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俗博物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县民俗博物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县民俗博物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县民俗博物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县民俗博物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行性研究报告 O 一 O 年 八 月 目 录 1 总论 . 1 目概况 . 1 目名称 . 1 目建设地点 . 1 目建设目标 . 1 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 1 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2 目建设周期 . 2 目法人 . 2 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2 2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 4 目提出的背景 . 4 设的必要性 . 4 救多民族文化的需要 . 4 扬世居民族文化的需要 . 4 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需要 . 6 3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 7 目建设地点 . 7 目建设条件 . 7 4 规划设计说明 . 9 筑设计说明 . 9 计依据 . 9 程概况 . 9 计定位 . 10 计原则 . 10 计要点 . 10 要技术经济指标及 建筑功能与面积配置 . 12 构设计说明 . 14 计依据 . 14 计荷载与抗震设计标准 . 14 构布置 . 15 础设计 . 15 要材料 . 15 排水设计说明 . 16 计依据 . 16 筑概况及设计范围 . 16 活给水系统 . 16 水系统 . 17 防系统 . 18 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说明 . 19 计依据 . 19 计范围 . 20 计计算参数 . 20 程概况 . 21 源选择 . 22 调系统设计 . 22 动控制 . 23 防系统设计 . 24 电设计说明 . 25 计依据 . 25 计范围及内容 . 25 荷等级与供电电源 . 26 配电系统 . 26 压配电及线路敷设方式 . 27 明系统 . 27 安与接地措施 . 27 雷 . 28 电方案设计说明 . 28 计依据 . 28 计范围 . 28 统组成和功能描述 . 29 5 环境保护与节能 . 31 设项目可能影响环境的因素 . 31 境保护措施 . 31 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 32 能减排目标与 措施 . 34 能减排的目标 . 34 能减排措施 . 34 6 建设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 . 37 设项目组织管理 . 37 目实施进度 . 38 7 项目招投标方案 . 40 标范围 . 40 标组织形式 . 40 标方式 . 40 8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42 算依据 . 42 算说明 . 42 资估算 . 42 金筹措 . 44 9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45 会效益分析 . 45 进白马藏族、羌族、回族等世居民族文化的传承和 弘扬. 45 强世居少数民族人民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念 . 45 供羌族文化遗产展示窗口及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 45 济效益分析 . 46 展特色旅游业 . 46 进区 域经济发展 . 46 10 风险分析 . 47 设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 . 47 计风险及其控制 . 47 目建设风险及其控制 . 47 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风险控制 . 48 11 综合评价结论与建议 . 49 究结论 . 49 议 . 50 1 总 论 目概况 目名称 俗 博物馆工程 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 预计修建在现 其位于 邻旅游内环线,周边有报恩寺、北 岳殿、城墙遗址等历史遗迹 。将新建 各种特色餐饮、休闲小店 。 区位良好, 配套设施完善, 地理位置优越。项目用地北面、东面紧靠县城的主干道,交通位置优越,公共设施完备。 目建设目标 成 后将成为 集中展示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 区域性的藏羌文化研究中心与藏羌民俗史证史料的核心汇集地 。 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建设内容 本项目由四大功能区:展示展演区、库房储藏区、研究管理区、接待服务区和其它辅助设施区组成。 2、建设规模 总建筑面积 2650平方米,其中:展示展演区 1650平方米、库房储藏区 250平方米、研究管理区 250平方米、接待服务区 400平方米、其它辅助设施区 100平方米。 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投资总额包括建筑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等费用,投资估算总额为1400万元。其中建设工程费 960万元,包括土建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室外工程、布展工程 、装饰工程 等;工程建设其他费(勘察费、设计费、监理费等) 132万元、预备费 108万元 , 藏品收藏费用 200万元。 2、资金筹措 中央灾后重建基金 1300万元,其他资金 100万元。 目建设周期 根据现行的建设程序,本项目从 2010年 6月立项至 2011 年 12月竣工验收,建设周期控制在 19 个月。 