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附件: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 1 第一节 项目概要 . 1 第二节 建设单位概况 . 1 第三节 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和范围 . 2 第四节 项目研究初步结论 . 3 第五节 问题及建议 . 4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 5 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 . 5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6 第三章 选址方案及建设条件 . 8 第一节 选址方案 . 8 第二节 建设条件 . 8 第四章 建设方案 . 9 第一节 建设规模 . 9 第二节 建设内容 . 10 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 . 10 第一节 设计原则、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 10 2 第二节 总平面布局 . 11 第三节 建筑设计方案 . 13 第四节 结构设计 . 17 第五节 电气设计 . 19 第六节 弱电设计 . 21 第七节 给排水设计 . 22 第八节 消防 . 24 第九节 暖通设计 . 26 第六章 主要设备选择方案 . 27 第一节 音乐厅舞台机械设计 . 27 第二节 舞台灯光系统设计 . 30 第七章 节能 . 32 第一节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 32 第二节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 33 第三节 节能措施 . 35 第八章 环境保护 . 40 第一节 编制依据 . 40 第二节 编制原则 . 40 第三节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 40 第四节 污染物防治措施 . 41 第九章 项目实施计划 . 42 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43 3 第一节 投资估算的依据 . 43 第二节 投资估算 . 44 第三节 资金筹措 . 45 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分析 . 45 第十一章 工程招投标 . 46 第一节 编制依据 . 46 第二节 招标的基本情况 . 46 第三节 招标初步方案 . 47 第十二章 结论 . 47 1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 新建 X 音乐厅 项目 建设地点: 建设规模:用地面积 4 公顷(约 60 亩); 建筑面积 9700 平方米 项目投资: 15000 万元 建 设 期: 2 年 建设单位: X 广播电视台 项目联系人: 联系电话: 0516 85690262 第二节 建设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 X 广播电视台 单位类型: 注册地址: 法人代表: 单位概况: X 广播电视台是由 X 人民广播电台、 X 电视台、 X 有线广播电视台、 X 广播电视报等 6 家单位于 2002 年 5 月 28 日正式合并组 建的。 X 广播电视台是淮海经济区较有影响的强势媒体,拥有丰富的频道资源、网络资源和有线电视用户资源。现有 4 个电视自办节目 2 频道,平均每天播出总时数在 72 小时以上; 3 个广播自办节目频率,每天播出节目 55 个小时。 X 广播电视台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电视发射塔,高 ,发射功率 瓦,可容纳 6 个频道电视、 4 个频段广播、 3 个卫星地面站,电视信号直接覆盖 半径 45 千米,收视人口在 2000 万以上。广播发射功率 36 千瓦,覆盖半径达 200 千米, 收听 人口 8000 多万。 X 广播电视台电视演播中心建筑面积 4500 平方米,包 括 600 平方米大小 6 个演播厅,拥有国内一流的 6+2 讯道全数字转播车一辆,可实现全国联网直播。优良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制作手段,以及高素质的人才为 X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奠定了更高的平台。 第三节 项目可行性研究 编制依据和范围 一、编制依据 1、 X 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7 年 ) ; 2、 X 市人民政府徐政发 20081 号市政府关于下达 X 市 2008年度城建重点工程计划的通知; 3、 X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徐发改投资 2007806 号)关于 新建 X 音乐厅 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4、 X 市国土资源局(徐国土资 预 200827 号)关于 X 广播电视台 X 音乐厅项目的用地预审意见; 5、 X 市环境保护局(徐环项表 200856 号)关于 对 X 广播电视台 X 音乐厅建设工程项目报告 表 的审批意见 ; 6、 X 市规划局 (选字第 320300200801060 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 3 7、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政策等文件 ; 8、建设单位与我中心签订的拟建项目编制委托任务书;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和数据。 