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老师教育叙事:我思故我行_第1页
初中语文老师教育叙事:我思故我行_第2页
初中语文老师教育叙事:我思故我行_第3页
初中语文老师教育叙事:我思故我行_第4页
初中语文老师教育叙事:我思故我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老师教育叙事:我思故我行我思故我行郑森林我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虽说从教时间不是很长,但我深深认识到教师这个行业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也有自己些许感慨。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有点爱,有点恨,还有点幻想。先说说我的爱,爱就是幸福与快乐。有一份深爱的工作本身就是很幸福快乐的,更何况与孩子们在一起让已不再年轻心又燃烧起来。稚气的脸庞,虔诚的神态,渴求的双眼,感觉肩头沉甸甸。于是一桶水和一瓢水说法响在耳边,钻研教材,啃读资料,拼命读书,扩大视野,总想让一桶水满满当当。不知不觉中走了很远,慢慢地,我发现也在走老教师走过的路,学生累,我也累。有了孩子后,若有所悟,小孩学走路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不是很相似吗?学生也若有所悟的点头。其实,学习的过程亦复如是。这时也有机会到外地参加教学研讨会,悉心地听,认真地记,呼吸新鲜的空气,思考自己的教学。就这样,我坚持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不再是死学死记,渐渐的有学会到会学,还养成了不少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后,我的眼界逐渐开阔。接触到更多语文教学方面的专业人士和报刊杂志,真真切切的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从陶行知、叶圣陶、于漪、钱梦龙等前辈大师身上看到的更多是他们的学识人品和人格魅力,如痴如醉的跟随原来只是邯郸学步,并没领会其真谛。思考之余,捧起朱永新、李镇西、管建刚等与之交流,思想似乎混沌初开,迷迷糊糊的我又多了一圈探讨交流的朋友,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这个小圈子里,我更多地了解到教学思想、教学个性、教学风格、教学品位。教学教研让我从学校走出去了解了更多我所不知道的东西,思考过许多原来我不曾想过的问题。尤其是这期间我组织的文学社活动,带学生外出采风、进行了本乡流域内河流调查、社会方言调查、全乡军烈属访查、小记者采访、文学讲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而这些付出了我太多的心血和精力,所幸的是这些做法和新课程的要求十分吻合。探索是辛苦,也是幸福快乐,和学生相处日子是充满笑声的。时隔多年,想想这些内心仍是暖暖的,每每听到学生的电话,接到学生的来信,那份激动与喜悦依然荡漾。新课程的实施,给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学习充电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也是新课程的一份子,早在 XX 年就进行“新课程”试验。先是学校把三年级全阶段最差的学生放在一个班让我教,不用说文本的深层解读,就是读课文还错字连篇,洋相百出,这样班怎么教?学校领导莫不是故意为难我,百思不得其解。干就干吧,不管怎么说,总比让我闲着强,说句实话,代这样的班和闲着也没什么区别。想想这群孩子也挺可怜的,本身就很少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注,如今再把它们单独组班,别的老师和同学会怎么看?它们在人前根本抬不起头,得给他们一点信心,信心百倍地走上社会。语文课本被我抛到一旁,我自编课本从名人的故事、古代诗歌、宋词名曲、明清小说到现代美文无所不包,课堂上学生可演可唱、可诵可读。有些学生甚至用流行歌曲的调子来唱文章,我都加以赞赏。领着学生走出课堂,和他们一块呼吸田野的风和清草的气息,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愈发喜爱语文课。学生说,早知道语文这么有意思,早点学多好。一年下来,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说话流畅了,知道得比其他班的学生还多,惹得其它班的学生说:老师,我去你班学语文吧。直到今天,我才刚踏到新课程的门槛上。我总这么想,倡导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的今天,到底该怎样来面对我们的学生。是穿新鞋走老路,踏踏实实的搞题海战术;还是埋葬一个“旧社会” ,搞全新的素质教育。语文到底该怎样教?怎样定位?更多接触与交流,伴随冬去春来,一时的惘然,一时的摸索。我试着在完成语文的读书识字任务同时,把更多的人文性的东西带给学生,用以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丰富他们课余生活和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多则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养成、思维方式的突破、感恩情怀的培养。这个世界不是有情有义才去感恩,而是因感恩突显有情有义。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时代泽惠于人们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知识、解读知识的能力。一个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的人会被这个时代抛弃。虽然这条路正确与否我不知道,但积极寻找理论支持的脚步不会停,探索实践的路得坚持走。一路探险,风光无限,苦则快乐,累却幸福,难道不是吗?再说说我的“恨”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之深,恨之切。恨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 ;恨的是“胸无点墨,足不出户” ;恨的是“逝者如斯” ;恨的是岁月蹉跎,一事无成。恨的是笔不下水,答卷空白。愤恨之余,闲着无聊之时也看看书,练练笔。也许是这些,让我还有点幻想。