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英语教学经验介绍 “同源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研究_第1页
农村英语教学经验介绍 “同源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研究_第2页
农村英语教学经验介绍 “同源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研究_第3页
农村英语教学经验介绍 “同源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研究_第4页
农村英语教学经验介绍 “同源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英语教学经验介绍 “同源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研究优秀教研论文 “同源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研究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经验材料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中学 姜祥熙【摘要】学生英语学习过早分化和提优补差问题等一直是困扰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笔者针对这一主要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校本教研,发现对“同源问题”的思考,给这一问题的解决找到了适当的门径,并在探索与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关注英语教育与英语学习的同源,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找到了方向;关注知识记忆与思维训练的同源,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方式方法保障;关注题型设计、命题角度、解题技巧的同源,为有效地检测、反思、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取得了可靠的支持。【关键词】同源问题;校本教研;初中英语教学;提优补差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一种外语教育。通过英语的学习、实践和探索,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并非易事,尤其是现在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缺少英语教育环境,英语学习上的过早自然分流,英语学习上提优补差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从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十余年,一直致力于寻找巩固双基,突破英语学习障碍的途径;在学校的领导支持下,根据农村中学的具体特点,积极开展了本方面的校本教研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实效。笔者经过十余年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思考,探索与研究,认为关注“同源问题”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利于解决这样的困境。本文将着重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同源问题”进行解读,并将在实践中找到的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可以供基础外语教育同行参考与评鉴,借以抛砖引玉!一、 “同源问题”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提出反思自己在农村初中这十余年英语教学实践,虽是勤学上进、不遗余力,却是欣喜伴随着遗憾。欣喜的事可以用中考曾经创英语平均分 117.2 的纪录代过。但遗憾的是总有些学生因为英语的成绩拖了后腿,考不了理想的高中,甚至与大学无缘。分析他们的情况:大部分来自于英语学习过早自然分流,初一、初二时成绩就已经无法及格,初三还要学习新课,补差在众多考试科目学习争分夺秒的初三几乎成为不可能。因此,用什么办法减少或推迟英语学习的自然分流,如何提高英语学习的“提优补差”效果,免去学生每课全“新”苦于奔命,又深陷题海战术之苦等,就成为我执教英语以来时时刻刻考虑的一个问题,进而成为自己英语教育科研的题目。笔者在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中,深入学习英语教学理论,并结合自己先后所教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英语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和新目标(go for it) (由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编)两种教材的实践,同时有感于一次初三英语习题课,即不同的题型,不同的命题角度,不同的解题技巧源自同一个语言材料。因此,在此课题的研究中我首先选择了对语用材料的处理上,并最初定为“同源问题”研究。通过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发现“同源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并在教学实践中大有可为!二、 “同源问题”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偶然的一次机会,笔者在初三英语教学中发现对“同一语用材料”可以从不同的题型、不同的命题角度、不同的解题技巧等方面处理,并在当次课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反思中我用东汉班固答宾戏中的一句话:“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来做的总结。并就此“同源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一)英语教育与英语学习的同源,给我们的英语教育教学找到了方向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不仅要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更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最终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终身学习。