二、编制范围 主要对项目前期进行技术、经济初步分析论证: 1、项目建的设必要性; 2、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3、项目建设方案; 4、环境保护及绿化; 5、建设进度与施工管理; 6、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第四节 项目研究初步结论 新建 X 音乐厅项目总用地面积 40000建筑面积 9700项目初步测算总投资为 15000 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 3932 万元;装饰工程 2732 万元;安装及设备购置 5721 万元;室外工程费用 863 万元;其它费用 642 万元;基本预备费 1110 万元。项目建设期约 2 年。 观众席总计 1055 座, 目前总容积控制在 9200 座容积约为 。常设坐席 1055 席(池座 605,楼 座 450),另外临时坐席 75 席(池座乐池)。 项目建设符合 X 市 总体规划要求,建设目的明确,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合理,资金来源可靠。 本项目经初步测算,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 4 表 1项目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主 要 内 容 1 项目名称 新建 X 音乐厅项目 2 建设单位 X 广播电视台 3 项目用地面积 40000 总建筑面积 9700 建筑密度 6 容积率 绿地率 8 项目总投资 15000 万元 第 五节 问题及建议 1、本项目是 2008 年 X 市重点工程 ,建设期为 2 年,要使项目如期按计划完成,除了要安排好规划方案外,还需特别 注重确定可靠的资金筹集方案,统筹合理地安排建设内容和进度,确保项目按期顺利实施; 2、由于项目处在城市重点风景区,对城市形象的影响较大,建筑外形设计应提交城市规划部门进一步审查确定; 3、项目地处 X 风景区,应妥善解决施工过程中对 X 水质、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 4、加强与规划、土地、环保、文化、消防、交通、供水、供电、电信等部门联络与协调工作,使项目建设既能满足有关部门规定要求,又 能使有关部门尽快积极办理相关事宜。 5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 有着 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 2600多年的建城史 , 是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夷文化的原生地、泗水 黄河文化的流传地,近 代 如张伯英、李兰、李可染、马可、刘开渠等 一批文化名人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 X 人,并使古彭 X 更具文化风采。 改革开放以来, X 市市委、政府在加速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 精神、 文化的建设 , 坚持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协调发展;依托 “两汉文化看 X”优势,在现代传媒业 、文化旅游业、文体娱乐业、文化培训业等领域加快形成特色鲜明、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坚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协调发展,坚持大众文化与精品文化协调发展。 为贯彻落实全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加快形成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文化设施格局,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增强 X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决定在 X 北大堤 湖边围堤填湖造地 约 60 亩,建设集音乐戏剧演出、电视演播、娱乐休闲、艺术交流、旅游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 X 音乐厅”,以适应我市经济发展以及建设文化大市、名市的要求,并以此促进 X 文化设施的改善。 