目法人 俗博物馆 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法令、规范、定额、税费等文件; 4、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发展计划委员会, 1983年 2月); 5、工程建 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 9号令)。 2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目提出的背景 “ 川特大地震, 遭受重创 ,羌、藏文化遭遇 巨大 的打击。为了 圆满完成国家对 羌、藏 、回 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任务;为了更好地保存、收集、整理与研究各个时期 羌、藏 、回 族的珍贵文化与民俗遗存, 设的必要性 救 多民族 文化的需要 内各民族都有悠久 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川松潘、九寨沟等地区相比,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 同时 是羌族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文化特色鲜明。白马藏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和谐相处,文化交融, 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风格。 扬 世居民 族文化的需要 1:白马藏族: 境内自古以来都是 白马藏族重要支系 聚居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由于自然环境相对闭塞,远古的 白马人至 今仍生活在县内的高山密林之中,保留着古老而独特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与相邻而居的藏族、羌族均迥 然不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 白马藏族服饰,刺绣、民间音乐、舞蹈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白马人的服饰极具特 点 ,男装为白色或青色右开襟长衫,系自制宽腰带;女装为白色或彩色长衫, 下摆为百褶裙,上装胸、肩、袖等处和下摆边缘有彩色装饰,胸佩鱼骨牌,腰系自织彩色腰带,并配以铜钱串;男女均戴自制盘形荷叶边白色羊绒帽,顶插一支或数支白色公鸡尾羽,作为本民族的标志。白马人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日常生活常以歌舞相伴,其 “酒歌 ”和 “圆圆舞 ”独具特色,引人入胜。 白马藏族住房 别具风格, 为 “杉板房 ”,依山而建,屋顶呈 “人 ”字形,上 盖青瓦,记房屋均为三层,下层圈养牛、羊、猪、鸡等禽畜,中层住人,上层堆放粮食和作祭祀场所。 2:羌族: 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如节日文化中的“祭山会” (又称转山会 和“羌年节”,已经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族的民居建筑在中国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其代表是羌族的碉楼,是羌寨标志性建筑。建于西汉时期的四川桃坪羌寨,经历了 2000多年岁月冲刷,据说在此次地震灾害中依然巍峨耸立,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羌族古寨,被人们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碉楼是整个寨子的标志性建筑,目前仅存两座。它代表着中国羌族先民卓 越的智慧和文明演进的光辉。 羌族的歌谣在羌族文学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羌族人民的历史、生产、生活、习俗、宗教、道德和思想感情,表现出羌族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另外,羌族服饰,羌族刺绣、羌族民间音乐、舞蹈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灾后重建不仅是物质家园的建设,更是精神家园的重建,保护文化遗产在灾后重建精神家园中的具有重要作用。通过 修建 俗博物馆,展现羌 、藏、回、汉等多民族融合 的风土、风物、风俗和风情,让更多的人了解 羌、藏、回 族文化和历 史,为当地历 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及社会发展服务。 因此,本项目是 弘扬 世居 民 族 文化家园的需要。 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的需要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 , 将民族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 ;对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也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 预计修建在现 基地 位于 邻旅游内环线,周边有报恩寺 、北岳殿、城墙遗址等历史遗迹 ,将新建 各种特色餐饮、休闲小店,区位良好, 设施完备, 地理位置优越。 图 3目建设位置图 目建设条件 1、道路 本项目位于文化核心区,用地 两 面临街 、 交通便捷。 图 3目区位图 2、供水 本工程由城市自来水管进水,根据有关规范规定,及基地内的生活及消防用 水要求,采用由二条不同的市政道路二路供水的供水方案。 3、排水 生活污废水室内外均合流,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屋面雨水均采用重力雨 水系统,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4、供电 本工程按二级负荷要求 供电,为满足二级负荷供电要求,本工程由当地供电 局提供一路 10提供一路低压备用电源。 综上所述,本项目区位良好,地理位置优越,建设条件具备。 4 规划设计说明 筑设计说明 计依据 1、 2、国家有关规划与建筑设计规范 程概况 1、基地环境 项目基地位于 边有 报恩寺 、 北岳殿 、 城墙遗址 等 历史遗迹 以及各种特色餐饮、休闲小店 。