难 ;有的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差,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养老、医疗等惠民政策总是“走在路上”,就差那么一点点,造成“近在咫尺,远隔天涯”瓶颈。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就必须找清“病根”才能追根溯源,寻找到根治的“良方”, 而如何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则是干部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至关重要的一步,那么干部要如何迈好这一步呢 ? 多走土路讲土话,多接地气才能做好群众工作。磨破嘴皮不如走破脚皮,说得再好都不如多走走“小路”,多看看民情,多听听民声,才能汇聚民意,才能与群众接上气,多说土话才能做好群众的“亲戚”,才能密切干群之间的联系,群众才愿意向干部敞开心扉,才能让干部寻找到“病根”。勇于担当,狠抓落实,提高干部的办事效率。走进群众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难题,面对问题干部就是要勇于担当,有直面矛盾的勇气, 敢于走在前头,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到实处,不断地转变作风,提高执政水平,才能提高办事效率,赢得群众的好评。 第三,认真剖析整改“最后一公里”问题。剖析和整改是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问题要查得“水落石出”、自我批评要“体无完肤”,道理分析要“鞭辟入里”,整改问题要“入骨入心”。剖析要从深处挖,危害要从大处想,病根要从痛处找,诊疗要对症下药,从重从快,药到病除。要认真分析产生“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体制机制原因,切实加以整改。对体制机制上出现的问题,要从深化改革入手,对极少数人恃权弄权而使政府的惠民 举措落不到实处,形成“末梢堵塞”的必须严肃问责。 第四,严格建立严防“最后一公里”长效机制。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不是唱高调、走过场、摆样子,也不是活动一结束就不再联系服务群众,而是新形势对于党员干部的高要求,要在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上下功夫,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使广大党员能够坚持尽职尽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加强党建创新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要配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要加强基层便民办事大厅建设,让便民利民设施真正为民服务,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建立长效机制,严防“最后一公里”现象改头换面,披上“ 马甲”以新面目出现。切实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真正送给群众,把党的惠民政策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 第五,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本领过硬的党员骨干队伍,是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教育和实践“两手抓”,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就要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领导班子,按照“选优、育强、聚能、引智”的思路,选拔培养守信念 、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花大力气建设作风过硬、甘于奉献的党员骨干队伍。要通过学习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干部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愿服务” ;开展多种形式的相关技能培训,使其“懂服务” ;努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和水平,使其“会服务” ;采取督促推动和监督检查等措施,保证其“服务好”。由他们来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才能落到实处。 第六,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是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的必备“硬件”,也是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依托。要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快服务场所建设,建立和完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党员服务中心 (站、点 )。深入了解群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