我想,书教三年是热情,教书十年是责任,十五年教书是奉献,二十年教书不变则是贻害后人。想象一下,教师一旦踏上讲台,系统学习的机会微乎其微。尤其是农村初中的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微薄的薪水、闭塞的信息、世俗的风气,这一切都让人窒息,即使想学习,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的基础教育还需要他们继续奉献,不系统学习或知识得不到及时地更新,他们靠什么去维系后续人生。如果教上十年八载,到大学校园去换换血,充充电;亦或给他们一点时间去行万里路,享受多样人生;或者给更多接触新鲜空气的机会。或许这样,职业倦怠不再有,职业期待会更多,甚至活得更加阳光。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有句诗: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教育过后呢?难道不想着点颜色?(河南省息县白土店中学)我思故我行郑森林我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虽说从教时间不是很长,但我深深认识到教师这个行业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也有自己些许感慨。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有点爱,有点恨,还有点幻想。先说说我的爱,爱就是幸福与快乐。有一份深爱的工作本身就是很幸福快乐的,更何况与孩子们在一起让已不再年轻心又燃烧起来。稚气的脸庞,虔诚的神态,渴求的双眼,感觉肩头沉甸甸。于是一桶水和一瓢水说法响在耳边,钻研教材,啃读资料,拼命读书,扩大视野,总想让一桶水满满当当。不知不觉中走了很远,慢慢地,我发现也在走老教师走过的路,学生累,我也累。有了孩子后,若有所悟,小孩学走路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不是很相似吗?学生也若有所悟的点头。其实,学习的过程亦复如是。这时也有机会到外地参加教学研讨会,悉心地听,认真地记,呼吸新鲜的空气,思考自己的教学。就这样,我坚持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不再是死学死记,渐渐的有学会到会学,还养成了不少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后,我的眼界逐渐开阔。接触到更多语文教学方面的专业人士和报刊杂志,真真切切的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从陶行知、叶圣陶、于漪、钱梦龙等前辈大师身上看到的更多是他们的学识人品和人格魅力,如痴如醉的跟随原来只是邯郸学步,并没领会其真谛。思考之余,捧起朱永新、李镇西、管建刚等与之交流,思想似乎混沌初开,迷迷糊糊的我又多了一圈探讨交流的朋友,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这个小圈子里,我更多地了解到教学思想、教学个性、教学风格、教学品位。教学教研让我从学校走出去了解了更多我所不知道的东西,思考过许多原来我不曾想过的问题。尤其是这期间我组织的文学社活动,带学生外出采风、进行了本乡流域内河流调查、社会方言调查、全乡军烈属访查、小记者采访、文学讲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而这些付出了我太多的心血和精力,所幸的是这些做法和新课程的要求十分吻合。探索是辛苦,也是幸福快乐,和学生相处日子是充满笑声的。时隔多年,想想这些内心仍是暖暖的,每每听到学生的电话,接到学生的来信,那份激动与喜悦依然荡漾。新课程的实施,给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学习充电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也是新课程的一份子,早在 XX 年就进行“新课程”试验。先是学校把三年级全阶段最差的学生放在一个班让我教,不用说文本的深层解读,就是读课文还错字连篇,洋相百出,这样班怎么教?学校领导莫不是故意为难我,百思不得其解。干就干吧,不管怎么说,总比让我闲着强,说句实话,代这样的班和闲着也没什么区别。想想这群孩子也挺可怜的,本身就很少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注,如今再把它们单独组班,别的老师和同学会怎么看?它们在人前根本抬不起头,得给他们一点信心,信心百倍地走上社会。语文课本被我抛到一旁,我自编课本从名人的故事、古代诗歌、宋词名曲、明清小说到现代美文无所不包,课堂上学生可演可唱、可诵可读。有些学生甚至用流行歌曲的调子来唱文章,我都加以赞赏。领着学生走出课堂,和他们一块呼吸田野的风和清草的气息,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愈发喜爱语文课。学生说,早知道语文这么有意思,早点学多好。一年下来,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说话流畅了,知道得比其他班的学生还多,惹得其它班的学生说:老师,我去你班学语文吧。直到今天,我才刚踏到新课程的门槛上。我总这么想,倡导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的今天,到底该怎样来面对我们的学生。是穿新鞋走老路,踏踏实实的搞题海战术;还是埋葬一个“旧社会” ,搞全新的素质教育。语文到底该怎样教?怎样定位?更多接触与交流,伴随冬去春来,一时的惘然,一时的摸索。我试着在完成语文的读书识字任务同时,把更多的人文性的东西带给学生,用以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丰富他们课余生活和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多则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养成、思维方式的突破、感恩情怀的培养。这个世界不是有情有义才去感恩,而是因感恩突显有情有义。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时代泽惠于人们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知识、解读知识的能力。一个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的人会被这个时代抛弃。虽然这条路正确与否我不知道,但积极寻找理论支持的脚步不会停,探索实践的路得坚持走。