随着人 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现代化的同时,追求高度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已经形成,文化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是当前消费的一大热点,客观上需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的 X 音乐厅。 为做好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 X 广 6 播电视台现委托我中心编制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 市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国家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淮海经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在经济、贸易、信息交流、市场集散方面具有广泛的优势,是京 沪铁路和陇海铁路的枢纽、欧亚大陆桥的要冲。 X 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正是 胡锦涛同志在 “ 625” 讲话中提出的 :“ 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 而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更好更快地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这是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文化事业是公益性、主导性的,是主流文化的主要阵地,体现了政府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重要责任。文化产业是经营性的、社会性的,是文化产品的重要来源,是大众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 “ 一体 两翼 ” 、 “ 一车双轮 ” ,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我市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规模较小、基础较差、种类较多、情况复杂、资金投入不足,经营人才缺乏,还没有真正成为产业群体,没有取得规模效益,仍是处于发展中的弱质产业。目前,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与 X 都市圈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水平。 演艺业是非物质文化方面最能出彩的亮体,而我市的 “ 国字头 ” 7 演艺业近年来却出现了无力克服的惰性和亟须改变的颓势 , X 整个演艺业 不景气 现象严重 ,经营性演出极少,除政府指派的演出任务(文艺下乡、接待外宾、庆典活动)外,几乎无所事事。影剧院冷淡萧条,市区原有 7 个影剧院,目前继续放电影的只有中山堂一家,其余的或转行、出租,或闲置、改建他用。优秀文学作品纷纷外嫁。基层文化失去了活力。全市 114 个乡镇所建的 113 个文化站中,有 30 个是无人员、无场地、无经费、无活动的 “四无站 ”。其他的也大多闲置,利用率不高。有的被拆除,有的被拍卖,有的被挪作他用,群众正常的文化活动 场所 由此逐渐消失。市区 53 个街 道 办事处没有设立文化站,300 个 社区 居委会中有 157 个没有文化室 。绝大部分乡镇对基层文化的投入仅为财政总支出的 为充分利用 X 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以大市场、大商贸带动经济的发展,以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促进文化大市的建设,有必要建设一座现代化、综合型的音乐厅。这对于我市形成服务 X、辐射淮海的商业文化娱乐体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项目的建设,是我市建设文化旅游大市的重要举措,是我市文化旅游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X 音乐厅是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 2008 年 X 市重点工程,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性文化项目,建成后能 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 娱乐 产品和服务 , 为大 众构建一个亲近艺术的平台,成为 X 文化活动的品牌、服务人民群众的品牌、城市形象的品牌、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8 第三章 选址方案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选址方案 根据 X 市城市总体规划, X 音乐厅选址位于风景秀丽的 X 北岸的八一大堤南侧堤下,环境幽静。该地块为国有土地,是规划的公共设施用地。