项目用 地 北面、东面 紧靠县城的主干道 ,交通位置优越 ,公共设施完备 。 2、项目规模与功能组 成 俗 博物馆占地 建筑面积 2650平方米。由展示展演区、库 房储藏区、研究管理区、接待服务区和其它辅助设施五大部分组成。其中: - 展示展演区( 1650平方米),包括 白马藏族民俗 实 物陈列展厅,羌族民俗现场展示厅,羌族 民俗实物陈列展览厅、羌族民俗现场展示厅、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厅 、电子展览厅 ; - 库房储藏区( 250平方米),包括 白马藏族 民俗 实物库房、 羌族民俗实物库房、历史文物库房等; - 研究管理区( 250平方米),包括办公室、会议室、研究室、技术室、档案 资料室等; - 接待服务区( 400平方米),包括 门厅、 售票处、 接待处、 寄存处、休息处、 纪念品销售处、餐厅、学术报告厅等; - 其它辅助设施( 100平方米)设备用房等。 计定位 俗博物馆应成为 集中、动态展示 化遗产的重要窗口 ;成为向全国乃至世界宣传白马文化的主要出口。 区域性的 藏 、 羌文化研究中心与 藏 、 羌民俗史证史料的核心汇集地具有民族性、专项性、文化 多样 性 等 特征 。 计原则 1、地域性原则:突出建筑的民族性表达,在功能、形态等各层面上强调地 域文化特色和民俗民风,尊重建筑所处的自然与空间环境,准确 处理建筑的城市 性角色,打造地区文化景观。 2、功能性原则:充分展现当代文博建筑的开放性、大众化、人性化设计理 念,注重功能组织、流线设计上的多样化和便捷性,重视文博建筑特殊的工艺设 计,满足文物保护要求。 3、互动性原则:体现展示设计先进理念,设置互动性、参与性的展示内容, 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展示技术,并为场景化、表演性的展示预留适宜尺度的室内 外空间。 4、生态性原则:强调室内外空间的流动与庭园等绿化配置,注重新材料、 新技术的应用,以营造宜人宜物、低能耗的生态化展示环境。进行建筑的动态性 考虑,为可持 续发展预留空间。 计要点 1、展示展演主题的演绎 本方案的展示展演设计紧扣“ 白马藏 风 、羌风、回风、汉风交融 ”的主题,提炼并创造性地表达 世居民族交融 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情” 展示人们生产、生活、饮食、起居、交通、旅游、服饰、禁忌等民俗文物、民俗事象 ,在体现原汁原味的 民族 文化的同时,注重融入现代旅游的趣味性和休闲性。 2、空间与形式的演绎 白马藏族文化主要以村落为载体散布于深山峡谷中, 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 ,别具特色, 白马人喜爱白色,建筑与服饰装饰常以白色为主。方案以符号学为基础,借 鉴白马藏寨的感观特点,同时从 毗邻的 报恩寺 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宫殿式佛教寺院建筑群 中 提取空间 布局 与细节精髓, 将博物馆的主体塑造为多民族建筑 文化融合意向。回字形空间布局,巧妙的将建筑内部流线与外部形象融合,细部木作 处理 意在向访客全面展示藏、汉民族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 3、功能与流线的演绎 回字形设计充分把握文博建筑特殊的工艺设计,将空能组织的多样化和流线设计的便捷性与建筑造型完美结合,满足博物馆日常接待、研究、文物保护等多重需求。 4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建筑功能与面积 配置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2650平方米 容积率: 筑密度: 绿地率: 停车位:小车位: 18辆;大巴车位: 2辆 2、 建筑功能与面积配置 4 楼层 功能配置 楼层面积( 层高( M) 一层 术报告厅、接待室、纪念品 销售处、票务等 1400 层 物库房 术室、档案资料室 究室 1250 计: 2650 构设计说明 计依据 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 (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2001) (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2008) (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006 年版)( (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08 年版)( (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7)钢结构设计规范( ( 8)建筑桩基技术规程( ( 9) 四川省和各地方相关规范及规程 计荷载与抗震设计标准 1、活荷载(标准值 KN/ 办公室、会议室 展示厅、大厅 储藏室、档案室 梯、走廊、门厅(消防) 屋面荷载(非上人屋面) 屋面荷载(上人屋面) 机房、库房 8.0 kN/ 设备用房及特殊用房均按实际荷载取值。 2、风荷载和雪荷载 采用基本风压值 n 100年),不考虑雪荷载。 3、地震荷载 抗震设防烈度为 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地类别由地质报告提供,建筑物抗震 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按 8度计算地震作用,采用 8度抗震构造措施 。 4、安全等级与使用年限 本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年。 构布置 本工程地上部分为两层,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楼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首层库房、业务用房及展厅部分拟采用普通梁板结构,屋盖拟采用钢结构。 础设计 待地质报告提供后再行确定。 要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 材料待地质报告提供后再行确定 ;柱的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视 轴压比而定,其余梁板等构件均采用 2、钢材、钢筋 钢结构一般采用 钢材; 级); (级); (级); 级钢采用 级、级钢采用 3、填充墙 内、外填充墙拟采用加气砼砌块或其它轻质墙体。 4、砂浆 室外地坪以下采用 泥砂浆,室外地坪以上采用 合砂浆。 