一路探险,风光无限,苦则快乐,累却幸福,难道不是吗?再说说我的“恨”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之深,恨之切。恨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 ;恨的是“胸无点墨,足不出户” ;恨的是“逝者如斯” ;恨的是岁月蹉跎,一事无成。恨的是笔不下水,答卷空白。愤恨之余,闲着无聊之时也看看书,练练笔。也许是这些,让我还有点幻想。我想,书教三年是热情,教书十年是责任,十五年教书是奉献,二十年教书不变则是贻害后人。想象一下,教师一旦踏上讲台,系统学习的机会微乎其微。尤其是农村初中的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微薄的薪水、闭塞的信息、世俗的风气,这一切都让人窒息,即使想学习,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的基础教育还需要他们继续奉献,不系统学习或知识得不到及时地更新,他们靠什么去维系后续人生。如果教上十年八载,到大学校园去换换血,充充电;亦或给他们一点时间去行万里路,享受多样人生;或者给更多接触新鲜空气的机会。或许这样,职业倦怠不再有,职业期待会更多,甚至活得更加阳光。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有句诗: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教育过后呢?难道不想着点颜色?(河南省息县白土店中学)我思故我行郑森林我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虽说从教时间不是很长,但我深深认识到教师这个行业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也有自己些许感慨。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有点爱,有点恨,还有点幻想。先说说我的爱,爱就是幸福与快乐。有一份深爱的工作本身就是很幸福快乐的,更何况与孩子们在一起让已不再年轻心又燃烧起来。稚气的脸庞,虔诚的神态,渴求的双眼,感觉肩头沉甸甸。于是一桶水和一瓢水说法响在耳边,钻研教材,啃读资料,拼命读书,扩大视野,总想让一桶水满满当当。不知不觉中走了很远,慢慢地,我发现也在走老教师走过的路,学生累,我也累。有了孩子后,若有所悟,小孩学走路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不是很相似吗?学生也若有所悟的点头。其实,学习的过程亦复如是。这时也有机会到外地参加教学研讨会,悉心地听,认真地记,呼吸新鲜的空气,思考自己的教学。就这样,我坚持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不再是死学死记,渐渐的有学会到会学,还养成了不少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后,我的眼界逐渐开阔。接触到更多语文教学方面的专业人士和报刊杂志,真真切切的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从陶行知、叶圣陶、于漪、钱梦龙等前辈大师身上看到的更多是他们的学识人品和人格魅力,如痴如醉的跟随原来只是邯郸学步,并没领会其真谛。思考之余,捧起朱永新、李镇西、管建刚等与之交流,思想似乎混沌初开,迷迷糊糊的我又多了一圈探讨交流的朋友,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这个小圈子里,我更多地了解到教学思想、教学个性、教学风格、教学品位。教学教研让我从学校走出去了解了更多我所不知道的东西,思考过许多原来我不曾想过的问题。尤其是这期间我组织的文学社活动,带学生外出采风、进行了本乡流域内河流调查、社会方言调查、全乡军烈属访查、小记者采访、文学讲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而这些付出了我太多的心血和精力,所幸的是这些做法和新课程的要求十分吻合。探索是辛苦,也是幸福快乐,和学生相处日子是充满笑声的。时隔多年,想想这些内心仍是暖暖的,每每听到学生的电话,接到学生的来信,那份激动与喜悦依然荡漾。新课程的实施,给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学习充电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也是新课程的一份子,早在 XX 年就进行“新课程”试验。先是学校把三年级全阶段最差的学生放在一个班让我教,不用说文本的深层解读,就是读课文还错字连篇,洋相百出,这样班怎么教?学校领导莫不是故意为难我,百思不得其解。干就干吧,不管怎么说,总比让我闲着强,说句实话,代这样的班和闲着也没什么区别。想想这群孩子也挺可怜的,本身就很少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注,如今再把它们单独组班,别的老师和同学会怎么看?它们在人前根本抬不起头,得给他们一点信心,信心百倍地走上社会。语文课本被我抛到一旁,我自编课本从名人的故事、古代诗歌、宋词名曲、明清小说到现代美文无所不包,课堂上学生可演可唱、可诵可读。有些学生甚至用流行歌曲的调子来唱文章,我都加以赞赏。领着学生走出课堂,和他们一块呼吸田野的风和清草的气息,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愈发喜爱语文课。学生说,早知道语文这么有意思,早点学多好。一年下来,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说话流畅了,知道得比其他班的学生还多,惹得其它班的学生说:老师,我去你班学语文吧。直到今天,我才刚踏到新课程的门槛上。我总这么想,倡导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的今天,到底该怎样来面对我们的学生。是穿新鞋走老路,踏踏实实的搞题海战术;还是埋葬一个“旧社会” ,搞全新的素质教育。语文到底该怎样教?怎样定位?更多接触与交流,伴随冬去春来,一时的惘然,一时的摸索。我试着在完成语文的读书识字任务同时,把更多的人文性的东西带给学生,用以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丰富他们课余生活和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多则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