根据有关规定,该地块的开发建设需通过划拨的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 项目选址 地势较平坦,有利于组织交通, 区位 优势十分明显;且处于 X 市 X 风景区,周围无工业、居民住宅及商贸等产生的污染源,实为文化基地建设的 最佳选择。故在此建设音乐厅比较适宜。 第二节 建设条件 一、 交通条件 项目拟建场地位于 一大堤南侧堤下 ,紧连湖中路和二环西路,北隔体育馆即为湖北路,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人流、物流畅通,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二、 自然条件 X 市位居中纬度地带,由于东西狭长,受海洋影响程度有差异,东部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西部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年日照时数为 2284 2495 小时,日照率为 52 57。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冰、霜、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 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年平均气温 14 9 月平均最高温度 27 月平均最低温度 极端最高温度 极端最低温度 年平均降水量 次最大降水量 259大冻土深度 240大积雪 厚度 250导风向 率 12) 水位:(黄海高程) 地面海拔高程 史最高水位 、 基础设施配套条件 项目拟建场地位于 X 北岸八一大堤南侧堤下 ,该处供电、供排水、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齐 全,拟建工程建设时,可根据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使用手续,将上述设施的管道(线)引至拟建场地内,所需条件即有保障。 第四章 建设方案 第一节 建设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4 公顷(约合 60 亩),建筑面积 9700 平方米,项目总投资 15000 万元。 观众席总计 1055 座,目前总容积控制在 9200座容积 10 约为 。常设坐席 1055 席(池座 605,楼座 450),另外临时坐席 75 席(池座乐池)。 第二节 建设内容 1、土建工程:填湖土方工程、音乐厅主体通高一层,局部五层、室外看台; 2、给排水、供电、供汽、消防等公用工程; 3、电气安装工程(包括照明、空调、电梯、通讯、监控等); 4、室外工程(室外管网、道路、环保、绿化等); 5、设备购置; 6、室内外装饰工程。 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 第一节 设计原则、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 设计原则: ( 1)设计前瞻性 ; ( 2)资源节约性 ; ( 3)空间多样性 ; ( 4)实施可能性 。 2、 音乐厅外型以 X 市花紫薇为创作原型,设置八片形如花瓣的玻璃幕墙,建筑形态婀娜轻盈,宛若在水中盛开的花朵。同时室外演出广场借景云龙山,山、水、建筑融为一体。 3、 音乐厅主体为通高观众厅,围绕观众厅设置三层观景平台,充分利用云龙山、湖的景色,将室外景色延伸至室内,建筑物与周边 11 环境互为图底,相互借景。 4、 建筑内部空间丰富多彩,通过椭圆形楼、电梯间、室内弧形大楼 梯、观景平台等多种空间设计手法,营造出优美的空间形象,同时力求遵循音乐厅建筑设计原则的同时,精心设计了观众流线、后勤流线、演员流线、景物流线和功能分区,体现了现代化音乐厅的特点。 5、 音乐厅舞台后方为方便观景设置了玻璃幕,自然的湖光山水也可作为有些剧种的背景使用。 6、 建筑技术上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本次设计采用先进的旋转耳光技术,在话剧等需要耳光的演出时打开,在音乐等不需要耳光的演出时处于合拢状态;此外为适应多种演出功能要求设计了升降乐池和舞台。 7、 特殊的建筑物外表皮设计,既能避免眩光,又符合音乐厅观景 平台的较高要求,又赋予建筑全新的立面形象;遵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高建筑屋面保温隔热的性能;各专业机房集中布置,尽量缩短管线,减少能耗,节约能源,并设计自动化管理系统加强管理已满足节能要求。 第二节 总平面布局 X 音乐厅位于 X 北岸八一大堤南侧堤下,紧连湖中路和二环西路,北隔体育馆即为湖北路,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系在湖边围堤填湖造地上新建,通过改变 X 堤,使音乐厅深入 X 中。其用地北侧距八一大堤约 150 米,用地东、南、西侧均为 X 水面。 总体布局中建筑主体北面结合主入口留有 24 米宽的广场绿地,东西结合文化 娱乐入口留有 12 米宽的广场绿地,其中设置了自行车 12 位,并结合花座椅,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同时在场地东北面设计了大面积的音乐广场,一方面作为音乐厅的入口广场,组织交通;另一方面为音乐厅北面提供了视觉欣赏的中心,并可作为广场文化活动演出的场所,注意了设计中的均好性。 