排水设计说明 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0015、建筑防火 设计规范 00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建筑专业提供的方案图纸 筑概况及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为 基地 规划红线内室外给水、排水设计以及室内 生活给水、排水、消防系统及灭火器配置设计。 活给水系统 1、水源 本工程由城市自来水管进水,根据有关规范规定, 基地内的生活及消防用水要求及市政资料,拟使用二根塑料给水管供给本工程用水,并在建筑周围形成给水环网 。生活给水引入管上设置水表计量。 2、用水量 生活给水用水量计算表 : 序号 用 水 项 目 用水人数 用水单位 用 水 定 额 使用 时间 (h) 小时变化系数 最高日 用水量 (m3/d) 最大时用水量 (m3/h) 备注 1 展厅观众用 水 2650 L/m2d 8 市管网直供 2 博物馆员工 20 人 40L/人 8 绿化浇洒用 水 4000 L/m2d 6 道路、广场浇 洒用水 3600 L/m2d 6 管网漏失及未预见 水量 以上各项之 和的 10% 总计 最大日用水量 Q=d, 最大时用水量为 Q=h。 3、水质 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使用。 4、供水方式 全部采用市政直接供水。 水系统 1、生活污废水室内外均合流,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排污量同生活用水量,为 h。 2、雨水系统 ( 1)排水方式:屋面雨水均采用重力雨水系统,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 管网。 ( 2)雨水量计算: 用成都市): 0 . 2 3 1 0 . 7 6 81 0 . 8 0 3 l 1 2 . 8 )Pq 屋面: P 5(年) 室外场地: P 2(年) 防系统 1、本工程为 二 层 展览建筑,按展览 建筑进行消防设计。 2、消防水源及水量 消防用水量计算表 : 消防系统 用水量标准 火灾延续时间 一次灭火水量 室内消火栓 10L/S 2 小时 72外消火栓 20L/S 2 小时 144计 216 火栓系统利用两路市政给水供给,不设消防水池。 3、消火栓系统 ( 1)所有场所均设置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 2) 为 保证火灾前 10 分钟用水量, 在屋顶设 6防水箱 。 ( 3)每个消火栓箱内均配置 火栓一个、 25 米长麻质衬胶水带一条、19 直流水枪一支、 胶水带一条、消防软管卷盘一套、消防泵启动按钮和 指 示灯各一只 。 4、灭火器设置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除研究管理区为 A 类中危险级外,其余位置均为 A 类严重危险级。 5、 管材 1、室内生活给水干管采用不锈钢管或衬塑钢管。 2、各卫生间进水管阀后采用 ,热熔连接。 3、室内生活排水管采用 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 4、室外给水管管径小于 80 时 ,采用衬塑 ,丝扣连接,大于等于 80 时,采用内壁镀塑球墨铸铁管,橡胶圈接口。 5、室外排水管采用 壁波纹管。 6、室内消防给水管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卡箍沟槽连接。 风与空气调节 设计说明 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3) 4、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7、设计任务书及原始建筑资料 计范围 民俗博物馆的通风、空调、防排烟系统以及节能、环保、卫生防疫等措施。展览厅、 门厅、报告厅、藏品库房 等设置集中空调系统 。根据要求,为了减少费用, 办公室、会议室、研究室、 接待室、 餐厅 等办公区域采用分体式空调 ;变配电房、水泵房等设备用房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展览厅、门厅、报告厅设置机械排 烟系统;藏品库房采用气体灭火防火,设置事故后排风系统。 计计算参数 1、室外气象参数: ( 参 照成都地区 ) 大气压力 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空调计算 湿球温度 相对湿度 通 风 计 算温度 平均风速 夏季 / s 冬季 / 80% s 2、室 内设计 参数 房间名称 夏季 冬季 新 风 ( h) 允许噪声 ) 温度() 湿度( %) 温度() 湿度( %) 展厅 26 60 18 50 30 50 报告厅 26 60 18 50 30 40 门厅 26 60 18 50 20 50 房间名称 夏季 冬季 新 风 ( h) 允许噪声 ) 温度() 湿度( %) 温度() 湿度( %) 办公 会议 研究室 26 60 20 50 30 45 接待室 26 60 20 50 30 50 库房 26 60 18 50 总风量5% 60 设备机房 315 3、通风换气次数 卫生间 10 次 /时 高压配电房 10 次 /时 低压配电房 20 次 /时 水泵房 5 次 /时 电梯机房 10 次 /时 事故后通风 5 次 /时 程概况 总建筑面积: 2650 冷负荷: 耗指标: 热负荷: 耗指标: 调夏季冷负荷 冬季热负荷 源选择 1、设备的选用 风冷热泵系统可靠性高 , 系统组成简单,占地面积小 。该 地区冬季温度通常在零摄氏度以上,利于风冷热泵的应用。目前风冷热泵系统能效可以达到 上。在不影响 建筑美观以及环境等影响的 条件下 , 选用风冷热泵机组作为中央空调系统冷热源。 热泵机组的选型注意台数、大小搭配,以满足负荷变化的需要。 办公区域采用分体式空调,根据各房间大小及负荷情况选用相应空调器。 2、冷、热媒参数 热泵机组冷冻水供 回水温度 7 /12 热泵机组热水供回水温度 45 /40 调系统设计 1、展览厅、门厅、报告厅等大空间场所采用全空气低速风管系统, 气流组织为散流器顶送风,上回风方 式 。空调机组新风比可调,过度季可全新风运行,并配置变频器适应负荷变化时高效节能运行。 2、藏品库房 等小空间场所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 气流组织为顶送风顶回风 。由于库房面积较小,不单独设置空调系统,对于室内温湿参数有特殊要求的库房,室内温湿度设定参考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等中相关规定,在空调系统末端设置使室内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