同时,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它的主要目的也在于交流应用,并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当中丰富之。因此,英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有机统一,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并会学习,学生则要学会知识并会学习,会终身学习,找到了共同的源头。这里文化传承的关键仍然是以“语用材料”为依托的,教师要善于处理这种教与学的关系,英语教学也就有了方向教是为了不教,一定要教会。只要我们每一步都扎实的教与学,初中英语学习的自然分流就会减少,就会推迟,甚至会消失。(二)知识记忆与思维训练的同源,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方法保障“记住是硬道理。 ”这是我上初中时就明白的道理,现在的学生、家长更明白这样的道理。对于外语的学习似乎人人都知道:记住单词,记住句型,记住语法,记住。然而怎样才能记住,记住到什么程度,却很少有人关注,甚至是我们的英语教师中也有一部分人不是很清楚。通过调研,我们有很多老师认为孩子的记忆力好,只要你讲清楚了知识点,学生肯下功夫就一定能记住。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有些孩子真是下了苦功,单词背下来了,课文也背下来了,但成绩就是上不来,因为考试时拿不出来。经过细致的探讨发现,他们的背诵缺少了相应的思维训练。通过对这类学生的思维辅导训练后发现,他们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成绩也抬头非常快。因此,我认为对于同一语用材料的课堂处理,应包括相应知识点的训练和相应思维的训练,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同源的。而对这两种训练最好的结合方式方法就是背诵,它是我们农村初级中学解决没有语境等问题,学生学好英语的最有效方式。(关于这点,可以参看笔者的初中英语学习唯有“背诵”可解忧 ,发表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教研指导栏目)例如在教授新目标(go for it) 七年级上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 Section B 3a 留言条时,首先让学生记住留言条的格式,Dear, Thanks, from Grandma to Feifei.。再记住Please take these things to your sister: her hat, watch, notebook, keys and ID card. 接下来是谈论物品的位置,虽然句型简单,但却是记忆中比较麻烦的学生容易背串。先让学生把 The hat is on the dresser. 等五句话读明白,理解清楚。在背诵之前先利用 3a 的图片,把图中所缺少的物品补上,再反复的让学生按空间位置记忆房间里的物品摆放顺序 the dresser the bed the table 等,事实证明先进行空间位置的记忆训练,学生再背诵全文,比只读熟了这篇课文就让学生背诵的效果好多了,无论是准确程度还是流利程度都在对比试验中差别明显。再如新目标(go for it) 八年级上 Unit 1 Section B 3a 将课文的思路整理为总分总,然后分层理解,效果也非常突出。再如,在初一年级学习单词的时候,学过几个单元后明确告诉他们每个单元的词汇都是按照大的类别如学习用品(school things) 、家庭成员关系(family tree) 、家具等出现的等。这样,在教学中不再是单一的讲授知识点,加入了思维训练,画画记忆脑图等,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升,学习效果也明显得到改善。相应的,在教与学过程中问题思维、归纳思维等的训练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掌握相应的学习方式方法(如背诵) ,自学能力也有所提高。(三)题型设计、命题角度、解题技巧的同源,为有效地检测、反思、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取得了可靠的支持对于学习质量的有效监测,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事情。作为外语教学,也是如此。然而对于测试,包括我们老师也总简单地认为, “难了不会,会了不难” ,可是在考试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会也难”的情况。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处理呢?还得从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入手,还得从我们使用的语用材料入手, “同源问题”为我们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即源自同一个语言材料的不同的题型、不同的命题角度、不同的解题技巧的综合训练,这是让学生活跃学习思维,明确检测方式,建立学习自信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外语学习有效检测、反思、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可靠支持。实践中发现:对于同一语用材料的处理,要熟读,知识点完全掌握,最好能背诵下来的情况下进行。如新目标(go for it) 七年级上 Unit 7 Huaxing Clothes Store Sale! 的处理,在熟而能背的情况下,我接着做了这些事情。1找到文中的所有祈使句,体验它的作用,能否把他们改写成一般疑问句。2找出文中所有介词,将他们分类记忆,体验他们的用法。如文中 For girls, we have T-shirts in red, green and white for only ¥18. 紧接着在检测练习题中就出了这样一道题 The pencils _ all colors are for just 1 yuan. 这里要填什么样的介词,学生们不知道如何去做,我告诉他们去课文中找寻,最终有人用类比的办法找到了 in。3对文中的陈述句进行句型转换。4假如你是这家服装店的老板,这份广告由你来读,背,到喊出来,你会有什么样的体验。5读广告填写价签,太过简单,背都背下来了,还能填不上。那我就让学生作为顾客来问价,你老板来回答。这样一篇短文就变成了大的对话,形式上发生了变化。6突然的发问。让学生背诵完,突然问 How much is the T-shirt? 等。这样处理方式还有许多种,但同一篇语用材料被相应的处理成了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检测形式,再辅以不同的答题技巧辅导,一次完美的阅读,一次完美的习题大餐,一次学习过程就这样在参与体验中完成。