1、交通规划 机动车主要来自纺织西路和音乐厅北侧的拟建道路,室外停车场设在拟建道路和室外广场交接处的东北角,室内停车场设在室外看台下方。一般车辆直接驶入室外停车场或者室内停车场,贵宾、行动不方便者的车辆可由音乐厅西侧坡道直接下至南广场的贵宾入 口,然后调头回到停车场。流线组织遵循外围行驶,外围停车的原则,不穿行音乐厅及其室外观演广场。在建筑物西侧设坡道连接南北广场,南、北、东广场均可作为消防车扑救场地,使得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快速到达,快速疏散。 人流主要来自音乐厅室外广场,人行流线体现了建筑与广场步行系统得紧密结合,形成连贯南北向的景观轴线。主要人行入口设在建筑物北侧,可直接进入二层大厅,再分流至池座、楼座。西南侧为贵宾入口,东侧为后勤入口,东南侧为演出入口。人流入口按功能分区严格划分,互不穿行,便于管理。 停车方面,一共设置两个室外停车场一个室内 停车场,在距湖北路与纺织西路 道路红线交叉点 西侧 70 米开外设置室外停车场,停车数量为 53 辆 ; 在音乐厅北侧拟建道路和室外广场交接处的东北角设计了室外停车场,停车数量为 47 辆 ; 在室外看台下方设施室内停车场,停车数量为 47 辆。 停车场车行出入口距城市道路交叉口均大于 70 米。 13 2、 竖向布置及道路规划 音乐厅入口广场采用防腐木地板,结合广场绿化进行铺装美化,与场地绿化相交接部分采用平道牙方式。 根据用地现状地形,建筑室内 为 场地内雨水拟采用有组织排水,利用雨水管排向市政管道,但排出点位置 、标高尚需落实。 3、景观规划 建筑与周边景观环境融为一体 音乐厅建筑形体刚柔相济,与周边山、水自然环境有机搭配;将室外演出与室内演出相结合,让市民活动融合进 X 周边的美景; 音乐厅形体适当偏转,融入周边环境,缓冲城市人流;以云龙山为演出大背景;围合 X 空间格局。 第三节 建筑设计方案 一 、 建筑 设计 总体方案 本建筑为乙等剧场,规模为中型,地上五层的多层建筑,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屋面防水等级为 。 X 音乐厅的整体定位是音乐厅、剧 场、会议厅、演播厅四种功能,以音乐厅、剧场功能为主,兼具会议、演播的部分功能。 二、建筑物设计要点 本建筑由观众厅、舞台、乐池、后台用房、观众服务用房、后勤设备用房、演播室、观景平台等功能组成。 1、 观众厅 14 ( 1)内部结构和形态 观众厅是音乐厅的核心功能部分,呈马蹄形,具有较好的视角和视距。共三层,分为一层池座和两层楼座,两层包厢。池座有六个出入口,均匀分布,楼座呈优美曲线型,向怀抱一样拥抱舞台,半 环抱式看台可以有更多的反射面 。吊顶呈连续曲线形坡向舞台,犹如海上连续的波浪, 内墙的 连续弧线装修造型 和角度有利于 提供侧向反射声。乐池 呈 “倒八字形 ”,增加台上演员和乐池演奏者的沟通。 ( 2)观众流线设计 高层为观众主入口,进入宽敞的入口大厅后,人流分为三股,池座观众由明显的池座入口进入;而宽敞的弧形楼梯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可将楼座观众引到第一层楼座;另一部分可由东侧自动扶梯直接到达第一、二层楼座;贵宾则由一层西南贵宾入口进入,可就近至贵宾室休息,然后进入专用电梯至三层,由专用入口进入一层包厢。 ( 3)视线设计 设计原则是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全部。楼座两边视觉质量不良的座席的观众能看到 80%的表演区。 视点 选择在舞台面台口线中心台面处。视线升高差“ c”取 120。舞台面高于第一排座席地面 乐池内三排是临时座椅,仅在升降乐池升至 使用,池座、楼座均通过升起台阶解决视线遮挡问题,达到每一排均无视线遮挡问题。 观众席对视点的最远视距为 。 第一层楼座观众对舞台的视线最大俯角为 第二层楼座观众对舞台的视线最大俯角为 15 ( 4)座席设计 池座共十八排,均为有靠背的固定座椅,一 九排排距 1020 椅扶手中距 600后为中间横走道,宽为 1500 十五排距 950 椅扶手中距 570六 十八排排距 900 椅扶手中距 550间两侧有走道的座位不超过 22 座,两侧仅有一边走道的座位不超过 10 座;第一层楼座部分共六排,设八个包厢,第二层楼座部分共四排,设四个包厢,包厢座椅扶手中距 550距 1000 座座椅扶手中距 550距 900 间两侧有走道的座位不超过 22 座,两侧仅有一边走道的座位不超过 11 座,包厢座椅扶手中距 600距 1000 ( 5)走道设计 池座共十八排(不含前三排临时座椅),在第十排 前设置中间横走道;楼座部分排数少,无需布置中间横走道,横走道与后墙之间座位不超过十排。池座有两个纵走道,走道宽度为 座有两个纵走道,走道宽度大于 2、 舞台 舞台有三种功能,演出、演播、观景。观景时舞台台口高 8m 深 乐演出时舞台台口高 18m 深 剧演出时舞台台口高 12m 深 播时利用升降乐池,舞台台口高 20m 进深最大 台面到栅顶高 台上空设栅顶和安装各种滑轮的专用梁,舞台两侧耳光室楼梯可 通至栅顶。主台共设两层侧天桥和后天桥。主台在两侧分别设置上场门和下场门,门宽 于演员上下场和跑场方便。主台两侧均布置侧台,便于演员和景物通向表演区。舞台面积约 590 平方米, 16 侧台进出景物的门宽 3m 高 台为升降舞台,能上升 ,下降 。设置台仓,可由两侧耳光室楼梯到达。第一层天桥上设有硅柜室。 3、 乐池 乐池 呈 “倒八字形 ”,增加台上演员和乐池演奏者的沟通。 面积约80 平方米,为升降乐池,能升至四个标高平面,总行程 由两侧耳光室楼梯到达。 4、 后台用房 后台用房包括 演出用房和辅助用房,均设在 高层,在东南侧设有独立出入口。演出用房包括化妆室、服装室、道具室、乐队休息室等,辅助用房包括排练厅、琴房、办公等,设在于音乐厅相连的室外看台下部的办公区内。 5、 观众服务用房 X 音乐厅在 高层为观众主入口,设置入口大厅、休息厅、衣物存放间、贵宾休息室、观众用卫生间,及无障碍专用卫生间的等观众服务用房。楼座层也设有观众用卫生间,及无障碍专用卫生间的等观众服务用房。 6、 后勤设备用房 后勤设备用房集中布置在 高层北侧,由室外看台下办公区入口进入。自 成一个功能分区并远离观众厅,减少了设备机房对音乐厅的干扰,同时缩短机房之间的连通管线,从而降低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7、 演播室 考虑到使用方电视台的演播要求,共设计八个演播室,在 7 标高层设置 1 个大型、 2 个中小型演播室,在 高层设置 2个中型、 3 个小型演播室。 三、 剖面设计及竖向交通设计 1、 剖面设计 本建筑为地下三层、地上五层的多层建筑,地上各层层高为: 高层 , 高层 , 高层 ,高层 ,舞台栅顶距地高 台屋面为斜屋面,距地平均高度 ,观众厅主体建筑总高度为 。地下各层层高为:乐池机械仓底坑深 ,设两层平台,层平台层高 台台仓底坑深 ,设一层平台,层高 2、 竖向交通设计 电梯 : 2 部 客用型 自动扶梯: 4 部 楼梯 : 4 部 封闭楼梯间 四、 立面设计 X 音乐厅外型以 X 市花紫薇为创作原型,设计八片形如花瓣的玻璃幕墙,每片幕墙约 2/3 为透明,约 1/3 为钛金板。建筑与其身后清澈的 X 水、逶迤连绵的云龙山 互为映衬,建筑形态婀娜轻盈,宛若镶嵌在湖中的一朵瑰丽奇葩。 第四节 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005 18 2、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 2002 3、砌体结构没计规范 200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0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2002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94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2001 9、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94 二、 作用与荷载 X 地区基本风压 X 地区抗 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工程抗震设计按 7 度设防。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 楼层均布使用活荷载标准值: 上人屋面 N/上人屋面 N/所、过街桥、门厅、走廊 N/议室、办公室、值班室、接待室 N/房、变配电室 N/台 N/固定座位的看台 N/梯间:与服务范围内楼层活荷载取值相同 三、结构设计 19 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座看台采用大悬挑粱结构。屋面采用大跨度的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花瓣形外墙采用管式钢桁架,每一瓣花瓣均为球体的一部分,易于找形和施工。钢结构和主体之间的连接采用铰接的形式。 基础可根据地质勘探结果,本着经济、安全的原则,选择采用适宜的基础形式(待地质勘探后,再行确定)。 第 五 节 电气 设计 一、电气 工程设计方案 1、设计依据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95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1 修订版)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98( 2001 修订版) 火灾自动 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9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94( 2000 年版)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92 2、 供电 电源 本工程最高电力负荷等级为二级, 供电电源由市政供电系统110电所直接供给 。本工程总装机功率 3423配备 2 台2000压器。由室外变配电室不同变压器的低压侧引来两回路电源至本楼首层的配电室 。 配电室低压配电柜为上进上出线。 3、供电系统 此工程为一类建筑物,用电属二级负荷,部分负荷如消防设备、 20 应急照明、通讯及电梯等属一级负荷。该项目拟采 用城市电网两路独立的 10源供电,以地下电缆埋敷方式引入变配电室,设置方式为高供低计,分别计量。 项目建筑物顶部设避雷带和避雷网,以保护建筑物及屋面通讯设备。引下线可利用柱内钢筋,接地极利用桩基基础内的钢筋。 配电室的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中间设联络开关。平时两段母线单独运行。其中当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时,通过联络开关将需要供电的负荷手动切换到另一段母线上。母联开关与两路进线开关联锁。低压总开关设长、短延时过电流保护。其它断路器设置过载长延时、短路瞬时脱扣器。 