开始时,完全由老师主导,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对比效果已然十分明显,学生自己就开始进行尝试,几次,几十次,更多,学生自己就能够对不同的学习材料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在体验到成功的同时,能力也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得到提升。无论是在起始年级的基础训练中,还是在初三年级的提优补差中,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新目标(go for it) 七年级上 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Section B 3a.短文学习中,学生对 My favorite actor is Paul Jackson.这句话进行了命题尝试,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竟然能从六个角度命题,而且全都是对句子本身进行的理解,没有离题太远的情况出现。对 Paul Jackson 划线提问:Who is your favorite actor? 对 My 划线提问:Whose favorite actor is Paul Jackson? 变一般疑问句:Is your favorite actor Paul Jackson? 对 actor 进行提问:What is Paul Jackson? 或Whats Paul Jacksons job? 对 favorite 提问:How do you like the actor Paul Jackson? 或者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ctor Paul Jackson? 对 favorite 进行同义转换:I like the actor Paul Jackson best. 而我只考虑本课教学重点在favorite 同义转换上进行命题,这里学生给我也上了一课。稍后,Unit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Self check 3 对话学习时,学生从 I want to learn about art. 改为 Why do you want to join the club? 的提问,将理解上升为整个句子。在新目标(go for it) 八年级下 Unit 4 Self check 3 学习时,学生将短文改为肥皂剧A big fight并进行了演绎。九年级刚开始,将学习升级为针对课文进行试题 DIY 设计,即学生自己针对课文的学习命制相关试题的训练,这也使我有了相当多的意外收获。对于“同一段文字”的理解深入一些,再深入一些,学生的收获就会更多,学生学习能力也会在熟能生巧中得到提升,这样远胜于题海战术中的“千题一面” ,疲于奔命。优秀教研论文 “同源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研究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经验材料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中学 姜祥熙【摘要】学生英语学习过早分化和提优补差问题等一直是困扰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笔者针对这一主要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校本教研,发现对“同源问题”的思考,给这一问题的解决找到了适当的门径,并在探索与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关注英语教育与英语学习的同源,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找到了方向;关注知识记忆与思维训练的同源,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方式方法保障;关注题型设计、命题角度、解题技巧的同源,为有效地检测、反思、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取得了可靠的支持。【关键词】同源问题;校本教研;初中英语教学;提优补差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一种外语教育。通过英语的学习、实践和探索,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并非易事,尤其是现在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缺少英语教育环境,英语学习上的过早自然分流,英语学习上提优补差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从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十余年,一直致力于寻找巩固双基,突破英语学习障碍的途径;在学校的领导支持下,根据农村中学的具体特点,积极开展了本方面的校本教研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实效。笔者经过十余年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思考,探索与研究,认为关注“同源问题”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利于解决这样的困境。本文将着重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同源问题”进行解读,并将在实践中找到的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可以供基础外语教育同行参考与评鉴,借以抛砖引玉!一、 “同源问题”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提出反思自己在农村初中这十余年英语教学实践,虽是勤学上进、不遗余力,却是欣喜伴随着遗憾。欣喜的事可以用中考曾经创英语平均分 117.2 的纪录代过。但遗憾的是总有些学生因为英语的成绩拖了后腿,考不了理想的高中,甚至与大学无缘。分析他们的情况:大部分来自于英语学习过早自然分流,初一、初二时成绩就已经无法及格,初三还要学习新课,补差在众多考试科目学习争分夺秒的初三几乎成为不可能。因此,用什么办法减少或推迟英语学习的自然分流,如何提高英语学习的“提优补差”效果,免去学生每课全“新”苦于奔命,又深陷题海战术之苦等,就成为我执教英语以来时时刻刻考虑的一个问题,进而成为自己英语教育科研的题目。笔者在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中,深入学习英语教学理论,并结合自己先后所教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英语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和新目标(go for it) (由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编)两种教材的实践,同时有感于一次初三英语习题课,即不同的题型,不同的命题角度,不同的解题技巧源自同一个语言材料。