4、照明 本工程设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要场所照度如下表所示: 房间名称 照度( 功率密度值( W/m) 消防控制室、网络机房 500 18 办公室、贵宾休息室、排练厅 300 11 配电室、电控室、耳光室、灯光控制室、布景制作间、乐队休息室 200 8 冷冻机房、电梯前厅、化妆室(化妆台加局部照明 50观众厅 150 7 咖啡厅、酒吧、休息室、生活水机房、空调机房、新风机房、库房、入口大厅等 100 7 走廊、卫生间 50 5 办公室、消防控制室、网络机房等设 高效节能格栅荧光灯嵌入式安装,配置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大于 道采用紧 21 凑型高功率因数节能筒灯嵌入式安装;机房采用控制型荧光灯吊链安装。 观众厅的前厅和走廊等直接为观众服务的房间,采用在值班室集中控制,其它房间采用就地直接控制。 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和备用照明,采用区域集中电源 为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90 5、防雷接地及安全保护措施 在建筑物屋顶女儿墙上设避雷带。屋顶避雷连接线网格不大于 10 10m 或 12 8m。高出屋面的金属管道、风机基座、排气道等均与避雷带焊接在一 起。引下线利用柱内两根大于 16 主筋,引下线间距平均不大于 18 米。 利用建筑物基础做接地装置。电气系统(如配电室、电梯导轨、消防控制室等)接地与防雷共同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 姆。进出建筑物的铠装电缆外皮、钢管以及各种金属管道设备,应在进出处与接地装置做可靠的总等电位联结。 插座回路设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为 30作时间不超过 。在强弱电竖井内敷设一条 40 4 镀锌扁钢作接地保护线用。 第 六 节 弱电设计 1、通讯系统 通讯以直线电话为主。 2、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根据本工程的重要程度,按一级保护对象进行设计。采用控制中 22 心报警系统。 3、综合布线系统 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构成。 4、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 本系统主要为满足办公等功能要求而设置。 5、公共广播系统 在门厅、走廊、咖啡厅等公共场所设置服务性广播系统,满足以欣赏性音乐类广播为主的要求。 6、安全防范布线 主要为电视监控系统。 7、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本系统监控范围包括:对制冷站、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动力设备和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热力系统、电梯以及对公共 安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运行工况进行必要的监视和联动控制。 8、智能化系统集成 对各个子系统的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对弱电系统的运行进行优化控制。 第 七 节 给排水设计 1、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88) ;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86) ; 2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87) ;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90)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97) ;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规程( 98)。 2、 水 源 从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路独立水源,管径为 200 3、供水系统 ( 1)室外供水 室外环状供水管网为生活、消防供水网,室内低区供水、高区生活用水调节水箱进水及消防水池进水管均由室外环状水管网上接出。 ( 2)室内供水 生活用水供水系统充分利用 市政管网的压力,采用分区供水的形式,各区生活用水供水点的压力控制在 4、排水系统 ( 1)室外排水 室外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排放方式。 室外地面雨水通过雨水井,经室外雨水暗管排至市政雨水管网中;室外污、废水排放系统由污水井、化粪池 、隔油池、暗埋污水管组成。化粪池收集室内卫生间污水、废水,经在构筑物沉淀发酵后,与经隔油池隔油后的厨房废水一起通过污水井及埋设暗管排至市政污水管网中。 ( 2)室内排水 项目内的公共卫生间采用污、废水合流排放,淋浴间采用污、废水分流排放。室内污、废水经集水坑收集由泵提升或重力流的方式直 24 接排入室外污水管网中。 第 八 节 消防 一、防火分区和建筑构造 1、防火分区 本工程按水平、竖向主要分为六个防火分区。