因此,在此课题的研究中我首先选择了对语用材料的处理上,并最初定为“同源问题”研究。通过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发现“同源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并在教学实践中大有可为!二、 “同源问题”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偶然的一次机会,笔者在初三英语教学中发现对“同一语用材料”可以从不同的题型、不同的命题角度、不同的解题技巧等方面处理,并在当次课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反思中我用东汉班固答宾戏中的一句话:“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来做的总结。并就此“同源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一)英语教育与英语学习的同源,给我们的英语教育教学找到了方向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不仅要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更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最终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终身学习。同时,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它的主要目的也在于交流应用,并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当中丰富之。因此,英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有机统一,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并会学习,学生则要学会知识并会学习,会终身学习,找到了共同的源头。这里文化传承的关键仍然是以“语用材料”为依托的,教师要善于处理这种教与学的关系,英语教学也就有了方向教是为了不教,一定要教会。只要我们每一步都扎实的教与学,初中英语学习的自然分流就会减少,就会推迟,甚至会消失。(二)知识记忆与思维训练的同源,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方法保障“记住是硬道理。 ”这是我上初中时就明白的道理,现在的学生、家长更明白这样的道理。对于外语的学习似乎人人都知道:记住单词,记住句型,记住语法,记住。然而怎样才能记住,记住到什么程度,却很少有人关注,甚至是我们的英语教师中也有一部分人不是很清楚。通过调研,我们有很多老师认为孩子的记忆力好,只要你讲清楚了知识点,学生肯下功夫就一定能记住。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有些孩子真是下了苦功,单词背下来了,课文也背下来了,但成绩就是上不来,因为考试时拿不出来。经过细致的探讨发现,他们的背诵缺少了相应的思维训练。通过对这类学生的思维辅导训练后发现,他们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成绩也抬头非常快。因此,我认为对于同一语用材料的课堂处理,应包括相应知识点的训练和相应思维的训练,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同源的。而对这两种训练最好的结合方式方法就是背诵,它是我们农村初级中学解决没有语境等问题,学生学好英语的最有效方式。(关于这点,可以参看笔者的初中英语学习唯有“背诵”可解忧 ,发表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教研指导栏目)例如在教授新目标(go for it) 七年级上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 Section B 3a 留言条时,首先让学生记住留言条的格式,Dear, Thanks, from Grandma to Feifei.。再记住Please take these things to your sister: her hat, watch, notebook, keys and ID card. 接下来是谈论物品的位置,虽然句型简单,但却是记忆中比较麻烦的学生容易背串。先让学生把 The hat is on the dresser. 等五句话读明白,理解清楚。在背诵之前先利用 3a 的图片,把图中所缺少的物品补上,再反复的让学生按空间位置记忆房间里的物品摆放顺序 the dresser the bed the table 等,事实证明先进行空间位置的记忆训练,学生再背诵全文,比只读熟了这篇课文就让学生背诵的效果好多了,无论是准确程度还是流利程度都在对比试验中差别明显。再如新目标(go for it) 八年级上 Unit 1 Section B 3a 将课文的思路整理为总分总,然后分层理解,效果也非常突出。再如,在初一年级学习单词的时候,学过几个单元后明确告诉他们每个单元的词汇都是按照大的类别如学习用品(school things) 、家庭成员关系(family tree) 、家具等出现的等。这样,在教学中不再是单一的讲授知识点,加入了思维训练,画画记忆脑图等,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升,学习效果也明显得到改善。相应的,在教与学过程中问题思维、归纳思维等的训练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掌握相应的学习方式方法(如背诵) ,自学能力也有所提高。(三)题型设计、命题角度、解题技巧的同源,为有效地检测、反思、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取得了可靠的支持对于学习质量的有效监测,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事情。作为外语教学,也是如此。然而对于测试,包括我们老师也总简单地认为, “难了不会,会了不难” ,可是在考试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会也难”的情况。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处理呢?还得从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入手,还得从我们使用的语用材料入手, “同源问题”为我们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即源自同一个语言材料的不同的题型、不同的命题角度、不同的解题技巧的综合训练,这是让学生活跃学习思维,明确检测方式,建立学习自信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外语学习有效检测、反思、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可靠支持。