第一 第三防火分区为竖向分区,其余为水平分区。 (1)观众厅部分为第一防火分区,面积为 方米,池 座部分有四个安全出口,楼座部分有两个安全出口; (2)舞台部分为第二防火分区,面积为 方米,台仓、一层舞台、天桥均有两个安全出口; (3)观景平台上下相通部分为第三防火分区,面积为 方米,每层均有两个以上安全出口; (4) 高层设备用房及服务用房区为第四防火分区,面积为 方米,有三个安全出口; (5)高层设备用房区为第五防火分区,面积为 四部疏散楼梯。 (6)高层左下角贵宾休息室与设备用房部分为第六防火分区,面积为 方米,有一部疏散楼梯,另一个安全出口直通第三防火分区。 2、 建筑构件 剧院舞台与观众厅之间的隔墙耐火极限 舞台台口设置防火幕,舞台主台通向各处洞口均为甲级防火门。 舞台与后区部分的隔墙及舞台下部台仓的周围墙体耐火极限 25 舞台内的天桥、渡桥码头、平台板、栅顶均采用不燃烧体,耐火极限 观众厅吊顶内的吸声、隔热、保温材料均采用不燃材料。观众厅的天棚、墙面、地面装修材料均不低于 。 剧场检修马道均采用不燃材料。 观众厅及舞台内的灯光控制室、面光桥及耳光 室各界面构造均采用不燃材料。 舞台内所有幕布均为 材料。 后区与主舞台之间洞口设防火隔音幕,耐火极限 防火墙、隔墙、楼板的选材和设置均满足防火规范规定。 大厅金属顶棚结构及玻璃幕墙采用钢结构的部分采取喷防火涂料、外包不燃材料等措施。 竖向管道井的井壁耐火极限 所设检修门的均为丙级防火门,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做防火封堵,且每层楼板处做防火分隔。 二、安全疏散 (1)观众厅总容量为 1055 座,其中池座 605 座,一层楼座 269 座,二层楼座 181 座,楼座与池座分别布置出口,每层楼 座均有两个安全出口,池座有四个安全出口,第一层包厢有两个安全出口,所有出口均匀布置;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 250 人;观众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 30 米,池座疏散走道总宽度 座疏散走道总宽度 3m。 (2) 观众厅出口门、疏散外门及后台疏散门均为双扇平开门,净 26 宽 ,向疏散方向开启,踏步均在 以外,门洞上方设置疏散指示标志。 (3) 观众厅外疏散通道平坦通畅,隔墙耐火极限 修材料天棚不低于 A 级,墙面和地面不低于 ,装修材料在燃烧时不产生有毒气体。 (4)后台有两个直通室外的出口。 (5)乐池、台仓出口不少于两个。 三、疏散楼梯 (1)本建筑共有四部疏散楼梯,均为封闭楼梯间,顶部在侧墙开窗;每层均采用乙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满足建规第 规定。 (2)疏散楼梯踏步宽度不小于 度不大于 续踏步不大于 18 级,扇形梯段离踏步窄端扶手水平距离 踏步宽度不小于 端扶手处不大于 四、消防控制室及其他 本建筑在首层西侧设有消防控制室,紧邻外墙,并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第 九 节 暖通设计 观众厅采用全空 气空调系统二次回风方式,下送上侧回,屋顶排风。在池座和楼座下面分别设土建静压箱通过座椅下送风口向观众厅送风。 舞台均采用全空气系统一次回风方式,由侧台一侧送风,另一侧回风,屋顶排风。 27 休息厅一至三层均采用全空气系统一次回风方式,分别设组合式空气处理机,上送风,下侧回风,屋顶排风。 过渡季节采用全室外新风送入室内,以充分利用天然冷源,节约运行费用。 其它房间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冬天利用热网采暖。 第六章 主要设备选择方案 第一节 音乐厅舞台机械设计 音乐厅内舞台机械设备配置主要以专业性的文艺演出以及 大型电视台文艺演出,同时满足交响乐、民乐演出。 台下舞台机械主要设置了两块主升降台,专门用来满足专业演出过程中舞台面的变换等功能的需要;台下还设置了升降栏杆用来防止观众掉入升降乐池基坑,设置了升降乐池来适合不同文艺演出对舞台进深变换的功能需求。在升降乐池上还设置了一块前升降旋转台,在大幕机后面也同时设置了三块后旋转升降台。他们可以在升降的同时进行旋转运动,丰富了演出过程中的表现手法。在本剧场中这样多设置了旋转升降台,将为导演提供了极大的表现手法。 台上机械主要按照音乐会演奏需要设置大型声反射板系统:上片采用 自动化程度高的升降、旋转的声反射板(其中假台口位置的整一块上片采用两台吊杆机组合提升,整一块上片采用多块组合分片方式实现,其中高度位置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准确定位);侧声反射片采用手动推移方式实现。还设置了假台口用来变换不同演出形式所需要的不同的台口尺寸。其它按照常规专业演出进行舞台机械设备的配 28 置。其中控制系统采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符合当前流行的数字化模式,具有控制精确、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点可以多处设置、具有双机热备份等控制功能。 以下就音乐厅台下舞台机械设备和台上舞台机械设备做简单介绍。 舞 台台下机械包括升 降乐池、升降栏杆、 2 套主升降台、前旋转升降台 1 套、后旋转升降台 3 套。 升降乐池的速度为 s,行程 6m,可以预置乐池演奏位置、观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