实践中发现:对于同一语用材料的处理,要熟读,知识点完全掌握,最好能背诵下来的情况下进行。如新目标(go for it) 七年级上 Unit 7 Huaxing Clothes Store Sale! 的处理,在熟而能背的情况下,我接着做了这些事情。1找到文中的所有祈使句,体验它的作用,能否把他们改写成一般疑问句。2找出文中所有介词,将他们分类记忆,体验他们的用法。如文中 For girls, we have T-shirts in red, green and white for only ¥18. 紧接着在检测练习题中就出了这样一道题 The pencils _ all colors are for just 1 yuan. 这里要填什么样的介词,学生们不知道如何去做,我告诉他们去课文中找寻,最终有人用类比的办法找到了 in。3对文中的陈述句进行句型转换。4假如你是这家服装店的老板,这份广告由你来读,背,到喊出来,你会有什么样的体验。5读广告填写价签,太过简单,背都背下来了,还能填不上。那我就让学生作为顾客来问价,你老板来回答。这样一篇短文就变成了大的对话,形式上发生了变化。6突然的发问。让学生背诵完,突然问 How much is the T-shirt? 等。这样处理方式还有许多种,但同一篇语用材料被相应的处理成了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检测形式,再辅以不同的答题技巧辅导,一次完美的阅读,一次完美的习题大餐,一次学习过程就这样在参与体验中完成。开始时,完全由老师主导,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对比效果已然十分明显,学生自己就开始进行尝试,几次,几十次,更多,学生自己就能够对不同的学习材料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在体验到成功的同时,能力也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得到提升。无论是在起始年级的基础训练中,还是在初三年级的提优补差中,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新目标(go for it) 七年级上 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Section B 3a.短文学习中,学生对 My favorite actor is Paul Jackson.这句话进行了命题尝试,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竟然能从六个角度命题,而且全都是对句子本身进行的理解,没有离题太远的情况出现。对 Paul Jackson 划线提问:Who is your favorite actor? 对 My 划线提问:Whose favorite actor is Paul Jackson? 变一般疑问句:Is your favorite actor Paul Jackson? 对 actor 进行提问:What is Paul Jackson? 或Whats Paul Jacksons job? 对 favorite 提问:How do you like the actor Paul Jackson? 或者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ctor Paul Jackson? 对 favorite 进行同义转换:I like the actor Paul Jackson best. 而我只考虑本课教学重点在favorite 同义转换上进行命题,这里学生给我也上了一课。稍后,Unit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Self check 3 对话学习时,学生从 I want to learn about art. 改为 Why do you want to join the club? 的提问,将理解上升为整个句子。在新目标(go for it) 八年级下 Unit 4 Self check 3 学习时,学生将短文改为肥皂剧A big fight并进行了演绎。九年级刚开始,将学习升级为针对课文进行试题 DIY 设计,即学生自己针对课文的学习命制相关试题的训练,这也使我有了相当多的意外收获。对于“同一段文字”的理解深入一些,再深入一些,学生的收获就会更多,学生学习能力也会在熟能生巧中得到提升,这样远胜于题海战术中的“千题一面” ,疲于奔命。优秀教研论文 “同源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研究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经验材料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中学 姜祥熙【摘要】学生英语学习过早分化和提优补差问题等一直是困扰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笔者针对这一主要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校本教研,发现对“同源问题”的思考,给这一问题的解决找到了适当的门径,并在探索与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关注英语教育与英语学习的同源,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找到了方向;关注知识记忆与思维训练的同源,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方式方法保障;关注题型设计、命题角度、解题技巧的同源,为有效地检测、反思、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取得了可靠的支持。【关键词】同源问题;校本教研;初中英语教学;提优补差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一种外语教育。通过英语的学习、实践和探索,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并非易事,尤其是现在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缺少英语教育环境,英语学习上的过早自然分流,英语学习上提优补差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从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十余年,一直致力于寻找巩固双基,突破英语学习障碍的途径;在学校的领导支持下,根据农村中学的具体特点,积极开展了本方面的校本教研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实效。笔者经过十余年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思考,探索与研究,认为关注“同源问题”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利于解决这样的困境。本文将着重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同源问题”进行解读,并将在实践中找到的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可以供基础外语教育同行参考与评鉴,借以抛砖引玉!一、 “同源问题”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提出反思自己在农村初中这十余年英语教学实践,虽是勤学上进、不遗余力,却是欣喜伴随着遗憾。欣喜的事可以用中考曾经创英语平均分 117.2 的纪录代过。但遗憾的是总有些学生因为英语的成绩拖了后腿,考不了理想的高中,甚至与大学无缘。分析他们的情况:大部分来自于英语学习过早自然分流,初一、初二时成绩就已经无法及格,初三还要学习新课,补差在众多考试科目学习争分夺秒的初三几乎成为不可能。因此,用什么办法减少或推迟英语学习的自然分流,如何提高英语学习的“提优补差”效果,免去学生每课全“新”苦于奔命,又深陷题海战术之苦等,就成为我执教英语以来时时刻刻考虑的一个问题,进而成为自己英语教育科研的题目。笔者在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中,深入学习英语教学理论,并结合自己先后所教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英语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和新目标(go for it) (由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编)两种教材的实践,同时有感于一次初三英语习题课,即不同的题型,不同的命题角度,不同的解题技巧源自同一个语言材料。因此,在此课题的研究中我首先选择了对语用材料的处理上,并最初定为“同源问题”研究。通过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发现“同源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并在教学实践中大有可为!二、 “同源问题”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偶然的一次机会,笔者在初三英语教学中发现对“同一语用材料”可以从不同的题型、不同的命题角度、不同的解题技巧等方面处理,并在当次课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反思中我用东汉班固答宾戏中的一句话:“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来做的总结。并就此“同源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一)英语教育与英语学习的同源,给我们的英语教育教学找到了方向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不仅要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更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最终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终身学习。同时,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它的主要目的也在于交流应用,并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当中丰富之。因此,英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有机统一,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并会学习,学生则要学会知识并会学习,会终身学习,找到了共同的源头。这里文化传承的关键仍然是以“语用材料”为依托的,教师要善于处理这种教与学的关系,英语教学也就有了方向教是为了不教,一定要教会。只要我们每一步都扎实的教与学,初中英语学习的自然分流就会减少,就会推迟,甚至会消失。(二)知识记忆与思维训练的同源,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方法保障“记住是硬道理。 ”这是我上初中时就明白的道理,现在的学生、家长更明白这样的道理。对于外语的学习似乎人人都知道:记住单词,记住句型,记住语法,记住。然而怎样才能记住,记住到什么程度,却很少有人关注,甚至是我们的英语教师中也有一部分人不是很清楚。通过调研,我们有很多老师认为孩子的记忆力好,只要你讲清楚了知识点,学生肯下功夫就一定能记住。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有些孩子真是下了苦功,单词背下来了,课文也背下来了,但成绩就是上不来,因为考试时拿不出来。经过细致的探讨发现,他们的背诵缺少了相应的思维训练。通过对这类学生的思维辅导训练后发现,他们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成绩也抬头非常快。因此,我认为对于同一语用材料的课堂处理,应包括相应知识点的训练和相应思维的训练,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同源的。而对这两种训练最好的结合方式方法就是背诵,它是我们农村初级中学解决没有语境等问题,学生学好英语的最有效方式。(关于这点,可以参看笔者的初中英语学习唯有“背诵”可解忧 ,发表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教研指导栏目)例如在教授新目标(go for it) 七年级上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 Section B 3a 留言条时,首先让学生记住留言条的格式,Dear, Thanks, from Grandma to Feifei.。再记住Please take these things to your sister: her hat, watch, notebook, keys and ID card. 接下来是谈论物品的位置,虽然句型简单,但却是记忆中比较麻烦的学生容易背串。先让学生把 The hat is on the dresser. 等五句话读明白,理解清楚。在背诵之前先利用 3a 的图片,把图中所缺少的物品补上,再反复的让学生按空间位置记忆房间里的物品摆放顺序 the dresser the bed the table 等,事实证明先进行空间位置的记忆训练,学生再背诵全文,比只读熟了这篇课文就让学生背诵的效果好多了,无论是准确程度还是流利程度都在对比试验中差别明显。再如新目标(go for it) 八年级上 Unit 1 Section B 3a 将课文的思路整理为总分总,然后分层理解,效果也非常突出。再如,在初一年级学习单词的时候,学过几个单元后明确告诉他们每个单元的词汇都是按照大的类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